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数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集12篇)

发布时间:2025-01-11 20:43

数字素养是指在信息时代,个体获取、处理、评估和创造数字信息的能力 #生活知识# #生活理念# #数字素养理念#

“zhaoyunjia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论小数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论小数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希望大家喜欢!

论小数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篇1:论小数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论小数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江埠中小  徐胜发

[论文摘要]:数学课程中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学必需的数学。”这要求我们教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去生活。为此,我正努力在小数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生活能力,提高今后他的社会适应能力。一、课前预习开放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二、提供信息,在信息资源的共享中培养学生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三、学科融合在综合信息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信息的能力。四、引导提问,在释疑中培养学生创新信息的能力。五、布置作业,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培养、信息、能力

数学课程中指出,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学必需的数学。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具有把生活素材即在生活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为此,老师要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引进课堂,同学生一起加工、处理信息,在有限的课堂里有效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生活能力,提高今后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课前预习开放,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是指学生能根据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有目的地发展信息、收集信息,能亲自动手调查,了解所需信息。教师与学生不再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  “如何找水源”。‘现今社会,无论是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报刊、电影,还是互动的网络,甚至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水源”。教师在开放课堂的同时,要把触角伸向课外,让学生在课前充分接触这些“水源”,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例如教学  “得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课前可让学生事先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比如化肥中袋子上标有含磷40%。含氮46%,农药瓶上标有浓度92%,考试中及格率75%,栽树的成活率95%等等。上课时汇报。由于学生在课前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了大量的信息储备,所以课堂数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课堂上想要说的就更多,从而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使数学生活化。

二、提供信息,在信息资源的共享中培养学生分析、加工信息的

能力

信息分析、加工能力指在众多的信息中,经过分析、过滤,最终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从自己独特的角度解读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对社会实践作出自己的决策,同时切身感受数学的实践性魅力。

例如:教学“利息的计算”,我为了学生真实地了解其教学内容真正理解存款的意义及相关规定,我在电脑中自制一张存款单,放到了电视大屏幕上。

师: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存款单说说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存入日 起息日 属性 印密 通兑 存期 年利率% 到期日 到期利息 操作员

2~4.5  2~4.5   001   凭密   通   2年     2.25  .5   45.00   03

帐号:14-36814570027546户名:王三存入金额Y 元

生A:我从存单上得到:王三5月把钱存进银行的,到5月可以取出,存期一年,本金是2000元。

生B:从“印密”中可以看出,这张存单是加了密的,没有密码是取不到的。

生C:我还发现用本金2000元去乘年利率,乘以时间,再乘以80%,刚好是36元。

师:是吗?算算看  2000×2.25%×l×80%=36元

80%是扣20%的利息税(1-20%)

学生拿起纸和笔算起来,得本金×利率×时间×80%=利息

生D:我还能看出很多信息:

从“001”可以知道这张存单是定期的,03是银行工作人员的代码,到期利息45元,税后利息36元,说明到205月,王三可以取出2036元。

学生个个点点头,表示赞成。让生活中的信息融入数学教学,让  学生去接触生活实际,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在培养学生分析、加工信息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自  主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

三、学科融合,在综合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信息的能力.

信息交流能力指将已掌握的信息在一定范围内交流。获取他人的信息,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并能利用信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数学是一门综合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从现实的生活信息中捕捉数学,并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从丰富的学科知识中去感悟数学、体验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如教学“循环小数”,可与自然学科结合,播放一段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录像,让学生感知“循环”的含义,从而导入新课。其实,学科之间本来是相通的。只有关注学科间的联系,才能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广阔的背景。我们要关于把生活中的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丰富内涵,让学生真切在感受博大精深的“数学文化’’的魅力。

四:引导提问,在释疑中培养学生创新信息的能力

信息创新能力指在加工信息的时候,经过分类、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等思维活动,找出有规律的、带共性或相关性的东西,能根据原始的信息,找出其中带本质的东西,得出创新信息。

例如:教学“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出示如下一组信息:

口头村有1200平方米的养鸡场(如下图)

教师:看到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1:我知道总面积有1200平方米。

学生2:我知道把总面积看做单位“l”,平均分成了5份,东边一块有3份,西边有2份。

学生3:我知道东边一块地占总面积的3/5,西边一块地占总面积的l/5

教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4:我知道东边一块地比西边一块地多了总面积的1/5。

学生5:我还想知道东边一块地有多少平方米,西边一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学生6:我想知道东边一块地比西边一块地多多少平方米?

教师:那就请你们自己选择一个问题,然后补上相应的条件编一些分数应用题(学生小组合作)。

反馈得出:

生l:口头村有1200平方米的“养鸡场”,其中东边一块地占总面积的3/5,东边一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生2:口头村有1200平方米养鸡场,其中西边一块地占总面积的2/5,西边一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生3、西边的一块地比东边一块地少多少平方米?

