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人生哲思录》——生活态度

发布时间:2024-11-14 03:11

真性情
1、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2、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3、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
4、所谓成功是指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做好。而幸福主要是一种内心体验,是心灵对于生命意义的强烈感受。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必须有一个真实的自我,一颗饱满的灵魂,它决定了一个人争取成功和体验幸福的能力。
5、“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至人喻以情”,情代表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它主张率性而行,适情而止,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真性情。
6、生命的意义不在奉献或占有,而在创造,创造就是人的真性情的积极展开,是人在实现其本质力量时所获得的情感上的满足。
7、得活出个味儿来。
8、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9、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爱生命
1、对于自己的生命,我们当知珍惜,对于他人的生命,我们当知关爱。
2、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3、人生的意义,在世俗层次上即幸福,在社会层次上即道德,在超越层次上即信仰,皆取决于对生命的态度。
4、真正热爱人生的人把痛苦和快乐一齐接受下来。
5、生命是我们最珍爱的东西,它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的前提,失去了它,我们就失去了一切。
6、人们在道理上都知道生命的宝贵,实际上却常常做一些损害生命的事情,抽烟,超负荷工作等等。因此,人们为虚名浮利而忙碌,却舍不得花时间来让生命本身感到愉快,来做一些实现生命本身的价值的事情。
7、生命本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是有限的,物欲绝非生命本身带来的,而是社会刺激起来的。另一方面,生命享受的疆域无比宽广,相比之下,物欲的满足就太狭窄了。那些只把生命用来追求物质的人,实际上既怠慢了自己生命的真正需要,也剥夺了自己生命享受的广阔疆域。
8、生命所需要的,无非空气、阳光、健康、营养、繁衍,千古如斯,古老而平凡。但是,骄傲的人啊,抛开你的虚荣心和野心吧,你就会知道,这些最简单的享受才是最醇美的。
9、多少人的内在潜能没有得到开发,他们的生命早早地就纳入了一条狭窄而固定的轨道,并且以同样的方式把自己的子女也培养成了片面的人。
10、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她是是个对我们从一而终的女子。我们不妨尽自己的力量引导她,充实她,但是,不管她终于成了什么样子,我们好歹得爱她。
11、情欲是走向空灵的必由之路。本无情欲,只能空而不灵。
亲自然
1、土地是家,天空只是辽远的风景。
2、倘若人用自己的作品吧自己与上帝的作品隔离开来,那就是愚昧。倘若人用自己的作品排挤和毁坏掉上帝的作品,那就是亵渎。
3、人与人的碰撞只能触发生活的精明,人与自然地交流才能开启生命的智慧。
4、做一个有教养的客人,这可能是人对待自然地最恰当的态度吧。
5、在观赏者眼中,再美的花也只是花而已。唯有当观赏停止、交流和倾听开始之时,花儿才会对你显灵和倾谈。
6、用人类理性发明的语词只能谈论现象,不能谈论世界的本质。
7、一个人的童年最好在乡村度过。城里的孩子是没有童年的。
8、土地是洁净的,它接纳一切自然地污物,包括动物的粪便和尸体,使之重归洁净。真正肮脏的是它不肯接纳的东西——人类的工业废物。
9、我们已经自我放逐于自然和季节。
10、寄旅和漫游深化了我们对人生的体悟:我们无家可归,但我们有永恒的归宿。
11、不知什么时候起,“旅”“游”二字合到了一起。于是,现代人不再悲愁,也不再逍遥,而只是安心又仓促地完成着他们繁忙事务中的一项------“旅游”。
12、现对于自然,地理不过是细节。相对于生命,历史不过是细节。
简单
1、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2、奢华不但不能提高生活质量,往往还会降低生活质量,使人耽于物质享受,远离精神生活。
3、一切奢侈品都给精神活动带来不便。
4、一个专注于精神生活的人,物质上的需求必定是十分简单的。
5、正是与精神的快乐相比较,物质所能带来的快乐显出了它的有限,而唯有精神的快乐才可能是无限的。
6、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
7、一个人把许多精力给了物质,就没有什么闲心来照看自己的生命和心灵了。诗意的生活一定是物质上简单的生活。
8、满足于过简单的生活,因此获得好心情和好光阴,可以把它们奉献给自己真正喜欢的人,真正感兴趣的事,而首先是奉献给自己。对于一个满足于过简单生活的人,生命的疆域是更加宽阔的。
不占有
1、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酒气最终结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
