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幸福》如何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发布时间:2025-01-17 08:34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幸福,活出自己的幸福感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哲学感悟# #幸福小确幸#

关于作者

马克·曼森,媒体创业者、美国著名企业家,《纽约时报》的畅销作家,美国《时代》、CNN专业撰稿人。曾用7年时间环游世界,旅行中的随笔发表在《福布斯》等多家杂志上。他的文风犀利、语言泼辣,被叫做美国版的“咪蒙”。

关于本书

这是一本能帮你赶走焦虑、击碎迷茫的实用手册,教你重塑属于自己的幸福。书中告诉我们幸福的本源是解决问题,焦虑的本质是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在都市里打拼的我们,只有改变我们的价值观,才能克服焦虑,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核心内容

一、明确一个真相——幸福的本源是解决问题。二、焦虑的本质,是价值观的问题。三、梳理4种“违反常识”的价值观——别管错是谁的,你都一概负责;你并不特别;不在乎;学会拒绝。

你好,欢迎你每天听本书。今天要解读的这本书叫做《重塑幸福:如何活成你想要的模样》,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13万字,我会用20分钟的时间,说说这本书的精髓:作者认为幸福的本源是解决问题,而焦虑的本质是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在都市里打拼的我们,只有改变我们的价值观,才能克服焦虑,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这些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吐槽大城市生活不易的爆款文章。这样的文章能引发共鸣,也是因为戳中了一些人内心的痛处。在城市里打拼的人,一边怀抱理想,在大都市里挥洒青春,一边看着高涨的房价,感慨前路的迷茫,深深的焦虑总会涌上心头。

在大城市生活的艰辛,以及年轻奋斗期的迷茫,似乎是个不变的话题,不仅恒久远,而且无国界。比如纽约,它是美国最富裕、最繁华的大都会,但是在2014年,美国发布了一项报告显示,纽约是全美国幸福指数最低的城市。很多人幸福度走低的来源就是迷茫、压力、焦虑、得不到认可。

或许因为纽约人的焦虑,这本《重塑幸福》才得以风靡纽约,因为它给人们克服焦虑提供了一份生活方式指南。这本书里总结到,今天我们中的一些人面临一种心理流行病,那就是不再认为痛苦的经历是有益处的。这种现代都市病,正是幸福感的大敌。

《重塑幸福》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打败痛苦的方法,首先是学会忍受痛苦。这本书将帮助我们更理性地选择哪些是生命里重要的事情,哪些是不重要的,还教给我们怎样跟压力、烦恼、世俗的眼光说不。拥有了这种能力,我们便不会再事事挂心、自寻烦恼。

本书的作者马克·曼森是一位媒体创业者,也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家,更是《纽约时报》的畅销作家。他给美国《时代》、CNN 做专业撰稿人。他曾经用7年的时间环游世界,把旅行中写的随笔,发表在《福布斯》等多家杂志。他的文风很犀利、语言很泼辣,被叫做美国版的“咪蒙”。读他的文章,我们会发现,不像大多数的励志文一样,那么温情,反而是像喝了一碗滚烫的辣椒水,虽然当时不舒服,但是过后,焦虑和迷茫烟消云散,面对未来,反而多了不少的勇气。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下面,我就为你来详细讲述书中内容。我们主要讲三大块内容。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真相,那就是幸福的本源是解决问题。其次,我们要知道焦虑的本质,其实是价值观的问题。最后,我们讲四种违反常识的价值观,帮你赶走焦虑,重塑幸福。

第一部分

首先,我们来说第一个重点内容,幸福的本源是什么?作者认为,幸福的含义在于解决问题。

在生活里,我们总会祝福别人一帆风顺、无忧无虑、幸福万年长等等,这些美好的语言听上去让人很舒服,可是本书的作者却像是给我们泼了一盆凉水,他告诉我们,别奢望没有问题的生活,那是根本没有的事儿。

这话听来让人心生沮丧,但细细想想,的确如此,有问题才是生活的常态。小时候,我们以为考上重点大学,就会万事大吉,然而上了大学发现,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我们解决;长大了,我们以为要是能把喜欢的人揽入怀中,就会过上公主王子般幸福的生活,然而等历经千辛万苦在一起后,发现又面临一系列婚姻生活的问题。所以作者说,问题永无休止,幸福的含义在于解决问题。

让我们回想一下,每一次觉得快乐的时候,是不是都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后的那种获得感?比如解答出一道难题,或是出色地完成老板交给的一项让人头大的任务等。所以作者说,快乐不会像雏菊和彩虹那样,萌生于大地,快乐幸福只能通过奋斗去获得。