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去获取信息,再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创造,然后通过对各种信息进行不同的链接、组合,自己编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由于是学生自己编出来的,所以他们的兴致特别高,学得也特别认真。不但掌握了新知识,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创新信息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利用能力指在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创新的基础上,利用自己需要的信息来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所掌握的信息的作用。

l、实践体验式作业。实践体验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之一。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获得真实而有价值的信息,更加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例如学了“人民币的认识”,可让学生参加购物实践,在亲身经历的活动中体会人民币的价值及人民币的换算等信息。

2、观察调查式作业。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后,可

布置学生回家调查以下栏目的播出时间,再回答问题。

哪:中央电视台CCTV一1星期日部分节目播出时间

(    ):(    )东方时间;(7):(38)焦点访谈

(    ):(    )第二起跑线;(    ):(    )大风车

(19):(00)新闻联播

问题:(1)现在是下午4:30,小芳正在做作业。

如果她要准时收看《大风车》节目,她必须在多长时间内完成作业?

(2)爸爸回家时,《新闻联播》已播出5分钟,爸爸回家时是几时几分?

总之,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去生活,让数学生活化。

2005年6月

篇2:采取灵活多样教学,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采取灵活多样教学,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采取灵活多样教学形式,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作者:湖北葛洲坝高级中学 张国平

每年在接手高中和初中新生时,我多次遇到学生提出“在机房我们不打游戏,那我们能干什么”之类的问题。可想在以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根据我这几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探索,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教师上课总体上还不是很规范,上课随意性大,缺乏信息意识现状,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目前绝大多数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以前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在教学理论,课堂教学技巧、学习心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心理学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欠缺。教学生操作WINDOWS系统,学习上因特网等,那不是信息技术教学,充其量不过是计算机培训而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当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目标,教学方式,课堂师生互动,人机交互,问题点评,实验课题等都需要经过精心设计。

在保证课堂教学有序的前提下,搞好师生关系,多鼓励表扬学生(特别是一些典型的学生),有助于实施教学目标。我校教改二年级有一位女生,平时上课喜欢调皮,不按老师教学要求,经常玩些小游戏,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经过多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仍没有改正。有一次我让全班学生写一篇内容真实的学习总结,“结合自己最近学习‘信息技术’的情况,谈谈有什么收获?或自己在学习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受到什么启发等?”可她却写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心得。“常忆信息技术,浪费时间无数…多次考试未‘糊’,赢得笑声一路…可惜高考‘3+X’,电脑实无用武之地也…故‘信技’不如‘语数英’也!...”。我没有在课堂上当场批评她给,也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她班主任。课后我找她谈话,首先鼓励她敢说真话,文言文学的好,并讲叙前年高考作文有一位学生也是用文言文写的,专家给他的评价很高,当时就被一所重点大学特招的事情;同时,严肃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她要端正学习态度,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真正意义,她当时边笑边点头。事与愿违,在期末理论知识考查时,她居然边本加利在试卷上不按要求乱写一气,我当时毫不犹豫给她评了一个大大的’O’,也没有找她谈话,以后每次上课我都用严肃的目光看着她进行冷处理。她开始有些不以为然,经过一段时间后,好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现在仿佛换了一个人,学习很主动,能积极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每节课都能认真履行教学任务的好学生。

二、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我们在教学时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不同于其它普通学科,不再只是以教师教知识或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为主,考试的内容不仅仅是针对知识掌握程度,理论程度,运用能力;仅以卷面考试和走马换灯式的考查(含简单的实验操作)形式来判断学生能力的方法是不适应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的。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贯彻以下几个要求。

1、分层次设计教学要求

大部分教师知道教学有目标,为达到目标要使用一些手段。分层次设计教学要求,即每节课除了准备常规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当设计一到二个教学目标较高的问题,或提供一些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其它知识,供一些电脑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选修。评价学生水平的时候也要灵活多样。如高二年级进行期末实践操作考查,第二题设计电子作品,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设计有创意、特色,作品形式不限(建议使用本学期所学的AUTHORWARE工具设计一个多媒体作品)”。学生在考试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利用自己擅长的工具设计了许多好的作品。我根据他们掌握设计工具的难易程度,作品立意

[1] [2]

篇3: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九江实验中学  陈琳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创新 思考 能力 工具 兴趣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课程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全国基础教育会议上已提出: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即要求外语、信息技术教育加强。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将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所以当今社会仅仅指对计算机有了解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从小就应培养学生认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怎样上好这门课,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注重了在信息技术课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下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与教育同仁们交流探讨。

一、  将兴趣盎然的学生引上未来教育之桥――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在当代中学生的心中已不再是以前那么神秘兮兮了, 打开电源,学生可在Window上任意遨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是惊人的,许许多多的新名词、新软件接踵而来,人的接受能力必竟有限,关于电脑、网络,是人们将活到老,学到老的东西。中学生,是人类文明传播的纽带,对于他们来说,电脑上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但是,同学们那对电脑盎然的兴趣,不惫的精力告诉我们:信息时代的推进,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他们将拭目以待。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让学生深深明白: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站在时代的前沿,与今天不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创新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才能使自己走上未来教育之桥――信息技术,才有最大限度的发展空间。当同学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后,更增添了学习信息技术的欲望和责任感,不再停留在好玩的心理上,从思想上得到了升华。

其实,信息技术老师是比较容易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的,因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是非常感兴趣的,但如何正确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思考,如何利用学生的这种热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才是信息技术老师必须面对的。

