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美好生活:OECD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国际第二轮)成果发布
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命题,是新时代科技革命和不确定性的世界对人的能力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发展之于个人、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科学测评,使得基于证据的教育决策和实践改进更加有实证依据。
2022-2024年,华东师范大学与山东省济南市教育局合作开展了社会与情感能力第二轮全球测评工作。山东济南作为中国教育的重要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卓越的师资力量,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本轮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工作通过对学生个性、兴趣和价值观的全面评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和职业选择指导。通过测评工作与结果,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标示新方向,为发展素质教育注入新内涵,为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之路的探索增添新动能。本轮测评工作中,研究团队形成了中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水平报告、国际比较报告以及各专题报告等系列成果。
为进一步分享与交流中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成果,2024年4月27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团队召开了主题为“为了美好生活: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全球报告”的中国研究成果发布会。发布会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中心、济南市教育局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协办。香港田家炳基金会、《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德育》杂志和《上海教育》杂志予以支持。
发布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线上通过视频号等渠道进行全方位现场直播。来自OECD项目组、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指委、山东省济南市教育局、北京师范大学、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杂志社,全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千校联盟的项目校、联盟校等单位的行政官员、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与教师汇聚于此。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雷启立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雷启立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团队从组织参与社会与情感能力国际大规模测评工作到引领推动国内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实践,既是学校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优势的重要体现,也将对我国教育评估与测评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改进产生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未来,华东师范大学将进一步支持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团队更好地服务社会,进一步推动团队在国际合作和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中奉献中国智慧,做出中国贡献。
OECD项目负责人Andreas Schleicher视频致辞
“人工智能将越来越多地与人类的认知、社会情感能力及价值观融合,这意味着当今教育的目标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如好奇心、开放思维和共情能力等,使他们能够自信地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OECD项目负责人Andreas Schleicher在视频致辞中指出,当今时代数字化、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使得教学和测试更加便捷,这促使我们反思人类独特性的定义。OECD所发起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SSES)正是尝试在国际范围内收集这种“看不见的能力”的真实数据。Andreas强调OECD基于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了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可教性”,学术知识和社会与情感能力不应被视为同一谱系上对立的两端,而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最后,Andreas鼓励济南市充分利用本轮测评成果,通过教育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作主题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作《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中国(济南)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报告》主题报告。他从发展素质教育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出发,强调了发展社会与情感能力的重要性。袁振国教授介绍了本轮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的推进过程,强调中国济南是所有参与国家中有效参测率最高的地区,拥有最完整、最高质量的测评数据,并展示了济南学生数据的表现亮点、学生特点以及群体性差异。
袁振国教授指出,济南在本次国际测评中表现靓丽。在社会与情感能力各维度上,济南10岁组学生在任务能力、协作能力、交往能力等维度上的表现居于全球首位,15岁组学生在任务能力、协作能力等维度上居于全球前列;在影响因素指标上,济南学生在同学关系和学校归属感等积极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在不良行为、受欺凌和欺凌等消极方面全球最低;在学生发展指标上,济南学生在生活满意度、关系满意度两项上表现良好,学业焦虑水平处于国际较低水平。
此外,个人健康与福祉、学术成功与职业准备等是本轮国际测评关注的重点话题。聚焦济南表现,袁振国教授强调参与测评是为了获得有关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科学成果,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实践,并将实践的成果与经验加以总结,在全国和全球范围内进行推广。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中心主任黄忠敬教授作主题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中心主任黄忠敬教授以《为了美好生活:中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国际比较报告》为题作报告。他首先介绍了OECD第二轮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的全球参与情况以及基本理论模型。随后,基于国际测评的大背景,黄忠敬教授从整体表现、影响因素、生活结果三方面研究成果呈现了中国济南的数据表现,解读了本次测评中中国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其国际位置。
黄忠敬教授强调,成长型思维和学校归属感是影响济南学生各项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关键积极因素,对于济南学生任务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协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大脑的可塑性,敢于挑战不惧失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困难和克服挫折;而学校归属感对于济南学生任务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效应居于全球首位,这对于学校进一步的培养实践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最后,黄忠敬教授提出要加强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发挥学校在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上的“主阵地”作用,“赋能”教师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以共同推进我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实践。
