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认识
珍惜资源,倡导节约型社会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环保生活哲学#
文档简介
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认识 摘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提出,不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 人和自然的关系,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 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标志是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 关键字:资源 节约 可持续发展 和谐社会 引言: 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并且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 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 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 决策,不仅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客 观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 正文: 一、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性分析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提出,不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 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与经济矛盾的需要 众所周知,水、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基础,实现它们的永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 证。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从水资源来看,我国人 均水资源占有量为 2800 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14。从土地资源看,我国人均耕地不足 1.5 亩,不到世界平均水 平的 12,并且每年还以近千万亩的速度在减少。从矿产资源看, 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1/2,其中主要矿产资源还不足 1/2。 在资源严重不足的同时,我国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能源利 用效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矿产资源总回收率等资源利用效率 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 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建立在资源消耗的基础之上,从而 资源基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 这些矛盾向我们发出了强烈的警示:必须尽快建设资源节约型 社会,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努力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 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经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 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 90 年代初,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同。 我国随即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今后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并制订了 中国 21 世纪议程,这既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庄严承诺,也是 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反思之后所做出的正确选择。 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资源的承载能力也制约着经济的 发展,许多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其存量相对人类发展的需 求,相对于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言,总是稀缺的,其供给能力是有限 的。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继续下去的话,总有一天会导致自然资 源的枯竭,对后代人发展的能力构成了威胁。这与可持续发展的实 质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能力构成威胁 是相背的,即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 因此,必须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 观,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 变。牢固树立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加快建设低投入、高产出、 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资源的 永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 2000 年翻两番的总体经济目标。 中国在未来 20 年的时间内,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达到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发达、文化更加繁荣、生 态更加良好、社会更加进步、精神更加富足,全民的生活质量得到 很大提高,这就必然要求我们用科学的发展观加以统帅,实现全面 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落实“五个统筹”,建设资源节约型 社会。 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党在新世 纪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的核心则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必须在 其承载能力之内,这就要求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社会,这是全面落 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 综上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中国自然条件决定的,也是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更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途径 前面的分析表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根据中国的国情,确立建设资源节约 型社会的途径和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一 些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具体的建议,主要可以概括为如下 四点。 1、确立节约资源的战略地位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确立节约资源的重要战略地 位,将节约资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将“控制人口,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共同作为新时期我国的基本国策。并以此为根据建立综 合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和体现科 学发展观的指标体系。 2、充分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 自然资源无价或者价格偏低是我国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普遍存 在的问题,也是造成自然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水资源为例, 黄河沿岸的一些地区,农民为灌溉用水1000立方米所付价格比买一 瓶矿泉水还便宜,这很难诱发出节水灌溉方式,从而造成水资源利 用效率的低下,和配置效率的无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充分发挥市场对自然资源配置的基础性 作用,建立科学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结构,逐步形成自然资 源市场。 3、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资源 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扭转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形 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并逐 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 4、将节约资源纳入到法制化轨道 目前,我国对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并且滞后于 经济发展速度,同时,法律法规执行过程存在很多问题。为此,可 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管理自然资源的经验,逐步完善自然资源管理 的法律体系,通过建立能源、资源审计制度,与现行的环境评价制 度共同构成社会性管理的新框架,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 地球只有一个,资源、环境极其宝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说到底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纵观 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自然对 人类的报复。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 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报复我们。目前人类所面临 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支 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今天 肆意挥霍,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
网址: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认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88680
相关内容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特征是( )。
浅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doc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十一五”规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docx
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如何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