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供暖系统范文9篇(全文)
设置区域供暖系统,分区控制温度 #生活常识# #日常生活小窍门# #节能建议# #绿色建筑节能#
小区供暖系统范文(精选9篇)
小区供暖系统 第1篇
1 小区集中供热方式概述
我国近年来出现的小区集中供热是指利用热量来源, 通过管线的传输对热量进行分散到户, 并实现对每一户居民的供暖。在小区集中供热方式中, 能对能源进行节省的部分是在热量的传输过程中, 而供热最为关键的部分则是在供热的热源阶段。供热的热源是存在于各个居民区的锅炉室或者是区域的热力厂中, 通过将煤进行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供热, 以热水或者水蒸气对热量进行传输和使用, 以达到供暖需求。管道就是将转化为热水或者水蒸气的热量进行传输的管线网络。供暖的用户, 顾名思义就是指需要对供暖有需求, 并使用金钱与热量进行等价交换的消费者。以供暖终端通过管线对热源进行的热量传输达到取暖目的。但是, 目前多数用户的取暖方式还在采用过去传统模式, 设备老化、能耗大、而且控制不宜。总的说来, 小区集中供热之所以存在问题, 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由于技术的不成熟以及设计存在缺陷。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首先, 对供热系统涉及的数据没有准确的进行资料收集, 导致数据存在很大的不准确性, 使设计和实施不协调。其次, 由于对供热参数的执行不能体现居民对供暖的实际需求, 所以, 供热系统不能实现供热的温度的稳定性, 而且对于故障申报系统也存在很大的缺陷, 不及时、效率低、人文关怀低。再次, 用户信息管理落后, 不能使用用户的具体信息对供暖进行指导, 使能耗增加。最后, 如果供热系统的热量过剩就会使用户端产生极大的浪费, 对经济利益或是能源都不利。因此, 我们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就必须加大力度对小区集中供热系统进行改进和提高, 并实现供暖的经济回报以及对于社会效益的回报。
2 小区供热系统设计注意问题
2.1 小区供热节能设计问题
首先从热源设计开始, 一次水经过供热锅炉房而产出, 水温应控制在115℃以上, 保证回水温度80℃左右最好。然后供暖管网尽量采用环状形势, 因为环状管网比树状管网更利于节能降耗, 将高温热水或蒸汽输送到换热设备中。小区各个区域的换热设备 (包括水换热以及蒸汽换热) 中出来的水叫二次水, 二次水供回水温度控制在95℃附近 (回水70℃左右) , 输送至小区热能管理处作为提供给居民采暖的热源。每个换热设备站点的供热面积尽量不要超过10万m2, 这样可充分提供热源, 不然会造成用户水温不均匀。和一次水一样, 二次水供暖管网也尽量利用环状管网, 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 采用树状管网。对于二次供水而言, 遇到偏远或单支分散用户, 可偶尔采用树状管网, 树状管网相对简单, 其造价比较低廉, 需要充分计算管网水力条件, 消除不平衡因子, 才能充分保证用户水温均匀性, 但是比起环状管网来说, 其节能效果仍不够。建议一次水以及二次水管网系统和小区室内的供暖、取暖系统在设计中必须统一, 在一次水和二次水的相关设计中, 必须考虑管网的经济、节能, 采用合理的敷设方式。小区庭院管网以及二次水管网系统, 进行直埋敷设, 对于一次水管网系统而言, 因为其管网管径相对较大, 当地下水位比较低时, 采用地沟敷设为宜。用户采暖供热的管道为了有效节能, 尽量用保温材料, 在管道外加设保温管壳, 比如岩棉或矿棉管壳、玻璃棉壳及聚氨脂硬质泡沫保温管种保温管壳, 加强管网的保温性能, 对于加设的保温层厚度, 按相关规范进行选取。凡安装于供暖地沟、管道井、地下室、吊顶、阁楼及不供暖房间内的管道及配件均应保温。保温材料可采用密封好、保温绝热性能高的阻燃型聚氨酯发泡塑料保温管 (黄夹克系列产品) 、岩棉或玻璃棉。保温层厚度可按有关规定计算。
2.2 小区智能供暖系统设计问题
伴随着现代化的时代不断的加速, 网络时代的来临, 带给了很多行业实现了多媒体和自动化的科技应用, 同时也在向着智能化的前景方向进行发展, 在高层的一些建筑方面也是如此, 智能化小区的实现, 使其的供暖系统也在向着智能化方面进行发展着, 集中供暖的智能化时代的来临, 将把整个行业推向前所未有过的最高峰。在供暖系统中, 运用计算机以及相关的技术, 并在关键的元件上和设备上进行相关监测设备的安装, 在不断的更正所需因子, 使用其进行水温的调节工作, 所需的热量供应的相关数值, 起到节约资源的效用, 用温度的相关设置的参数来讲, 智能化的供暖系统, 能够实现每个用户的室内温差进行相关供应热量的增减, 已达到用来调节室内温度的效用, 很大程度上的防止了供暖不均所导致的室内温差等相关问题, 相同的道理, 在发热的起源的位置, 计算机系统掌控这所有的回水水温, 增强了所有的水流的热循环, 满足了每个系统的能够按照, 自己所需要的热量进行供给, 这样不仅做到了节约能源的效用, 同时也使每个用户的室内供暖温度得到了保证。
2.3 水平双管制采暖设计
采用水平双管设计方案, 可以避免双立管并联式系统的垂直失调问题, 而且该系统可以实现每户一个独立系统, 有利于热量表的安装, 能实现散热器个体调节。任何一层的用户都可以通过室内调节阀方便的调节介质流量, 从而达到舒适的室温, 并实现节能的目的, 又不影响其他用户采暖, 但该系统须增设与散热器组数相对应数量三通调节阀。该方案的优点是:能够使不易解决的供热系统垂直失调的难题得到极大的改善:可分室控制温度, 调节性能优于单管系统:墙面竖向无立管, 不影响装修。
2.4 供暖系统热负荷计算以及变流问题
是供暖系统设计的基础, 以往的设计由于害怕暖气不热而盲目加大热负荷值, 致使散热器安装面积过大, 将不利于散热器支管上温控阀的调节, 应该选择合理的热指标估算办法。室内散热器位置要布置合理, 室内水平管线会增加, 存在管线明装占用空间, 影响室内装修、家具布置及过门、阳台难处理等问题。供热系统变流量问题由于实现分户计量, 系统的热负荷变化会很频繁, 所以, 供热系统应该能自动调节供热量, 使其跟踪所需热负荷的变化。应该在换热站设置有压差控制的装置。
