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ake改造衣在中国有未来吗?

发布时间:2025-01-14 10:37

在进行水电改造时,要考虑未来家庭设备的扩展需求 #生活知识# #家居常识# #水电改造#

课题:Remake改造衣在中国有未来吗

参与:冷芸时尚圈6群群友

时间:2020年9月26日

引言

讨论提纲

一、我如何开始接触Remake改造衣的?

二、中国的旧衣服市场介绍?

三、关于Remake改造衣

1.改造衣为什么小众

2.改造衣真的可持续吗

3.改造衣的矛盾与痛点

4.Remake圈的未来,我对改造衣行业的前景思考

四、总结

庄主、跟庄副庄主简介

前言

随着疫情带来的全球时尚业脚步的停滞,回国之后,我开始了更多对可持续时尚的观察与思考。期间我参与了相关实习,接触了Remake改造衣与私人订制,探索可持续时尚的冰山一角,为衔接大二replacement year作准备。

改造衣是对时尚的二次创造与回流,它的出现让人群中一部分的心声站在了快时尚的对立面。在漫长的隔离期过后,更多的人愿意自己着手,让衣橱里的旧衣服迸发出新的生命力。那么二手改造衣的生命力真的能在中国延续出一片市场和产业吗?以下是我个人的观点与看法。

接触Remake改造衣的最初缘由是因为我的暑期经历:

今年六月底到八月初,我经历的是一个新生创业服装公司的转型期。品牌SYNS最开始也和诸多其他服装品牌一样,虽然并非十全十美,但模块化组装衣和可持续是品牌的主要设计理念,也是品牌的亮点。买一件衣服可以用拉链拆成两半的想法,让这种搭配时尚吸引了自己的受众且可以被更多人所尝试。

7月我参加了几次岳阳小院摆摊。不同的是,在后几次摆摊中,我也拿自己的改造衣作为摊主的身份参与了摆摊。

8月中至今,在上海徐汇区湖南路的一家私人订制西服店工作。

我所提到的模块化组装的理念是比较超前的。比如一件衣服,你可以只买一半然后随心搭配。这留给购买者很多自由发挥的搭配空间。

不过我就模块化组装的理念问过身边一些人,得到的反馈是年轻一些的人们更愿意去尝试这些。我认为这种设计理念未来肯定是有市场前景的,不过现在想出线其实对品牌的要求很高,不仅要设计好,价格好,还要求品牌能精准定位到目标人群。 模块化组装目前在很多人眼里可能还只是亮点,最终会不会买还是取决于对设计的满意度。

其实我回国之初只是想先着手从改自己的衣服开始。在引言中我也有提到,因为受到疫情影响,所以我去特意了解了改造衣行业的国内现状。

当时很巧,通过冷芸时尚圈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一个做改造衣的公司。其实刚开始摸索阶段我也有了解一些国内做得比较好的改造衣品牌,比如RECLOTHING BANK再造衣银行。他们是从2010年起步开始,以艺术项目的形式开始然后发展成了品牌,乃至到现在能与NIKE联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经历了多重技术变革。旧面料的转换与提取一直以来都消耗着很大的成本,这导致转换成本远比直接用新面料做一件新衣服要高得多,所以即便是欧美的可持续先驱品牌也不能做到100%的废料转换。比如意大利的 ZEGNA(杰尼亚)男装很早就开始做可持续,但目前可持续再造面料的占比是也只是30%左右。

(图片来源:小红书)

我的个人想法可能更加实在,比如像上图中的款式,其左半边和右半边的毛衣和牛仔外套我家里都有闲置的类似款,相比去购买,我可能会直接找师傅花几十块给我改一排扣子。所以这对品牌款式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了。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看法,毕竟每个人对每件设计作品的价值评估都是不一样的。

根据知乎作者网易浪潮工作室,“在中国,第一家持有废旧衣物分类、整理、调剂综合利用执照的企业出现在2008年的上海。截至2014年11月底,它的回收箱已由最早的28个发展到1800个;并且从同年7月就开始盈利。这家公司这样分配收集到的旧衣物:10%比较完好的冬衣消毒后捐赠给贫困地区,或被送到社区爱心编织社重新编织;8%较新夏衣以平均5000元一吨的价格销售到中东、非洲等地;剩下超过80%的旧衣按毛、棉、化纤、混纺四大类别,分送外地‘重生’为无纺布、再生手套、服装、皮革等。但这样的公司依然是少数,中国70%以上的旧衣回收只能被扔进垃圾桶,废旧服装和纺织品的综合利用率不到0.1%。”

旧衣服市场而言我也是近期才有的一些接触,现在的旧衣服需要送去贫困山区的也已经是很少一部分了,大多是天灾后定向帮扶。所以现在大部分流出的旧衣服基本都由一整个回收链的各级回收商一级一级分筛贩卖,最后向国外比如中东南非等地方出售,剩下的都被丢弃。

