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步入裁员潮,国内Tier 1企业长远发展存挑战

发布时间:2025-01-24 05:09

国际美食烹饪挑战,激发创新和挑战自我的热情。 #生活乐趣# #美食烹饪乐趣# #国际美食探索#

文丨李洪力‍‍‍

编辑丨承承

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汽车新“四化”和中国汽车销量大涨的双重刺激下,市场地位逐步提升。 

2024年以来,博世集团、采埃孚、法雷奥、佛瑞亚等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几乎同时举起了降本增效的大旗,大规模裁员潮席卷欧美市场。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大陆、法雷奥等公司的裁员“瘦身”计划无疑反映了当前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困境。 

相较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困境,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汽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以及中国汽车销量大涨的双重刺激下,市场地位逐步提升,以均胜电子、德赛西威、华域汽车、华阳集团、拓普集团等为代表的龙头Tier 1(一级供应商)企业在近年均取得不错成绩,尤其在汽车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轻量化底盘等方面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实力。 

国际零部件巨头积极“瘦身”

2月20日,全球第八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佛瑞亚(Forvia)表示,计划削减成本并裁撤至多10000个工作岗位,影响约13%的员工,旨在适应欧洲的电动汽车转型并提升公司在欧洲的竞争力。佛瑞亚声称,公司采取节支措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应对“来自亚洲的竞争对手”。 

无独有偶,2月14日,德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大陆集团宣布正在实施其去年12月宣布的全球措施,以提高汽车部门的研发效率。此次合计裁员约7150人,约占大陆集团全球员工的3.6%。据悉,此次大陆集团的裁员计划主要是由于经济疲软、通胀高涨和向电气化的转型。 

1月19日,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集团也宣布,计划在2026年前裁员1200人,其中950人在德国本土。博世集团称,裁员的主要原因是能源、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同时经济衰退和高通胀率让企业不得不开源节流。 

在大陆集团、博世集团宣布裁员计划之前,另一家零部件巨头采埃孚的工会总代表Achim Dietrich于 1月17日透露,该公司管理层计划在未来六年内在德国裁员12000人,相当于德国所有员工数量的四分之一。 

从博世、采埃孚、法雷奥等厂商裁员瘦身的原因来看,基本上都指向电气化转型带来的需求下降,且裁员计划均未涉及中国市场。 

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对本刊表示,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转型,传统零部件制造商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和研发投入,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在此过程中,部分企业可能会面临产能过剩、员工技能不匹配等问题,从而导致裁员。“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领域,新兴企业和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国际零部件巨头需要应对来自新兴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竞争压力。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和竞争力,企业需要在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投入更多资源,而这可能导致部分传统业务的裁员。此外,企业还需要面对不断上升的成本压力。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国际零部件巨头可能会选择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裁员和产能调整。” 

“国际巨头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缓慢,国产零部件厂商伴随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较快,对国外大厂带来竞争压力,而欧美用工成本较高,通过裁员降低企业成本。中国汽车产业链国产替代提速,在燃油车领域也对国际大厂形成挤压。”中欧经济技术合作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秘书长林示也对本刊表示。 

汽车供应链格局生变

国内Tier 1企业有望在汽车“四化”下崛起

从燃油车时代到新能源智能汽车时代,传统汽车的核心发动机和变速箱正在被“电池、电机和电控”所取代,汽车行业的全面转型让供应链格局发生巨大转变,尤其智能座舱体验和高级自动驾驶持续升级,为国产供应链企业带来了机会。 

国内汽车Tier1企业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需求为突破点,不断冲击之前“固若金汤”的传统汽车供应链格局,打破传统汽车Tier1对供应链的垄断,逐步削弱传统Tier1厂商的“话语权”。 

纵观国产汽车供应链体系,除了动力电池这一核心技术引领全球变革外,近年来,以均胜电子、德赛西威、拓普集团、经纬恒润、华阳集团为代表的汽车电子Tier1企业的加速崛起,已经成为车企供应链中的关键一环。 

据张玥观察,他发现国产汽车供应链发生了很多变化。他认为,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传统 Tier1 企业的垄断地位逐渐被打破,新的竞争者不断涌现,比如华域汽车、均胜电子、德赛西威等企业的逐步崛起,已形成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 

“汽车产业链企业之间跨界合作日益频繁,例如互联网企业与汽车制造商的合作,推动了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这种跨界合作打破了原有的供应链格局,形成新的产业生态。”张玥进一步表示,随着电动汽车、智能汽车等新技术的推广,汽车制造商对供应链的垂直整合不断加强,部分企业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掌握了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 

从业务来看,国内Tier1厂商目前在汽车电子、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精密压铸、汽车安全、汽车内饰、空气悬架等领域有比较强的竞争实力,逐步拥有与国外厂商扳手腕的能力。其中,均胜电子为全球大部分主机厂提供的主被动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目前已与大众、宝马、奥迪、福特、保时捷等头部车企品牌进行长期合作,而造车“新势力”也基本与其都有合作。 

德赛西威是智能座舱领域的龙头,据公司2023年中报披露,第三代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已在理想汽车、奇瑞等众多客户的车型上配套量产,第四代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则获得多个项目订单。2020年至2022年,公司订单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0%。 