3 结语
对于小区集中供暖此种方式, 最为科学的设计目标就是对供暖系统的能源消耗进行了有效的调节, 在节能的基础上对我国传统的供热方式进行改善, 站在环保的高度对我国供暖模式进行调整。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加入对供暖的工作进行智能化处理。最终实现供暖设计的易控制、可操作、省能源、易安居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齐嘉卉, 王敏, 王潇.我国采暖散热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J].监督与选择, 2006, (4) :32-33.[1]齐嘉卉, 王敏, 王潇.我国采暖散热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J].监督与选择, 2006, (4) :32-33.
[2]张立忠, 宋玉梅, 胡维俭.燃气热水锅炉采暖系统控制方式探讨[J].区域供热.2006, (1) :12-13.[2]张立忠, 宋玉梅, 胡维俭.燃气热水锅炉采暖系统控制方式探讨[J].区域供热.2006, (1) :12-13.
因小区供暖打压试水引起的漏水纠纷 第2篇
A女士和B女士同住一幢楼,系楼下楼上楼层相邻关系。2015年9月21日, C供暖公司给A女士所在的小区供暖打压试水时,因B女士家中的地热排气阀门未关闭导致漏水,造成A女士家中衣物、装修的墙壁等被泡。小区物业管理D公司发现漏水后,及时通知了A女士和B女士。次日,A女士、B女士与D物业公司协商解决方案,但因B女士和D物业公司认为还涉及C供暖公司的责任,故未能达成一致,并经公安报警调解无效,故A女士诉至法院,请求法院依法判令B女士、C供暖公司和D物业公司赔偿财产损失12000元。
法院判决
法院认为,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中,因被告B女士家中地热排气阀门未关闭导致漏水造成原告A女士家中部分财产受损,被告B女士应该向原告A女士承担赔偿责任。被告B女士辩称,当时试水,C供暖公司及D物业公司并未通知业主,且原告对房屋进行了装修、拆改,改变了房屋结构,不排除其因拆改导致本案结果。对此,被告D物业公司则表示在打压试水时已经进行了通知。法院认为,原告A女士对房屋进行装修并非造成财产损失的原因,被告B女士家中漏水才是造成损失的原因,故本院对B女士的主张不予支持。因被告B女士未提供证据证明被告D物业公司、C供暖公司对于本次漏水存在过错,故D物业公司、C供暖公司不承担责任。法律规定,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本案中,被告B女士家中漏水造成原告家中财产损失,考虑到该损失属实存在以及另行装修人工费等损失,最后酌情确定该项损失为1500元。
律师提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律师提醒,供暖公司和物业公司在提供供暖服务和物业服务过程中,应当及时通知业主履行相应职责,以避免相应责任。而作为业主来讲,因过错侵害他人财产的,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专家提醒
通常,在安装好地暖并回填混凝土后,建议做二次防水,并做好阴阳角加强防水处理和管根密封处理,以防止厨卫用水渗入地暖管线引起保温层吸水,影响地暖保温效果。
小区供暖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3篇
1 小区集中供热方式概述
小区集中供热系统有三部分构成, 即热源、管网以及用户。毫无疑问, 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热源部分, 最节能的部分是管网部分。热源是在小区锅炉房, 或者热厂内部, 利用煤等能源燃烧, 所产生的热量, 来加热供热设备, 使水变成水蒸气或者热水。供暖管网的作用便是将加热产生的水蒸气或热水输送给需暖用户。用户便是小区或区域内需要取暖的居民, 通过供水管网输送来的水蒸气或者热水, 利用取暖设备, 来满足日常的生活用水要求。然而, 在很多地区而言, 集中供暖这种形式并没有全面在施行。部分地区的小区集中供暖系统的管理以及相关技术并不合理, 自动化控制水平低下, 造成能源浪费严重。一般来讲, 供暖系统控制技术的不成熟导致了相关缺陷的存在, 无论从设计还是实际的操作中, 存在种种问题, 具体表现为:1) 参数测量并不全面, 导致设计中考虑的因素欠缺, 因此无法保证实际供暖系统在运行中的工况。2) 设计参数无法全面应用于实际, 系统工况经常失调, 导致用户水温不均匀。在故障发生时, 没有良好的诊断报警系统, 不能及时进行修正。3) 用户资料以及用暖需求相关信息部全面, 不能做到量化管理, 导致能源浪费严重。4) 在热量充足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超供浪费现象, 也难以达到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为了解决集中供热的问题, 提高供热管网的供热质量, 就需要对集中供暖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极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2 小区供热系统设计注意问题
2.1 小区供热节能设计问题
