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辅食:用标签对抗算法,在群体中远离不安

发布时间:2024-11-14 18:46

图片

「网络中一句又一句的恶语对于普通人而言就是一次又一次血淋淋的审判。」

>>>

近日,小红书掀起了一阵“宝宝辅食”的标签风潮。带有“宝宝辅食”的话题标签,实际点进去却是美妆和穿搭。不明所以的网友陷入深深的疑惑,纷纷发问:“宝宝辅食究竟是个啥?”

事实上,大多数带着宝宝辅食标签的帖子都和真正的宝宝辅食大相径庭。这些帖子的内容大都来自于女性用户或女性博主。究其原因,是女性群体利用平台的算法机制对发布内容进行主动管理。

当带上宝宝辅食这种tag时,平台算法就会自动降低将发布帖子推送给男性用户的几率。换句话说,宝宝辅食发挥了屏蔽部分男性用户的作用,并成为了与女性话题相关的社交暗号。

图片

(网友讲述使用“宝宝辅食”的原因)

网友对于宝宝辅食标签的态度各执一词。有人认为宝宝辅食是女性群体减少被男凝的保护手段;也有人认为以这种方式对抗性别差异,是自我欺骗,收效甚微。

在宝宝辅食标签盛行的背后,是女性群体试图通过某些方式获得一片网络净土,而这种面对随处可见的网络恶意的不安全感其实是整个时代的症结。

当算法开始围困我们的讨论空间,我们试图驯化算法的逻辑,为我们的不安全感建造出能抵御一二的城墙。但当宝宝辅食走红后裸露在公众视野下,我们又该用哪一个标签寻找安全感的乌托邦?

“宝宝辅食”:

以标签对抗算法,真的有效吗?

在小红书搜索“宝宝辅食”这四个字,不难发现其检索的内容大多与女性相关。日常的穿搭妆容、生活分享,这些原本属于社交平台中最常见不过的话题,却在迫切寻觅一个保护的外壳。

使用宝宝辅食标签的人们纷纷表示,这正是利用了平台本身算法机制的特性。由于宝宝辅食这个标签直接联系女性群体和母婴话题,这使得平台会更小的机率将帖子推送给其他男性用户。

在进行关于宝宝辅食话题的讨论之前,更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人们会采用一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标签进行部分受众的排除呢?

事实上,这与当前的网络环境息息相关。就像不少网友感叹的那样,我们在网络上进行友好交流的空间越渐窄化。

例如,人们此前感叹娱乐圈的活人越来越少。在早期,那英、杨幂等一众明星会将微博视作向公众分享自身日常的平台,发布的内容虽然粗糙但真实,这让明星短暂褪下光环,增添了属于人的情绪和特质。

图片

(微博初期的“英”语出圈)

但如今,明星在网络分享的内容更多是经过深思熟虑、精雕细琢的二次加工品。原本自由真实的个性展示演化成如今一丝不苟的完美展演。

因为在网络世界,似乎一点“不完满”都会招来满城风雨。裂缝原本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但如今却成为了“苍蝇不叮无缝蛋”的帮凶。这种众声喧哗的网络空间使得有争议的话题往往滑向群体的话语暴政。

其中,女性话题则是网络讨论极化的重灾区。女性的穿着、态度、日常都能被有心之人视作发酵争吵的战场。有喧嚣就意味着有曝光、有流量,但一个平凡人又哪来如此多的精力应对来自网络的飞来横祸?

图片

(随处可见的网络“性别对立”)

于是,在这种非议和误解先行的情况下,一部分人采取了“主动隔绝”的方式进行提前预防。使用宝宝辅食这样一个标签就是为了减少被误解、被男凝的可能性,而这也可能是最节约成本的方式之一。

这样主动对平台机制进行“驯化”的行为并不少见。像在微博的个性签名加上“镇魂”内容;在抖音平台主动关闭推送机制;在使用一段时间知乎后开始胡乱搜索其他的内容……这些看似令人疑惑的行为背后都指向人们对于自身所见和所分享之事物掌握权的需求。

尤其是当社交平台越渐公开化,陌生人的凝视也显得愈渐稀疏平常。网络时代的自由泛化既为我们带来了更多交流、分享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恶意、网络暴力的潜在性,但他人的所想和所表达之言论却不能被我们自己把握。

图片

(微博平台的主动“隐匿化”)

