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出到第三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的价值已经得到了验证。
文章来源 | 读库(ID:dukubook)
作者 | 杨芳州
01
寻找那本值得再版的书
《来自民间的叛逆》一本讲美国民歌传奇的书,初版2003年,2008年再版。
第一版豆瓣评分9.1,第二版豆瓣评分9.3,累计2000人读过,还有6000个人想读。两个版本的二手书价格被炒到了四百多;到处有人在寻觅,在探问,新版何时出来?
网络上对这本书的各种描述、评论、推荐、补充,比编辑写得还详细全面,也肯定超出作者预期和想象。
展开剩余 87 %
也有这种赤裸裸的表白
就在本书付梓之时,袁越老师赴台湾采访,见到了滚石老总段钟沂,这位音乐界前辈拿出的正是南京大学出版社的第二版《来自民间的叛逆》,书中做了满满的笔记、标注,也划出了不少错误。
“滚石”总裁段钟沂和他收藏的《来自民间的叛逆》。
02
如何锦上添花?
所以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让它更好。袁越老师进行了全面修订,将十几年来读者和专家指出的错误,以及最新的发展,全数做了修改。
第三版出版之初订立的一个原则就是使用正版购买的图片。我们的编辑Kelly上穷碧落下黄泉,练就了超强的翻墙本领。
在和作者讨论、筛选图片的过程中,渐渐确立了一个共识:许多歌手和乐队的形象为人所熟知,但他们的“幕后推手”、那些对民歌商业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非音乐人士”,如民歌搜集者、唱片制作人、经纪人、唱片公司经理人等,却往往被人遗忘。因此我们在找图片时,也尽可能去展现他们的面貌。
摩西·阿施,“民歌之路”唱片公司老板
他专门出版大公司不屑去录制却极有保存价值的民歌
这些图片的时间跨度长达八十年,即使是文献保存工作做得较好的国外图片社,想要找全也极为不易,名气小一点的边缘性人物一张难求,脍炙人口的明星照则需要百里挑一,整个过程既折腾又过瘾,简直酸爽至极。每每有意料之外的发现,都会让人欣喜若狂。
比如这张照片,四位老“织布工”几十年后重聚,他们围在当年的合照前,引吭高歌。一样的位置,一样的姿势,半生的光阴已过。
反复甄选,加上设计师的努力,最终的呈现效果配得上这八十年的时间跨度。
03
搞明白
书和作者传递给读者的讯息
这本全面介绍美国民歌的图书,在写作的相当长时间内都没有想好叫什么书名,然而,要写清楚“社会运动对民歌发展的影响”这点原则,是开始就确定好的。
作为一个理科生,袁越老师要求自己绝不要只写明星的发迹史,还要写清楚其他几件相关事的逻辑:音乐技术史,音乐商业史,毒品演变史,以及社会运动对民歌发展的影响。
社会历史背景显得极为重要:美国民歌从一开始就和美国的爱国主义、左派运动、冷战、民权运动、垮掉派、嬉皮士和女权运动等等各种运动密切相关。要讲清楚,别无他法,只得大量阅读相关图书。
作者自己说,因为民歌而了解了美国,进而了解了世界。写着写着,“叛逆”这个词跳入作者脑中,越想越觉得贴切。
如今,“来自民间的叛逆”已经成为“民谣”甚至“创作歌曲”的代名词,在微博搜索“来自民间的叛逆”,会搜出大量民谣创作歌手相关的消息或视频。
部分英文参考书
04
每本再版书都将面对
一个陌生的新时代
这十几年间,三个版本的图书,也见证了“出版技术史”和网络信息发展史。
今天,这部960页,五十多万字的大书,其中的全部内容假如你“已经知道”且去搜索的话,几乎都可以在网上搜得到,但是,其一,不知道就不能搜索;其二,搜索得到的片段信息,永远无法替代五十万字的厚重叙事。
好在网络的发展也为我们搜图购图带来了便利,于是必须利用之。
另外,印刷装帧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我们能够用更紧凑结实,更方便携带也更美观酷炫的形式呈现这本书:
图为小伙伴在测试胶的牢固度,不要总是模仿
05
找到卖点
然后,放大卖点
在《来自民间的叛逆》中,所占篇幅最重的,无疑就是鲍勃·迪伦了,本书介绍了“他在1970年代中期以前几乎所有值得一提的事迹”,因此也常常被认为是一本加长版“迪伦传记”。有人评论说,这本书可以分为三部分:“前迪伦时期/迪伦时期/后迪伦时期”。连台湾著名乐评人马世芳都说:袁越先生对迪伦专研甚深,《来自民间的叛逆》是个人所见中文世界关于迪伦最好的原创著作。
新一版中,我们为这本书里出现的所有歌手和乐队都做了索引,才为这份偏爱找到了“实锤”:
索引的“鲍勃·迪伦”条目
2016年10月,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宣布之后,《三联生活周刊》临时决定做一期关于迪伦的封面故事。被分配到写作任务的年轻记者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有关迪伦的一切,他知道这时只能求助于《来自民间的叛逆》,可当时本书已经绝版,二手网站上的价格高得离谱,作者本人虽然是同事,但不巧在国外采访,远水解不了近渴。最终,为了完成任务,也只得花四百多元的高价买了这本书。
事后,他安慰自己说,要耐心等待这本书继续升值。
06
去升华
而非简单复制一本再版书
一年前,袁越在自己的公众号“土摩托看世界”上连载了“关于音乐的记忆碎片”,回忆了成长过程中关于音乐的点点滴滴。越看我们就越加确信,作者前半生的各种神奇际遇,仿佛都是为了写这本书做准备,而不论他人在上海,北京,还是美国,这本书的出版所需的必要条件也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慢慢具备,不断向他招手。
具体过程见土摩托的自述,这里只引用历史性的一幕:
2002年2月,将近七十万字的书稿完成,袁越在北京一边游玩一边寻找出版机会。
有一天,王晓峰约我去一家专门经营动物内脏的餐馆“小肠陈”,和一个叫老六的书商见面。于是,我见到了一个经常弓着腰走路,说话慢条斯理的中年人(当年不过三十出头啊喂!)。我当时没有意识到,和此人的相识为我打开了另一扇门,从此我开始了人生的下半场。
在老六的建议下,袁越删了十多万字,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第一版《来自民间的叛逆》。
最后,人生的际遇如此奇妙,第二版的出版人杨全强老师,我们这次也专门请他当了特约审校,在版权页上留下小小纪念(第一版的责任编辑老六也成了第三版的出版人)。
最后的最后,羡慕一下这位年轻的朋友,在最好的年龄,遇到一本最适读的书。
《来自民间的叛逆:美国民歌传奇》
美国民歌画卷,全新修订再版
点击图片购买本书
文章经“读库”授权转发,不代表做書立场
阅读亦需独立,请保持自己立场
理性看待文章
超值会员服务
成为做書VIP会员
立省264.50元
成为做書至尊九宝会员
立省542.50元
会员福利详情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