首先从热源设计开始, 一次水经过供热锅炉房而产出, 水温应控制在115℃以上, 保证回水温度80℃左右最好。然后供暖管网尽量采用环状形势, 因为环状管网比树状管网更利于节能降耗, 将高温热水或蒸汽输送到换热设备中。小区各个区域的换热设备 (包括水换热以及蒸汽换热) 中出来的水叫二次水, 二次水供回水温度控制在95℃附近 (回水70℃左右) , 输送至小区热能管理处作为提供给居民采暖的热源。每个换热设备站点的供热面积尽量不要超过10万m2, 这样可充分提供热源, 不然会造成用户水温不均匀。和一次水一样, 二次水供暖管网也尽量利用环状管网, 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 采用树状管网。对于二次供水而言, 遇到偏远或单支分散用户, 可偶尔采用树状管网, 树状管网相对简单, 其造价比较低廉, 需要充分计算管网水力条件, 消除不平衡因子, 才能充分保证用户水温均匀性, 但是比起环状管网来说, 其节能效果仍不够。建议一次水以及二次水管网系统和小区室内的供暖、取暖系统在设计中必须统一, 在一次水和二次水的相关设计中, 必须考虑管网的经济、节能, 采用合理的敷设方式。小区庭院管网以及二次水管网系统, 进行直埋敷设, 对于一次水管网系统而言, 因为其管网管径相对较大, 当地下水位比较低时, 采用地沟敷设为宜。用户采暖供热的管道为了有效节能, 尽量用保温材料, 在管道外加设保温管壳, 比如岩棉或矿棉管壳、玻璃棉壳及聚氨脂硬质泡沫保温管种保温管壳, 加强管网的保温性能, 对于加设的保温层厚度, 按相关规范进行选取。凡安装于供暖地沟、管道井、地下室、吊顶、阁楼及不供暖房间内的管道及配件均应保温。保温材料可采用密封好、保温绝热性能高的阻燃型聚氨酯发泡塑料保温管 (黄夹克系列产品) 、岩棉或玻璃棉。保温层厚度可按有关规定计算。
对于小区用户而言, 在节能降耗的同时, 保证房间供暖效果, 避免供暖温度不均匀的状况出现, 是居民所期望的。所以在设计中, 尽量将每组散热器前的干管或支管上设置房间恒温阀 (尽量采用温控恒温阀) , 为避免用户随意调节, 有些时候可采用不能调节的恒温阀, 避免用户任意调节, 出现房间温度相对不均匀。所用的恒温阀采用进口恒温阀为宜, 若条件不允许, 也可使用国产恒温阀。用户的采暖建筑的热量损耗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损耗、门窗缝隙损耗以及外墙热量损耗。维护结构损耗为75%左右, 门窗缝隙损耗为15%左右, 外墙损耗占10%左右, 有的建筑更高, 达到30%。所以, 在供暖设计中, 可充分考虑建筑物保温性能, 用来提高节能降耗水平。
2.2 小区智能供暖系统设计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智能化小区供暖系统呼之欲出。集中供暖采用智能化供暖系统, 其通过计算机以及通讯传感技术, 在主要取暖部件以及设备上安装相对应的测控上位尚未计算机中, 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相关信息, 再修正相关因子, 用以调控水温、热量等供暖参数, 达到节能效果。以温度参数来说, 智能化供暖系统, 根据各个用户房间内的温度差别, 来进行供暖流量均匀调节, 彻底解决供暖管网以及供暖用户房间内的温度不均匀状况。同样道理, 在热源处, 计算机控制整个回水温度, 加强整个系统中的热量循环, 实现各个系统按需供热, 既节能又能满足用户需求。
从设计上来讲, 集中供暖智能化系统必然包括三个部分设, 即上位机监管系统、下位机监管系统以及外围设备系统。1) 上位机监控管理系统, 其主要作用是准确迅速收集各个监控点的温度、流量以及热量需求信息, 及时处理信息, 形成相关指令。2) 下位机控制系统接受上位机系统形成的指令, 对锅炉加热以及流量进行控制, 用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3) 外围设备系统由锅炉本体及燃烧器和各种阀门、泵等组成。包括锅炉、温度数显表、摄像头、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2.3 水平双管制采暖设计
采用水平双管设计方案, 可以避免双立管并联式系统的垂直失调问题, 而且该系统可以实现每户一个独立系统, 有利于热量表的安装, 能实现散热器个体调节。任何一层的用户都可以通过室内调节阀方便的调节介质流量, 从而达到舒适的室温, 并实现节能的目的, 又不影响其他用户采暖, 但该系统须增设与散热器组数相对应数量三通调节阀。该方案的优点是:能够使不易解决的供热系统垂直失调的难题得到极大的改善:可分室控制温度, 调节性能优于单管系统:墙面竖向无立管, 不影响装修。
2.4 供暖系统热负荷计算以及变流问题
是供暖系统设计的基础, 以往的设计由于害怕暖气不热而盲目加大热负荷值, 致使散热器安装面积过大, 将不利于散热器支管上温控阀的调节, 应该选择合理的热指标估算办法。室内散热器位置要布置合理, 室内水平管线会增加, 存在管线明装占用空间, 影响室内装修、家具布置及过门、阳台难处理等问题。供热系统变流量问题由于实现分户计量, 系统的热负荷变化会很频繁, 所以, 供热系统应该能自动调节供热量, 使其跟踪所需热负荷的变化。应该在换热站设置有压差控制的装置。
3 结语
我国小区集中供暖方式设计中, 节能是最重要的指标参数之一。从节能的角度出发, 充分明晰集中供暖方式的特点, 利用计算机技术, 实现小区供暖智能化、可控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我国小区供暖系统设计水平会步入一个全新的台阶。
摘要:随着当前节能减排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不断增强, 以往采用的分散供暖方式被集中供暖方式取代, 为了在设计中体现集中供暖方式的优越性, 必须结合计算机技术, 对小区供暖系统进行设计优化, 文章阐述了当前形势下, 小区集中供暖方式相关概念, 基于设计因素, 探讨了小区供暖系统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小区供暖系统,集中供暖,设计,问题
参考文献
[1]齐嘉卉, 王敏, 王潇.我国采暖散热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J].监督与选择, 2006, (4) :32-33.
