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malism丨整理物件,更要克制物欲
学会自我控制,克服购物欲望以实现理性消费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理财生活智慧# #理财心理学#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的书《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法》在美国大卖后,竟然又出了一档八集的真人秀节目,最近在网飞(Netflix)上被推荐。昨晚在友邻的首页上看到后,我就连看八集,顺带把自己的房间也稍微整理了下。
节目是近藤麻理惠本人到美国人的家庭里推广她的理念和方法,教美国人整理房间以及生活。近藤麻理惠有一整套成体系的整理方法,比如如何分类,如何叠衣;背后有几条指导性的原则,比如要尊重房间,向房间致敬;尊重物件,扔掉前要道谢告别;选择物品时要遵循”怦然心动”(spark joy)原则。
我没有看过她的书,看了节目之后对她的理念有了一些了解。尽管节目里的八个家庭在几十天内大肆整理一番后,确实达到了一些惊人的效果,但对痴迷消费主义文化的美国家庭来说,近藤麻理惠的理念治标不治本,如果买买买的源头不断,意味着这些美国家庭要不断花时间精力和金钱去维护整理的效果。购买欲望是无限的,而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是有限的,以有限去管理无限,长久下去必定会崩盘,最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克制或减少物欲,少买或不买才是真。
其实我还蛮想看这个节目搞个后续跟踪回访,比如说一年后近藤麻理惠搞个突击造访,看看哪些家庭重新回到了混乱,进入了扔买循环,哪些家庭保持得比较好。我的预感是大多数家庭可能都会再次陷入混乱,因为近藤麻理惠的理念并未批判问题的根本,即消费主义社会下人们无限膨胀的欲望。她的理念更像一种收纳术,收纳是合理利用空间把物件变得有条理,对于物品的数量是否过多的反思不够有力,有时候,收纳反而能帮人的欲望制造出更多的空间。
在节目里,每次看到近藤麻理惠带了一堆收纳盒去客户家我就很头疼。如果东西够少,根本不需要什么收纳盒。我更加认同极简主义者佐佐木典士对于收纳的评价,他说如果物件是虫子,那收纳盒就像一个装虫子的窝,老窝不端掉的话,又会不断新生虫子。有了收纳盒,人很容易继续把用东西把盒子填满,并不解决根本问题。
再说她的“怦然心动”原则,这实在是个很玄乎的概念。什么叫怦然心动?心动了十分钟算不算心动?我相信那些爱买东西的人在决定买下的时候都是很心动的,可能是为价格心动,为流行款式心动(更准确地说应该算冲动)。但曾经心动了十分钟,后来不心动了就要扔掉然后去寻找新的怦然心动吗?我认为,对于物品最大的尊重是物尽其用,而不是怦然心动,又或者说,需要对一件物品持久地心动才能更好地使用,不会随意抛弃。
好吧,上面都在说近藤麻理惠的整理理念,现在回到节目本身来说一说。尽管我不太认同她的理念,但好歹节目还算有趣。同样是讲整理,Tidying Up With Marie Kondo和讲囤积癖的Hoarding: Buried Alive有着不同观感。后者节目里出现的人囤积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需要请心理学家来现场指导干预,有点儿沉重。而前者画风很轻松,近藤麻理惠像一个小仙女一样,每集都穿着白色上衣配半裙,带着随行翻译拜访需要帮助的美国人家庭,轻盈地在杂乱的物品堆里蹦来跳去,向房子致敬的仪式也很新颖,可能是美国人没想到过的一点。
节目挑的美国家庭也很多样,年龄段、族裔和性向都有考虑到,但所有的家庭都应该是美国的中产阶级家庭。我更爱看的倒不是整理,而是两人关系如何因为整理这件事得到改变,以及中间的情感冲突。整理完之后每个家庭都对近藤麻理惠非常感激,认为她的方法确实有效,镜头下的整理前/整理后的对比也起到很好的视觉效果。
如果是要学习近藤麻理惠的理念呢,应该看看书就差不多可以实践了;如果想看看美国中产家庭屋子里的实况呢,这八集里挑那么一半看看也差不多了。
© 本文版权归作者 皮酷珠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网址:Minimalism丨整理物件,更要克制物欲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91259
相关内容
极简主义:记录生命中的重要事物 Minimalism: A Documentary About the Important Things怎样克制自己的食欲
极简主义(Minimalism)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哲学,旨在通过减少物质和精神上的杂乱,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物,从而获得更...
刘亦菲减肥秘诀:控制食欲=控制体重,3种食物轻松控制食欲!
如何控制购物欲望,要保持清醒头脑
抑制食欲,5个超有效的控制食欲的方法,10大食物控制食欲,怎样才能控制食欲几招见效
如何控制自己购物的欲望
如何克制自己的食欲
减少物欲/不购物=极简主义?
怎样控制自己的购物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