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与善于倾听
学会倾听:真正的领导者善于倾听他人的观点。 #生活技巧# #谈判技巧# #领导力谈判#
2021年11月13日,在江苏省镇江市回龙社区的橘子园里,家长带着孩子走进橘子园,体验亲子采摘,学习农事知识,乐享收获的喜悦。石玉成摄/光明图片
幸福时光。张自云摄/光明图片
【思想汇】
编者按
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颁布,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真正的教育要从教育者的素质开始,良好家庭教育的实施需要家长从“合法”走向“合格”,这就要求家长不但要有爱和热忱,还要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真正了解并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从而建立亲子双方稳定且持久的安全感、亲密性、权利和义务的双向性、基于尊重与平等的相处模式。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具有几个先决条件,其中倾听是最基本却又最易被忽视的交往技能,其实现是一个需要亲子双方持续共同努力并建立稳定模式的过程。
1、“认真地听”与“大胆地说”同样重要
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教授在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儿童早期社会化》研究过程中,曾提出个体终身发展需要重点培养四十项社会技能,其中“倾听”被列为第一项必备的基础性社会技能。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学习活动进行研究发现,在各类学习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也就是说人们约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有关小学生入学适应的研究中也发现,很多学生从小学一年级起即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或学业不良,这并非智力问题,而是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在倾听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思想开小差、自我约束力差、乱插嘴等表现,“身在课堂心在外”“思想的野马奔驰到了辽阔的草原上”成了普遍现象。倾听也是一种重要的交往方式。倾听是接受、分析、理解、分享的过程,具有较强倾听能力的人,往往能有好的人际关系,并与人很好地沟通合作。尤其作为儿童的主要照料者,家长只有懂得并善于倾听儿童,才能够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采用适宜的方式与儿童交往,实现因材施教。
然而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更重视培养儿童的“说”而非“听”。语言能力是个体的基本能力。因此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教育者会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儿童清晰、准确、丰富的语言表达,包括表达过程中的大胆、自信等人格品质,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倾听的重要性。因此,经常会看到在幼儿园的班级里,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以后,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发言,但是当一个小朋友被老师点名并站起来发言的时候,其他的孩子仍然举着小手。或是在小学的课堂中,有的孩子不认真听讲、东张西望,而有的孩子虽然表面看起来是在听,但是根本无法复述老师所讲的话。“认真地听”与“大胆地说”同样重要,只有学会了倾听,才能从外界获取到信息,在接收和吸收的过程中成长,从而逐渐去认识和了解世界。
而亲子交往中,家长也往往更加重视“说教”“指令”而非“倾听”。有研究记录了500多位2—8岁儿童家长与孩子沟通过程中的语言,发现其中76%都是单向指令性语言,即更多是在给孩子讲道理、下命令、限制行为等,而较缺乏双向沟通性语言。这反映出在亲子交往中,家长更多处于一种权威地位并采用相对高压的姿态与孩子交流,缺乏对于孩子情绪、想法、行为动机等的深入了解。这种单向指令性的语言短期之内效果显著,但从长期来看却容易让孩子不愿表达、怠于思考、缺乏主动性,也不愿与父母交流。就像一位初二女生在日记中写的那样“我妈妈总爱自说自话,从来不听我说,久而久之我根本不想表达我的想法了,无论我是否认同她的观点”。因此,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积极沟通,需要家长把“说模式”调整到“听模式”。
2、帮助孩子在儿童早期“学会倾听”
虽然注意力不集中、不善倾听的现象多表现在小学低龄段,但倾听能力的培养却应始于幼儿期。2—3岁幼儿的自控力和有意注意力都得到一定的发展,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有意识地关注孩子倾听能力及其表现,并在生活中有目的地去培养。此时,应该把握倾听的三个要点,即眼睛看着说话的人、不乱动也不出声、想想别人在说什么。
“注视说话者”是倾听的前提,这既是一种社交礼仪,即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注意的指向。然而,由于自我控制力较差且注意力的持续性不强,并容易被无关因素干扰,对于幼儿来讲,在别人讲话的时候始终注视对方并非易事。这就需要家长适当地予以引导。例如,父母在和孩子讲话的时候,要始终看着孩子,从行为上为孩子做出示范,向孩子解释这一行为的原因并适时提醒“在我讲话的时候,请你看着我”“你讲话的时候我也会这样看着你”等等。当孩子注意力确实无法集中,或无法注视的情况下,父母可以停止说话,用眼神或肢体语言进行暗示,直至孩子开始注视。某一行为从无到有再到固化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强化。当孩子能够在别人讲话的时候长期、有意识地注视时,父母应该及时表扬,并且阐明表扬的理由,从而让孩子将获得的鼓励和自身的行为联系起来,进而更高频地表现出这一行为。
在他人讲话时,不能抑制自己的行为或者随意插话也是孩子的常见表现。其一方面在于孩子尚未掌握交谈的规则,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低龄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尚不足且处于自我中心状态。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掌握与人交谈的基本策略,包括轮流、合理插话等。轮流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其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中。要让孩子认识到,与人谈话时要遵循一定的秩序,一个人说完后另一个人才能说。在生活中可以通过一些言语提示帮助孩子认识这一原则,如“现在我说完了,你可以说说你的想法”或者“你说完了吗?那我说一说自己的看法”等。交谈中的插话也是一种必备的社会技能。家长首先为孩子做好榜样示范。例如在公共场合排队购票时,有紧急的问题需要咨询售票员,则应该向排在前面的人解释清楚原因并获得同意后再插话。同时也要有意识地教会孩子他人在进行交谈时或者自己在与他人交谈时,要耐心地等待别人说完以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实在需要打断别人的谈话,可以用肢体语言如举手等示意,并礼貌地说“很抱歉,我能不能打断一下”。培养孩子倾听策略的过程本身也有助于其自控力、耐心、专注等品格的养成。