从业绩表现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让国内Tier1厂商近年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表现。2023年业绩预告显示,均胜电子预计实现全年营收约556亿元,同比增长约12%;归母净利润预计约为10.89亿元,同比增长约176%;扣非净利润约9.89亿元,同比增长约215%。均胜电子表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主要得益于营业收入规模的稳步增长使得规模效应逐渐显现,以及近年来公司重点推进的各项降本增效措施也不断取得成效。 

德赛西威2023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44.7亿元,同比上升43.12%;归母净利润9.6亿元,同比上升38.7%;扣非净利润8.63亿元,同比上升32.13%。其表示,公司智能驾驶产品、智能座舱新产品保持快速增长,新产品的快速发展仍是公司营收持续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轻量化底盘等零部件的核心供应商拓普集团预计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0.58%~32.34%。对于业绩增长原因,拓普集团表示,系轻量化底盘、热管理等业务的销售额增长迅速,汽车电子类业务迎来收获期,智慧电动门系统等多个项目逐步量产落地,国际业务占比持续提升,针对头部智能电动车企的单车配套价值不断提升。 

张玥表示,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国产零部件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力军。汽车产业链企业也将继续加强跨界合作,推动产业创新和供应链优化。此外,在全球贸易环境变化背景下,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企业将更加注重供应链本地化,以降低风险和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长远发展存多重挑战

虽然大陆、博世、采埃孚、法雷奥等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纷纷启动裁员计划,但因拥有深厚的技术实力和与主机厂的长期密切合作关系,使得它们在汽车供应链市场上仍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国内厂商无论在规模,还是资金、技术等硬性指标方面,相较国际大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就规模来看,以大陆集团为例,2022年大陆集团共实现销售额394亿欧元,同比增长16.7%,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为20亿欧元,同比增长5.2%。与之相比,国内很多车企目前还暂难达到如此的营收规模和利润水平。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为Tier1厂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外部环境竞争加剧、技术研发投入压力、车企供应链整合等多重挑战。首先,主机厂主导供应链垂直整合的零部件模式,以比亚迪为例,其大部分的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电动化等核心零部件很多都实现了自产自销。其次,华为、百度等跨界的巨头型的供应商,凭借其在智能化方面的优势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也在蚕食汽车零部件市场。此外,还有一些不具备研发能力的第三方供应商企业会越来越难。 

张玥表示,汽车“四化”的不断推进,吸引了各类企业进入,竞争愈发激烈,“新能源汽车对零部件的技术要求较高,Tier1 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突破,以满足市场需求。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制造商对供应链的整合力度加大,对Tier1企业形成挑战。” 

目前来看,部分公司面临着大客户依赖症、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债台高筑等问题的牵制,比如拓普集团的大客户依赖问题就很明显。作为特斯拉概念股,拓普集团伴随着吉利、特斯拉的销量的攀升迅速崛起,但随之而来的是对大客户依赖度的持续上升。2021年拓普集团前五大客户占年度销售总额 62.82%,2022年前五大客户贡献收入占比达到63.45%。尤其对于A客户的依赖最为严重,本刊在拓普集团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中查询到,2020年~2022年,该公司对A客户的销售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20.08%、36.36%、38.57%。 

好在拓普集团的管理层也意识到大客户依赖问题,积极拓展新客户以减少对单一客户的过度依赖。2023年半年报披露,在国内市场,拓普集团与华为-金康、理想、蔚来、小鹏、比亚迪、吉利新能源等新能源车企的合作进展迅速,单车配套金额不断提升。在国际市场,公司与美国的创新车企 A 客户、RIVIAN、LUCID 以及 FORD、GM、FCA 等传统车企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德赛西威作为英伟达在国内的第一家授权合作伙伴,是依托大厂合作成长起来的典型企业。在英伟达芯片的加持下,德赛西威智能驾驶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但依赖英伟达所形成的优势也在面临考验,其销售毛利率由2021年24.6%一路下滑至2023年三季度末的19.88%。业内担忧,受制于芯片高壁垒影响,德赛西威有可能会沦为英伟达的“打工人”。 

均胜电子是依靠“买买买”策略成长起来的典型代表。2011年开始,均胜电子母公司均胜集团以1.79亿欧元收购了德国普瑞公司76.18%的股权,正式涉足汽车电子业务,此后,又相继收购了美国公司KSS、TS 道恩、日本高田,成功切入汽车安全领域、车载信息系统等领域。但伴随而来的是,均胜电子存在巨额商誉和债台高筑的窘境。目前来看,截至2023前三季度,公司账面商誉为55.9亿元,总负债373.8亿元,资产负债率66.33%。 

林示表示,在中国这样内卷的市场环境中,不要说汽车,连家电行业都没有诞生世界性的零部件巨头。在竞争不断加剧下,价格战在所难免,如果零部件企业不具备技术的独创性或者惟一性,就只能以低价换市场,最终会沦为一些大企业的附庸,“只有做到像华为一样具备高技术含量、高品牌影响力,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来,活的更好。” 

(文中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

网址: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步入裁员潮,国内Tier 1企业长远发展存挑战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38322

相关内容

如何换道超车: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 McKinsey Greater China
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支出稳定增长 到2022年或翻一倍
汽车零部件业的自我“改装”
春节假期结束,车企裁员将开始,蔚来准备先动谁?
2023年中国汽车塑料件行业全景速览:在汽车轻量化背景下,行业蓬勃发展[图]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发展再添新动力
汽车零部件行业有利和不利因素及技术特点
企业经营压力挑战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三
Acloudear《汽车零部件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发布
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改造自动化生产线?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