[2]张立忠, 宋玉梅, 胡维俭.燃气热水锅炉采暖系统控制方式探讨[J].区域供热.2006, (1) :12-13.
物业小区供暖通知 第4篇
各位业主:
xxx6年暖气费自x月20日开始收取,需要用暖的业主请抓紧时间缴费。交费时只能交现金,不能使用刷卡、转账、支付宝、微信等方式缴费。一期xxx5年已领取暖气卡的业主交费时请带卡交费。为了加快发卡进度,请关注东方物业公众号,物业在热电厂代领卡后会第一时间在微信平台上发布,不再电话通知领卡。(收费及发卡时段: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30)如有疑问请拨打xxxxxxxxxx进行咨询。
某住宅小区供暖能耗分析 第5篇
随着近些年气候的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对舒适性要求的提高, 许多南方城市的居民对供暖需求越来越高。因此, 不少南方城市开始讨论集中供暖的可能性。
目前, 南方地区居民主要使用煤炭、电能等为住所供暖, 这样的分散式供暖效率较低, 也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用空调、电暖器等取暖不仅费用较高, 而且也会造成资源浪费。若改为集中供暖, 不仅可以使用天然气、地热等清洁能源, 还可以将城市热电厂提供的热水、蒸汽等加以利用, 不但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还能节约不少电力资源[1]。
现在, 南方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小范围的集中供暖。湖南长沙的一些住宅小区通过“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的模式, 让居民度过温暖冬天的同时, 也避免因传统方式集中供暖而造成“被供暖”的问题, 受到了较多关注。
随着能源供应结构的变化, 加之建筑节能和计量收费改革的推进, 供暖方式日益多样化。在选择供暖方式时, 应综合考虑当地气候条件、燃料结构、能源效益和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而在各项评价指标中, 供暖系统的能源消耗是最为重要的, 正确进行能耗分析是选择恰当供暖方式的基础。
2 研究目的
本文采用e QUEST软件对长沙市某住宅小区冬季不同供暖方式下的能耗情况进行模拟, 分析集中供暖与分散式供暖的能耗差别以及不同热源、末端形式对集中供暖能耗的影响, 为如何选择住宅小区供暖方式提供参考。
3 研究内容
3.1 模拟方法
e QUEST软件是计算建筑耗能的有效工具, 建筑传热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建筑得热或失热随室内外的不同气候条件而变化。e QUEST软件采用反应系数法计算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量, 即根据室外气象条件、围护结构情况, 采用一种正向思维计算出室内温度以及室内得热量进而计算出负荷。e QUEST软件根据输入的建筑情况 (建筑结构、围护结构材料、供暖空调方式与系统布置形式、室内人员活动规律、照明设备情况等) 和室内设计温度值, 实时计算出建筑的全年能耗[2]。本文利用e QUEST3-64软件建立建筑能耗分析模型, 设定好各项基本参数, 仅通过调整模型的热源、末端形式和设备性能参数, 计算出各种情况下的能耗值。
3.2 研究方案
目前南方地区常用的分散式供暖为分体式空调、电暖器等;集中供暖常用的热源为热泵机组、燃气锅炉等, 末端形式为风机盘管、地暖盘管等。本文能耗模拟时考虑不同热源与末端形式的组合, 设定7种模拟研究方案, 如表1所示。
3.3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长沙市某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 该住宅小区为7栋小高层住宅, 各栋建筑基本信息如表2所示, 小区采用“冷热联供、分户计量”的集中空调模式。
3.4 气象数据
本文研究对象位于长沙市, 其东经111°53′~114°5′, 北纬27°51′~28°40′, 属夏热冬冷地区, 模拟计算时采用长沙市典型气象年的气象数据。长沙市典型气象年室外日干球温度[3]如图1所示。
3.5 基本参数
本文能耗模拟仅考虑冬季供暖, 不考虑夏季供冷, 室内设计温度、空调运行时间等参照《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4]进行设置。具体参考数据如表3所示。
建筑围护结构构造如表4所示。
能耗模拟仅考虑热源、末端形式、设备性能系数三个因素, 其他参数均取固定值, 如房间的人员密度、人员逐时在室率、照明功率密度、照明开关时间表、设备功率密度、设备逐时使用率等。设备性能系数基准值的取值依据《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4]的规定限值, 每个方案取10个计算工况, 具体信息如表5所示。
4 计算结果及分析
4.1 结果汇总
本文研究时主要考虑与冬季采暖相关的能耗, 包括空调采暖能耗、辅助制热能耗、通风风机能耗、泵及辅助设备能耗, 采用e QUEST软件根据长沙市典型气象年的气象数据计算, 各方案在不同工况下计算出冬季采暖能耗结果具体如表6~表12所示。
方案6、方案7的空调采暖能耗是将天然气折算为标煤, 再折算为火电后的能耗数值, 其中1MBtu与29.6m3天然气的发热量相等, 天然气与标煤的折算系数为1.2143kgce/m3, 火电与标煤的折算系数为0.36kgce/k W·h[5]。
