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的效果研究
积极心理学研究包括乐观、感恩和自我效能等概念 #生活乐趣# #心理健康乐趣# #积极心理学#
摘要:目的: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干预用于糖尿病的价值。方法:2019年6月-2021年5月本院管理的糖尿病病患26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自我效能等指标。结果:针对GWB评分,研究组干预后(90.23±3.76)分,比对照组(77.93±5.24)分高,P<0.05。针对自我效能评分,研究组干预后(8.05±1.32)分,比对照组(6.89±1.04)分高,P<0.05。结论:于糖尿病中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利于自我效能的提升,及主观幸福感的改善。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效能;积极心理学;效果
临床上,糖尿病乃终身性疾病之一,具有难治愈、病程长与并发症多等特点,可损害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1]。目前,医院一般会利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来对糖尿病病患进行治疗,但对于多数病患而言,由于缺乏对糖尿病的正确认知,加之需要长期用药,使得其心理负担加重,依从性降低,进而对其血糖的控制效果造成了影响[2]。本文选取26名糖尿病病患(2019年6月-2021年5月),旨在分析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干预用于糖尿病的价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6月-2021年5月本院管理的糖尿病病患26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女性5例,男性8例,年纪在34-80岁之间,平均(52.36±7.94)岁;病程在1-30年之间,平均(12.59±1.83)年。对照组女性6例,男性7例,年纪在35-80岁之间,平均(52.99±7.63)岁;病程在1-29年之间,平均(12.38±1.96)年。患者经血糖等检查明确诊断,无药敏史。患者精神正常,意识清楚,资料完整。2组病程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3]
(1)认知障碍者。(2)肾功能衰竭者。(3)神经系统疾病者。(4)严重心力衰竭者。(5)恶性肿瘤者。(6)孕妇。(7)意识障碍者。(8)依从性极差者。
1.3方法
2组常规护理措施:用药干预、饮食调整和血糖监测等。研究组配合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干预:(1)组建心理护理小组,从科室中选拔7名经验丰富的护士入组,并任命护士长为组长。定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要求每名组员都能充分掌握积极心理学的基础理念及核心思想。鼓励小组成员参加院内开设的各种培训课程,包括护患沟通与相关法律法规等。(2)深入到病房当中,并采取小组式或者一对一的积极心理护理模式,同时根据认知行为治疗原则,对患者施以健康教育、认知治疗与行为训练等护理。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方案,20-30min/次,3-4次/w。(3)措施如下:第一阶段的主题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方法:热情接待患者入院,积极与之沟通,并采取调查与观察等方式收集患者资料,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耐心解答患者提问,纠正患者错误认知。用温暖的语言安抚患者,向患者介绍预后较好的糖尿病案例。教会患者如何调整心态,包括呼吸放松法与冥想等。第二阶段的主题是“培养患者积极、乐观的品质”,方法:邀请血糖控制效果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为患者分享治疗心得,形成一个同伴支持系统。注意观察患者情绪,积极安抚患者心态。第三阶段的主题是“帮助患者寻找战胜病魔的动力”,方法: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多与患者沟通,多关心患者,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让家属每日写下1份寄语或者说出患者的几个优点,以增强患者自信心。适当鼓励和表扬患者,让患者重塑生活的希望。第四个阶段的主题是“增加患者积极的情感体验”,方法:指导患者采取日志疗法,同时以自信、快速、勇气和感恩等为主题,让患者记录生活当中的一些片段。每周组织患者开展1次活动,并鼓励患者在活动中分享生活与治疗心得,以提高其积极的情感体验。
1.4评价指标
(1)用GWB量表评估2组干预前/后主观幸福感,内容有精力、松弛和紧张、对生活的兴趣与满足、对行为与情感的控制等,总共有18个条目,采取100分,评分越高,主观幸福感就越强烈。
(2)选择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评估2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内容有情绪控制、症状管理和角色功能等,总分10,评分越高,自我效能就越高。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SPSS 20.0,t对计量资料()检验,χ2对计数资料[n(%)]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主观幸福感分析
针对GWB评分,研究组干预前(45.37±4.28)分,对照组(45.69±4.67)分,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0.2687,P>0.05;研究组干预后(90.23±3.76)分,对照组(77.93±5.24)分,研究组比对照组高,t=10.3159,P<0.05。
2.2自我效能分析
针对自我效能评分,研究组干预前(5.84±1.73)分,对照组(5.92±1.81)分,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0.2463,P>0.05;研究组干预后(8.05±1.32)分,对照组(6.89±1.04)分,研究组比对照组高,t=4.1127,P<0.05。
3讨论
医院慢性病中,糖尿病十分常见,若不积极控制血糖,将会引起糖尿病足与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健康[4]。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干预乃新兴的专科护理方法之一,可循序渐进的对患者进行引导,以激发其积极的情绪体验,并能培养患者的积极人格体质,如:乐观、豁达、开朗、积极与热情等,从而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主观幸福感,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多的关心与爱[5],另外,通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干预,也能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并能培养患者正面与正性的基本感知能力,从而有助于消除其不良心理,提高自我效能[6]。此研究,在GWB评分上,研究组干预后比对照组高,P<0.05;在自我效能评分上,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主观幸福感显著提升,且其自我效能也更高。为此,医院可将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干预作为糖尿病的一种首选辅助护理方法。
综上,糖尿病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利于自我效能的提升,及主观幸福感的改善,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宁,曾涛,张侃,等.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初步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5):108,114.
[2]白冰妮,李蕊红.积极心理学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护理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7):73,86.
[3]刘玉珍.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0):1798-1801.
[4]于丽燕.应用积极心理学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护理的观察[J].糖尿病天地,2020,17(5):282.
[5]周灿华.应用积极心理学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护理的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0):156,159.
[6]聂郡,李树荣,杨春莲.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的改善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8,24(18):314-315.
网址: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的效果研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23663
相关内容
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赋权教育自我管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基于营养管理的饮食干预结合生活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基于家庭自我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措施效果评价研究
基于护理干预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误区的纠正与指导
联合国糖尿病日:体重管理助力糖尿病患者提升幸福感
MMC护理管理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有效性
联合国糖尿病日丨体重管理助力糖尿病“逆转” 提升患者幸福感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饮食的护理.ppt
营养管理的饮食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健康生活方式与自我管理能力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