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日用电子产品存储发展史 感受科技进步

发布时间:2025-01-11 08:28

发现新兴的科技产品,感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城市生活新鲜事# #新奇城市发现#

  今天,无处不在的科技,都离不开网络、计算和存储。其中信息存储的发展历史最悠久,堪称万年进化史。从文明诞生以来,人类就一直在寻求能够更有效存储信息的方式,从4万年前的洞穴壁画、6000年前泥板上的楔形文字,到今天普及的SSD/闪存,再到对量子存储、DNA存储技术的探索,脚步从未停止。今天我们了解下存储的历史。

  结绳记事-远古文字发明前

  结绳记事是远古时代人类摆脱时空限制记录事实、进行传播的手段之一。在一些部落里,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传统和传说以及重大事件记录下来,流传下去,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粗细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酋长和巫师)循一定规则记录,并代代相传。

  

甲骨文-约公元前17世纪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诞生于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竹简-约公元前16世纪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以及纸普及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艰难的选择之后,确定的文化保存和传播媒体,这在传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它第一次把文字从社会最上层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以浩大的声势,向更宽广的社会大步前进。所以,竹简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现,才得以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同时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传至今。

  

  纸-东汉时期

  纸的出现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纸也为后来打孔卡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打孔纸卡-1725年

  1725年,法国纺织机械师布乔(B.Bouchon)突发奇想,想出了一个“穿孔纸卡”的绝妙主意。布乔首先设法用一排编织针控制所有的经线运动,然后在一卷纸带上根据编织图案打出一排排小孔。启动机器后,正对着小孔的编织针能穿过去钩起经线,其他的针则被纸带挡住不动。这样一来,编织针就自动按照预先设计的图案去挑选经“思想”于是“传递”给了编织机,而编织图案的“程序”也就“储存”在穿孔纸带的小孔之中。

  

  穿孔纸带-1846年

  1846年Alexander Bain使用打孔纸带发送电报。1890年,Herman Hollerith发明了打孔卡制表机,用于收集并统计人口普查数据,标志着半自动化数据处理系统时代的开始。这种机器不仅统计速度更快,而且能够以新的方式理解信息,很快便应用到了各个行业。1896年,Herman Hollerith成立了制表机公司,这家公司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IBM的前身。打孔卡和纸带直到80年代还在使用,持续了两个多世纪。

  

  磁带-1928年

  1928年Fritz Pfleumer发明了录音磁带,可以存储模拟信号。该专利基于1888年Oberlin Smith的磁记录声音设想和Valdemar Poulsen在1898年发明的磁线技术。原理就是:磁力线是随音频电流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每段磁带在移动过程中被磁化的程度也随音频信号电流的强弱而变化,这样就能把声音记录的磁带上。磁带用于计算机中则是从1951年开始。

  

  磁鼓-1932年

  1932年Gustav Tauschek发明了磁鼓存储器,它包含一个大型金属圆柱体,外表面涂有铁磁记录材料。在磁芯存储器出现之前广泛用于计算机内存。同时也用于做二级存储,被认为是硬盘驱动器(HDD)的前身。与硬盘驱动器一样,磁鼓也有磁头,但不是寻找数据,磁鼓上有许多静态磁头,只需等待正确的磁扇旋转就位即可。Tauschek的原始磁鼓存储器的容量约为500,000比特(62.5千字节)。

  

  计数电子管-1946年

  RCA公司启动了对计数电子管的研究,这是用在早期巨大的电子管计算机中的,一个管子长达10英寸(25厘米),能够保存4096bits的数据。糟糕的是,它极其昂贵,所以在市场上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了。

  

  硬盘-1956年

  1956年,世界上第一个硬盘驱动器出现在了IBM的RAMAC 305计算机(第一台提供随机存取数据的计算机,同时还使用了磁鼓和磁芯存储器)中。该驱动器约有两个冰箱大小,重达一吨,包含50(还是40?)个24英寸盘片,能存储5M的信息,数据传输速度10K/S。1962年,IBM发布了第一个可移动硬盘驱动器1311,它有六个14英寸的盘片,可存储2.6MB数据。1973年,IBM发明了Winchester(温氏)硬盘3340,其特点是工作时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这便是现代硬盘的原型。1978年,IBM推出第一个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并申请技术专利。

  

  软磁盘-1969年

  第一张软盘,当时是一张8英寸的大家伙,可以保存80K的只读数据。4年以后的1973年一种小一号但是容量为256K的软盘诞生了——它的特点是可以反复读写。从此一个趋势开始了——磁盘直径越来越小,而容量却越来越大。到了1990年代后期,我们可以找到容量为250MB的3.5英寸软盘。

  

  光盘-1958年

  1958年就发明光盘技术了,可是直到1972年,第一张视频光盘才问世,6年后的1978年它开始在市场上卖。那个时候的光盘是只读的,虽然不能写,但是能够保存达到VHS录像机水准的视频,使得它很有吸引力。

  

  闪存-1980年

  1980年日本人富士雄Fujio Masuoka为东芝工作时发明了闪存,1981取得了EEPROM专利,但是真正将闪存发扬光大的是Intel。

  

  SD卡-1999

  1999年8月日本松下、东芝和美国SanDisk公司共同研制了SD卡。SD卡是基于MultiMedia卡(MMC卡,1997年)发展而来。

  

  云存储-当今

  云服务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互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服务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存储发展日新月异,再过几年,我们再来续写这段传奇!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网址:生活百科 日用电子产品存储发展史 感受科技进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88958

相关内容

计算机百科丨存储介质发展史
对科技走进生活的感受
科技改变生活 家庭智能门锁发展史
科技创新史,也是一部人类生活的时间“减”史——2019科技生活盘点
探营高交会感受最新“黑科技”产品 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引领未来
与科技部部长万钢面对面:用科技点亮百姓生活
电池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科技进步的影响是什么?电池技术如何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科家如何让科技个护小家电走进百姓生活
科技发展百科全书
#高科技产品#科技#电子产品#智能设备#科技改变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