国内被丢弃的衣服基本占到大部分,这个数字大概高达70%。捐赠也有成本。旧衣物捐赠后不像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所有被捐赠的衣服还需要一系列的流程:挑选整理入库、消毒、运输、发放。在这一系列流程中都需要人力和其他成本,比如志愿者补贴和运输费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另外,旧衣回收,消毒是必要的过程,尽管消毒的成本不高,但过程却却很麻烦。首先要对收到的旧衣进行清洗,清洗以后经过阳光暴晒,再进行紫光灯消毒。通常来说,贴身衣物和餐具很难进行彻底的消毒,所以也不在接受捐赠之列。

曾有人进行过调查统计,一件衣服从捐赠入库到发放,全程大概需要人民币12元的成本费用,而这笔费用究竟该由谁支付?事实是无人支付,也因此会让捐赠不了了之。

1.改造衣为什么小众

抄袭虽然打消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不过不是绝对的热爱也不会一直坚持改造衣。一直努力做原创的改造衣店被仿款店超越其实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了,努力做设计并不能让原创成为最大的受益者。风格被抄袭、市场被稀释浑浊、后来者居上等种种状况导致了很多remaker老手止步。但我觉得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改造衣的风格还没有强大的文化基调去铺垫,圈层文化过于明显另类,所以目前很难在市场里找到立身之处。

很多人眼里的改造衣物无非就是把衣服改得更合身,或者更有设计感。现在大部分朋友其实也是抱着喜欢和玩儿的心态加入进来的,而非都是专业学习服装设计出身的人,这种非100%专业性也是remake小众的理由之一。

2.改造衣真的可持续吗?

我觉得就改造衣本身来说,其实是可持续的,毕竟改造衣本身所消耗的都是已经被创造出来的衣服。比如现在抖音上,我们也能看到很多改造自己衣服的改造技巧分享类用户,这类视频很好。我认为,如果是自己的旧衣服被他人改造再生,大家其实都是愿意穿的。但是愿意效仿并且自己动手的人不多,但如果不是自己动手,而拿去私人一对一定制改造的代价则也许够我们买一件新衣服了。

并且大部分人群对二手衣改造出的改造衣都是心存芥蒂的,所以一般市面上的改造衣都是拿新衣服为底去改造的,所以改造衣并不等同于二手衣。

至于这些被使用的衣服的来源、渠道,细化到每个个体remaker就又不一样了。现在大部分remaker还是会选择工厂的滞销衣服(尤其疫情之后这一存量极大增长),或者淘宝网购衣服,或者外面出口尾单,再者就是国内工厂或品牌过季衣物。

改造衣有一点好处是消耗了很多滞销或者过季的款,比如我第二个系列做的衣服货源都是从江南布衣工厂店买来的衣服。价格都在几十到一两百元,不过都是面料品质上非常有保障的衣服。但是因为因为产量上限要求的过度生产或者款式本身的设计亮点不够被淘汰了下来。

但就我目前所看到的这个改造衣市场而言,我觉得还是很有活力的。一个可圈可点的remaker聚集地是“嘿市”app(现更名为Edge)。但每一个软件都不可避免的会有高粉丝用户和低曝光用户的,这就意味着关注度的不均衡和remaker的流失。

我举几个做得好的例子,国内已经比较成熟的remake品牌比如HELL SYSTEM和MOGAMBINO。

(图片来源:Edge app)

(图片来源:淘宝搜索)

我跟一位在淘宝驻扎很久的remake店主交谈过,他在嘿市也有驻扎。他目前有两家remake集合店,MASKDUDE和UNICVESIN。那时候他同时还在企划跟朋友一起创立一个新的原创品牌。他有一些原创的remake款在早期做得比较好并被大量曝光之后(除了衣服,还有一些鞋子的二次定制)就面临着光速被抄袭的结局。

(图片来源:朋友的原创)

3.改造衣的矛盾与痛点

(1)有亮点的remake设计款大家都想买,一旦面临供不应求,就需要联系厂家去批量生产。这就与常规衣服生产线无异了,如此就脱离了原本的初衷。

(2)好的remake对改制工艺也是有较高的要求的,但不是每一个remaker都拥有专业裁缝功底的,有很多都是业余热爱者迈出的一步尝试。

工艺繁复价格略高的不一定有好的受众度,这种大部分都是单件的孤品。简单的remake款式又会被拿来跟普通一手新衣服做对比。

我亲自尝试过一个系列的改造,既没有价格的优势也没有销量的优势,投入的时间和产出的价值是不成正比的,这是这个圈子的难处之一。

现在市面上能看到的很多remake都是比较偏街头风的,比如涂鸦定制这个标签,也是remake的典型。我个人很喜欢但受众人群可以看出是比较年轻化的。

(图片来源:淘宝搜索)

