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亲子关系:培养健康心理环境》: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心理健康书籍#
环境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环境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经过近两年来的实践,我们发现,环境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绿土地,一个面向社会的环境教育问题,一个面向人类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二者相得益彰。于是,我们对这两者的有机结合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用环境教育辅助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
前 提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近几年的调查中发现,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令人担忧的。小学生因课业负担而自杀,大学生因嫉妒而行凶的例子时常见诸报端。还有调查表明,在校生因过重的病休学、退学的病例中,心理疾患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重视和加强年轻一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的大事。作为学校,我们有责任抓好这一课题。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我们基本确定了六个方面作为衡量标准。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
认识和实践
面对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而且有时教育也不见成效。后来,在一些环境教育活动中,我们却找到了契机。学校里一个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由于家长忙于工作,缺少对他的关爱,于是形成了孤僻、冷漠,不合群的性格,终日与自己养的小狗为伴。一次,他带小狗到学校玩耍。一个同学无意间触摸一下他的小狗,被他狠揍了一顿。经过班主任一番开导,虽然认错了,但要使他与他人融洽相处,却十分困难。班主任决定从他的小狗入手,与他谈心,倾听他对小狗的感情,并称赞他这样热爱动物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又鼓励他再养一些其它动物,如金鱼之类,并与他一起讨论饲养方法。同时,老师耐心辅导他写了两篇有关环保的文章。其中一篇还获得了学校环保征文比赛一等奖。后来,学校推荐他参加金园区组织的环保活动。就这样,从动物到植物,从环境到人,逐渐引导他热爱周围同学,与人为偶,与人为近,渐渐的,他的性格有了转变,心理也趋向于平衡,并逐渐自信、乐观起来。这次教育让我们明白,原来周围世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可以随时调动起人的性情,由人及人的教育有时候总显艰涩,有时候你越走近他,他越是抗拒。但由物到人却是那么顺畅。可能是物比人更可爱或弱小,更能引起人的同情和关爱。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环境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以下一些好处:
(一)环境教育对学生智力的开发。
通过平时一些环境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养成关注环境的心理行为习惯,通过多留意、多观察,引起不同程度的抽象思维和分析,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在参加柯达公司组织的环保知识问答和观看处理污水的过程之后,学生们的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他们频频发问,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宽,也越来越深。在一次“学校花木知多少”的知识问答活动中,我们让学生找出学校所有树木的种类、数量等。学生通过比较、判别、归纳,从中学习到树木的属性、培植的方法、浇水量等知识。在环保创作画比赛中,有位学生创作了这样一幅画:一群白色的鸽子飞过工厂排气烟柱之后,变成了黑色的鸽子。同时还写了一句“全人类有可能都成为黑色人种”,借此来说明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二)环境教育对学生情绪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长时间对环境的关注,对周围事物的重视,有利于学生情绪状态的相对稳定。例如让学生自己种养一些植物或动物,以此培养一些感情,那么他一但遇到不愉快,可能会找自己的伴儿倾诉,这时候,这些生物带给他乐趣,会扭转他的情绪。同时通过种养植物或动物,也会让学生充满爱心和同情心。
(三)环境教育对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培养。
为了使学生觉得校园就是乐园、家园,充满凝聚力,使学生觉得上学、学习是件愉快的事,我们就尽力创设集美化、净化、绿化的校园环境,并充分显示其儿童乐趣。另外,让学生自己管理校园环境,组织护绿队、值日队,只有学生自己付出了劳动,他才会珍惜和重视,才会对环境投入感情。同时,我们开展多种有趣的环境教育活动,例如风筝比赛等,通过比设计、比创意、比技术,让学生自己设计喜欢的动物、自然景物等图案,学中有乐,乐中有得。
(四)环境教育对学生自我认知客观化程度的促进。
有时有的学生在各方面能力较其它同学低的情况下,往往很难找到自信,也无法从别人的看法中正确评价自己的存在价值,但如果把自己投入到环境中,在关爱环境的过程,就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甚至是别人所不能及的一种自信,有时,这种能力或许还有更大的突破,成为自己的一技之长。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我将班里的学生有意识分两批点名上阵,先选取了一批平时敢于表现自己、乐观、积极的同学帮学校的草地除杂草,并分两组,进行比赛。热闹的教室一下子冷清了,剩下一些没选上的同学,你看我,我看你,心情十分沮丧。我转了一圈后又回来说:“人手不够,谁能参加比赛活动?”砰、砰,一下子站起来好几个,我笑着说:“你们能做得好吗?”“能!”在草地上,他们活泼、紧张,全神贯注。我相信那些孩子的心情就像这金色的夕阳一样灿烂。
(五)环境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一种社会公德,又是个人良好心理特征的基本。例如抓好学生的卫生习惯,维护公共设施的习惯,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等,培养学生讲文明、有爱心、有社会公德等品质,这既有利于环保意识的深化,同时也提高了人类自身的素质。在西方国家,保护环境已成为一种公德,不顾及环境的人是被人瞧不起的。在垃圾桶里捡垃圾并不令人害羞,但偷偷捕猎动物却十分可耻。西方这种深入人心,普及民众的环保意识,不是因为他们的民族特别优秀,而是赖于各种各样的法令和无孔不入的宣传,使他们形成了自己的行为习惯。自觉保护环境之所以困难重重,在于我们的行为习惯未形成良好的状态,在于我们的心理没有这种环保的潜意识。所以约定、教育、培养、宣传、灌输、形成潜意识是十分重要的。让每位青少年儿童都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不环保”为耻,以“环保”为荣,是我们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一个共同目标。
网址:环境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01505
相关内容
适应新环境心理健康教育教案3篇 适应新的环境心理健康课教案806《儿童教育心理学》家庭环境与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适应新环境教案(通用6篇)
创设良好心育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8篇)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业压力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环境卫生与健康安全教育.docx
小学生的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