当然,通往幸福的路上总会有艰难险阻,这让人感到痛苦。所以作者认为,我们能不能成功,不在于想得到什么样的享乐,而在于能忍受什么样的痛苦。比如,我们想减肥瘦身,那么,我们只有能忍受每天锻炼时的汗流浃背、辛苦枯燥,才有可能拥有一副健硕的好身材;再比如,我们想创业,只有能忍受失败的压力以及生活的不确定性,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作者强调,这不是毅力和勇气的问题,也不是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的翻版,它是生活最基本的构成部分。这个问题解决了,下一个升级的问题又随之而来。所以,这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良性循环,面对问题、忍受痛苦、解决问题、获得快乐、最终实现自我提升。

我们总结一下第一部分的内容,作者告诉我们一个生活的真相,那就是幸福的本源是解决问题、赢得快乐。幸福本身是某种形式的行动,而不是某种东西。重塑幸福,首先就得不畏惧问题和痛苦。

第二部分

下面,我们来讲第二部分的内容,焦虑的本质是什么?作者认为焦虑就是价值观的问题。如何理解呢?我们先来看两个故事。

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音乐家:一个叫做马斯泰恩,他是美国重金属乐队麦格戴斯的吉他手;一个叫做贝斯特,他是披头士乐队的鼓手。两人所处的年代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遭遇,那就是无缘无故、毫无征兆地被各自所在的乐队驱逐出门。被人赶走,心里肯定不爽,两个人都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日子。

后来,马斯泰恩想通了,他发誓要组建一个家喻户晓的新乐队,让他的前乐队刮目相看。最终,他的愿望实现了,他组建的新乐队麦格戴斯,成为具有传奇色彩的重金属乐队。这支乐队总共卖了2500多万张唱片,去世界各地到处巡演。直到今天,马斯泰恩都被认为是重金属音乐史上最杰出的音乐家。再来看贝斯特,他并没有像马斯泰恩那样,上演一场自我救赎的好戏,没有成为国际巨星,也没有成为百万富翁,相反,贝斯特结婚生子,过起了平凡的小日子。

听到这,我们可能会觉得马斯泰恩简直太成功了。可事实上,多年以后,马斯泰恩含着泪说,他自己仍然是个失败者。在他心中,他永远都是那个被金属乐队驱逐出门的人。而贝斯特却说,他很高兴没有和甲壳虫乐队搅在一起,因为被甲壳虫乐队开除后,他遇到了现在的妻子,然后他们结婚生子,有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庭。

我们看,这两个故事是一个多么生动的对比。因为马斯泰恩的衡量标准是没有比别的乐队成功,所以他觉得自己是失败者,他的焦虑也是因为这样的衡量标准引起的。相反,贝斯特把拥有温馨的家庭和简单的生活,当作衡量人生的标准,所以他成了一个健康快乐的老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作者所说的个人价值观,简单说就是,我们如何定义成功和失败,我们如何衡量自己、评价他人。良好的价值观会让有些问题迎刃而解,而不良的价值观可能就会夺走幸福的人生。

那么,如何区分好的价值观和不良的价值观呢?本书作者给出了衡量标准。

所谓好的价值观,应该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基于现实,二是有社会建设性,三是直接可控的。在这里,作者拿诚实做了个解释。他认为,诚实是好的价值观,第一,说了实话,自然反映的是现实,所以它符合基于现实这个特征;第二,诚实尽管有时候会让人感觉不愉快,但最终却是有利于他人的,这就是有社会建设性;第三,它是完全可控的,说不说实话完全在自我掌控范围内。作者还在书里讲过一个他本人和妻子的例子。他和妻子一起出门,出门前,妻子在镜子前精心打扮半天后,作者却觉得有些不太好看。这种情况下,很多丈夫为了赶着出门,就会撒个谎说很好看,让妻子开心。但作者不喜欢这样做,他觉得比起让自己感觉良好,诚实更重要,而且他给妻子提出真诚的修改意见,至少不会让妻子因为穿错衣服而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这就是好的价值观。

我们再来说不好的价值观,也有三个特点,跟好的价值观正好相反。一是迷信或者说不是基于现实的,二是具有社会破坏性,三是不是直接可控的。经过简单对比会发现,健康的价值观是通过我们的内心来实现的,只要调整好心态,马上就可以体验到,这就是可控的。不良的价值观呢,一般要依赖外部事件,我们回想刚才说的,马斯泰恩的标准是与别人的成功进行比较,但事实上,我们是无法控制别人的唱片究竟卖多少张,所以这就是不良的价值观。

当我们选择了不良的价值观,我们其实就是把注意力放在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这些事情只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糟。相反,良好的价值观,会让我们专注于更好、更重要的事情上,这些事情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这就是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简而言之,重塑幸福就是要选择更好的价值观,关注更重要的事情。所谓好的价值观,应该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基于现实,二是有社会建设性,三是直接可控的。比如,诚信、自我尊重、支持他人等等。健康的价值观是通过我们的内心来实现的,只要调整好心态,马上就可以体验到。这类似于我们常说的,不要钻牛角尖、换个角度看问题。