像上图所示这些,都是手绘定制涂鸦。而图中最下这款蝴蝶印花的裤子我逛过的几十家remake店里,有三分之一都有这个款。这就是一个买得很好的款。在我证实之后,我了解到这款应该是由原创者授权后才去售卖的,并非抄袭。但高销量确实让remake的性质产生了改变。

4.Remake圈的未来,我对改造衣行业的前景思考

讲到这个部分,我就我所了解的和我花费一个多月时间实践来的成果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进到第一家公司的一个多月里,我在最初其实就和设计师区分开来,开始单独做自己的remake系列。刚开始的时候我是定了主题的,整个流程是很完整的学院风设计流程,从灵感版拼贴,到色卡选择,再到设计稿。

但是remake前提必须是建立在成衣改造的基础上的,所以刚开始的几周进展会相对有一点困难。其实相比常规的设计流程,这个系列已经无比简化了,但我总面临着一边找衣服一边想着如何设计的局面。

(图源:庄主的小红书)

(图片来源:庄主原创)

(图片来源:庄主原创)

我个人当时的设计风格和思路大致就是上图所示这类的。在接触remake以后,我线下认识了一位我之前的学姐。她已经是比较成熟的remaker,她的思维和风格里的学院派就更鲜明了。

(图片来源:朋友的图,品牌:贰贰得四)

后期我的设计更加具有实验性。它延续了学校里的风格,比如下图这两件是我的第二个系列,由一件衬衫改制成的。其中的衣领可以这样穿也可以单独作为一个抹胸式和其他衣服叠穿。延续到下一个系列,我已经处于乐在其中的状态,而在这过程中,我基本是立体剪裁居多。

(图片来源:庄主原创)

在我亲身经历以后,我认为目前改造衣的市场接受度不高,不是因为单件单卖少有量产,因为像HELL SYSTEM和MOGAMBINO都已经比较成熟可以量产remake设计了。真正优质的remake价格是锁死在某个区间的。

虽然很多圈子都是从小众起步的,但是remake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圈层文化和灵魂,仅靠风潮一定是留存不久的,至少很难出现在大多数人的视野里。每一个小众的文化圈子最开始发迹的时候一定都是容易被人忽略的,不过真正能留得住的一定是拥有文化底蕴为支撑,被时间打磨到最后依然能沉淀下来的东西。在我看来,这才是remake市场接受度不高的根本。

庄主总结

一、实体零售批发问题我如何开始接触的remake改造

SYNS品牌工作与品牌理念买一件衣服可以用拉链拆成两半的想法,让搭配的时尚更加的受众且可以被更多人所尝试。

二、中国的旧衣服市场是什么样的

中国70%以上的旧衣回收只能被扔进垃圾桶,废旧服装和纺织品的综合利用率不到0.1%。

三、实体零售批发未来机会关于remake改造衣

1.改造衣为什么小众

Remake市场抄袭严重,现在大部分朋友其实也是抱着喜欢和玩儿的心态加入进来的,而非都是专业学习服装设计出身的人 。

2.改造衣真的可持续吗

改造衣本身所消耗的都是已经被创造出来的衣服。一般市面上的改造衣都是拿新衣服为底去改造的。同时消耗了很多滞销与过时的款式。

3.改造衣的矛盾与痛点

有亮点的remake设计款大家都想买,一旦面临供不应求,就需要联系厂家去批量生产,脱离了原本的初衷。好的remake对改制工艺要求高。

4.Remake圈的未来,我对改造衣行业的前景思考

虽然很多圈子都是从小众起步的,但是没有真正的圈层文化和灵魂,仅靠风潮一定是留存不久的,至少很难出现在大多数人的视野里。

文字整理 : 张怀楷

审核 : Cherika Chen

版式设计:Alex Li

End

冷芸时尚圈讨论是就行业问题的讨论及总结。这些分享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并不代表冷芸个人观点)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能让更多行业人士受益!若想加入冷芸时尚圈,请加微信woshilengyun(或扫码以下二维码,备注“姓名+冷芸时尚圈”,否则加不上)。

责任编辑:

网址:Remake改造衣在中国有未来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12447

相关内容

Vintage Remake 如何重塑消费者的权利?
不买新衣了?弄潮儿在千亿“垃圾堆”里捡黄金
可持续时尚|改造设计师:解构、拼贴、实验……对于创作而言哪里有什么新旧之分
正以三叶草花瓶、北面台灯引起关注的remake玩家:Jaehun Oh。
当年轻人已经不流行穿“新”衣服了,时尚产业未来何去何从?
消费、占有、丢弃…我们与物品的关系仅限于此吗?
一条裤子卖7万,年轻人在3500亿美金的“垃圾堆”里捡黄金
旧衣重生,循环再造
优衣库在中国推出首个旧衣修补改造服务
爱上“缝缝补补” 成都三个90后开起服装改造店—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