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家务劳动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5-01-13 11:06

家庭教育课程中的品德教育策略 #生活技巧# #家庭教育建议# #家庭教育课程#

道德与法治课是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培养学生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智慧、社会认知与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们以四年级上册“这些事我来做”一课为例进行了探索。

一、做调查促反思,提升亲子家务劳动问题认知

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于满足学生的道德需求,解决他们的道德困惑。这要求我们必须从本班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来理解教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精确、恰当的教学目标,进而设计适切的教学活动。

“这些事我来做”是《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第2课,旨在达成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要求的“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的教学目标。[1]本课通过剖析学生不做家务的内因和外因,力求激发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其体验到学做家务的快乐与成就感,并从中懂得换位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家务劳动观念,提升家务劳动能力。

课前,我们以“问卷星”的形式制作了一组选择题,请家长陪着孩子一起答题。借此,让家长、老师了解孩子做家务的现状,同时,也引起学生对自身家务劳动意识的反思。其内容如下:1.你喜欢做家务吗?2.你做家务的原因是?3.你坚持做家务吗?4.你经常做的家务活儿有哪些?5.如果你没有做或是很少做家务,原因是什么?

从结果分析看:多数学生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家务是爱父母、为父母分忧的体现,也尝试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但孩子缺乏自我管理的有效方法,学习和劳动时间冲突,家务劳动经验不足;父母也存在重视智育而轻视劳动教育的现象,不太支持孩子做家务劳动。由此,让家长不仅了解孩子对家务劳动的认识,也反思自身对于孩子劳动意识培育的责任与认识误区,从而为后续学习与实践提供支持。

为了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老师结合调查表,采取现场采访、对话交流等形式,和学生一起梳理出了做家务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家人不让做家务,有的家务不会做,不能坚持做家务。因此,接下来的教学就要以活动和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善沟通获支持,激发学生家务劳动主体意愿

在学生自身对劳动已有正确认识,也有乐于劳动愿望的基础上,如何克服来自家长的阻力呢?课堂上,我们以家庭小镜头的方式,展示同龄人晓慧的烦恼——家人反对晓慧做家务。

爷爷、奶奶说:现在你还小,以后长大了再慢慢学。

爸爸说:你来只会帮倒忙,添麻烦。

妈妈说: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专心学习,提高成绩最重要!

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力求还原真实的生活情境,唤起了学生的已有生活体验。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家长不让做家务的原因:认为我们还小,长大再学;即使帮忙做家务也做不好,反倒给家长添乱;现在一切以学习为主,劳动不重要;学习任务多,没时间做家务等。面对家长不支持我们做家务,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由此,引出关于“不让做,怎么办”的话题讨论。

学生们热情高涨,有同学说向父母撒娇,有的说给父母讲道理,有的想用实际行动证明学习和劳动可以兼顾,父母的担忧是多余的……老师适时肯定孩子们的积极做法,并为各小组提供参考材料:一是晓慧写给妈妈写的一封信,积极和妈妈沟通,用真诚的话语说出自己想做家务的理由,最终得到了妈妈的认可;二是美国哈佛大学的调查数据,对300名小学生进行长达十余年的跟踪调查,对比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的情况;三是小故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学生结合资料和生活实际,总结提炼出“明道理,善沟通”,主动争取做家务等解决策略。

用温情的话语、质朴的行动、简明的道理,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协助者、督促者,这是解决家务劳动教育实施困境的关键。学校通过家校沟通、家庭教育指导等策略固然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但是,通过孩子自身的亲子沟通,主动争取实践机会,这一过程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由此,“我要做”将成为学生积极开展家务劳动实践,实现自觉成长的契机与动力。

三、巧学习勤实践,提高学生家务劳动实践智慧

做家务事并非是孩子想象中轻松愉快的事情,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我们以抖音这种轻松便捷的方式,录制剪辑了几位小朋友做家务——叠被、浇花、择菜、晾衣服等的各种囧态,再次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积极交流自己做家务不会做或者做不好的糗事:被子叠不整齐,切黄瓜切到手,把面包烤得硬梆梆,给宠物洗澡让家里成了水灾现场……老师相机点拨:家务不是天生就会做,也不一定一学就能做得好,想做家务但做不好怎么办?学生自然总结出“巧学习,勤练习”,用心做好家务活儿的解决策略。