第三部分

在这个基础上,作者为我们梳理了几种他认为良好的价值观。这也是我们要讲的第三部分。这些价值观,虽然猛的一听,让人感到有些不舒服,但是作者认为坚持这样做,会让我们的生活发生改变。

第一种价值观,叫做别管错是谁的,你都一概负责。这话听起来有些人会觉得委屈。作者说的一概负责是“我们有责任选择,如何看待糟糕的事”。我们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不要让事情影响自己的心情,我们还有责任去分析和总结。所以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主动承担责任。面对各种问题带来的痛苦,我们有责任去选择有意义的方式去应对。比如,有些人一出生就带有某种生理上的缺陷,有些人遭受过身体、感情、财产上的伤害,他们觉得这是命运的不公,别无选择,最后一蹶不振。事实上,他们还是做了选择,只是在很多种选择中,他们选择了放大自己的痛苦。

这里作者提出一个名词,叫做“受害者心态”。就是说,有些人总感到自己是社会不公的受害者。他们往往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他人或者外部环境。这在短时间内,会让人感觉良好,但最终只会让这个人长期生活在愤怒、无助和绝望的境况里。

作者在书里写到他的高中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遇到难办的问题时,不要只是坐在那儿傻想。要着手去做些什么,即使你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但只要你开始行动,最终你会想出适当的办法来。”作者把这个叫做“做些什么”原则。遵循这个原则,不仅可以帮我们克服拖延症,而且还能帮我们建立新的价值观。当我们把做些什么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后,我们会觉得失败也没什么可怕了。

以上就是作者介绍的第一种价值观。简而言之,就是要避免受害者思维,主动承担责任,当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行动,为此感到焦虑和不安时,那就强迫自己做些事情,哪怕是最细微的工作,也会让艰巨的任务显得容易起来。

下面我们来讲第二种价值观——你并不特别。作者说,我们大多数人其实都生活在简单和平凡之中,我们的生活平淡无奇,我们自己也并没有多少非凡之处。从统计学上来说,我们不太可能在所有领域都表现非凡。现实生活也是这样,很多人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上都是表现平平的。即便特别擅长某件事情,但在其他事情上,做得也没那么好。

所以,作者告诉我们,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平庸。不要总把自己想成是什么天才、学霸、天赋异禀,相反,我们定义自己的时候,要尽可能用最简单和最平凡的身份特征。选择的身份越狭窄、越稀有,所受到的压力就越大。比如,一个写文章不错的女生,别人叫她才女,她把这个标签当回事后,再搞创作,她就老想着要好好写,对得起才女的称号,因为杂念太多,无法专注于创作本身这件事,随之而来的就是焦虑、急躁等负面情绪了。要是她想着自己就是个普通人,反而会卸下思想包袱,让自己变轻松。

当然,这里不是说,我们干不出一番伟业,而是说,真正做出不一般成就的人,并不认为自己是超人,或者有什么过人之处,相反,他们知道自己很普通、很平凡,所以做事情时会倍加努力。俞敏洪就说他自己并不太聪明,而且他所看到的成功人士,往往也都不是聪明到极点的人,他们能成功,其实是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简单总结一下作者的第二种价值观,就是要让我们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自己是个平凡的生命,卸掉身上的包袱,放开手脚,努力地追求自己想做的事。

下面我们来说第三种价值观:不在乎。作者说,当我们在乎得越多,我们就会觉得一切事情都理应以我们希望的方式存在。而世界不可能围着我们来转。于是,我们心中就会燃起一团怒火。这就像我们常听到的那个比喻,手里握把沙子,握得越紧,沙子漏得越多,反而是放松一些,不用太在意时,就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就是作者所说的逆向法。当我们并不在乎逆向结果时,反而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比如,我上台演讲,当我不在乎出丑说错带来的尴尬时,我反而会放得开,在人们面前显得更自信。

作者认为,生活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是战胜相关的负面经验产生的结果。这种战胜,可以理解为一种不在乎,我不在乎失败,不在乎挑战,不在乎别人对我的评价,我只在乎不顾一切地一往无前。不在乎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无视跟我们的生活无关的无聊琐事。作者认为,如果我们毫无选择地在乎所有事情,我们会过得非常悲惨。该在乎哪些,不该在乎哪些,这是由每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的。如果我们总是对太多的生活琐事斤斤计较的话,说明我们缺少更有价值的事情去关注。

当然,作者也强调了,不在乎并不是漠不关心。我们只是要对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满不在乎。对待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应该是严肃认真的。比如对待自己的家人、朋友和目标理想。

