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自我探索而不是自我打磨,是活着而不是生活

发布时间:2024-11-14 19:09

别看我的读后感标题似乎很励志,但怎么说呢,书太真实了,我能在书中感受到痛苦也能感受到力量,可是很多地方让我觉得压力很大,甚至喘不过气来了(就是这么真实) 一方面是因为很多想法跟作者一致,而且还有着相似的痛苦经历,另一方面,感觉这本书里,作者还并没有完全解脱,所以痛苦的部分更像是分担而不是分享,尽管其实写书时,各种痛苦已经过去不短的时间了 所以我更期待他再过十年的作品,可能精神境界又会不同,就他目前的精神世界来说,于我而言有一种莫名的挤压 相对而言,纪录片更有张力一些,我庆幸自己是先看完纪录片才看书,否则估计纪录片的主题会被书里的真实所磨掉 所以建议既想看本书又想纪录片的人,先看纪录片「黎明墙」,当然,我的感觉不一定对,如果有人先看的书后看的纪录片,我很想了解他们的心情 书里有些地方的文风很平(尤其是前面部分),甚至有点流水账的感觉(包括不少秀恩爱的段落都有点流水账),但是有意思的是,正因为如此,在作者讲技术点的时候,就像是在翻看他的攀岩日志 而且书中比纪录片还有个很好的地方是,不是单纯讲自己,会展示更多攀岩者的理念的攀岩方式,所以让人感慨良多,而且就算是讲自己,作者也不吝于讲自己的一些阴暗和消极,所以让人觉得攀岩者其实也是普通人 从方方面面来说,很多观念跟作者惊人的一致,哪怕是攀岩理念方面,转为骑行理念感觉就是我自己,甚至性格都有些相像 作者有一句话特别有同感,他说"独处的时候,我更能完全沉浸于周边环境中",这就像是「自由之岩」里的朱尔斯 而作者提到的那些攀岩理念,最让我有同感的还是迈克·多纳休,他认为"跟一切按照计划进行的攀登相比,一次没有成功的伟大冒险要好得多" 所以我对Tommy老父亲那种"不登顶不罢休"的理念不太感冒,觉得"完成"比"征服"更重要,完成途中的经历才会铭记,登顶那一刻反而更像打卡,而大自然也不是征服的对象,尽管户外人都是"战士",但敌人是自己,不是竞争对手也不是路线,"你要打磨自己的节奏,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说实话,迈克·多纳休真是个让人尊敬的人,精神境界非常广阔,他说过这样的话:"我们若能接受大自然表面上对我们命运的冷漠,就能真正得到安稳和力量"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要走户外呢?为了玩乐?为了挑战?为了证明?为了成长?与我而言,也是成为智者和强者的一条道路,是不断经历和探索然后精神世界变得宽敞的过程 不管是攀岩还是骑行,我觉得户外的精神都是一样的,如果只是打磨技术(像很多骑行速降纪录片和攀岩纪录片里的角色们一样),只不过是个典型的牛人,他们跟别人没有本质的区别,也许是天分更好运气更好然后也更努力,但是好的技术高的成就无法真正给人带来安宁,最后就像是在磨刀,手里拿着一把磨得很锋利的刀剑,用来切菜太锋利,用来砍树还不够 我的观念里,户外不是自我打磨而是自我探索,打磨只是一部分,而我也始终觉得,户外带给你的是活着的感觉,而不是生活的感觉,生活也只是活着的一部分 走户外倒更像是在选一根合自己手的棒球棒,你可以选铝合金球棒这样击球时声音大打击范围广,也可以选桦木枫木棒,不同的重量不同的打击练习,但最根本的是你拿球棒是来打球的 要想成为大树,光有坚硬的树干还不行,还要有枝枝蔓蔓,要有花花果果,甚至还要有鸟窝,然后应对一年四季和各种天气,自己周边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不是比哪棵树更高更大 在我心中,迈克·多纳休就是一棵大树 吉尔吉斯斯坦遇到绑架那一段,因为纪录片没有记录太多背景,所以总显得是一个惊险的插曲,但书中写得很连贯,以至于这段经历成为一个里程碑事的事件,而不只是一场被迫卷入的遭遇 翻译整体不错,甚至诸如"对我不再年轻的身体来说,这已经超纲了"翻译得非常接地气,但是瑕疵是全书随处可见"爸爸",有点太多了,有时候翻译成"爸"或者"父亲",会更好一些,否则读起来很古怪,尤其在Tommy十七八岁的时候,原文可能是"dad",但"dad"在英文中几乎是万能的父亲称呼,所以我觉得不必拘泥,不必等"father"才翻译成"父亲" Tommy在书中提到他和贝丝的感情,最大的矛盾是,他想要不断挑战新路线,认为人生应该那样去丰富,而贝丝更想要的是安定和平稳,说白了就是节奏不一致,这对于户外伙伴就已经够要命了,何况他俩还是一对,所以我觉得户外人的感情,如果节奏不一致真的很难维持 