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委等17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的文件(以下简称“二十条”)。
文件围绕全员科学素养提升、科学家潜质培养、协同育人统一战线和家国情怀培育四大目标,实施学校科学教育提质、创新人才发现培育、科学教师队伍能力提升、社会大课堂实践育人、科学教育资源集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六大行动。
01
加强研究和督导
“二十条”提出,加强科学教育的研究和督导。在高校和教科院建设科学教育研究机构,围绕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策略、教学研究、跨学科实践等设立课题,研究科学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做好科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探索监测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将中小学科学教育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加强督导。
02
家校社协同育人
“二十条”强化了家庭参与,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科学教育活动,用好社区资源,开发家庭科学实践活动,打造“家门口”的科学教育阵地。引导社会单位建设科学教育基地,合理规划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总体规模、设置标准、审批程序,畅通科普场馆、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参与科学教育路径。通过家校社协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学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形成科学教育的强大合力。
03
集团化资源共享
“二十条”要求,充分利用集团化办学的优势,打破学校间壁垒,一体化设计成员校科学类课程、课后服务和课外实践活动,强化小初高学段衔接。通过“两节两营”(数学节、科学节,以及各学科领域的夏令营和冬令营),全员参与,营造校园科学教育的浓厚氛围。推进集团内课程、师资、教研等优质要素加速流动重组,实现资源共享,使更多学生能够享受到高水平的科学教育。
04
加强课程建设和师资培养
加强课程建设和师资培养。科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主阵地,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科技副校长是落实科学教育行动计划的主要抓手。“二十条”提出,加强科学教师专职化、教研员专业化建设,配齐科技副校长,注重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等科学素养的培养,实现每所中小学至少有1名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
05
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教育
开发面向学生的科学教育智能体,为教师教学提供AI助手,为学生学习提供AI学伴。以国家和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载体,推出一批优质科学课程和跨学科实践活动,提供多元化、数字化的科学教育资源供给,为科学教育提供基础保障。
06
实现大中小贯通培养
“二十条”提出,要建立市、区、校三级培养体系,构建大中小贯通的培养链条,支持有条件的区建设科学高中。鼓励高校面向中小学生开放实验室等科技资源,与中小学共建科学教育基地,协同组织科学实践活动。支持高校引领科学教育发展,探索大学、中学双导师制,推动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面向学生设立“科学教育开放日”。通过大中小学的科学教育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连贯、系统的培养路径。
07
兼顾面向全体学生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二十条”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广泛挖掘各方面资源,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力量,落实基础科学课程和实验操作要求,提升科学教育质量。同时,以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为重点,针对具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学生,建立专门档案,实施重点培养,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此外,“二十条”还落实了每条措施的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不同群体(教师、学生、家长、科学家等)和不同单位(中小学校、高校和科研院所、社会机构等)都能找到各自在中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定位和作用。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的同学们正在展示他们制作的声音流转创意走马灯。摄影:王赛
总体而言,“二十条”站位高、措施实、目标明确、责任到位,是服务于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改革要求的具体举措,预计将取得较好的实施效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全国其他地区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
•
✦
又到一年订阅季
科普在身边·生活更美好
欢迎订阅2025年的《科普时报》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郑永春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编辑:毛梦囡
审核:王飞
终审:尹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