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从家里送来老物件、旧衣饰,永新雨衣厂旧址被艺术家绘成了“复古生活图鉴”
以复古和怀旧物件展示的生活艺术,如老物件装饰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慢生活艺术# #家居布置风格#
这个“家门口的好去处”,锁住城市记忆。
麦乳精、铁皮铅笔盒、“李焕英同款”脚踏式缝纫机、老唱机、印着女孩肖像的饼干盒……记忆里的老物件一旦叠加复古的魅力与创意的滤镜,既是昔日的“市民生活图鉴”,又何尝不是新的潮流。
五一假期,上海首批“家门口的好去处”之一、徐汇画家街,又策划了一次市民与青年艺术家的互动创意展——“线·索”艺术节。
在永新雨衣染织厂旧址之上,摇起纺锤,一同织起城市里的新旧时光。
画家街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文定路218号的上服德必徐家汇WE"园区内,为上服集团和德必集团在原老厂房旧址上更新打造的创意园区和文化街区。
街道入口,三支巨大的纺锤和色彩斑斓的纺织线交错穿插地“缝”起了两边的办公楼宇。纺锤和线,仿佛也链接起了这条街区曾经一部分的历史,曾经“永新雨衣厂”里一代人的记忆。“看到这些装置,仿佛又回到了往日车间里机器嗡嗡响,来回穿梭在纺锤、织布机前,一天三班倒八个小时的忙碌日子。”老纺织女工王阿姨在现场感慨道。
在纺锤左侧的WE" Koowing Art Space艺术空间内,由徐家汇街道潘家宅居委会及园区白领送来的数百件旧衣物组成了一件约20米长的巨人新衣。四处收集来的服装如同拼图,拼凑起每个年代的潮流记忆:阔腿裤、束腿裤再回到阔腿裤,潮流与艺术似乎不断循环又充满着不确定性。
既然是时空穿梭之旅,自然不能少了时空隧道这一媒介。园区内还设置了15米的集装箱,在街区形成纵向隧道,隧道内有分别代表五个不同时代(193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代)的“箱长”独立设计的创意摊位。
旧物商店、照相馆、旧书店、旧唱机,穿过锁孔,重温过去鲜活多样的市井氛围,从现代重新走回城市旧时光,再带着旧时光走向新生。从30年代稀有珍贵的复古照相馆到盛行摇滚与张扬个性的70年代的黑胶唱片,从满载着80年代小物件的博物馆到90年代洋溢着油墨气息的纸质书店,这些颇具年代感的媒介在不断迭代的社会中“任性”地探寻着自己的一方天地。
麦乳精罐头、黑胶唱片、书报亭……画家街沿街的画家们也纷纷走出画室,在集装箱的外立面上进行创作,画出属于不同年代感的物件和生活场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演进,部分产业逐渐被搬离城市或者在竞争中面临转型升级。作为工业遗存,这些老厂房成了文创的开发宝藏,在改造后迎来了新生。在永新厂旧址上更新而立的上服德必徐家汇WE"及画家街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过去几十年里,这里聚集的众多画廊、画家,和上海市民心中都拥有一定影响力的“画家街”得以保留;原永新厂生产的“大地牌”风雨衣和李焕英同款缝纫机也以常规展陈的方式保留了工业遗存的点滴记忆。
“我们希望通过回观厂房街区的新旧时光,去回溯这座城市的更迭。用艺术的视角,让大家去感受不同年代的城市温度和人文情怀。”该园区负责人介绍说, “线·索”艺术节所选取的那些极具代表性的元素,如父母辈的老厂纺锤、儿时的铁皮文具盒、经典红白机……让繁忙的都市人得以放缓脚步,去感受每一种物件所浓缩的记忆与时代精神,这也正是对市民、白领心中那份怀念与憧憬的情绪回应。
未来,画家街还将用更多、更美好的艺术装置和人文活动去“锁住”城市记忆,让更多的市民通过老厂新貌和宜漫步的街道,阅读城市的曼妙蜕变。
作者:王彦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网址:市民从家里送来老物件、旧衣饰,永新雨衣厂旧址被艺术家绘成了“复古生活图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94503
相关内容
艺术家手中淘汰的旧衣服,是怎么样被重新利用起来的?古旧家具的修复工艺
从旧衣服到艺术品,从无用到无价,这个艺术家做到了
新复古风来袭,旧衣如何变潮流?
民间古旧家具修复的工艺流程
古旧书业:老业态尽显新调性
家里留下的老物件去哪里可以修复文物修复
扔了卖了捐了?家里的旧衣物该如何处理→
广州8个复古跳蚤市场合集❗旧物爱好者天堂
旧衣物捐赠方式及地址(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