首先,上课时,注重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信息技术课时,教师是边演示边操作边讲解。初中信息技术课注重的是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一些逻辑性太强的东西,初中阶段不可能掌握的,如计算机的组成原理、计算机的'组装、内部电路、计算机语言等,学生不容易理解,也不需讲解的,可以避而不谈。那么对于课本上的知识,在讲解时,可适当提一些实际操作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摸索、探讨,再动手操作,让他们先发现问题,通过思考后,加上教师的点拔,进而去解决问题,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学生不仅会操作,往往还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达到了理解。最终目的,培养了他们动手的能力。

如在讲Excel这一章的“表格常用语”,在讲解工作表与工作薄的概念以后,工作表与工作薄到底有何联系与区别,可让学生自己去揣摩,自己去实践完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自然就明白了。

讲完单元格地址时,可让学生自己移动鼠标,找到相关的单元格,加深对单元格的印象,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还会逐渐掌握好你选定一连续区域以及如何选定不连续区域等知识。

其次,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现在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信息技术课也一样。老师只起点拔、引路的作用,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最后的实际操作、运用还需要学生自己动手,那么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我认为,大可放手地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大胆的操作,让学生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总结其中的规律。

又如在讲解“数据的输入”这一章节时,我先出示一文件名为zzsd.bak的文件,让学生自己去是找此文件,双击打开,然后让学生仿照此表,自己动手制一个简单的表格,其它的一些未学的知识可暂不作提示。学生在大约20分钟的摸索后,一般都应制出此表,有一小部分可能制不出来,这时,教师便可从头到尾演示,演示完之后,再让学生接着操作,通过这样两个步骤,同学们不仅会对Excel制表产生浓厚的兴趣,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能总结出许多制表的规律,解决许多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接受的问题。

再次,边放边收,放有所得。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摸索,不是说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完全不管,放任学生自己随便去玩,而是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不停的观看,对不容易操作的环节,进行个别指导。

如在单元格内输入数据“234”时,学生不小心输成2345,单元格又移到它处,学生可能造成如下错误,首先用光标控制键移动光标到要改动的单元格,再用退格键删除。这时,删除的不再是单元格内的数字5,而是整个单元格内一片空白。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加以指导,强调此时不应用光标控制键,而应用鼠标双击当前单元格等光标变成了“Ⅰ”形,移至“5”后,再进行删除。个别指导可节约许多时间,还可让学生轻松的度过难关,记忆更深刻,动作更娴熟。

最后,教师再进行演示、讲解,集中同学们遇到的突出问题加以解决,再强调一些注意事项,做到边放边收,同学们放有所得。

二、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

信息技术在学校里是一个和数学、物理、历史等学科同等的学习对象,首先要掌握它的外部设备、功能种类、工作原理、操作命令等。计算机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是它还是一个学习的工具,作为一个对计算机不很精通的中学生来说,可以运用文字处理系软件写文章,运用统计软件处理物理、化学的实验数据。所以,我们特别注重学生对这个工具的运用,尽量让他们在计算机上写作文,通过网络进行发表,运用计算机网络查找学习资料、查看新闻等,还能在网络上获得各种教学软件,得到实时的或异步的答疑和指导,尽可能的将计算机的功能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统一协调起来,确实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学校去年举行的期中考试中,我校计算机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帮助我们老师处理了大量的分数、表格,使学生的成绩更清楚,比较更明显,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 巩固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学认为,创造培养的最好场合和手段应该而且可以是日常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课是一种最能体现信息潮流的课程,在目前,也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的性能之后,便可适当布置一些创造性作业,让有条件的学生在自己的家用电脑上,回家独立作业,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圣诞节、教师节、春节等,我收到一些学生通过家用电脑给我发送的卡片,这些卡片中,有的充满着幽默风趣的话,有的还制造出简单的动画,这些知识,我们平时都没教,但学生通过自学或家长的指导都制造出来了,可见,学生的爱好、特长得到了充分发展,兴趣得了到巩固。这无疑有着信息技术课的功劳。

作为教师自身,在讲授信息技术课时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正确合理的安排课堂教学非常关键。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解决课堂的枯燥无味,更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信息世界里计算机神通广大”这一课时,书中谈到了计算机在五大方面的应用,如果单是课堂讲授的话,就会形式单调,枯燥乏味,对于五个方面的应用,应采用不同的形式教学。对于科学计算,可采讲故事的方法,如数学中的歌德巴赫猜想,许多科学家耗尽一生的心血也未能完成,但计算机通过“穷举”以部分完成了;对于信息处理,可利用学生收集资料和了解的情况分组讨论;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可实地演示多媒体课件;对于自动控制,有条件可让学生参观现代化工厂的生产线,或让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对于智能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启迪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老师讲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时采用一些特殊方法,如:悬念法,在开课前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才能解决的,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倡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比喻法,对于教学中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可采用此种方法,例如打开文件夹的讲授上,可事先在预订的文件夹内放一些小的游戏程序,将打开文件夹的过程比成挖宝藏,学生如果正确操作,就可“挖”到“宝藏”――小游戏程序,这样可将枯燥的教学变得吸引人;成果演示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竞赛法,让获胜的学生上台演示或介绍自己获胜的原因,等等方法。所以老师根据本人、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安排教学。

