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巧手,变废为宝——青岛仁爱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劳动环保教育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1-12 05:37

学校会组织学生学习环保知识,开展绿色实践活动 #生活知识# #生活方式# #绿色生活# #环保日#

为了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中小学劳动的劳动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实施纲要的相关精神,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青岛仁爱学校积极组织学生从变废为宝、自制书皮、文具循环利用等方面践行劳动教育,各班同学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在家长的帮助下积极实践,既体会到了动手的乐趣,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节约意识。

变废为宝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可以说劳动教育就是“五育”并举中的一座桥梁,建好这座桥,就可以抵达“五育”的彼岸。对于青岛仁爱学校一年级二班的孩子们来说,树立恰当的劳动意识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利用寒假时间,帮助孩子构建起劳动启蒙桥,让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利用纸杯、空饮料瓶、废卡纸等旧物,经过巧妙构思,做成一个个精致的小物件,变废为宝,在动手动脑之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养成劳动习惯,培育劳动素养。

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坚持劳动,这是我们生活的根基。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品质,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更是创新精神的培养。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活动能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并能通过儿童的再次利用发挥材料的潜在价值。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手的肌肉动作得到了协调,还能激发儿童进行探索、合作、制作的兴趣。看,青岛仁爱学校二年级一班的小宝们,利用新年、新学期除旧布新的契机,自发开展了变废为宝的家庭活动。去年的挂历裁一裁,折一折,就变身成色彩艳丽的新书皮;用过的本子拆分、拼凑、装订,新学期的练习本就诞生了;水果吃完了,包装纸撕一撕,拧一拧,一朵洁白的玉兰花就可以妆点我们的幸福生活;更换下来的门贴别着急扔掉,只需要剪一剪、贴一贴,一张寄托着诚挚祝福的贺卡就呈现在眼前……在亲子制作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孩子的手部肌肉群的协调运动,提升了劳动创新、动手制作的能力,还进一步拓宽孩子们了解废旧材料的用途以及多元设计的视野,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

旧报纸,快递纸盒,广告海报,茶叶罐,牛奶瓶,花生油桶……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物品,青岛仁爱学校三年级一班同学们开动脑筋,创意改造,全部焕然一新,变身为书皮,纸巾盒,笔筒,花盆等,发挥了新功用。通过小小巧手,竟然可以变废为宝。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言:“夫君子之行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变废为宝”,不仅仅是勤俭节约的需要,更是修德、育人的需要。生活即课堂,对废旧物品的再利用,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伤害,又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劳动创造生活的美好。

变废为宝,我的巧手我做主。青岛仁爱学校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在寒假进行了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变废为宝活动。大家纷纷动起手来,利用手边的材料制作成了各种令人惊喜的作品。过年收到的红包被同学们做成了灯笼和纸花;还有的同学把吸管用剪刀剪开做成了可爱的蒲公英造型;还有同学把家里的一次性纸杯做成了漂亮的风铃和小火箭。开学在即,小同学还用超市的广告宣传纸拿来包书皮,更有心灵手巧的同学在妈妈帮助下用广告宣传纸剪出了立的“春”字,象征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次主题活动给同学们种下了保护环境的种子,大家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变废为宝的乐趣,学会了节约资源,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与智慧在少年儿童中代代相传。青岛仁爱学校四年级二班的同学们利用寒假的小尾巴,将劳动进行到底,智慧如同魔法一般将旧物变废为宝,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把家里的使用过的果汁瓶、废旧水彩笔变成了创意笔筒,把平淡无奇的旧纸壳变成了手工表盘,利用旧日历给书本穿新衣…一个个小点子转身变成精致的手工作品,既节约了资源,也开动了脑筋,锻炼了小手,可谓一箭双三雕!