4.2 结果分析
各方案在不同工况下的冬季采暖总能耗情况对比如图2所示。在其他因素均相同时, 不同工况下地暖盘管相对于风机盘管的节能率如图3所示;在其他因素均相同时, 不同工况下地源热泵相对于水源热泵的节能率如图4所示。
5 结束语
通过对该住宅小区不同方案冬季采暖能耗情况的模拟,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分体式空调室外机采用风冷热泵, 在冬季湿冷环境下极易结霜, 制热效果差, 需要配备辅助电加热, 能耗加大, 辅助制热能耗占冬季供暖能耗的25%以上。
(2) 受设备制热COP的影响, 热源采用水源或地源热泵的集中供暖系统比热源为分体式空调的分散式供暖系统更节能。冬季的土壤温度比水高, 相同水流量时地源热泵获得的热量比水源热泵多, 在其他因素均相同的情况下, 热源采用地源热泵比水源热泵更节能, 对比结果如图3所示。
(3) 受设备性能系数的影响, 热源为燃气锅炉、末端为风机盘管的集中供暖系统比热源为分体式空调的分散式供暖系统更耗能;热源为燃气锅炉、末端为地暖盘管的集中供暖系统在分体式空调制热COP低于2.43时比较节能。
(4) 小区采用集中供暖时, 在其他因素均相同的情况下, 末端采用地暖盘管比风机盘管更节能, 对比结果如图4所示。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向室内供暖时, 热量主要以辐射方式传送, 热量无需通过任何介质便可传给供暖对象, 降低了传热成本, 提高了热效率。因此地暖用较低的室内设计温度便可实现与以较高室内设计温度的对流散热进行的采暖相同的供暖效果。室内实际温度的降低, 意味着室内供暖热负荷的降低, 即节省了采暖能耗。同时末端采用地暖盘管时, 风机能耗也会降低。
(5) 小区采用方案5, 即热源为地源热泵、末端为地暖盘管的集中供暖系统最节能, 效果如图2所示。但供暖方式的选择应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这样才能选出最合适的供暖方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气候的变化, 人们对供暖的需求更加迫切, 选取合适的供暖方式不仅能获得良好的热舒适性, 还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节约能源。集中供暖就是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为居民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冬天。
参考文献
[1]魏泓飞.能源漫谈:南方也不妨集中供暖[N].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2012-02-03.
[2]马晓云.建筑能耗模拟软件eQUEST及其应用[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9.
[3]张晴原, HuangJoe.中国建筑用标准气象数据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JGJ 134-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小区供暖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第6篇
关键词:集中供暖,问题,解决措施
0 引言
我国北方地区的冬天十分寒冷,尤其是越往北越是严寒,个别地区的采暖期高达六个月,可见做好小区供暖问题,对居民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在我国北方地区,为了节省能源,降低对空气的污染,越来越多的地区在小区供暖问题上,使用的是集中供暖,虽然集中供暖具有优势,但是集中供暖也有着相应的缺点。集中供暖的实施,需要在小区内先完成相应的整合,结合市政相关工程才能够完成。在一些小区的供暖问题上,供暖线路设计和供暖管理,直接影响着小区的供暖质量。但是在目前的小区中,由于供暖管理不善,导致在小区的供暖问题上,存在着多个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提升小区的供暖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居民生活的舒适度。
1 新旧供暖系统不配套及解决措施
(1)新旧供暖系统不配套问题。这种问题经常出现在小区中,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动,虽然带来了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的更新换代,但是由于我国一些城市的配套设施的线路,建设于上世纪,而且由于保管不善,当初的线路图纸已经消失了,导致在新建配套设施时,往往无法和原有的配套设施,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发挥作用,甚至有的小区内,新旧配套设施的线路相互交错,导致新的配套设施的各项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影响了新的供暖系统对小区的作用。新的供热系统与原有的供热系统不配套,导致了供热系统无法完成顺利的对接,直接致使新旧工人系统之间,相互受到影响。在当前的小区供热系统建设中,片面的计算小区供热面积,而不考虑损耗问题,导致了计算出的数据与实际所需实际,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致使新的供热系统与原有的供热系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脱节。供热系统脱节的直接影响是小区供暖冷热不均,忽冷忽热,无法保持供暖的稳定性,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导致供热公司的信誉度下降。
