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公共交通,融合蓝绿空间!上海这些慢行交通您体验过了吗

发布时间:2025-01-13 21:41

未来,智能交通可能会实现无缝衔接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提升出行体验。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智能交通#

从通勤到休闲、健身、社交方式的延伸,如今的慢行交通已不只是一种出行方式。近年来,上海着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一江一河等产生的城市空间结构和组织方式的改变,让慢行交通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继2023年董家渡花桥、杨高路台儿庄路人行天桥、蟠龙路人行天桥、城西口袋公园等项目投入使用之后,2024年,本市持续推进慢行交通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贯通融合,支撑打造活力四射的慢行交通空间,更好适应多元功能发挥和市民的美好生活需求。

交通管理部门如何打造慢行融合空间?今年有哪些案例?今天,小交就和您一起去看看。

构筑复合立体的慢行系统

立体慢行系统是勾连市政道路、各类空间的重要纽带。自2023年实施慢行交通品质提升工作以来,各区重点围绕交通枢纽、公共交通站点、密集商办区、大居等人流密集区域,通过空中连廊、地下通道、过街天桥的建设,实现不同平面慢行空间的高效连通,加强各类空间设施的紧密融合。

立体慢行系统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持与地面慢行系统的衔接畅通,并同步考虑了不同人群的通行需求,通过坡道、电梯等的设置,落实无障碍设计,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长宁区 福泉路地下通道

福泉路地下通道,北起福泉路金钟路交叉口,南至福泉路天山西路交叉口。作为国内一次顶进距离最长的地下人行通道顶管之一,通道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福泉路交通组织难、地铁淞虹路站5号口改造难、周边管线搬迁难等诸多问题,经与相关权属单位多次沟通协调、地铁出入口改造多环节深入研究、施工方案多轮专家论证,逐一攻克了难点问题。

随着福泉路地下人行通道开通,标志着长宁区虹桥临空经济园区“七下八上”立体慢行勾连系统关键节点的打通,市民可从淞虹路地铁站经过福泉路地下通道直达上海荟聚,继续向西还可经此前已建成的地下勾连通道,抵达Sky Bridge HQ天会广场,将来还可连通北临空核心地区的建滔商业广场、旭辉虹桥国际等地标。同时,福泉路地下人行通道的开通有效缓解了工作日高峰时段福泉路(天山西路-金钟路)路面大量行人的通行压力。

打造蓝绿融合的慢行空间

蓝绿空间是慢行系统的重要功能性组成,一方面,绿道、滨水步道发挥着对市政道路慢行网络的补充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慢行休闲游憩功能的重要载体。

2024年各区充分吸收去年同类项目建设的评估建议,更加注重蓝绿空间与道路的衔接融合。在串联生活圈、商务圈、自然圈、文化娱乐圈等人流吸引点区域的绿道、滨水绿道建设时,同步设置充足的出入口与市政道路紧密衔接,使蓝绿空间“看得见、进得去”,打造可通行、可休闲的高品质公共空间。

普陀区 大场浦岸线

大场浦是普陀区万里社区珍贵的河道水系景观资源,周边分布有居住区、商业配套及万里街道的公共服务设施,出行、交往活动频繁。

2023年7月,大场浦岸线贯通提升工程开工。通过铺设木塑栈道及沥青步道,实现了沿河慢行贯通,并与富平路、新村路、大华一路、真华路等人行道充分衔接,有效的延伸了万里社区的慢行网络。施工中,结合翻新绿植、新建廊架、设置景观小品和城市家具等方式,打造了可通行、可驻留、宜交往的滨水线性开放带,将活力多彩的沿河公共空间开放给居民,充分展现了万里沿河的生态活力。

建筑前区空间一体化利用

街道是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既承担交通通行功能,又是城市居民最常使用的公共活动场所。作为慢行空间融合的重点板块,2024年各区聚焦商业及生活性街道,结合建筑前区一体化设计步行空间。

一方面保障空间功能一体化,即在空间界面上,建筑前区与道路红线内的人行道平缓过渡并采用整体铺装,形成整体连续的步行空间,提供适应较大规模人流的步行区域;另一方面,各区结合建筑前区宽度,灵活设置公共座椅、布置沿街休憩空间,吸引人群驻留并参与其中,激发街区活力。

黄浦区 局门路

局门路名称起源于“江南制造总局”,其北接黄陂南路,起于徐家汇路,南至中山南一路,是黄浦区五里桥街道一条极具历史感和文化特色的道路。

此次局门路空间整治北起瞿溪路,南至中山南一路,按照“道路+”城市建设理念,对道路红线内外慢行空间进行整体优化升级,实现慢行资源高效整合;将特有的消防资源融入到街区设计中,打造融合消防知识科普功能的沿街立面和特色分隔栏杆,提升了局门路街区整体的慢行空间品质和步行体验。

灰空间利用

城市灰空间涵盖的资源类型广泛,其中桥下空间由于规模大、人流多、经济价值高,改造提升潜力大。

近两年的慢行交通品质提升中,各区通过封闭空间打开、结合市民进出流向提供可供穿越的步道、休憩设施设置、艺术化设计、以及体育活动、儿童友好等特色主题打造,越来越多“沉睡”的桥下灰空间被唤醒,慢行交通对公共空间的改善、对城市活力的激发在这一方小小空间得到映射。

虹口区  江杨南路立交桥桥下空间

从平淡无奇的桥孔空间到焕发生机与活力的休闲健身好去处,江杨南路立交桥丰镇路以南的桥下空间今年迎来从“灰色”到“彩色”的华丽变身。

此工程点位周边人口密集,为满足附近居民健身需求,进一步提升区域风貌和品质,今年4月,启动桥下空间打造工程。如今,打造后的桥下空间成为包含羽毛球、篮球、笼式足球健身和儿童活动等功能区的综合性运动休闲场地。场地内还设置了更衣间、休息坐凳、公共厕所、自动贩卖机等便利设施,满足多年龄层、多元化的运动和休憩需求,受到周边居民的广泛好评。

此外,今年全市还完成了东茭泾场中路西侧新建慢行步道、五角场城市副中心“美丽街区”慢行融合空间、东上澳塘岸线提升、青溪新村退界空间利用、明珠线沿线慢行系统提升等多个空间融合项目,使慢行交通更高效地衔接公共交通,更紧密地融合蓝绿空间,让市民能够更惬意地漫步城市街道,对慢行的多元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

编辑:王奕威、朱秋祉傲

精彩看点

最新!《上海市非营业性客车额度拍卖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啦~

北横通道新建工程东段(主线)开通三个月,交通运行状况改善明显,基本达到规划建设目标

两条铁路共用!快看在你家附近吗?

上海市交通委宣传展示中心

网址:衔接公共交通,融合蓝绿空间!上海这些慢行交通您体验过了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08018

相关内容

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推广
慢行交通受出行环境影响,其环境连通性好坏影响出行者的出行体验
公共交通出行有哪些好处,公共交通有哪些优缺点?谢谢!
西安实时交通信息共享平台上线 提升交通出行体验感
“轨道+公交+慢行” 三网融合串起城市美好生活
建议优化公交线网,健全绿色公共交通体系
发展公共交通 倡导绿色出行
公共交通出行逐渐成为市民绿色出行首选方式
各地打造快捷舒适公交体系 提升绿色出行体验
迈入高速发展期,两轮微公交如何“织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