假期里,五年级二班同学们除了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力的家务活,还发现了生活中有许多课变废为宝的物品,如:文具循环利用、自制书皮、一次性杯子可变成灯笼等。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发现生活的美。

七年级一班开展了以“保护环境,变废为宝”为主题的亲子实践活动,在家长的带领和指导下,学生将家里积攒的饮料罐,矿泉水瓶和废纸箱利用起来,变成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如美丽的花瓶,优雅的钢琴,可爱的面具等。这些“宝贝”既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又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此次实践活动,把保护环境和资源利用相结合,学会把平时不起眼的废品制作成各种环保作品或生活用品,循环利用资源,不仅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为了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美,我们教育学生要有环保意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不乱丢弃。对于废弃的物品能再次利用要“变废为宝”,绝不浪费。看,青岛仁爱学校九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利用现有的资源(塑料瓶、纸筒、废布料、纸盒、挂历纸、纸板、红包等),在一双双巧手的加工创造下,一件件废品“脱胎换骨”,成了具有崭新用途的新品:笔筒、花瓶、书皮、收纳盒、储钱罐、装饰画、小灯笼等。通过这样的“变废为宝”活动,既传递了环保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当一件件废品在自己的手下变身为新品再次被利用时,学生就会下意识地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惜物意识。

自制书皮

新学期开学之际,我们倡导同学们不购买塑料书皮,自己动手给书穿上个性衣服。一年级一班的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搜集可以用来包书皮的各种废旧材料,有的找来了要扔掉牛皮纸,有的翻出了旧挂历,有的找出了旧画报,还有的同学别出心裁找来了各种购物袋。自己包书皮有难度的,大家还找来了爸爸妈妈当外援,将书皮包的既美观又大方。动手制作书皮活动不仅是低碳生活的一种方式,培养了同学们节约、环保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和幸福,理解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为了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和响应号召,五年级一班开展了“我的书本自己包”的劳动主题实践活动。活动的开展帮助孩子们知道:包书皮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保护图书,我们的书本天天用,而且极易粘在灰尘和污物,包上书皮,一个学期用下来,还会很新,让我们对每一样东西都懂得爱惜。让他们养成好习惯,不仅是包书皮这一件事,通过这一件事,让孩子学会做任何事,都要仔细、认真,良好的习惯往往是从每一件小事养成的。同时在包书皮的过程中孩子们也知道了可以通过折一折、剪一剪、塞一塞的方法包好书皮。

循环利用

循环利用可以帮助减少每周垃圾桶里的的物品数量,更好的保护环境,作为一名学生,文具也可以循环利用。看,青岛仁爱学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们正在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用自己的巧手积极践行老师循环利用的号召。他们将已经用过的彩色卡纸作为背景板,在卡纸上精心创作,制作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墙画,他们有的将用过好几年的书皮重新拆下,用双手简单装饰,再一次包到新的课本上,还有的将用过的太空泥包装盒进行简单装扮,放在家里做纸巾盒、收纳盒等等,大家在动手的过程中,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我们也快要开学啦!一想到要回到可爱的学校,同学们都兴奋不已。赶快学着给新书本包上书皮,把假期认真完成的作业准本好,快把我们的小书包整理起来。牛奶盒、矿泉水瓶子,这些东西还能变废为宝呢。爸爸妈妈每天上班真辛苦,同学们在家里擦玻璃、扫地、拖地、擦锅、刷碗,有的同学还能做饭了。在学校里,我们是劳动小能手。在家里,我们是心疼父母有孝心的好孩子。

同学们在变废为宝、自制书皮、循环利用等活动中,既激发了他们的奇思妙想,培养了他们天马行空的能力,又锻炼了的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可谓是一举三得。变废为宝、自制书皮、循环利用,不仅仅是勤俭节约的需要,更是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的需要。生活即课堂,对废旧物品的再利用,再创作,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伤害,又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劳动创造生活的美好。

撰稿:各班班主任

编辑:任孟杰 刘凯伦

审核:秦悦英

责任编辑:

网址:小小巧手,变废为宝——青岛仁爱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劳动环保教育实践活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95852

相关内容

青岛西海岸新区港头小学开展“生活·实践”教育
经济管理学院开展“废物利用,变废为宝DIY”劳动实践教育活动
学院组织开展“巧手慧心,变废为宝”校园环保手工活动
班城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
爱劳动 学技能 乐生活 ——运村实验学校七年级劳动实践教育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变废为宝—废纸巧利用》教学设计
海洋学院开展“一小时劳动圈”劳动实践活动
变废为宝妙招多 绿色环保入人心 ——十一师第三中学开展“变废为宝”创意小制作活动
劳动体验生活 实践助力成长——东镇春元小学开展“我是洗碗小能手”劳动实践活动
树立环保意识 提升劳动能力——东马路小学开展“童心向党 劳动最美”主题活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