(2)加强线路改造。解决小区内新旧系统不配套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整合设计小区供暖。在设计层次上,改善小区的供暖状况,需要对小区原有供暖设施进行调研,以小区当初的设计图纸为主要参考资料,排查管线,对小区原有的供暖设施和其他线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搞清楚小区管线线路走向之后,对小区的实际供暖数据,要做多项厕所,不仅仅要计算小区室内的供暖面积,还要计算供暖管网的供暖面积,在这个基础上,算出小区的实际供暖面积,并以这个数据为依据,进行管网的设计规划。为了避免与其他线路发生交错,或产生不良影响,小区的供暖线路应独立设计,并避开主要线路,在接入小区原有的供暖线路后,要充分发挥小区原有的线路,节省部分线路建设,并做好相对应的修补措施。小区管网的建设,要能够做到供暖效果好,维修方便的特点。
2 小区供暖外网设计混乱及解决措施
(1)外网设计混乱。导致这一问题与我国的城市化有关系,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新建小区数量不仅提高了,在质量上也相应的提高,现代化生活基础设施的使用,要并入到旧的城市管网中,这就导致了需要采取一定的并网措施。在2000年之前,我国的城市中使用集中供暖的小区,未使用分户热计量装置,而现在新建的小区中,普遍使用了热计量装置,热计量装置的使用虽然便利了居民的生活,但是给今天的小区供暖设施的修建带来了麻烦。它致使新建小区中的热供压力度小,达不到供热标准,楼层的高层往往因为压力达不到,而导致没有热气。这种情况的引发,是由于新建小区未能在建设之前,对原有的供热系统没有进行调研导致的。没有调研结果,就使用了两套供热系统,致使内网供热和外网供热之间的压力差较大,外网的热量进不了内网。外网设计的混乱是由于建设者不认真负责,工作不严谨导致的,对小区周围的实际供热情况的各项参数,没有一个具体的统计和分析,就做出了建设决定。
(2)加强供暖设计的规范性。为了规范外网的混乱情况,需要在外网并入内网之前,进行科学的设计。在外网的设计上,要想实现规范性,需要一整个小区的供暖实际为基础,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小区的供暖情况,对小区的供暖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调研,收集与供暖需要的数据和信息,结合小区周围的供暖情况,考虑到管网规划,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眼前的需要,更要满足未来的需要,因此在管网的设计上,要预留有一定的空间,和城市的基础设施规划一起,融入到管网的建设中去。
3 供暖系统的热力不均衡及解决措施
(1)供热系统的热力不平衡现象。供暖系统供热热力不均衡的问题主要出现在高层小区中。在一些高层小区中,采用垂直供热设计的供热系统,由于上部供热系统和下部供热系统之间的压力差,导致高层小区中,上层散热器热,而下层散热器冷的现象,出现了冷热不均的现象。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上下层的散热器的热力差距大,下部的流量少,无法带来持续性供热。在同一个供热系统中,某个环路过热,或者其他环路过冷,都是由于热力不平衡引发的。现代的高层建筑中,如果供热系统中的下端管道,因为管道氧化或老化产生的碎片堵塞之后,就会导致下端的供热力减小,致使上端的供热力度下降,使整个工人系统各个环路之间的压力失衡,导致了供热不均衡现象的发生。有时还会在热力入口处过热的现象,这一现象是由于水平热力失衡引发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阀门值过大,而供热系统中的环路压力大于阀门所供热值导致。
(2)解决供热不平衡的方法。对于管道中有污垢产生的现象,要及时进行除垢,防治污垢对管道的损害。如果管道中的污垢数量过多,就要考虑更换供热管道,保障供热效率。对于高层建筑中的供热不平衡问题,要调整供热系统散热器的支管的阀门,调整热力流量值。检查供热系统的阀门,查看是否因为空气或水不足导致,如果是空气过多,就要排除供热管道中的空气。对于管道供热不均的问题,还要考虑到供热系统缺水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补水,并调整供热管道管道中的压力差,使整个供热系统处于一个平衡的运行状态。
4 结语
对小区供暖问题进行调研,有助于查找小区供暖中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提升小区供暖的效率,使小区居民的生活得到改善,提升人民的生活舒适度,使人们在冬天不再寒冷,推动我国小区供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杨勇.小区供暖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03):34-35.
