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科研、辅助医学、融入生活——AI发力 智慧生活来到身边

发布时间:2025-01-12 20:58

AI在医疗中的应用:辅助诊断、药物研发,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生活智慧教程#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提高科研效率和质量”“最大的不变就是一直在变,总是有新东西出来,每次都有惊喜”……8月10日至11日在京举行的2023科学智能峰会上,来自国内多个研究机构的院士专家汇聚一堂,共同展望人工智能发展,探讨人工智能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除了服务科研,其实AI已不断在各个领域发力:日前,成都的一家医院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义诊,坐诊的竟然是AI。AI结合5G、AR等技术,各类数智应用已逐步融入出行、生产、文旅等各领域,智慧生活已来到我们身边。

1

人工智能如何服务科研?

院士专家“论”起来了

当前,“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新前沿。今年3月,科技部会同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专项部署工作,布局“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前沿科技研发体系。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也将“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发展方向进行安排。

“AI for Science可以帮助科学家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提高科研效率和质量。”在2023科学智能峰会上,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主任鄂维南院士表示,发展“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推动走向“平台科研”模式,需要解决不同科研领域的共性问题,需要共建基础设施,包括基本原理与数据驱动的算法模型与软件、高精度高效率的实验表征方法、替代文献的数据库与知识库、高度整合的算力平台——即“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的“四梁”。以基础设施为支撑,也在赋能工业应用的实际场景,将在材料科学、能源化工、航空航天、药物研发等方向上带来变革——即“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的“N柱”。

人工智能求解薛定谔方程、人工智能求解控制论方程、人工智能加速分子模拟、人工智能预测蛋白结构、人工智能赋能药物和材料设计……“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正加速走向创新前沿。

“创新有很大的偶然性。”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院士认为,“ChatGPT的核心是Chat,是开发者理解了这样的一个技术(GPT)可以跟Chat搞在一起,才有了了不起的产品。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会让AI有一次巨大的进步,即 Science for AI,这也是我的期待。”

“最大的不变就是一直在变,总是有新东西出来,每次都有惊喜,这让人非常振奋。”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主任汤超院士表示,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确实得益于科学,从整个信息技术领域到芯片,底层的科学其实很早以前就经过很多年的积累才发现。现在我们希望人工智能发展到一个阶段来帮助科学进步。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多媒体信息处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黄铁军认为,我们应该做的是怎么去用好最新的技术平台工具,去做真正的科技创新。

2

“AI医生”挑战真人医生

比分结果一致性达到96%

最近,成都的一家医院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义诊,坐诊的竟然是AI。参与此次问诊的AI医生是国内首款医疗大语言模型MedGPT。在8个小时的问诊过程中,AI医生与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心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肾脏内科、骨科、泌尿外科的10位医生共同对100余名患者进行了问诊。

经过7位专家教授针对AI医生的准确性等维度打分。最终,真人医生综合得分为7.5分,AI医生综合得分为7.2分。在比分结果上的一致性达到了96%。

参与评审的评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薛峰随后指出,他发现了一个“惊喜”:“MedGPT根据患者脚底疼痛,从而诊断出有患者有可能出现神经压迫,真人医生却没有想到这一点。由此可见,MedGPT在辅助疾病初步诊断方面非常有帮助。”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AI专家沈阳也指出,在现阶段“AI医生”最大的优势体现在知识跨越方面,即全医学领域知识理解的能力。“AI医生在语调训练时,会接收到跨领域的多种知识,而我们的一位专业医生在自己的领域当中比AI更强,但在跨领域知识融合方面,弱于AI。”

此外,他指出,诊疗过程中自动化重复性工作更高的准确率、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定制能力以及疾病早发现早预防方面,“AI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捕捉到疾病早期的一些迹象,其早期诊断相较于真人医生相对更为全面。

“在现阶段AI还是实习生和助手的角色,未来当AI能力越来越强后,更多医生接触了解并认同AI后,AI就有可能变成医生的工作伙伴。”沈阳指出。

3

AI加持5G赋能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当AI与5G、AR等技术的结合,应用潜力就更巨大。近年来,我国在5G、AI、物联网、大数据、VR等领域持续发力,促进措施接续出台,进一步丰富拓展5G应用场景。

“以往,上下班高峰期,总是人多车少,公交要等很久。”福建厦门市民李红告诉记者,近期,高峰时公交车频次增多,等车时间明显缩短。

“聪明的车开上智慧的路。”据厦门鹭城巴士集团有限公司品牌服务中心负责人董丹丹介绍,厦门公交集团为3500多辆公交车装上“5G安全节能智慧诱导系统”。该系统借助5G边缘计算平台、智能网联技术,智慧控制油门、刹车,实现精准定位、平稳起步、进站前自动限速,保障驾驶安全。

根据平台“流量、流时、流向”实时分析,厦门公交在上下班高峰期人流密集区域智慧投放“区间灵活公交”450余辆,改变此前固定线路、固定班次模式,实现“人多车多、人少车少”高效运营。

“大家好,我是敦敦。”走进莫高窟第285窟1∶1复制洞窟,戴上AR眼镜,以九色鹿为原型的数字导览员“敦敦”数智形象正将游客带入1400多年前的西魏时期。今年1月,由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等机构联合研发的“敦煌AR智能导览”系统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敦煌艺术展中投入使用,备受游客追捧。

不同于以往人工解说、图片和视频类导览,通过AR眼镜结合AI引擎、图片识别、3D场景展陈与互动等技术,游客360度全景式、沉浸式“走入”敦煌壁画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中。

“稻飞虱是水稻安全生产的最大生物威胁。”据中国水稻研究所稻作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刘淑华介绍,目前,大部分病虫测报依靠人工,工作效率低,且专业技术要求高。

杭州市富阳区病虫测报站田里,技术人员戴着AR眼镜,拿起田里粘满虫子的粘板,眼镜里的辅助AI帮技术人员逐一辨识虫子种类。

刘淑华表示,去年,研究所联合北京蜂巢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AR+AI智能眼镜设备、AI识别模型和多终端检测预警平台。眼镜可识别稻飞虱等20多种靶标。据预估,该设备投入使用可节省测报人力成本约50%,测报效率提高60%左右。

文章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网址:服务科研、辅助医学、融入生活——AI发力 智慧生活来到身边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00583

相关内容

AI加持 5G赋能——智慧生活就在身边
智慧生活就在身边
AI志愿助手、AI助手助力未来,智慧生活触手可及
服务机器人助力智慧生活
2024·百姓身边科技事丨数智医疗助力全民健康
全方位探索AI融入日常生活:从智能家居到个性化服务,解锁未来生活新体验
恒生活:未来AI智能引领智慧生活新时代
恒生活:揭秘AI的未来智能科技应用
身边金融服务 嵌入美好生活
AI塑造未来:AI知识库、虚拟助手、智慧医疗、个性化教育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