二、 教师必须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在教学中老师只有用精彩的语言和动人的故事才能吸引学生。既然是信息技术课,教师本身就应该有吸引人的新信息,就必须肚里有“货”,在讲述许多知识时必须通过大量的实例,才能使学生明白。例如在讲述“信息的传递”这一课时,书中提到了一些从古到今的传递方法,这时老师可适当讲述其中的一些原理,让学生明白信息传递的原理,而这些老师只能从课外得到。另外在了解计算机的应用时,老师可适当提到: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时间、作用、体积、重量,然后再与现在的计算机相比较,使同学们明白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在逐步扩大,而计算机本身在逐渐变“小”,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另外在“信息与信息载体是不同的”这课的教学中,对于教学的引入可设计的更丰富些。我是这样处理的:向学生提问“看过有关恐龙的电影”没有,同学们都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在现在已不存在,而且在人类出现前很早恐龙就已灭绝,但为什么人类没见过恐龙这种动物,却知道它长什么样?学生也知道是因为有化石为证,恐龙化石告诉我们有恐龙这种动物,那么除了恐龙化石还有什么样的化石?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化石,因此我们知道,此处曾经是海等等。这种引入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

动手是创新的前提,不动手、怕动手是难以创新的,我们只有多抽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动,自己去想,大胆的尝试,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得到发展,个性特长、创造性才能获得发展的空间。

篇4:论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培养论文

论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培养论文

在分析传统地理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的教学策略。我国传统地理课程教学只注重要求学生将课本上的文字知识背熟,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对地图的认识。如学生可能了解地球上的五大洲和四大洋有哪些,却不知道它们分别分布在地球上的哪个位置。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使学生无法对学习的知识灵活运用,更不用说要学生结合相关地图了解实际的地理环境。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我国高中地理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

地理学科虽然也参与高考,但它所占比分却远远及不上语、数、外等主要学科,在学生、家长甚至老师的认知中,地理课是一门副课,不够重要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或老师在教学时,都没有对地理课程产生重视心理。

(二)没有进行读图培养

高中通常都被认为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因此学生在学习或老师在教学时,都非常注重节省时间。读图能力在很多学生和老师看来,都是没有必要学习的,因为它无法给学生在考试中增加分数。就算有些老师教学生认识地图,但为了节省教学时间,也会让学生“背”地图,而不是“看”地图,导致学生虽然了解地图上有哪些东西,但却不知道怎么灵活运用。因此我国很多学生甚至成年人,拿到地图后都无法看懂或使用。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读图习惯

老师要想教好学生读图,必须先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让学生可以学习和认识的地图。如电视上每天都会播放天气预报气象图,或者是出去游玩需要乘坐的地铁路线和公交路线,以及交通设施周边的景点图。将地理课程联系到现实生活中,能够很快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老师在进行湖南省地理教学时,可以通过报天气预报的方式让学生对全省的概况和分布有一些了解。老师拿出一张山东省的地理气象云图,然后让学生使用进行天气播报,如鲁西南有大雨,学生要迅速找到地图中鲁西南的位置,并说出鲁西南的城市有哪些,地理环境如何,大雨是否会影响当地的地势等。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搜索卫星云图,然后让学生辨别哪里是海洋,哪里是陆地等。

(二)培养学生用图习惯

要使学生在生活中使用地图,必须先培养学生认识地图。老师在进行地图教学时,要注意先培养学生认识地图的规律。如老师在教学自然带分布图时,要注重先教学生看自然带的分布范围,然后再教学生看各个国家自然带的分布情况,最终使学生形成对地图认识的完整体系。学生学会看图之后,还要注意用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许多需要用图的时候,如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去一个全新的景点等,都需要用到地图。此外,学生学习了地理文字知识后,可以通过地图使所学知识有具象的感知。如老师可以让学生用比例尺测量青岛市到济南市之间的距离。

(三)熟悉读图的相关程序

虽然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和常用的地图是交通图,学生在使用交通地图时比较熟练。然而除了交通地图外,还有地形图、气象图等其他类型的地图,而且地理课上的知识主对交通的描述较少,对其他方面的描述较多,因此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察看全部类型的地图。老师在教学地图时,先要让学生了解地图的主要内容,如教学地形图,可以通过地形图的名称、颜色以及样式进行辨别。学生可以了解到地形图是对地物地貌的缩影。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相应的符号特征,找到地图上对应的湖泊、山脉等,随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比例尺和等高线对实际地形的距离、高度等进行判断。

(四)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

老师在教学学生分析地图时,要注重学生全面知识的'培养,禁止学生采用片面的知识分析地图。如亚洲和非洲的气候环境不一致,但学生却用亚洲的气候环境去分析非洲,则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老师在教学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多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比较特殊的地理现象,如濒临海洋的荒漠地区,沙漠带上的绿洲、赤道雪山等。学生通过分析这些问题,能够提高对地图的分析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老师一般在教学地理课时,面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老师会通过在黑板上绘画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绘画的形式,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学会绘制地图,能够增强学生的空间感,加强对地图的认识。老师在教学学生绘制地图时,要注重地图的特征,使学生尽快抓住学习重点。另外,动手绘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较为普遍,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电脑上绘画。

(六)培养学生的默图能力

如学生学习了山东省的地形图,并根据以上要求对相应的知识进行了解之后,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和实际情况对应地形图,察看地形图的完整性,并对缺乏的因素进行补充。学生还可以通过地形图梳理和默述课本上的知识,了解山东省地形地貌的分布情况和特征,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传统教学对地理知识和读图能力的培养不够全面,地理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继续改进。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应该加重关于地理、地图知识的培养。