浅谈住宅小区的供暖方式 第7篇
1.1供暖系统
室内供暖系统热媒宜采用低温热水, 其供回水温度为95℃/70℃。供暖运行按连续供热运行方式进行考虑。住宅供暖系统按单元分设, 采用单管 (带旁通管及三通恒温阀) 或双管 (带二通恒温阀) 同程式上供下回机械循环供暖系统。网点供暖系统按单位分设, 可采用双管 (带二通恒温阀) 同程式上供下回或下供下回机械循环供暖系统。在每个供暖系统人口处均设人口装置, 并设平衡阀, 人口装置的位置按规划方向、要求设置。平衡阀产品质量应予保证。
1.2室内供暖设备
散热器宜采用新型节能散热器, 散热器应装在外窗台板下或外墙处,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暗装或半暗装方式。为了保证所有房间供暖效果, 避免出现个别房间过热或过冷现象, 保证所有建筑物的节能效果, 每组散热器前支管上宜设房间恒温阀, 恒温阀采用可调节的温控恒温阀, 也可采用无调节或限温调节产品 (可防止用户随意调节引起新的过热、过冷现象或损坏) 。建议采用进口恒温阀, 如因资金或其它问题不便进口, 也可采用国内同类产品。供暖系统水平供水干管末端设集中排气阀。排气阀设置在厨房或卫生间的水盆附近, 排气搁甸采用密封较好的自动排气阀, 阀前应设阀门以方便检修。所有住宅室内的散热器均不设手动其它类型跑风门 (用以防止丢水) 。这就要求散热器及其立、支管的安装均应严格按照国家及省有关标准进行施工, 以防集气。
1.3管道安装
系统水平干管设于顶层楼板下方时, 顶层层高提高0.1m, 以便敷设供水干管。主立管放置于楼梯间的管道井内。系统的各分支立管及支管尽量设置于各房间的墙角处, 尽量采用明装方式。系统水平回水干管敷设在底层楼板下的供暖地沟或地下室内。供暖地沟断面尺寸为1.20m×l.20m, 地沟检修人孔尺寸为1.20m×0.80m。住宅供暖地沟检修人孔设置于该单元楼梯间内非主要通行处, 网点供暖地沟检修人孔设置于无水源的隐蔽处。
1.4管道保温
凡安装于供暖地沟、管道井、地下室、吊顶、阁楼及不供暖房间内的管道及配件均应保温。保温材料可采用密封好、保温绝热性能高的阻燃型聚氨酯发泡塑料保温管 (黄夹克系列产品) 、岩棉或玻璃棉。保温层厚度可按有关规定计算。
2室外管网部分
2.1一网系统和二网系统
一次水由区域供热锅炉房引出, 水温以供水温度115℃、回水温度80℃为宜, 系统形式尽量采用环状同程式, 高温热水引至各换热站。也可利用原有蒸汽锅炉或其它热源提供的蒸汽引至各换热站作汽一水换热。二次水由小区各区域换热站水一水换热 (或汽一水换热) 站引出, 供回水温度95℃/70℃, 接至各楼热力人口处作为小区居民采暖热源。一个换热站的供热面积以不超过10万m2为宜。二次水系统尽量采用环状同程式, 也可用枝状管网。枝状管网比较简单, 造价低, 但要布置合理, 设计时应尽量考虑到减少管网水力不平衡因素。建议二网系统与室内供暖系统的设计统一考虑。供热管网的布置形式确定以后, 管线布置应力求短直, 供热热网的供热半径最大一般不超过5000m。主干线应尽量通过主要的、负荷大的、用户集中的区域。
2.2管理方面, 根据经验, 室内供暖系统二网水系统及换热站由物业公司统一管理较好, 小区供热站管理应采用计算机监测, 自动控制, 室外管网采用埋人自动检漏导线的保温管, 利于计算机监测。
2.3敷设方式
室外热网宜根据地区特点和技术条件采用直埋敷设, 保温材料宜采用聚氨酯发泡保温管、氰聚塑或管中管等;二次水系统可采用有补偿或无补偿直埋, 一网水系统温度高, 可按有补偿器和无补偿器配合设计。室外管网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 所有控制阀门及其他配件应选用优质产品。
3热电联产与区域锅炉房
3.1运行经济比较
从长期运行角度来看, 热电联产的效益比区域锅炉房要好, 对于电力相对紧张的地区, 在整个电网允许并网的条件下, 热电联产的效益较为显著, 无论冬、夏季均可运行, 其综合热效率可达65%~70%, 较之传统的中、小型锅炉房供热方式效率要高30%左右。对于主要以供热为目的的热电厂, 要以热定电, 并且考虑夏季供冷、供生活热水以提高运行经济性, 以减少目前热电厂因夏季用热负荷小而停炉产生的氧化损害。但热电联产的初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需要协调的单位多, 手续繁杂, 并且夏季运行时, 需要补充较大的冷却水量。区域锅炉房则以纯供热为目的, 初投资少, 建设周期短, 见效快, 但其长期运行的综合经济性较差, 如提高其经济运行能力, 亦应考虑区域供热水及区域供冷问题。
3.2运行管理方面
热电联产管理远比区域锅炉房要复杂, 而且对人员自身素质要求高, 这势必带来管理人员增多的问题, 经营管理的难度更大;区域锅炉房管理工作则较容易而且所需人员远比热电联产要少。
3.3节能运行措施
在供热站设施及系统本身设计、配置合理的前提下, 采用先进的微机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 尽量减少管理人员;采用变频节能措施, 大幅度减少风机、水泵等设备的能耗, 且可减少设备起动对电网的冲击, 延长设备寿命;尽量使用季节工, 将管理人员减少至最低限度以减少自身的负担。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对于住宅小区的供暖系统设计越来越完善, 如果规划和设计合理, 不仅能够实现较好的系统控制和计量功能, 同时可以降低能源的浪费, 极大的提高供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摘要:近年来节能问题在供暖系统设计中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此有必要在新建住宅中采用更合适的供暖系统形式来满足热费按户计量的需要。在节能问题上, 尤其要特别重视能源利用过程前的处理, 即在规划设计整个供暖系统时, 应该考虑该系统的节能前景及经济效益。本文就集中供热锅炉房与热电联产供热的经济性和可行性比较、区域室外管网的节能设计及管理、室内供暖的节能设计及系统和管道安装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总结出以下几点, 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供暖系统,住宅,能源利用,区域室外管网节能设计与管理