其实在纪录片中,我形成了两种误解,一是贝丝攀岩没那么强,二是贝丝和Tommy离婚还是因为吉尔吉斯斯坦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其实书里提供了更多信息,让我知道,第一,贝丝很厉害,她很早就在圈内很有名,而且是签约运动员 第二,吉尔吉斯斯坦事件确实带来了阴影,但是反而拉近了他俩的距离,只是后面自从贝丝脚上某个小骨头受伤后(非常影响攀岩),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变化,尤其要考虑到贝丝是签约的职业运动员,所以那种情况下有退意绝对是可以理解的,这样的心态转变导致了俩人节奏不一致,有矛盾是正常的,加上Tommy的敏感谨慎性格,在那样的情况下简直是必分无疑 以前俩人专注攀岩还没什么,但经历那么多,俩人心态都十分复杂,贝丝到了后面,更需要一个体贴的并且爽朗的伴侣,我对此有同感是因为我跟Tommy性格很相似,而且喜欢过一个跟贝丝差不多的户外姑娘 所以像后来兰迪的行为,我才觉得特别不堪,当然,谁都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地说,是Tommy和贝丝的问题,他们俩人感情已经有裂缝了,"如果感情完好又怎么可能会追随别人"什么的,但说这话的人大抵是没有意识到,从某些方面来说,感情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脆弱,"关门声音大一些感情也许就会淡了",而且兰迪跟贝丝相处的感觉,不正是一开始Tommy和贝丝相处的感觉吗? 所以虽然纪录片没有明说,但Tommy和贝丝的感情之路真的太狗血了,狗血但又真实,爱情这东西,对我来说还是太复杂了,贝丝总是让我想起曾经喜欢的那个户外姑娘,性格和想法都惊人的相似,于是很多不愉快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所以看书时还是让我挺痛苦的,甚至不太原谅贝丝,说实话,纪录片把这一段太轻描淡写了,倒也可以理解 唉,"我爱你,但是我不快乐",爱情啊,以前觉得俩人都骑行不就好了,看了Tommy和贝丝才发现,即使俩人都攀岩即使俩人能力相当,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追求(节奏不同),小小的裂缝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 俩人相处就像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外部牢不可破但内部松散不已的堡垒,Tommy和贝丝的堡垒只有一个共同的出入口,两个人各自都有钥匙,看似被攻破的风险很低而且俩人的基础和责任感都会更牢靠,但往往这样的责任感却容易把人压垮,尤其让人觉得相互只有对方 而Tommy和他的继任妻子贝卡则不一样,他俩的堡垒有两道门,各自拿着其中一道的钥匙,你没必要非要从对方的门进,反正进了以后就是共同空间了,共同空间但是不同出入口,导致了俩人的心态也不一样,也就是"各自把好自己的门,然后共同维护公共空间" 很多人会觉得,所谓双方都有私人空间是说,共同空间里各自有独立的空间,我反倒觉得,真正的双方各自独立不在于共同空间,因为共同空间本身就只属于两个人的,还非要划分只能说是刻意疏远,真正的私人空间是在外部,可以理解为外部的朋友圈和生活圈,而且独立的钥匙独立的门让双方都会有责任感 这就是为什么攀岩只不过是Tommy和贝卡熟起来的敲门砖,但不是他俩共同生活的基础,却反而让他俩更加享受其中:Tommy在外攀岩时,每天跟贝卡的联络只有晚上的报平安,而贝卡也不是说里在家边思念边干等,她也有自己的生活 俩人在各自的生活里,都能过得很快乐,所以说我可以找个喜欢户外的伴侣,但不一定都要喜欢同一种,不一定非要一起骑行,也许我骑行她攀岩,反而更好,各自有各自圈子,但又不是自私地自顾自去玩乐,双方共同的情感空间把双方链接在一起 