篇5:采取灵活多样教学,培养学生信息能力论文

采取灵活多样教学,培养学生信息能力论文

一、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目前绝大多数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以前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在教学理论,课堂教学技巧、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欠缺。教学生操作WINDOWS系统,学习上因特网等,那不是信息技术教学,充其量不过是计算机培训而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当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目标,教学方式,课堂师生互动,人机交互,问题点评,实验课题等都需要经过精心设计。

在保证课堂教学有序的前提下,搞好师生关系,多鼓励表扬学生(特别是一些典型的学生),有助于实施教学目标。我校教改二年级有一位女生,平时上课喜欢调皮,不按老师教学要求,经常玩些小游戏,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经过多次教育仍没有改正。有一次我让全班学生写一篇内容真实的学习总结,“结合自己最近学习‘信息技术’的情况,谈谈有什么收获?或自己在学习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受到什么启发等?”可她却写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心得。“常忆信息技术,浪费时间无数…多次考试未‘糊’,赢得笑声一路…可惜高考‘3+X’,电脑实无用武之地也…故‘信技’不如‘语数英’也!...”。我没有在课堂上当场批评她给,也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她班主任。课后我找她谈话,首先鼓励她敢说真话,文言文学的好,并讲叙前年高考作文有一位学生也是用文言文写的,专家给他的评价很高,当时就被一所重点大学特招的事情;同时,严肃地教育她要端正学习态度,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真正意义,她当时边笑边点头。事与愿违,在期末理论知识考查时,她居然边本加利在试卷上不按要求乱写一气,我当时毫不犹豫给她评了一个大大的'’O’,也没有找她谈话,以后每次上课我都用严肃的目光看着她进行冷处理。她开始有些不以为然,经过一段时间后,好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现在仿佛换了一个人,学习很主动,能积极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每节课都能认真履行教学任务的好学生。

二、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我们在教学时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不同于其它普通学科,不再只是以教师教知识或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为主,考试的内容不仅仅是针对知识掌握程度,理论程度,运用能力;仅以卷面考试和走马换灯式的考查(含简单的实验操作)形式来判断学生能力的方法是不适应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的。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贯彻以下几个要求。

1、分层次设计教学要求

大部分教师知道教学有目标,为达到目标要使用一些手段。分层次设计教学要求,即每节课除了准备常规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当设计一到二个教学目标较高的问题,或提供一些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其它知识,供一些电脑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选修。评价学生水平的时候也要灵活多样。如高二年级进行期末实践操作考查,第二题设计电子作品,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设计有创意、特色,作品形式不限(建议使用本学期所学的AUTHORWARE工具设计一个多媒体作品)”。学生在考试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利用自己擅长的工具设计了许多好的作品。我根据他们掌握设计工具的难易程度,作品立意是否新颖,设计作品的质量优劣情况分别评价。

2、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提倡在做中学。我每节课设计一个主要任务,只作简单的讲解,提示一下相关的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带着任务去实践。学生上机时,我就在教室巡视以便解答学生个人的疑难问题,简单的问题我不作回答,让学生看书或相互讨论解决。对于大多数同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再统一讲解,分别指导。

3、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学科提倡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教师上课不能就书本内容教知识,就软件讲操作,而是选取一定的相关内容。内容的选取不能枯燥无味,要能引起学生兴趣,激起解决问题的欲望。尽量把本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与其它学科的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获取信息能力。如我在给高二讲解多媒体整合工具AUTHORWARE设计时,就有意识地选取一些科技方面的图片、动画等资料,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潜移默化地融入其它学科的知识。

4、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每学期开学第一节课我把自己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课时安排都告诉学生,让他们心中有底。有一些学生电脑知识掌握的比较好,不满足于课堂教学内容。在完成相应阶段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他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和爱好,提前向我和机房管理人员提出学习要求。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我们都安排这些学生自学,实施个别辅导。另外我们组织一些对

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学生成立信息技术课外小组,设活动课和选修课,有计划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和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主动自学,发现自身学习的障碍和缺陷。最终使学生从事工作后能对任何新出现的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适应处理未来信息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的需要。

篇6: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已然是不仅需要研究型、教学型、开发型的白领人才,也迫切需要掌握熟练技能的灰领、蓝领人才.学校必须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努力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因此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数学课的教学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以培养能力的实用型为主要目的.

作 者:杨建荣  作者单位: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5) 分类号:H191 关键词:数学教学   培养   能力  

篇7: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从注重传授知识转向注重能力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发挥学生在教与学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

作 者:许志锋 邝代治 张复兴 王剑秋 XU Zhi-feng KUANG Dai-zhi ZHANG Fu-xing WANG Jian-qiu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湖南,衡阳,421008 刊 名: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 30(3) 分类号:G642.4 关键词:有机化学   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  

篇8: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世纪的化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呼唤着创新人才的出现,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人民教师,要勇敢地承担起这样的历史使命,因而要求广大的教学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涉及诸多方面,本文笔者仅从化学教学的角度并结合学科特点浅谈如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 者:周开荣 作者单位:宿州市第十一中学,安徽宿州,234000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xx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主体作用 实验 创新能力 兴趣 创新品质

