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人工智能/不能取代艺术审美和创造力 | 选择艺术 = 不会失业

发布时间:2024-11-14 17:53

提到 “ 人工智能” 这个词

你一定不会陌生

5G商用、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无人机、无人驾驶、无人超市……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这些词语,越来越多地接触这些词汇。

对于所有打工仔们来说

最常想的几个问题就是:

未来人工智能到底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我们的工作会不会被AI取代?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你以为它离你很远吗?

2017年京东在上海建成了全球第一个B2C全无人仓库。在西安建成了第一个无人配送站。目前 52%的服务由机器人完成,类似京东金融售后服务, 90%都用到了人工智能技术。

2017年5月19日,小冰(机器人)在北京举办了原创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新书发布会,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2017年7月左右,阿里在杭州开办了一家200平方米左右的无人超市,顾客进入无人超市,只需要淘宝扫门口的二维码验证身份。

2018年6月,阿里妈妈在戛纳国际创意节上正式发布“AI智能文案”产品, 一秒钟可以生成20000条文案,关键是保质又保量。

谷歌、Uber、福特、丰田等传统车企也开始研究无人驾驶技术,仅谷歌截止到2015年11月底,它的无人驾驶汽车在自动模式下已经完成了130万多英里。

2017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在92周年上撤销售票处,转为网上售票。

你看它不仅离你很近

而且 迫在眉睫

在这些研究不断突破的进度下

一个问题大家不得不面对:

失 业

马云曾在2017年贵州峰会演讲时,讨论人工智能将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他说过:

如果我们继续用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不让孩子去玩、去体验,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 因为他没有办法竞争过机器的时代。

你不得不承认, 人工智能可以做到很多我们根本做不到的事。我们不可能比发明的火车、汽车、飞机更快;我们也不可能比人工智能学得更快;最重要的是面对千篇一律重复性的工作,我们不可能像一个机器人那样,永远坚持。

但是

我们真的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吗?

当然不是。

人工智能是非常理智的,记忆力非常好,但他们真的不懂什么是美,什么是幽默,它不懂为什么毕卡索是伟大的艺术家,它也不懂为什么周杰伦是一个非常好的音乐家。

艺术鉴赏

需要对美的独特感知

曾经在微软和谷歌当过中国地区总裁的李开复也说过:

未来什么都有可能被替代

唯独艺术和娱乐不可被替代

在《36氪》(知名公众号)的名人采访中,我们得到了“他们”给出的答案。

李开复

Google、微软全球副总裁

人工智能已经走出实验室,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可预见的未来里,人工智能的技术变革将取代人类50%的工作,我们要怎样才能成为机器人的主人而非仆人?

机器将在大量简单、重复性、可量化、不需复杂思考就能完成决策的工作中取代人力,不只作业线工人、交易员、银行柜员、司机,甚至工程师、设计师及律师等专业性工作,都将陆续被取代。还有部分工作会因此转型,例如医生,将改由AI负责判读病情,人类作为提供服务的桥梁。反观,像艺术家、作家、导演等创意性工作,还有人文科学工作、顶尖管理者及跨领域专家等,这些“无法输入大数据去分析、预测”的领域,将最不容易被AI取代。

最重要的一点是,机器不能取代我们的审美观,以及对美、爱和各种感情的需求,同理心、心灵碰撞和安慰剂效应。

值得提醒的是,AI不擅长的事,也不代表适合所有人。这时候,反而是找出自己热情所在,发挥自身不可取代的创意能量。我支持自己两个女儿选择的艺术创作之路,原因不在于能不被AI取代或打败,而是先确认她们的兴趣与天赋。

李骁军

杭州艺福堂茶叶有限公司CEO

我们一直相信技术创新会提高生产力,会带来巨大变革。尤其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逐步走向成熟,青年朋友在择业时要考虑顺势而为。

不论是当下,还是未来十年,拥有使用及挖掘人工智能、大数据价值的能力将变得尤为重要,例如像数据科学家/大数据分析师,这样的职业是前景可期。

人工智能经过多年的蓄力,在逐步普及的同时,也对那些“可被编码”的职业产生了降维打击。 但人工智能替代不了人际社交、创造力、个性化服务等相关的职业。例如需要深入交流的心理咨询师,提供服务价值的美容美发、医护工作者,以及 注重感知和创造的艺术家、手工匠人等,都是未来不错的选择。

李丰

腾讯专访IDG投资公司副总裁

未来10年, 最有潜力的职业可能是跨学科门类。即把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先结合,再实践,再抽象,使得在不同学科/知识体系的交叉或者中间地带能够产生带动这些不同学科往前发展的影响与变化,这将是更容易产生潜力和价值的地方。

正如他们所说,人工智能席卷全球的时代一定会到来,并且在不久的将来。

人类在过去的一两百年,太多地被逼着走向了 重理轻文的怪圈,诸如文科无用、艺术扯淡的价值观谎言,不绝于耳。但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又一个奇点到了。

为什么艺术工作无法被人工智能取代?

因为艺术是每一个人生而俱来的能力。

所有的艺术活动,跟艺术相关的工作都是有情感的工作。每一位艺术家都是非常重要的手作者,每一个线条,每一笔绘画创作,都存有每个艺术家的情感。

所以这样的工作是无法被替代的,同时这样的情感也无法被替代和复刻。

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是情感、想象力、创造力和不可预测的突发情况。而这些,艺术全都能给你。

另外,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你还会收获到什么呢?小v认为可能是为人最为根本的东西,就是你的 情感表达

每一个好的作品背后一定蕴含了作者全部的情感逻辑,从作品的灵感碰撞到作品的创作过程和点睛升华。在这个过程中,你能收获到的是很多工科、理科类专业体会不到的灵魂触动,寄情于作品,用作品替自己说话,才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美妙过程。

但问题又来了,学艺术是一件极其需要天赋的事情,如果实在没有,又怎么能靠后期培养呢?

确实,像程序猿的工作,解码编程是基础,你可以通过死记硬背,去理解它的整个过程,然后不断尝试,慢慢探索。但是对于艺术来说,如果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的眼睛,你的世界依然会是苍白而干枯的。你没有办法临时抱佛脚,因为艺术本身是更注重过程,而非结果的神奇存在。

所以培养艺术天赋

我们需要从小抓起

如果不想被机器取代,只有让孩子从小就具有智慧的头脑、丰富的情感世界、审美的眼光、自身的创造力,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投资。

要相信,经过艺术熏陶的孩子,他们看人看事看这个世界都会不一样:

他们眼里充满了色彩;

他们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他们将在艺术的世界里照样撑起一片天;

他们的未来将拥有无限可能。

而我们要做的

是让每一个孩子

都有权利尽早地享受到艺术的滋养

才能让他们今后

在杀伐果断的职场,有十足的底气

站 稳 脚 跟

810 Seventh Avenue New York

责任编辑:

网址:李开复:人工智能/不能取代艺术审美和创造力 | 选择艺术 = 不会失业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3818

相关内容

当代手工艺引领艺术回归生活
探索如何提升个人审美能力与艺术鉴赏力
艺术与审美的鉴赏(精选5篇)
【杜卫】简论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艺术化思想
懂艺术的人=不懂艺术的人
人工智能学院开展“AI艺术,AI自己”美育艺术浸润心灵系列活动
艺术欣赏(精选5篇)
后现代:生活与艺术合一了吗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
生活的艺术 生活的艺术心得体会(精选11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