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学龄前儿童运动指南》

发布时间:2024-11-13 21:41

2020年,我国出版了《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是我国首次研制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运动指南,适用于健康的3~6岁学龄前儿童。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运动的原则

《指南》中提到对于学龄前儿童运动的指导原则。

①学龄前儿童的运动应以发展基本动作技能为核心目标。包括行走、跑步、跳跃、投掷和踢等基本动作。

②运动的选择应满足多样性。多种目标、多种环境、多种形式、多种强度,以满足身体生理活动要求。

运动的时间

《指南》建议每天累计运动时间至少达到180分钟,每天户外活动至少120分钟。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运动的时间不少于60分钟。如何判断运动强度?我们可以以孩子运动中呼吸和语速的变化,进行简易判断。中等强度运动时,儿童呼吸比较急促,运动中只能讲短句子,不能完整表达长句;高强度运动时,呼吸急促、费力,不能言语交谈。同时应尽量减少久坐行为,每天看屏幕累计时间不超过60分钟。研究表明,学龄前期儿童久坐和超重、肥胖发生率呈正相关,已经成为儿童超重、肥胖的高危因素。对于原本就不活跃或体质较弱的儿童,建议循序渐进开始运动。

运动的选择

具体的运动选择分为日常活动和玩耍类游戏。前者如用筷子吃饭、系鞋带、穿衣服等,还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洗一些小物品、擦桌子、扫地、整理玩具和自己的物品等;选择积极的交通方式如步行、上下楼梯、骑车等。

玩耍类游戏中家长的行为引导极其重要。家长要多和儿童一起亲子运动,培养儿童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1.以发展基本动作技能为目标的游戏。

①移动类游戏:障碍跑、跳房子、跳绳、爬绳杆、骑脚踏车、骑滑板车等;

②姿势控制类游戏:金鸡独立、过独木桥、前滚翻、侧手翻等;

③物体控制类游戏:推小车、滚轮胎、扔沙包、放风筝、踢毽子等;

④肢体控制类游戏:串珠子、捏橡皮泥、折纸、搭积木等。

2.以发展重要身体素质为目标的游戏。

①灵敏:老鹰捉小鸡、抓人游戏、丢手绢等;

②平衡:过独木桥、金鸡独立、秋千、蹦床等;

③协调:攀爬、攀岩墙、攀爬架和梯子等,学习小动物的爬行,熊爬、猩猩爬、鳄鱼爬等。

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也要保证。《指南》建议每天保证10~13小时的睡眠时间,不要在睡前观看任何电子屏幕设备。良好的运动、生活习惯有助于避免出现超重及肥胖,也有助于为将来学习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文/姚娟 湖南省儿童医院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网址:解读《学龄前儿童运动指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9174

相关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目标解读
2022年美国运动医学会《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身体活动指南》解读及启示
孩子怎么吃更健康?最新版《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权威发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目标解读
【学龄前儿童教育】儿童早期教育
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南
老年人运动管理国际专家共识指南解读
儿童社交技能培养指南
疫情期间家庭运动指南
全年龄段人群科学健身指南来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