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自由和谐论
‘自然和谐’,利用自然元素装饰家居,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活知识# #家居生活# #居家生活哲学# #生活哲学应用#
66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第23卷第4期 识)和理性(道德)的双重拯救,进而探究“人是什么”这个永恒的先验人类学问题。这一意图集中地体现在《判断力批判》的序言和导言中,在这里,康德对自然概念领域和自由概念领域之间鸿沟的产生以及在两者之间建立和谐的途径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最终确立了“自然与自由和谐”的美学论题。
在《判断力批判》的序言中,康德对他的前两大批判所确立的先验原理进行了回顾。在《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中,知性和理性分别为自然界的理论认识和自由界的实践理性提供了先天原理,只有知性才具有对自然界进行理论认识的能力。在知性的理论认识当中,判断力仅仅是知性的应用,它的任务是将知性的先天范畴与感性直观地连接起来,而理性的任务仅仅是防止知性的僭越,预防知性超越现象去把握物自体问题,因而,在知性的理论认识方面,理性仅仅是一条调节性的原理。在分析了知性和理性的功能后,康德提出了《判断力批判》的总体任务:“那么,在我们认识能力的秩序中,在知性与理性之间构成一个中介环节的判断力,是否也有自己的先天原则;这些先天原则是构成性的还是调节性的(因而表明没有自己的领地),并且它是否会把规则先天地赋予作为认识能力与欲求能力之间的中介环节的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正如同知性对认识能力、理性对欲求能力先天地制定规律那样):这些正是目前这个判断力批判所要讨论的。”[7]2康德认为,判断力在本质上还是属于人类理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然是理性,其本质就必须提供先验原理,因而判断力是要有先天原理的。但他又认为,判断力所提供的先天原则只能是调节性的,而不是构成性的,其原因就在于判断力先天原理的使用并不能形成知识,而只是引导我们的认识能力向着某一个目标前行。
交代了《判断力批判》的目标和任务以后,康德在其导言中深入地分析了反思判断力的合法性问题。自然的经验规律相对于自然的一般规律来说是偶然的和特殊的,因而不能使用知性范畴加以规定,但人类理性却要求将自然的经验规律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理性需要分离出一种能力,借助它将自然的经验规律统一起来,于是,反思判断力就应运而生。因此,反思判断力的出现是必要的,否则,自然的经验性规律就不能统一,自然形式的多样性变样在批判哲学中就没有自己可以立足的地方。然而,反思判断力的出现在批判哲学中是否可能?它既不是知性的能力,也不是理性的能力,其可能性何在?康德在此交代了反思判断力的特殊性问题,这就是“在学理的探究中,对判断力来说并没有特殊的部分,因为就判断力而言,有用的是批判,而不是理论。”[7]4为什么判断力只能批判,而不能形成理论呢?康德认为“我们的全部认识能力有两个领地,即自然概念领地和自由概念领地”[7]8,知性为自然概念领地立法,理性为自由概念领地立法,因而判断力就没有自己的领地,只有自然现象界的基地供其反思自身。反思判断力虽然没有自己的领地,但它却适合批判,因为它包含了自身所特有的原则——自然形式的合目的性,也就是说,在反思判断力对自然进行反思时,自然形式的多样性是符合自身目的(目的论判断力)和主体目的(审美判断力)的。
对反思判断力合法性的论证为康德美学的主题奠定了基础,康德美学承担着重要的哲学使命。《判断力批判》是出于其哲学体系的需要,即作为连接《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的桥梁而写的,这使得其庞大的先验哲学体系最终得以完成。从先验人类学的意义上来说,“自然的人”通过审美而通达“自由的人”,因而,前两大批判中所确立的“自然的人”和“自由的人”的分裂状态,在“审美的人”中获得统一。 康德美学就其暗含的深意来说,并不是如《判断力批判》的文本中所展示的那样,即它仅仅
网址:自然与自由和谐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10943
相关内容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论辩人和自然和谐共处议论文
自然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议论文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议论文高中题目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3000字论文怎么写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家的自然与和谐
与自然和谐共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