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竹材引人注目的碳减排力量
低碳生活中的绿色建材,如竹地板替代实木,可减少碳排放 #生活技巧# #节省生活成本# #低碳生活# #绿色装修材料#
© STEPHANIE ARNETT/MITTR | ENVATO
在寻求减缓全球变暖的绿色解决方案中,竹材以其惊人的生长速度与固碳能力脱颖而出,成为减缓气候变化的自然盟友。不同于传统木材,竹子在短短数月内即可成林,其生命周期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远远超过排放,为地球提供了一种可持续且高效的碳汇。本文将探讨竹材发挥其碳减排的非凡潜力,引领我们迈向更低碳、更环保的未来生活。
碳排放——隐含碳和运行碳
碳排放,即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通俗说法,主要指的是向大气中释放的二氧化碳(CO2)以及其它能够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这些排放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生产、农业活动和森林砍伐等,它们对全球气候变暖有着重要影响。
隐含碳(Embodied Carbon)和运行碳(Operational Carbon)是评估碳足迹时常用的两个概念,尤其在建筑领域。
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 © New Buildings Institute
隐含碳
在产品、材料或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前期(从原材料采集、加工、运输,到产品的制造、安装以及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它包括了建筑材料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以及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产生的排放。隐含碳强调的是不直接由建筑使用造成的、而是“嵌入”在其结构和构成材料中的碳排放。
运行碳
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因能源消耗(如供暖、制冷、照明、电器使用等)而直接产生的碳排放。这主要与建筑的能效和所使用的能源类型(如是否采用化石燃料或可再生能源)有关。通过提高能效、使用清洁能源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运行碳。
简而言之,隐含碳关注的是“建造什么”和“怎么建造”的碳成本,而运行碳关注的是“如何使用”期间的碳排放。两者共同构成了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对实现建筑行业的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碳排放计算
© docsumo
碳排放计算是指量化某一活动、过程或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过程。这个计算有助于组织和个人理解并管理他们的环境影响,进而采取措施减少碳足迹。
基本步骤
确定计算范围:明确计算的时间框架(如一年、一季度或一个月)、边界(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以及需要考虑的温室气体种类(主要是二氧化碳CO2,也包括甲烷CH4、氧化亚氮N2O等)。
识别排放源:列出所有可能的排放源,包括但不限于能源使用(如电、热、燃油)、生产过程、废弃物处理、交通运输、采购的货物和服务等。
收集数据:获取每个排放源的活动数据,比如能耗量(kWh)、燃料消耗量(吨或升)、原材料使用量等,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确定排放因子:排放因子是指每单位活动数据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通常根据不同燃料类型、技术效率和地理位置有具体的数值。例如,消耗1吨标准煤的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约为2.6吨。
计算排放量:应用排放因子将活动数据转换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公式通常为:温室气体排放量 = 活动数据 × 排放因子。
汇总和报告:将所有排放源的计算结果汇总,得到总碳排放量,并按照国际或国内认可的标准(如ISO 14064、GHG Protocol)编制碳排放报告。
© RFF
计算方法
排放因子法:最常用的方法,基于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的乘积计算排放。
质量平衡法:适用于生产过程,通过追踪系统内碳的流入和流出计算净排放。
实测法:直接测量排放源排放的温室气体浓度和流量,适用于大型排放源。
进行碳排放计算时,还可以借助专业软件和在线工具,这些工具通常内置了排放因子数据库和计算模板,可以简化计算流程并提高准确性。
竹材助力减少碳排放
全球碳排放占比 © Architecture 2030
据研究表明,建筑领域每年的碳排放约占全球排放的42%,其中建筑运行占27.3%,建筑和建造行业最常用的三种材料(水泥、钢和铝)的生产碳排放约占7.7%,基础设施建造中水泥、钢和铝的生产碳排放占7.3%。
因此,竹材特别是在建筑领域的减碳能力显得愈发重要。
M Series LVB® © altPlus
竹材减少碳排放的优点
快速生长与高固碳率:竹子的生长速度极快,某些品种的日生长速度可达数厘米,远超多数树木。这种快速生长特性意味着竹林能够在较短周期内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高效地固碳。与树木相比,竹子的生命周期碳吸存能力更为突出,有助于更快地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减少化石燃料材料的使用:竹材可作为多种传统化石燃料衍生材料的环保替代品,如用竹地板代替木地板,竹制家具代替塑料或金属制品。这类替代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间接减少了在材料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低碳建筑解决方案:在建筑领域,竹材因其轻质高强的特性,成为理想的建材之一。相比混凝土和钢铁等高碳足迹材料,使用竹材建造可大幅度降低建筑物的隐含碳。竹建筑不仅减少了建筑材料的碳排放,其良好的隔热性能还能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运行碳。
生物降解性:竹制品在使用寿命结束后可自然降解,不会像塑料那样长期存在于环境中,避免了垃圾填埋或焚烧带来的额外碳排放。
促进森林保护:通过利用竹材替代木材,可以减少对天然林的采伐压力,有助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维护其作为重要碳汇的功能。
经济与社会效益:竹产业的发展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当地经济,同时鼓励可持续的竹林管理实践,进一步促进碳减排和生态平衡。

© Tom Delanoue
竹材通过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广泛应用潜力,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网址:双碳背景下,竹材引人注目的碳减排力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43604
相关内容
双碳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做来节能减排?“双碳”战略背景下绿色服务业发展研究
学术讲座—“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建材发展的方向
“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助力建筑节能减排,促进建筑“双碳”人才职业化
双碳背景下绿色环保涂料的发展趋势
“双碳”背景下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
群访:节能减排,助力双碳
双碳背景下,我们的房子如何舒适又节能?
【碳中和专题】智能家居助力节能减排 碳中和背景下智能家居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双碳”目标下,既有建筑节能减碳如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