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干净卫生做到极致”,应该是最好的国民教育
把简单做到极致,就是生活艺术的最高境界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简单快乐的生活哲学# #简单生活艺术#
我妈不喜欢来我家。
虽然近在咫尺。我爸经常说:“夜来晚上12点多你家灯还亮着……”夜来,就是昨天。他是在提醒我别熬夜。
在我爸妈家洗手间能看到我家阳台。
我怕他担心,偶尔看书、追剧到凌晨一两点,便不敢再亮客厅的灯。窗帘也拉上。
我妈说来我家还得“脱鞋扒袜子——”如果这是个歇后语,后面应该跟着“麻烦”二字。
意思是进我们家还得换拖鞋,太麻烦了。
我跟她说:“你不用换……允许你穿鞋。”
也不行。不习惯。
进门换拖鞋,现在城市家庭大都这样吧?特别是铺了木地板,不换拖鞋怎么行?
再说,人自外面回家来,总是风尘仆仆的。脱鞋子、脱外套,讲究点的,还会换家居服,不很正常吗?
我爸妈家铺的是地板砖,这么多年,也没养成换拖鞋的习惯。觉得麻烦。我想,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年纪大了,脱鞋换鞋不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不方便。
人上了年纪,不论是坐在板凳还是沙发上,站起来都需要借助外力。
按说人老了居家时间比较多,穿拖鞋不是更方便?
最主要还是生活习惯。你看日本、韩国人的家庭,进门之前一定是脱鞋子。看电影电视剧也就知道了。
《城南旧事》里,英子一家是南方人,她爸爸很讲究。佣人宋妈打扫卫生用鸡毛掸子,他就笑“这样把灰尘掸起来,不是还会落下吗?”
鸡毛掸子过去好像也是家家户户都有,现在?谁还用它打扫卫生。
资深家庭主妇一定都有心得,如果是打扫家具表面,直接用拧干的抹布擦拭,最简单、最干净。
怎么擦?我估计餐饮业稍微上点规模的店,都会培训新员工如何擦桌子。抹布叠成四方,一块抹布反正面能用八下,擦桌子不是胡乱转圈擦,标准动作是“一条条抹过来”,朝一个方向擦。
我没在餐饮业干过,但是知道。听来的。
前几天,老乡鸡束从轩董事长“2020年正式布局全国”的视频刷屏,他的团队用200元预算帮董事长安排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发布会。
视频中,束总说:“这次疫情,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干净卫生要做到极致”。在老乡鸡第五代餐厅门店,他专门提到了抹布:黄色的是后厨使用的,蓝色的是大厅使用的,红色的不能拿进来,是洗手间使用的。
我看了,觉得这个老板真是厉害,也很值得信赖。那碗“把隔壁小孩都馋哭的鸡汤”虽然还没喝过,但立刻被圈了粉。甚至想联系一下加盟。
此次疫情,餐饮服务行业受到的冲击很大。朋友圈里有在五星级酒店工作的,都开始发微信推广外卖、送盒饭了。那天去超市,入口处看到另一家星级酒店的外卖宣传,除了卤味、面食,他们连炸油条的生面都摆了出来。十块钱一包,客户买回家,整整形油烧热炸炸就好。
都在“自救”。
卫生是小事吧?一块抹布是小事吧?
有人觉得斯是小事,不足挂齿。如果是个管理者,要么他的企业已经管理得很好,不需要在卫生和抹布的小事上多费口舌;要么就是他的企业有很多一地鸡毛的其它事情需要处理,甚至是救火。
不说企业,就看看中国人的家庭,有多少人家把抹布按使用区域分得清清楚楚?
曾听一个女孩吐槽她的婆婆,把公公的旧裤头撕了当抹布擦桌子,还振振有词:洗的干干净净的了,怕啥?