篇9: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体育创新是一种演变的和渐进的过程,可以从3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一是培养体育创新的态度;

二是培养体育创新的技能;

三是培养体育创新的思维。

一、培养体育创新的态度

1.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个富有创新精种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的学生。就教师的“创新精神”而言,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精神。

2.创新要以人为本 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还未想到,但必会喜爱的活动,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主动突破教材定势与习惯性框框,在教学内容上要由以单纯的执行和完成《大纲》向以《大纲》为基础,补充具有当地特色、学校特点或时尚活动的灵活丰富的教学内容转变。例如当电视播放《排球女将》时,安排排球教学;播放《贯篮高手》时,安排篮球教学并结合“三对三”篮球比赛规则;全国甲A足球联赛期间,安排足球教学并结合“四对四”足球比界规则等等。学生个体只有在自身需要的推动下,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态度的升华。

3.创新必须大胆探索、求新 体育创新是他人未曾想过、做过的,常常突破传统方法,打破平衡格局,创新者的思想和行为,难免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在活动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争吵等联系,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不给予这类机会,轻易代替、否定,非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也会使学生变得懒于动脑,疏于尝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良性争吵”,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大胆求真、求新。

二、培养体育创新的技能

创新是一种学习过程,需要技术知识的积累。因此创新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时间序列的、不可逆转的和路径依赖的过程。创新是与教师的“干中学”和学生的“用中学”等活动紧密相关的。因此创新所需要的技术技能知识与其说是一种大家都可获得的公共知识,还不如说是一种特有的和带有地方、学生色彩的知识,学生的技能创新有其本身自然的路径。尽管某项技术技能的创新发生在某一时刻,但是我们追溯上去,这个实现技能创新的学生一定已经有了较长过程的该项技能知识的积累过程和学习过程,没有这样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过程、没有任何渊源关系,学生要根据公共知识,实现某一活动的突然的技术创新是极其困难的。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生技能形成规律的定性和量化研究。例如,影响学生动作技能的因素包括哪些(如学生形态、身体素质、课堂教学结构、教法研究、学法指导、发展身体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哪些是主要因素?现课堂教法主要有主题式、学导式、分层递进式、发现法、尝试教学法等等,其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较快地形成动作技能的巩固的动力定型。没有体育技能很难有体育活动的创造力,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技能越高,就会产生更多的新设想、新活动。

三、培养体育创新的思维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

1.教会自编游戏的方法

学生需要游戏活动,渴望掌握更多的游戏方法。根据教材师生一起学习《自编体育游戏》一文,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活动方法的构思过程:

参加人数 → 达到目的 → 活动形式 → 胜负规则 → 场地、器材、时间 → 裁判安排 ,然后训练“在篮球场,用海绵球自编最喜欢的游戏”。

经过思考、构思、选择等理性活动,学生创编了地滚海绵球、投远比赛、击中目标、手球比赛、足球比赛、投篮比多等等。

2.优化组合

一种创新活动可能派生出另一创新活动来,创新和创新之间可能有一种技术技能互补的关系。更大范围来讲,一项活动创新可能导致另一项活动创新。教师教会学生各种技能技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选择组合。例如花样跳绳、花样毽拍、木捧+海绵球=棒球等。

3.重新排列

学生已经较好地理解掌握动作要领,产生更高的学习欲望,是尝试创新的好机会。如《五步拳》教学,教师教会步法: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掌投《五步拳》动作:并步抱拳--弓步冲拳--弹踢冲拳--马步驾打--歇步盖打--提膝仆步穿掌--虚步挑掌--并步抱拳,然名要求分组自编一套《新五步拳》。

4.迁移提高

创新从学生的纵向活动情况来看,是一种前赴后继的过程,当前的创新源于从前的创新,同时当前的创新也可进一步激发以后的创新。如低年级戏绳(个人抛投接等)--中年级戏海绵球(2人抛投接等)--高年级戏篮球(多人抱抛投传等)。

5.学会几种思考角度

以戏球为例,从人体部位活动角度思考:上肢创想、下肢创想、上下肢合作创想;从动静态角度思考:动态创想(投踢抛传等)、静态(小范围)创想(胯下抛接球,绕“8”字等);从组织形式角度思考:个人创想、双人创想、小组创想等。 学生的创新不管怎样描述它,不管在多大程度上把它看成是一种内生、常规的活动结果,它总是带有不确定的属性。不同学生的创新过程是不同的、异质的、多样性的。

笔者不能用某一个学生创新过程的典型事例来刻画其他学生创新过程,每一个学生创新过程与他的创新态度、创新技能、创新思维的分布有关。每一个创新过程都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尽管以上简略刻画了创新过程的三个特征,但是每个特征的显著性在每一次创新过程中的比重和表现形式都可能不同。

篇10: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论文

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论文

新课改要求教师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适应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作为一线教师我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前提是了解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现状,突破口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重点是介绍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最后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强化效果。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中,一方面,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不断扩容,另一方面,冗杂信息也随之增多、日益泛滥,因此,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驾驭信息、利用信息,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仅就如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表一点浅显的见解。

一、了解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现状

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首先应了解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现状。工作中我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测试时只告诉学生需要搜集资料的标题,让学生尝试着搜集资料,课上进行汇报。