在交流中同学们谈到,可以向家长、同学学习劳动技巧,还可以在网上学习各种做美食、巧收纳的家务小窍门。课上,大家通过抖音小视频现场学习了卷叠裤子、袜子,便于收纳的小妙招。随后,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拖把、衣物、鞋子、垃圾桶等物品,在小组内互教互学家务小窍门;每组再推选“家务小能手”作现场汇报展示。学生各展所能,有同学教大家快速取出卷筒纸芯的方法:将一个带芯的卷筒纸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之后,360。滚动按压,压扁之后再将其弯曲成月牙状,就可轻松将纸筒从卷纸中抽离;有同学教大家巧套垃圾袋:只见他将塑料袋套在垃圾桶上后,把多余的垃圾袋边缘拉出来像绕头发一样绕几圈,折叠后反塞入垃圾袋和垃圾桶中间或打个死结,垃圾袋就牢牢地套在垃圾桶上了……在快乐的交流分享中,学生们学会了一些家务小窍门,更获得了劳动智慧,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

劳动是面向真实问题的探索活动和实践过程,而劳动智慧也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之一。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教学要坚持“在实践中学习”,通过操作性、体验性等学习方式,才能真正落实劳动技能的培养,让学生体会解决生活问题的快乐,学会克服困难,树立做好家务的信心和意志。

四、乐展示促坚持,强化学生家务劳动习惯养成

对于小学生而言,做一天的家务小能手很容易,但是要每天坚持则绝非易事。此时,教师再次出示课前调查中“你会坚持做家务吗?”的结果统计图:咱们班同学每天做家务的只有3%,经常做的有23%,从来不做的有5%,偶尔做家务的占69%。由此,直观揭示学生们在家务劳动中的真实现状——不能坚持。学生自然开始思考如何解决“家务劳动不坚持”这一问题。

老师请同学们自由发言,有的说想采访班上每天做家务的同学,问问他是怎样坚持的;有的说制定家务劳动计划;有的说请家长制定奖励制度……学生们积极动脑思考,想出了各种解决办法;进而提炼出“树恒心,列计划”的解决策略。于是,学生行动起来:课堂上采访坚持得好的同学,积极向榜样学习;填写家务劳动承诺书并现场签约,督促自己践行承诺;学生回家与父母一起制定家务劳动计划表,包括每天做家务的时间和内容,每周家庭大扫除的时间和内容;并按照计划表行动起来,两周后再反馈心得体会;还有同学结合语文学习,完成了有内容的、高质量的作文。

在此基础上,本课教学继续延伸,结合班会活动课,开展了家务劳动的展示会、擂台赛,设计了“房间整理小达人”个人评选和“小厨王争霸赛”组评活动。学生可自由报名,自由组合,展示所学。“房间整理小达人”的选手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录制2分钟的家庭生活小视频,介绍自己整理的房间;并在视频中现场展示一项劳动技巧,发送到班级钉钉群,由全班同学打分评选。“小厨王争霸赛”则模仿电视节目的形式,由6名同学一组,分工配合,完成自选内容和规定内容的菜品制作(以半成品和凉菜为主)。最终,经过两轮角逐,评选出班级“小厨王”。当大家一起品尝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时,孩子们或自豪、或享受、或佩服,一张张笑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万事从来贵有恒。通过课上启发与课下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学生真切体验到劳动让家庭环境更赏心悦目,让家庭关系更亲密和谐;做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终,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思考解决办法。这也让自己磨炼了意志,培养了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收获了成功的快乐。坚持做家务所带来的幸福与快乐体验,必将激励学生学会持之以恒,真正养成自觉的劳动习惯。

课堂教学是启发,是点燃,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热爱劳动的种子。而家庭和学校的积极配合将成为呵护种子成长的阳光雨露,让孩子们“从小就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事帮着做,公益的事争着做,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炼意志、锻炼自己”[2]。

本文原刊于《中小学德育》2020年第8期

责任编辑:

网址:【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家务劳动教学策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05604

相关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策略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实践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