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幸福研究
《幸福的悖论》- 安德斯·埃里克森:心理学视角下的幸福研究,提供生活哲学建议。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故事精选# #生活哲学书籍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幸福研究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恒久主题。自古以来,人们为实现幸福矢志不渝、不懈努力,留下了许多人类追寻幸福生活的光辉足迹。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历史就是人们不断追求幸福和尽可能享受幸福的历史。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幸福赖以获得的社会生活条件日益得到改善,但人们在享受前所未有的幸福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困境,幸福感并没有同步提升。人们不仅要问:究竟什么是幸福?如何实现幸福?从研究的层面看,幸福虽然与人如影随形,又若即若离,但思想家们对幸福的理解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感性主义幸福观、理性主义幸福观,还是其他幸福观,都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见解,同时也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人们关于幸福问题的研究至今在整体上尚未达成公认的理论体系,其中某些理论观点的阐释甚至远未臻于科学,因此,有关幸福方面的研究仍存在较大的创新发展空间。本文则是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来审视幸福,着力于探讨幸福的本质意蕴、生成机制和实现路径,从而弥补了哲学层面幸福研究的不足。全文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五个部分。引言说明了选题的背景、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概述了国内外对幸福的研究与探索,并对国内外幸福研究现状做了相应的评述。第一章探讨幸福的本质内涵。首先考察了中西著名思想家对幸福的理解,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幸福观。其次,界定幸福的本质内涵,认为幸福是多种规定的统一,其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幸福是合理需要的满足;二是幸福是快乐的心理体验;三是幸福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四是幸福是自由自觉的创造。再次,概括幸福的基本特征,阐明幸福是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价值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第二章研究幸福的生成及其机制。幸福的生成有三个基本要素,幸福就存在于幸福主客体相互作用之中。其中,需要是幸福生成的内在动力;自由是幸福生成的重要前提;理性是幸福生成的主体自觉;实践是幸福生成的现实基础。第三章考察幸福的现实困境。这部分主要探究幸福困境的主要表现与根源。在现代社会,幸福困境主要表现为幸福缺失、幸福悖论和幸福异化。其主要根源,一是自然环境的破坏;二是社会制度的弊端;三是价值观念的扭曲;四是异化劳动的遮蔽。第四章探讨幸福的实现路径。主要从物质基础、社会制度和主体素质三个方面论述了幸福的实现路径。本文力图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创新。其一,对幸福内涵的界定和拓展。以往学者对幸福的理解,主要有感性主义和理性主义两种思路,或者把幸福理解为合理需要的满足,或者理解为愉悦的心理体验。本文认为,幸福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是多重规定的统一,除了这两个方面,作者还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两个重要思想,提出并论证了幸福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自由自觉的创造”两个命题。其二,对幸福的生成机制的分析。主要从客体、主体和实践的哲学视角来探析幸福的生成机制。其三,尝试性地提出了“幸福缺失”,并对其内涵、表现及根源进行了哲学分析。最后,对幸福的实现路径的探讨也力求有所创新,分别从生产力发展、社会制度和主体素质三个方面论述了实现幸福的有效途径。其实,幸福不只是哲学探讨的话题,也是伦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许多领域共同探讨话题,这也就决定了幸福研究具有很强的跨学科特点。为了尽可能全面而科学地认识和解读幸福,本文采用了多学科多领域综合整合的研究方法。
网址: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幸福研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90063
相关内容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审视生活马克思生活哲学研究
马克思哲学生活观研究
生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优秀论文)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的评析与建构
心理学视野下的乐观主义研究
【杨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生活美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