测试结果表明,学生在以下几方面有待提高:

1、没有掌握搜集资料的途径或搜集途径单一,在获取资料的过程中,奉行网上拿来主义。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资料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料来源,上网成为学生特别偏爱的获取资料的方式,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特别是在像历史这样的人文学科的课程研究中更容易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因此,很多学生的资料完全是从网上下载下来的。

2、不会将搜集的资料有条理地归纳,结果很多学生面对庞杂的信息束手无策,反映在学生作品中就是文章前后重复、上下文不连贯。

3、不会识别有价值的资料或不会判断资料的真伪。有些学生大段大段地把网上下载的东西拼到自己的研究中,没有对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提炼,提取那些对研究有用的信息,一些“野史”、“戏说”类的文字出现在学生的论文当中。

二、教给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兵马未至,粮草先行”,行军打仗要粮草先行,从事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活动要材料先行。

首先应让学生明确,搜集资料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其目的是为了了解目前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全面了解课题的情况。而资料的来源也不单单是网上,现代社会,获取资料的渠道是多方位的,书籍、期刊、报纸等等都是我们获取资料的有效途径。

其次,让学生有考证、鉴别信息的意识。

对中学生来说,搜集信息相对比较容易,原因就在于搜集信息虽然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一般来说还属于技能层面,而处理信息则是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为了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我向学生介绍了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找到资料后,可先用跳读的方法快速地把资料大致浏览一遍。如果是一本书,可以通过目录查找是否有相关的章节;如果是一篇文章,先看看有没有文章摘要,如果没有,就重点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最后判断这些资料和选题是否相关。这是筛选资料的一个方面——判断资料的相关性。

然后,要进行鉴别和比较。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同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往往会出现不同版本。同样是秦始皇,有的资料把他称为千古一帝,也有的把他描绘成凶残暴君,选取资料时就需要加入个人的分析、判断以及多方考证。

除了对资料进行筛选,还需要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和合并。分类即是将同一方面或相近的资料归类,在分类的同时可进行合并工作,从而达到精简数量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文献资料的效率,可以教他们动手制作文摘卡片和要目索引。所谓要目索引,就是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中涉及的内容,或按照原文题目或观点自行概括组织文字,编成索引。所谓索引,就是要做到是什么问题、什么材料、什么观点、在什么文献资料上的哪一章节,甚至哪一部著作的第几页,都应做到一目了然,检索时伸手可得,毫不费力。掌握了上述处理信息的方法之后,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材料面前再不会手足无措、顾此失彼了。

三、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对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活动进行评价

产生兴趣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怎样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实践中实施不断的评价反馈,促使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活动,改进方法,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搜集到的资料积极组织学生交流,这既是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资料”的机会,也是学生互动、信息互补、资源共享、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前面提到的探究活动中,我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同学展示他们搜集、初步整理后的资料。其中有一个小组的成果展示非常成功,这个小组选择了分析19中小学生崇拜武训的原因。对于武训这个人物,很多同学是第一次听到,可是这个小组的同学却搜集到了翔实的资料介绍他。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还找到了一段武训行乞兴义学的动画,这段动画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展示成果的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锻炼了能力,听的学生扩大了知识面,从而更激发起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增添了搜集资料的动力。

其实,在研究性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希望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展开,我们的经验更加丰富,方法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从而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篇11:试析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策略论文

试析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策略论文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能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以及学生综合计算机能力。本文就以信息技术课程为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主动发展能力培养进行几点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学生;主动学习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实践性、操作性就非常强,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个时候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并学会独立学习的方法,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的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学生必须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也是高中计算机教学的目的。

1以学习目标为核心,为自主学习明确方向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进行自由学习,而是按照学习的目标为核心,以知识、方法和价值观为三个基本点进行学习,只有这种方式的学习才是自主学习,最终才能够实现自主学习的学习目标。老师在给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讲解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在这个三个基本点的把握不准确的现象,进而使得学生对于每一个点中应该掌握的学习程度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做了很多的无用功,最后导致整个自主学习的失败,使得探究任务不能被完成,进而使得整个课堂的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弱。信息技术的老师想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取得一个好结果,那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先将整个课程的学习目标进行确定,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清晰自己在这个学习目标的核心下,需要在哪个点上进行哪些具体的学习,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最终能够按照学习的要求进行学习,最终实现学习目标,老师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

2精心设计任务,提供丰富学习资源

在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任务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只有将任务设计好,才能够实现最终自主学习的目标,所以在进行任务的设计时,应该根据学习目标进行相应的任务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在接受任务之后,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些信息资料,使得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特有的思维进行发现和探索,最终使得学生能够对新的知识进行构建,进而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能力就会不断地提高。例如,老师在给学生们讲“如何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这个课程的时候,老师在进行讲课之前,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得整个课程的内容被提出来。学生在面对老师提出的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会进行自主的学习对问题进行探究。老师针对学生进行探究的表现,还可以设置相关的任务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检查,可以分为基础和拔高型,在学生对这个检测任务进行回答的时候,老师自然就能够知道学生进行的整个自主学习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有效性。同时老师在给学生设计任务进行探究的时候,老师还应该将一些相关的资料提供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在进行探究的时候有一定的资料依托。学生在学习的目标的驱使下,能够从一些教学资料中选择一些比较有意义的学习方法进行相应的.学习,最终形成一个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不断地学习,学生就能够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设置多元化自主学习模式