不怕啥。都是生活习惯使然。
看到最新消息,说临沂全市范围内禁止活禽宰杀。这也是疫情带来的变化。也就是说,像以前那样在菜市场鸡笼子里选只活鸡让卖家现场宰杀褪毛加工,是不可能了。
这是必然。所有低水平交易的农贸市场都会进行升级。
疫情积极的一面,肯定是促进整个社会卫生水平的提升。
虽然解决了温饱,绝大多数人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但在生活品质、精神文明层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前两天老家的一个兄弟发来一段视频,问我还记不记得我家后面的那个三奶奶。我一时想不起,就问她家孩子叫什么。
我离开老家的时候七八岁,老家的很多人,除非他们家有跟我年龄相仿的孩子,我能叫得出他们的小名,或者经常听父母提起的那些人。不然就是一脸茫然。
兄弟说了三奶奶家儿女的小名,我一下想起来了。她女儿跟我同岁,小时候一块玩,还同学过一年。可惜她那个女儿后来生病,英年早逝了。
视频里是三奶奶的家,小兄弟说的话也录了进去。他说:“你看看,三奶奶呀,你怎么还铺着纸壳子……”镜头里,乱哄哄的被子窝在一边,床上好像没有褥子,铺着一个大纸箱子。显然铺了很久了,有的地方已经露出了瓦棱壳。整个屋子里环境乱七八糟。
我莫名难过了很长时间。问那个兄弟,她儿子不也在村里住吗?怎么不管她吗?又想若是她女儿还活着,能经常回家照看一下老娘,大概也不至于“身子底下铺着纸壳”。
他说:“管肯定是管的,送吃的送喝的不会饿着……”
还说有一年他送给三奶奶一床大毛巾被,是他去毛巾厂拉货人家给的,他送给了三奶奶。三奶奶怎么也不肯要,说“哎呀,俺可不割舍地使……你望望俺哪里称这么好的营生?”(意思是,我不配使用这么好的东西)
后来虽然收下了,“但从来没见她用过。”
我莫名难过还有一个原因,是觉得这个社会年长的女性,大都是吃过很多苦的,大都是挨过饿的,也大都是很会过日子的……她们普遍地什么都不舍得,自己也舍不得好好享受。
即便物质不再匮乏,内心的匮乏感、不安全感,也令她们无法享受。
过分的“艰苦朴素”,就不能称其为美德。
人还能活几辈子啊?还能活多少天啊?
甚至她们很多人都没学会把家里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看《小姨多鹤》就有很多的感触,小说里印象最深的是多鹤的打扫习惯。
日本还有一本专门探讨“清扫哲学”的书,《扫除道》。作者是拥有40年扫除经验的键山秀三郎。他年幼时因空袭被疏散到乡下,受父母身教而重视扫除。
创业后,键山秀三郎为安抚性情暴躁的职员而以身作则打扫厕所,形成企业风气,也影响了日本社会,甚至是多个国家。
书中有很多案例。一家建筑公司因为干净整洁,臭名远扬的小偷都不敢进去偷盗;还有因为公司周围干净整洁,获得了10亿日元的订单;也有校园风纪紊乱,学生们上学、放学都要由警察巡回保护的一所高中,因为开展扫除道的活动,校风得以改变,让体育运动会再次举行……
“邪恶滋生于肮脏之所”。如果整个社会存在的卫生死角少之又少,如果国民多把精力放在扫除上,搞好自己家、工作单位及周边环境的卫生,把在网上无味争论的时间聚焦自己的生活上,甚至把家里的马桶打扫得能喝马桶里的水……
《你敢喝马桶里的水吗?》那是另一个故事了。感兴趣的可以搜一下。
“把干净卫生做到极致”,对每个家庭和个人来说,也许比争论国与国谁更强大,谁更优越,谁更先进,谁更厉害……更有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相信《扫除道》里说的:扫除能“使人谦虚、成为有心人、培养感动之心、萌生感恩之情、磨砺心性。”
“干净卫生要做到极致”,这应该是最好的教育。
网址:“把干净卫生做到极致”,应该是最好的国民教育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90674
相关内容
好的教育,应该是立足生活的教育!人民日报:把你的孩子教育好,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事业
把清扫做到极致的日本“职人”新津春子
党员干部应该做到三个“干净”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应该培养孩子哪些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呢?)
教你做好家居清洁 保持家居干净卫生
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APP化的在线课程是教育极致
打扫卫生的顺序应该是怎样的
如何做好干净女人,生活应该怎样注意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