2、如果痛苦,只是因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伤不了。
3、“人生只有两种悲剧,一是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另一种是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4、人生有两种快乐,一是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平常心
1、成熟的标志是自我认识,认清了自己的天赋方向,于是外在的虚荣心和野心被内在的目标取代。
2、一个人的实力未必表现为在名利山上攀登,真有实力的人还能支配自己的人生走向,适时地退出竞赛,省下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享受生命的乐趣。
3、人过中年,就应该基本戒除功利心。贪心、野心,给善心、闲心、平常心让出地盘了,它们都源自一种看破红尘名利、回归生命本质的觉悟。
4、我已经厌倦那种永远深刻的灵魂,它是狭窄的无底洞,里边没有光亮,没有新鲜的空气,也没有玩笑和游戏。
5、博大的深刻不避肤浅。走出深刻,这也是一种智慧。
6、野心倘若肯下降为平常心,同时也就上升成了慧心。
7、不避平庸岂非也是一种伟大,不拒小情调岂非也是一种大器度?
自爱自尊
1、只爱自己的人不会有真正的爱,只有骄傲的占有。不爱自己的人也不会有真正的爱,只有谦卑的奉献。
2、恰如其分的自爱便是一种素质。
3、为了别人对你的好感、承认、报偿做的事,如果别人不承认,便等于零。为自己的良心、才能、生命做的事,即使没有一个人承认,也丝毫无损。
4、我之所以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其原因之一是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经营我所不擅长的人际关系了。
5、别人的关爱至多只能转移你对痛苦的注意力,却不能改变痛苦的实质。甚至在一场共同承受的苦难中,每人也必须独自承担自己的那一份痛苦,这痛苦并不因为有一个难友而有所减轻。
6、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你要自爱,懂得自己忍受,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别人。
7、失败者往往会成为成功者的负担。
8、获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欢乐。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超脱
1、对精神财富的追求,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冲突,一个人的富有绝不会导致另一个人的贫困。
2、人世间的东西,有一半是不值得争的(物质的),另一半是不需要争的(精神的)。所以,争什么!
3、及时从中跳出来,如实地看清它(想要的东西)在整个世界中的真实位置,亦即它在无限时空中的微不足道。这样,你得到了不会忘乎所以,没有得到也不会痛不欲生。
4、为你不能支配的别人的品德而痛苦是不理智的。
5、需要保持光明磊落的心境。
6、事情对人的影响是与距离成反比的,离得越近,就越能支配我们的心情。因此,减轻和摆脱其影响的办法就是寻找一个立足点,那个立足点可以使我们拉开与事情之间的距离。
7、我们很容易把正在遭遇的每一件事情都看得十分重要。然而,事过境迁,当我们回头看走过的路时便会发现,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不多的,它们奠定了我们的人生之路的基本走向,而其余的事情不过是路边的一些令人愉快或不愉快的小景物罢了。
8、人生的态度,宜在进取和超脱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真正的进取和超脱,不会只在出处的低水平上折腾。
9、真正的超脱,来自彻悟人生的大智慧,或净化灵魂的大信仰。
10、理解与欣赏一样,必须同对象保持相当的距离,然后才能观其大体。不在某种程度上超脱,就绝不能对人生有深刻见解。
11、人一看重机会,就难免被机会支配。
12、我们不妨眷恋生命,执著人生,但同时也要像蒙田说的那样,收拾好行装,随时准备和人生告别。入世再深,也不忘它的限度。这样一种执著有悲观垫底,就不会走向贪婪。有悲观垫底的执著,实际上是一种超脱。
13、看破红尘的后果是因人而异的。

网址:周国平《人生哲思录》——生活态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9706

相关内容

关于生活的人生哲理经典语录大全
【文史哲·哲学讲谈】守护在世生活:中国哲学的独特运思方式和现代价值
京瓷哲学&第一章:度过美好人生&第5节思考人生(43)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学点哲学】哲学就是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当代价值
陶行知生活教育及哲学思想
万字深度解析《一一》,智慧哲思的社会生活小百科
生活与自由——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
【杨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当代价值
生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发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