3.1以任务或问题为中心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考虑问题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在自主学生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去思考,激发学生的主观性,让学生在自主学生中找准方向,理清思路,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3.2课题研究式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去完成一些研究,比如:如高淳小吃研究、高淳建筑特色等一系列课题,要求学生上交的作品必须要有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类多媒体要素,可自由选择集成软件,在学期末时进行综合展示,并让学生组成评价小组对各组进行打分。通过这种课题研究的探索,学生掌握了如何去寻找合适的软件制作作品、如何使用软件等,从而真正让信息技术课程从工具教学提高到素养培养上,学生在做有意义的自主学习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软件学习,课程变得生动活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4结束语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高中信息技术中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培养进行分析,从中能够发现,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培养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教学目标,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全面发展。

引用:

[1]张廷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与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杨金玲.中专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职业.2013.

在信息教育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芙蓉区大同小学  谢红

人类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开展信息教育,使受教育者学会利用信息,成为个人生存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小学信息技术课则成为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的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小学生计算机课的基本任务是学会使用计算机,会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学会对知识、信息进行检索,并有意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学科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而不是教会学生学会计算机的所有知识。其教学方法应该超越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独特性。作为一名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把握好这一特点,积极引导,充分运用小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式,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生都对画画很感兴趣,不管是在家里、幼儿园还是在小学,一有空孩子们就喜欢拿出画笔,在纸上画下美丽的图案以及他们美好的愿望。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则成为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教学生使用绘图工具软件(金山画王笔)之前,我首先出示一些美丽的画面让学生欣赏,学生受到吸引,啧啧称赞。此时引导学生学习使用金山画王笔的操作方法,让学生体验不用纸笔也能画出美丽奇妙而有趣的图案的快乐。兴趣诱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动机,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不但画出了电脑、房子、汽车等图案,还画出了一些超出了人们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 调动学生积极性,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信息课教学进入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同学们这个问那个叫,似乎都到了不得了的地步,而老师根本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得到辅导的同学的积极性。实际上他们的问题只需鼠标轻轻一点或有人稍加指导就能解决。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掘人才,发现有比较突出的同学马上表扬,给予肯定,并让他们当小老师下位去辅导别的同学。这样老师可以抽出时间有重点的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同学,减轻了老师的压力。同时使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解决了辅导不过来的问题。特别是胆小的同学由学生辅导交流起来更容易,比起老师的指导可能效果更好。在无形之中同学们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感情。作为小老师的同学在辅导的过程中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所学知识也得到了强化。能当上小老师是孩子们的愿望,因此在老师讲解及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们都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争做老师的小助手。使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我还鼓励孩子们自己摸索,不仅仅局限于老师所讲的内容。有同学发现了不同方法就请他上台来讲解。既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三、抓住特点,设计游戏,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抓住特点,用玩游戏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游戏加深记忆,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教学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时,我首先设计一个游戏情节。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开一个动物联欢会,要邀请很多小动物来参加,请同学们当邮递员,看谁请的客人多。同学们听了热情高涨,跃跃欲试。此时老师问学生,邀请函要送到动物手中该怎样做?从而引出“路径”的概念。使同学们明白,每个文件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等着同学们去寻找。大家只要知道它们的“地址”就能很快找到。然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些路径让学生去寻找小动物的图片,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按照老师所指的路径去寻找。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插入了许多小动物的图片,熟悉了不同的路径。最后通过评比,评出最佳邮递员。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四、 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示范讲解时,让好动的孩子们干巴巴地坐着听,相信他们会厌烦,会对信息课失去兴趣。于是我在讲解时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让他们说一说老师的鼠标点在哪里,猜一猜下一步会干什么?紧接着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动手,互相提醒,完成操作。最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摸索,看谁能发现新的方法和效果,向老师和同学汇报。如给powerpoint换背景颜色时,教给同学们换单色的方法后,我让同学自由练习,任意点击背景中的各项命令,看有什么新的发现?许多同学经过实践,发现了还有多种填充效果:过渡、纹理、图案、图片。同学们欣喜地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发现,享受了自我学习、获取的快乐,为今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打下了基础。

五、 注意与其他课程进行整合,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希望学生能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是《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要求。那么,我们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金山画王笔》画画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所画的图画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汉字输入及排版时”,让他们写自我介绍、写文章等,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学“在电脑上听音乐、看电影” 时,结合社会、自然等各个学科,让他们观看一些有关的电影、光碟,丰富他们的知识,增长了知识面……这样,使学生在不增加负担的情况下,既学习了计算机知识,又获得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培养。

小学计算机知识虽然不难,但要教好这一门课却不容易。这需要我们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才能胜任这门新兴的学科。希望我们能更快地成长。

【论小数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相关文章:

1.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论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3.论非英语专业学生汉译英能力培养

4.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探索

6.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7.论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8.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9.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10.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

网址:论小数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集12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92803

相关内容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数字素养与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学奥赛辅导经验谈 & 问题教学法中的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2.2 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 教学设计
《购物策略》数学教学反思(合集5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生活技能培养
《购物策略》数学教学反思合集5篇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生活结合的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分析
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心得(精选29篇)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使用.ppt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