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衣新生 “再造衣银行”创始人设计师张娜

发布时间:2025-01-15 16:26

家庭时尚设计:用布料和旧衣物改造新衣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亲子生活艺术# #家庭创意设计#

2004 年,北京女孩张娜从法国进修时装设计后回到上海定居。4 年后,她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 FAKE NATOO。2010 年,张娜创办了“再造衣银行”(RECLOTHING BANK)。短短几年时间,她成为时下上海炙手可热的新锐设计师。

“一不小心,开启了一场旧衣的奇幻漂流。”张娜说,做“再造衣”的初衷,是出于迷恋旧物的爱好。在张娜看来,旧衣是关于设计和情感的事。目前购买“再造衣”的消费者,多是出于一种对旧事物的情怀。“好像回到小时候,和妈妈一起到裁缝店,一件旧衣服经过缝缝补补,焕然一新。”

改造旧衣,第一步是要找到旧衣来源。这一步进展得非常顺利。

北京好友祥子在五道营胡同开设的全国第一家创意公益商店 Brandnu,常年回收旧衣,却一年卖不出几件。于是,张娜和祥子合作,她去挑选旧衣,祥子负责组织下岗女工进行旧衣清洗消毒和分拆,然后运回上海,让张娜设计创作。

“再造衣银行的原则是物尽其用。”张娜说。拿到什么布料,就设计什么衣服。

棉毛裤、破汗衫,俱不挑剔。“我用过一条宝蓝色男士针织秋裤,裆部有一大片都开线了,后来,那条裤子做成一条蓝色风衣的门襟。”

这件风衣后来登上了 2011 年奥地利时装周的秀场,颇受好评。回国后,“再造衣银行”在国内顶尖时尚杂志的助推下,成了租借热门。包括倪妮、王珞丹等一线明星,都穿着它上过时尚杂志封面。演员贾静雯、歌手曹方等,甚至送来自己的旧衣,让张娜改头换面。

然而张娜并不希望自己的“再造衣”作品仅限于秀台,或仅在杂志封面走走过场,而是希望它们能够被更多普通人喜欢、购买并穿着。和国内其他改造旧衣做时装的设计师相比,张娜不在乎要用旧衣服做出什么先锋的、试验性的衣着,在 T 台上寻求某种“环保”概念,而是希望“旧衣”概念隐蔽在衣服本身,重新让穿着者爱不释手。所以,“再造衣银行”同时也是张娜创造的一个品牌,衣服贴着这样的标签,在店里出卖,销量还出乎意料地好。“别的我不知道,但是从旧衣收购到回到市场,整个循环都做到的旧衣设计师,应该只有我一个。”张娜说。

“衣橱手术”

说起旧衣改造,张娜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997 年创立的伦敦品牌 Junky Styling 是解构旧衣的高手。其设计师通过对旧衣物的重新剪裁,组装打造出高品质的服装,让旧西装摇身变为最为时髦的宽松裤,连《Vogue》杂志都形容它为“时尚的先锋、街头服饰的典范”!

除此之外,它还推出一个名为“衣橱手术”的实用服务,顾客可以将一些不再流行的衣服邮寄过去,设计团队会将衣服的风格翻新,满足顾客要求。衣橱手术的花费从 30 英镑的牛仔裤“整形”到 200 英镑的彻底翻新不等。凯特·摩丝、斯特拉·麦卡特尼和格温·史蒂芬妮都是他们的忠实客户。

在法国,最具影响力的旧衣回收网络 Le Relais,把超过 90% 的旧衣经过分类处理后,直接在法国重新二手拍卖,剩下的输出到国外。不久前,Le Relais 利用不适合二手拍卖的棉 T 恤,制造出一种名为 Metisse 的可再生面料,将其作为一种新的绿色商品进行销售。

在张娜位于常熟路的服装展示区,一条莲花瓣裙摆的浅色连衣服吸引了记者注意。它由十几种旧衣布料拼接而成,裙身部分竟然是一条旧窗帘布。“当时在一堆旧布料里,我一眼看中了这块窗帘布,它的颜色带上了岁月的痕迹,透露出特殊的韵味,而材质本身也很透气,穿着会很舒服。”张娜回忆她的设计初衷。