倾听最终是为了获取信息。因此,除了要关注孩子是否有倾听的外在行为表现,更要关注其是否“听进去”并且“听明白”。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方式检验孩子倾听的效果,例如观察孩子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如微笑、点头或摇头、恰当的表情或手势等;还可以请孩子重复刚才所听到的话,或者回答讲话者的提问等。游戏是儿童的语言。家长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开展一些有助于促进孩子倾听能力发展的游戏,如传话游戏、纠错游戏、猜谜语等。
3、成为“善于倾听”的父母
倾听是有效沟通所必备的元素,是一种接纳的语言。正如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写的那样“倾听是把注意力放到对方身上,它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没有人希望被忽视,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想法受到尊重和认可,孩子也同样如此。父母的倾听对于孩子而言,正是一种认可、接纳甚至是鼓励。当父母能够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并给予恰当的反馈,就能够让孩子体会到关爱和温情,孩子在说完话的一刹那,内心已经得到了滋养和疗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常常由于忙碌而无暇倾听孩子的心声,或是认为孩子的想法幼稚、不合理而粗暴打断其谈话,甚至还没等孩子表达完就急于反驳。这种忽视、打断、反驳,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拒绝,长此以往会让孩子丧失对父母的信任,并且产生自我否定或自我怀疑,良好的亲子关系更无从谈起。因此在让孩子学会倾听的同时,父母也要不断修为,让自己成为善于倾听的人。
善于倾听的前提是尊重与承认。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会反映在他的行为中;父母的儿童观也会反映在其教养方式中。如果父母认为孩子是幼稚的、不成熟的个体,想法都是天马行空或是不合理的,那么在交往过程中父母自然表现出更多的说教、指令而非耐心倾听。如一个男孩跟父亲说“爸爸,我写完作业能不能”,还没等孩子把话说完,父亲就说“是想打游戏吧?你一天到晚就知道打游戏”,孩子就会觉得很委屈,因为他只是想跟父亲一起去踢球或是请父亲帮他检查一下作业。相反,如果父母认识到孩子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独立生命体,他们的想法、行为值得尊重与认真对待,就能在交往中体现出更多的平等性,更多采用双向而非单向的沟通方式。曾经见过这样一对母女。女儿有一次画了一个咖啡色的“太阳”,妈妈看到后有些许诧异,但是她并没有着急去质疑或者纠正孩子,而是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想法。女儿讲述了画作里面的故事,原来她画的是一只刺猬从山坡上滚下来的动态情景。妈妈感到非常意外,也为孩子拥有这样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而倍感欣喜。
善于倾听的内核是共情。所谓共情,是指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父母之所以难以倾听,是因为他们往往并未走出自己而走入孩子的内心,也往往用主观臆断替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动机,“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其实,倾听本身也是一种能力,父母可以像一面镜子一样,非批判性地接纳孩子的想法及情感,以产生理解和共鸣,即使用映射式倾听。例如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回家告诉妈妈他不想上学了。妈妈最常见的反应有两种,一种是批评,另一种是质问。而如果采用映射式倾听的方法,则可以有第三种选择。首先,妈妈放下手中的事情,专注于与孩子的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对他的事情非常重视。其次,妈妈可以采用“重复孩子话”的方式,帮助他梳理自己的真实想法,如“你是说你不想上学了,对吗?只是明天不想上学还是以后都不想上学呢?”尝试了解孩子言语或行为背后的原因,这个过程也是在帮助孩子进行理性思考。再次,可以跟孩子交流自己以往的经验或体会,让孩子在被接纳的同时感受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如可以说“妈妈以前上学的时候也偶尔不想去学校,那是因为”……最后,引导孩子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鼓励他去尝试。
倾听也可以有多种方式。其实倾听是一个泛化的概念,主要是使用听觉器官,也包括其他方式。它的实质是在尊重、承认和共情的基础上,对孩子的了解和理解。因此,对于年幼儿童来说,家长可以通过听其言、察其色,甚至用分析他的画作、手工作品,观察他与他人的互动等方式“倾听”孩子。对于学龄儿童或者青少年来说,家长倾听的内容也不要仅仅局限在学习或者学习成绩,而应该更多地从孩子的生活及其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与其建立沟通对话模式。此外,在家庭中也要营造轻松的沟通氛围,甚至可以通过定期家庭会议的方式,彼此倾诉,互相倾听。
正如苏格拉底说的那样“自然赋予我们人类一张嘴,两只耳朵,也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既要让孩子学会倾听,自己也要善于倾听;希望孩子听话,自己也要听孩子的话;要让孩子懂事,自己也要懂孩子的心。唯有如此,才能为建立良好且持续的亲子关系打下坚实地基。
(作者:夏婧,系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
(责编:温璐、熊旭)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网址:学会倾听与善于倾听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10322
相关内容
倾听亲子沟通技巧:学会倾听
积极倾听策略
【用心去倾听的作文】
《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适》:倾听,可以让心灵绽放出成长之花来
工作中的积极倾听技巧
12* 用心灵去倾听之教材分析
感谢信耐心倾听细致指导.docx
倾听你的声音:抚慰我的心灵
高效沟通,提高倾听技巧的8种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