所以说,爱情的前提不是双方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而且是说双方都能在没有对方的同时自娱自乐以及自我疗愈 算了,对于爱情,我又知道什么呢,还是专心走户外吧,独自专心享受生活 以前看纪录片,大抵觉得最励志的是Tommy断了一根手指依然坚持攀岩,但在书中,他并没有随时强调这一点,解释说,一方面,难度大的攀岩根本没有太多可以让五根手指抓住来使力的地方,另一方面,其实攀岩很讲技巧,并非全靠上肢力量,他断了手指后,不断练习其他手指的抓力,以及锻炼使用核心力量和脚力,同样成为了非常优秀的攀岩者 所以我在想,Tommy想表达的并不是自身有多励志,并不想表达怎么从吉尔吉斯斯坦事件走出来,怎么从断指走出来变得更厉害,他归根结底还是在讲对于攀岩的热爱和坚持,字里行间对于技术的解释和描述就可对此略见一斑 事实上,他提到说,断了一根手指好歹可以转换技巧,但是像贝丝那样一个关键的小骨头受伤,不静养三五年真的毁攀岩职业,正好比是碗摔碎了可以就着锅喝汤,但如果锅开了个洞,哪怕这个洞很小,汤也装不住 从这一点上,我特别同情和理解贝丝,我要是她,恐怕真的崩溃了,根本不会中途还跟Tommy去挑战各种难的路线 这本书也在告诉大家,攀岩就是90%的准备和10%当下的攀爬,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书中最后10%几才讲真正开始爬黎明墙的过程,之前都是自己的成长和准备 户外人往往都是在寻求平衡,所以我觉得户外的世界十分奇妙,就像Tommy说的,总是在风险和追求有意义的体验中需求平衡 他之所以提到这点,是因为正跟外号"安全第五"的同伴在巴塔哥尼亚做高海拔攀登,他们准备超轻量化,就是不带睡袋之类的任何"以防万一"的装备,很多人也许会觉得这是一种追求酷炫的冒险,其实不是:其一,高海拔地区一盎司可能意味着一磅(所以户外人总说,高海拔户外时对于要不要多带一个电池都会犹豫半天),本来高海拔就缺氧,如果被负重拖累,风险更大;其二,高海拔攀登需要面临着天气的突然变化,所以速度也意味着这方面的风险会降低 话说"安全第五"这个外号很酷,而形容攀登艰难时,说到的"像是两只蚂蚁在大象的皮肤里爬一样,从一个皱褶爬到下一个皱褶"这个比喻也特别精妙 Tommy提到关于攀岩的感觉放在其他事情上也很准确,他说站在想要攀爬的岩壁前,巨大的山峰会突然令人却步,"你想做这件事,那是你人在此处的原因,但你还是会害怕",正是如此,热血不会替代勇敢,人的心理机制往往会让人努力地区分"勇气"和"鲁莽",Tommy接着说,"所以你只能先爬起来,看看会发生什么" 凯文和Tommy都会把攀岩中的进步和部分攀岩日志记录到社交媒体,这也是我一直在坚持的事儿,其实真正从中体会到快乐的人从来不是为了装逼,主要是自己可以激励自己,偷偷写在日记里和发到社交媒体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激励效果完全不一样,那时候会想着,如果能同时启发到同道中人,才是最大的快乐,而不是别人过来说"厉害了" "我可以用力攀登,榨干自己,就像是自己一无所有一样" "对那时候的我来说,一无所有的感受是件很好的事情:当你没什么可失去的时候,它就不再是一场灾难了" "快乐的秘诀是能从一直在你面前的小事里发现乐趣"

© 本文版权归作者  非洲二师兄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网址:是自我探索而不是自我打磨,是活着而不是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4614

相关内容

我们应有自己的生活 而不只是家务活
工作是为了生活,而不是生活是为了工作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是为了生活
活到30岁,我才发现自己最大的人生困境是“不会玩”
养生不是改变你的生活,而是防止你生活被改变!
生活一团乱,不是不懂得时间管理,而是不懂得管理人生
减肥不再是折磨,掌握健康生活方式让你更自信!
登山不是你想象的自虐活动,而是一种有趣的生活方式
有时候压垮一个家庭的不是生活,而是生活阳台
用心理学来自我成长,到底是什么鬼鬼?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