12345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指委德育专指委主任委员戚万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副校长毛亚庆,《教育研究》主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彩云、OECD教育与技能司创新和测量部主任Tia LoukkolaTia,全球SEL和生活技能联盟-教育领导者的创始人、OECD社会与情感能力专家咨询小组主席Jennifer Adams围绕发布会内容及研究成果依次进行点评。
专家们指出,社会与情感能力关乎自身定义为“人”的群体的全面发展,也涉及到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世界之间的和谐相处,我们对其含义的理解也是一个逐渐“消化与吸收”的过程。从“社会与情感能力”到“社会与情感学习”这一实践转向,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切实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同时要关注处于不利处境的群体等新时代新问题。
各位专家对研究报告所体现的专业水平和国际视野表示肯定,并期待济南能够充分利用这一次“定制化、高水平”的“体检”机会,根据测评结果做出更具针对性的培养工作;也期待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团队能够将更多的国际化经验本土化,生成中国对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理解与实践,讲好中国“社会情感”的故事,这也是教育研究者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
123上海教育电视台昕明主持本次成果发布会,成果发布环节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常务副主任陈霜叶主持,专家点评环节由《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主编杨九诠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副校长毛亚庆作主题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副校长毛亚庆以《超越认知:社会情感学习的理解与认识》为题作报告。报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对于社会情感学习理论的理解。首先,社会现实基础已由外在自然转向属人的世界;第二,人的本质理解已由理性的确认转向社会性关系的构建;第三,教育定位已由只注重认知转向关注情感的培养;最后,毛亚庆教授从学校规划、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校本课程、学科渗透、学校氛围的构建等方面出发,结合自身团队的长期实践介绍了社会情感学习的整校实施经验。
OECD教育与技能司创新和测量部主任Tia Loukkola作主题报告
OECD教育与技能司创新和测量部主任Tia Loukkola以OECD所发布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最新一轮调查报告《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 for better lives(为了美好生活的社会与情感能力)》为基础,作《Empowering the New Generation: Insights from the OECD Survey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报告。她指出社会与情感能力和学生的教育成果、个人福祉以及未来发展志向息息相关;不同社会经济背景和性别对于这些能力发展的影响,特别是贫困学生和女生在某些社会与情感能力表现上的劣势。Tia还表示,OECD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深入调查社会与情感能力,并在未来涵盖新的议题,如AI、社交媒体的负责任使用、公民参与以及教师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和知识,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和阅读OECD有关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报告与研究。
全球SEL和生活技能联盟-教育领导者的创始人、OECD社会与情感能力专家咨询小组主席Jennifer Adams作主题报告
全球SEL和生活技能联盟-教育领导者的创始人、OECD社会与情感能力专家咨询小组主席Jennifer Adams以《A Global Look at the Teachability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为题作报告。她分享了KARANGA组织,并强调了社会与情感能力在当前“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教育”中的关键性。社会与情感能力能够为青少年提供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与数字环境所需的技能和能力,并成为应对当前社会各种危机的关键部分。她展示了来自全球不同背景下的三个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实践案例,以及一个来自安大略省的政策动议。结合OECD最新测评报告强调了解决教育环境中差异的重要性。
为充分推动各方交流,成果发布会特别设置了校长圆桌论坛环节,围绕着“如何看待社会与情感能力”“学校开展了哪些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有何经验与挑战”“未来的规划与行动”三个核心问题,来自上海、深圳与济南的一线中小学校长为大会带来教育实践的洞察与观点。
校长圆桌一:“如何看待社会与情感能力”
校长圆桌一的四所学校均为全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千校联盟的联盟校,在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校育人体系。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滨江实验小学校长奚明漪、深圳南山区西丽小学校长张光富、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校长杜建青、济南市制锦市街小学校长吕丽丽分别介绍了学校以社会与情感能力项目为驱动,逐渐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四位校长都谈及基于情感价值的学校空间改造,为学生提供富有关爱的安全的学校氛围。“父母学堂”“影子儿童课程”“红领巾议事堂”“冲突调解室”的多方位的实践探索,为学生营造了积极的情感学习生态,为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益尝试。
校长圆桌二:“学校开展了哪些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有何经验与挑战”
在校长圆桌二的讨论中,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校长苗翠强、上海市民办新北郊初级中学校长邵颖、上海鲁迅初级中学校长宇海燕谈到,中学生面临着更加繁重的学业压力与更加复杂的亲子关系问题。因此他们从中学生独特的身心发展状况出发,分享讨论了学校如何积极创建良好的校园情感场,通过“境润、情润与自润”以“润心灵、促成长”;校长们积极关注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情感丰满与社会担当,促进学生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良好关系的构建;各富特色的家校情感共育课程也让家长学会情感回应,为学生情感成长拓宽了边界,丰富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内涵。
123专家报告环节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刘世清教授主持,校长圆桌由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指委德育专指委主任委员戚万学、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汉卫教授主持。
OECD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国际第二轮)成果发布会与会人员合影
成果发布会在全场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期待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团队在多方支持下能够基于本轮测评成果,持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实践路径。
图文、来源|教育学部 编辑|史佳妮 编审|郭文君
网址:为了美好生活:OECD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国际第二轮)成果发布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9067
相关内容
OECD:促进社交和情感技能培养中国居民生活节能引导政策的效力与效果评估——基于中国1996
社会情感能力培养
美国轮胎制造商协会(USTMA)发布5种6PPD初步替代品报告
社会生活能力量表
《2021中国国际教育白皮书》发布
陷入“谷底”的高中生心理健康——基于中美日韩四国的比较
国际化社区里的新“枫”景!《走遍金桥——外国人生活法律指引》发布
《2023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正式发布!首次公布健身会员体测数据
人大国发院发布《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研究报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