女性在现实生活中遭受的恶意和偏见会在网络空间的间离化下越渐严重。这也是为什么类似于粉发女子遭遇严重网暴、孩子去世的母亲遭遇严重网暴等事件屡见不鲜。

网络中一句又一句的恶语对于普通人而言就是一次又一次血淋淋的审判。当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她们开始寻找防御的方法。

(当“宝宝辅食”tag开始走红)

但事实是,平台算法对流量的追逐正在反噬宝宝辅食所构建的“围墙”。当宝宝辅食越来越火热,这使得不少路人和原本被排斥在外的男性用户也加入了这场tag热潮之中。

这场原本以标签应对算法推送的尝试最终以流量反噬标签的结局收场,不禁让我们发问到:“我们究竟怎样才能远离被恶意评价的结果?”

这不仅是女性用户群体的心声,更是所有在网络遭遇过恶意的人们的期待。

被曝光的“标签" :

现代人的安全感究竟该去向何方?

宝宝辅食这个标签就像暂时粘贴在女性群体的伤口之上的一张创可贴。当网络流量如汹涌的潮汐奔来之时,这个标签所能发挥的作用无异于蚍蜉撼树,只能静等被冲刷逝去的结局。

这种以标签应对外部世界的方式其实随处可见。当我们不愿意与长辈进行交流时,会加深自身认同“Z世代”的群体标签,对代际隔阂进行合理化;追星人以饭圈文化为追星这件事增加群体所带来的认可度,究其原因在于我们都害怕被误解、被孤立、被中伤。

但标签所构建出的群体圈层并不是稳固而坚韧的,反而是近乎妥协和逃避的。这条“妥协”的道路就像韩炳哲在《妥协社会》中写到的那样:如今妥协在整个社会大行其道,人们本能地逃避冲突、痛苦和争吵,走向“肯定型”的社会。

图片

(韩炳哲的《妥协社会》)

但不可否认的是,宝宝辅食这个标签正寄托着女性群体期待避免冲突和争吵的希望,渴望一个友好包容的社交空间。

为什么人们会以尽可能避免冲突的方式寻求安全感呢?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现代人本身事务的繁琐和精力的有限,社交平台原本是人们想要获得分享感和满足感的地方,但如今乌烟瘴气的网络氛围正在不断挤压真正能够友好交流的空间。

随着宝宝辅食的出圈,这使得原本庇佑女性用户的城墙不断松动,当我们去聆听更远方的哭声时,我们也就更能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采取匿名化的方式参与社交网络,乃至于完全逃避在社交平台的分享。

社交平台究竟是固化了单方面的 “撒播”还是促进了双方互动的奔赴?这个问题似乎难以寻求到一个真正的答案。

图片

(屡次发生的“网络暴力”事件)

但面对这种共性的不安全感,我们究竟能向何处寻求一种尽可能好的解法?是期待我国出台更多关于网络监管的法律条文,还是期待通过教育从而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网络暴力和偏见的危害性?甚至是说,将如今的实名IP进一步发展,通过弥合现实和网络之间的隙缝从而期待自身的道德反思?

阿伦·瓦兹在《不安的智慧》中提到,想要实现对不安的驱散,不能将我们所追求或重视的事物寄托在行踪飘渺,无根之萍的事物之上。而在宝宝辅食这个事件之上,反映出的道理即为用脆弱的小标签想应对发展的大算法,本就是乌托邦的理想主义。

图片

(现代人的不安全感)

而我们真正能远离恶意的做法,也许就是回归现实的生活,将对于网络平台的痴迷和精力抽离一部分出来,让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回归最真实的现实之中。

不去争论是否“应是绿肥红瘦”,而在现实中“应似飞鸿踏雪泥”,当更多的精力回归到自己的身边时,朋友、亲人的爱意就会比网络的非议走得更快一步。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

网址:宝宝辅食:用标签对抗算法,在群体中远离不安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4405

相关内容

10种常见的婴儿辅食的做法,不会做宝宝辅食的宝妈请收藏!
宝宝辅食小食谱
宝宝可以吃哪些辅食 宝宝如何添加辅食
100款宝宝辅食食谱窍门 宝宝辅食食谱的做法( 五 )
如何给宝宝做辅食 如何给宝宝添加辅食
宝宝辅食黄瓜怎么做
让宝宝爱上辅食的9个小方法
10种常见的婴儿辅食的做法,不会做宝宝辅食的宝妈请收藏!(二)《辅食篇》
宝宝辅食的种类有哪些 宝宝几款辅食食谱
宝宝辅食汤的做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