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我们国家一直在推行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健康意识的行动。到今天,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近视、肥胖等问题在大中小学生群体中的高发,健康教育的需求愈加迫切和必要。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进步,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也是如此,这些年来,健康教育不断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总体看来,仍有很多进步和完善的空间。
首先,要进一步扭转健康教育和知识教育之间的关系。当前的教育中,过于重视知识教育的问题仍旧存在,这是老生常谈,但也是问题的根源之一。直到现在,还有很多牺牲健康提升分数的现象,尤其是中小学生,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不能布置太多的家庭作业,但做作业到半夜的事情还是普遍现象,导致很多青少年睡眠不足、休息时间不够,肥胖率、近视率不断上升,这等于拿健康换分数,仍需要进一步改变。
第二,要进一步重视体育教育。体育入中考是一件好事,但也要看到,体育列入中考科目之后,出现了一些不那么积极的现象,比如体育应试化,不少家长给孩子报训练班、突击训练,甚至还有更加极端的案例,通过牺牲健康的方式,获得更好的体育成绩,这应该引起警惕。这两年来,也有不少人呼吁体育科目进入高考,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但同时也应该吸取中考体育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尽可能在未来避免这些问题继续存在。
第三,要进一步强化健康习惯的养成。目前仍有很多学生没有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不愿意运动、暴饮暴食、吃大量不健康食品等。一些学校门口小卖部里的垃圾食品,一直都很受学生的欢迎,我们国家也进行了多次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这样的现象仍未根绝,学生仍有渠道获得那些垃圾食品。为什么他们会喜欢这些东西?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了一些原因,比如食堂的饭菜不可口,或者有的学校没有食堂,学生只能在外面进餐等,这就要求学校在服务方面有更多的改进,让学生吃得健康,还要吃得满意。
第四,健康生活理念的培育、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还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健康很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事情,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能不能做到则是另一回事。尤其是当前社会上,对青少年的评价,仍旧集中在学习好不好、有没有考上好的学校等方面,这无形中迫使青少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而非锻炼体魄、培养兴趣,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生命观念等。
第五,家庭教育中的健康教育也要跟上。健康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家庭教育的任务,甚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甚于学校。健康来自何处?无非就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在这方面,家长的言传身教更重要,有些家长没时间陪孩子,也不愿意陪孩子出去玩、运动、培养兴趣,或者他们自己也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怎么可能建立起好的生活习惯呢?反之,如果家长喜欢运动,经常带孩子参加各种户外运动,参加社交活动,孩子自然也就健康、阳光起来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