张娜告诉记者,尽管再造衣节约了服装成本,但需要给衣服配上优质上乘的真丝里衬,再算上人工拆洗、拼接,以及后期的设计、制作费用,成本往往比一件普通成衣还要高。近三年时间,张娜每年会在春夏秋冬设计各约 15 款“再造衣”,每年总量 100 多件。前几年,她的作品在祥子的公益商店 Brandnu 开卖,每件从 1000 元至 3000 元不等,几乎每年都能当季卖断货。这让她很有成就感。今年 8 月,她在上海常熟路一条弄堂租下一栋三层小洋房,她崭新的工作室和服装展示区就安排在此。

“我从没指望过依靠‘再造衣银行’项目赚钱。相反,我用了 FAKE NATOO 品牌的盈余,贴补‘再造衣银行’。基本能达到收支平衡,那就足够了。”而再造衣卖到的钱,张娜也拿去做了公益。她一直和北京的一家公益商店“同心互惠”有合作,通过捐赠再造衣部分所得的方式委托“同心互惠”对下岗女工进行培训。张娜提供设备,由“同心互惠”教女工做拼布,一米的报酬是 30-40 元,然后用这些拼布做了衣服卖了钱,盈利再回到“同心互惠”。而之前,这些女工的工作大多是扎拖把之类的,扎一把拖把拿 5 元钱报酬。张娜的再造衣银行,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时尚之外也完成了公益的循环。

旧衣改造的过程,就像经历一场化学反应,不同原料的组合,产生迥异的奇妙效果。“设计始终是最重要的。”张娜说,她其实更希望顾客是因为独特的设计而来,而不是抱着公益之心来买,这才是时尚的可持续之道。“为环保而环保,那么环保只能是个噱头,反而劳民伤财。它必须根植于设计师内心的良性生活方式。”张娜说。

对于自己异常满意的作品,张娜选择自留,作为永久纪念品。比如登上奥地利时装周秀场的那条风衣,由一条宝蓝色针织秋裤,以及上世纪 80 年代流行的铁锈红呢大衣拼接而成。有一天,王珞丹看到这件衣服,对它一见钟情,向张娜提出购买意向,但被张娜拒绝了。“它是那么独一无二,让人难以割舍。”

中国再造衣的未来

有数据显示,美国人在 2006 年花费了 2820 亿美元购买新衣,平均每人丢弃了 68 磅重的衣物。2008 年,英国大约有 24 亿件衣物放在衣架上落灰。时尚业高度繁荣发展的背后,是资源的高消耗。

在中国,除张娜之外,越来越多年轻设计师将目光投向旧物改造领域。但他们通常热衷于做 T 台秀服装,而不是把旧衣改造当作正式项目。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再造衣行业还面临很多挑战。根据张娜的实践,一件旧衣,从打版到设计制作完成,需要至少三天时间,受到原材料的限制,它很难像普通成衣一样进行量产。

另外,一件改造的旧衣,可能用到十几种不同旧布料,品质、颜色都存在很大差异,无法进行质量检验。同时,旧衣服的清洗、卫生标准等问题也一直是干扰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

从“再造衣银行”创立至今,张娜一直在寻求更好的再造衣循环模式。而在张娜设计的每一件“再造衣”里,都蕴藏着她独具匠心的小心思。她故意把旧衣服的标牌保留,并封在新衣服的内衬里。这样一来,衣服的旧主人和新主人,就产生一种时空链接。“旧衣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链接,我改造了一件旧衣,就会和旧衣的主人产生反应。当这位主人的旧衣经过拆分、改造成各种不同的再造衣,又能和购买者产生一种链接,这是我心中再造衣最美好的特质。”

责任编辑:

网址:旧衣新生 “再造衣银行”创始人设计师张娜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18610

相关内容

服装设计师张娜:旧衣变时尚 “新衣”有故事
再造设计师张娜:把记忆与情感缝入针脚
Reclothing Bank再造衣银行
设计师故事 | 张娜:与自然共生的设计,温暖而有力量
有故事的旧衣裳,可以再造时尚吗?
《天天向上》设计师张娜指导旧衣大改造,周迅一看是个老司机!
再造衣银行:向内生长,向外探索
旧衣服再造案例.PPT
旧衣改造对服装创新设计的影响
旧衣改造,给你最时尚的绿色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