以上就是第三个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幸福生活的关键不在于在乎得更多,而在于在乎得更少,不要斤斤计较在琐碎无聊的小事上,而是要去在乎那些我们认为真实和重要的事情。当我们知道哪些该在乎,哪些不该在乎的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对那些不该在乎的事情说不。

这也是我们要说的第四个价值观,学会拒绝。拒绝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生活技能,但是运用这项技能需要很大勇气。当我们知道了说不背后的重要性的时候,做起来可能就不会觉得太难了。

首先,想要真正做好一件事,我们必须投入其中。可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拒绝一些其他选项。拒绝了什么说明我们就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什么都不拒绝,实际上也就没有了自我认同感,就会成为我们常说的“烂好人”,没有原则和底线。另外一方面,生活里的诱惑很多,我们希望什么都能去涉猎。作者告诉我们,每一个新认识的人、每一件新做的事情,随着次数的增加,带给我们的回报都会有所递减。追求更多,并不意味着更好。只有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少数重要的目标,才能让我们实现更大程度的成功。

我们看扎克伯格,别人问他,为什么每天都穿同样的衣服,他说他现在的工作是为超过十亿人服务,如果把精力花费在个人生活这些琐碎的小事上,他觉得工作没有做好。这就是一种拒绝,按照扎克伯格的价值观,他最重要的事情是工作,那么他就要拒绝花大把时间研究如何穿衣打扮。

当然,作者也不是说让人们完全不去探索,毕竟年轻的时候追求经验的广度还是有必要的,只有走出家门,做了各种尝试后,才知道哪些事情值得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但是,我们终究还是要将精力集中在某件事上,深入挖掘。这时候,学会拒绝才能让我们更自由,也更有可能在某件事上做成功。以上就是作者为大家提供的第四个价值观,学会说不很重要。

总结

好了,说到这儿,今天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来简单总结一下今天为你分享的内容。

首先,本书让我们明白一个真相,那就是幸福的本源是解决问题。有问题是生活的常态,所以不要害怕,也不要回避问题。幸福和快乐不会自然长出来,反而是通过我们的奋斗才能获得。决定我们成不成功、幸不幸福的关键因素,不在于我们想得到什么样的享乐,而在于我们能忍受什么样的痛苦。这是生活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所以,重塑幸福,首先得不要畏惧问题和痛苦。

其次,作者带领我们探究了焦虑的本质,焦虑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就是我们怎样定义成功和失败,又是怎样衡量自己、评价别人的。拥有好的价值观,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而不良的价值观可能会夺走幸福人生。价值观的好与坏,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就在于,它是不是基于现实的,它有没有社会建设性,它能不能直接可控。健康的价值观,依赖于内心,只要调整好心态,马上就能体验到。不好的价值观一般要依赖外部事情,而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比如我们定义的成功是受人关注,而别人是否关注我们,我们是无法控制的。拥有良好的价值观,就不容易被琐碎的事情干扰,这样反而让我们能专注于更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家庭、朋友、梦想、目标等等,这些事情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第三部分,就是梳理几个作者认为健康的价值观。

第一个价值观是不管错在谁,我们都要勇于承担责任。即使错不在我们,我们也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不要让负面情绪影响自己的心情。我们要避免一种受害者心态,觉得世界都欠自己的,把自己的问题都归咎于外部环境。

第二个价值观是你我皆凡人。不要总痴迷于独一无二、与众不同,我们要尽可能用最平凡的身份特征来定义自己。选择的身份越狭窄、越稀有,所受到的威胁和压力就越大。卸下身上的包袱,才能放开手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三个就是掌握不在乎的艺术。作者告诉我们,不在乎就是要蔑视生活里那些最艰难的挑战,接着义无反顾地采取行动。还有就是去无视那些与我们的生活无关紧要的琐事,按照自己的想法努力前进。幸福生活的关键不在于在乎得更多,而在于在乎得更少,在乎那些真实的和重要的事情。

第四个就是要明白拒绝是一项生活技能。拒绝某些选择和干扰,我们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真正想做的事情。当我们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少数重要的目标时,既不会感到迷茫、焦虑和不安,反而还可能实现最大程度的成功。

好了,以上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听了刚才的讲述,我们也许觉得作者说的几条价值观有些偏激。当然,我们也不是要全盘接受,有些人也有反对的意见,但是这些都不妨碍它成为一本不错的治愈焦虑的实用手册。

撰稿:亦萱

脑图:摩西

转述:杰克糖

网址:《重塑幸福》如何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25313

相关内容

自律三部曲:如何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如何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如何让自己有幸福感
内在的幸福感,尊重自己的人向内看才能发现自己的价值和幸福
自然幸福系酒店,如何重构旅居好生活?
重启生活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如何通过心境来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如何让自己幸福小窍门
这就是幸福家庭的模样
拥有安静生活:如何让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