参考文献
小区供暖系统 第8篇
本项目位于北京城市主干道西南四环外, 用地北侧、西侧、东侧为市政路, 南侧为现有住宅。项目总建筑用地面积为3.4×104m2, 总建筑面积为8.06×104m2,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5.53×104m2, 地下建筑面积为2.53×104m2。地上为7幢住宅楼, 6幢为商品楼, 层数为11层, 1幢为公租房, 层数为15层;地下为停车库及住宅地下层, 其中停车库为地下2层, 住宅地下为3层。
商品楼各单元均为一梯两户, 由于各楼限高不同, 层高分别为3.05m、2.95m。本次供暖空调设计配合到精装修深度。本文着重详述本项目的商品楼的供暖空调系统设计, 目前设计已全部完成, 工程尚未动工。
2 围护结构
围护结构作为建筑物的保护层, 同时也是节能设计的重点。好的围护结构设计是实现低能耗、高舒适度住宅的重要手段。本项目的围护结构主体作法如下:
外墙:钢筋混凝土墙或加气混凝土砌块墙+DEA砂浆满粘100mm厚钢网憎水岩棉板+干挂陶土板墙面 (幕墙) 。
屋面:钢筋混凝土屋面板+70mm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 (保温层燃烧性能B1级) 。
外窗:外门窗均采用5mm LOW-E镀膜玻璃 (室外侧) +12Ar+5mm普通透明玻璃。外门窗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7级。
分户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40mm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温层+50mm厚现浇层 (豆石混凝土) , 20mm厚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
根据北京市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891—2012) , 第3.2.1条中表3.2.2规定限值, 具体主要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见表1。
3 住宅室内供暖、空调系统
3.1 住宅部分室内设计计算温度 (见表2)
3.2 采暖系统
本项目住宅商品房供暖热源是分散式热源, 即以户为单位选用的户式燃气两用炉, 提供采暖、太阳能生活热水备用热源。采暖供、回水温度为45/35℃, 此炉型自带采暖系统补水、定压装置。户式燃气炉安装在厨房靠近北侧外墙处或北侧有外窗的服务间内。
商品房户内各房间 (除卫生间外) 采暖形式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 卫生间采用散热器采暖, 散热器形式为钢制散热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加热盘管及散热器的供、回水管道各环路接集分水器后均敷设在户内垫层内。
所有采暖管道采用带有阻氧层的PB管埋地敷设于楼板的垫层内, 且垫层厚度为50mm。散热器采用钢制柱式散热器, 暗装下进下出的连接形式。这样既使房间尽量不明露管道, 又可保证钢制柱式散热器的使用安全, 延长寿命。具体设置如图1所示。
3.3 住宅户内空调、新风系统
住宅空调按户型选用户式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置换新风系统。该系统由室外机 (热泵型) 、冷媒管道 (带分液岐管) 、室内机和全热交换新风机组成。
室外机采用R410A环保型冷媒、直流变频主机, 且外形尺寸小质量轻, 安装检修方便, 外形尺寸仅为800mm×950mm×370mm (高H×宽W×厚D) 。对于本项目一梯两户单元的住宅, 两户空调室外机可均并排设在北阳台侧面的楼梯间北侧外墙, 运行时避免热风短路影响制冷效果及噪声对住户的影响。
室内机形式, 根据室内装修设计要求, 考虑房间大小、使用功能, 最终各房间均选用天花板内置薄型风管式机组。此种室内机机身厚度仅为192mm, 紧凑的机身设计可轻易安装在高度狭窄的住宅吊顶内。
室内空调冷凝水排水设置冷凝水立管集中排放, 考虑吊顶空间有限, 冷凝水南、北分别收集排放至冷凝水立管处, 减少冷凝水水平管道走坡高差。冷凝水立管设置位置考虑了外立面效果, 暗藏在外墙与干挂陶土板墙面 (幕墙) 直接的空间内。
具体见图2所示。
户内新风系统采用净化PM2.5的置换新风形式, 即全热交换新风机组 (能量回收新风机组) , 风量为250m3/h。夏、冬季, 利用室内排出的冷气、热气能量, 尽可能把室外的热、冷空气预冷或预热后送入室内。此方式实现了室内外双向换气、新风等量置换, 从而减少换气时能量损失, 可以达到节能的效果。经过热量置换的空调新风负荷约减少了57%。同时, 对应北京雾霾天气, 工作时从室外吸入的新鲜空气, 引入管道配置PM2.5亚高效过滤器, 让全热交换器在节能换气的同时, 进一步提升引入空气的洁净度, 创造高质量的室内空气品质。
室内送、排风气流组织为地面送风、吊顶排风形式。即经吊顶内安装的全热交换机组新风经由铺设于垫层内的ABS材质的送风管道输送至客厅、卧室、书房等房间, 送风口形式为条形地面送风口。同时, 由设置在餐厅吊顶内排风口, 经排风管道将交通结合部的公共区域的室内混浊气流排出。形成下送上排的气流, 带动整户的空气交换, 不留死角, 满足了卫生要求, 提高了舒适性。同时, 避免了上送上排形式吊顶内送、排风管道交叉, 提高了吊顶高度。具体设置情况如图3所示。
4 本项目运用的节能技术
1) 本项目的围护结构性能已经超过北京市75%节能率要求。
2) 室内计算温度的取值
室内计算温度的高低与能耗的多少有密切关系。本项目是分散式热源, 户式燃气炉。建设方要求档次为中高档, 确定室内计算温度的取值按分户热计量设计标准提高2℃, 并考虑户间传热的因素。但是, 采用采暖形式为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 计算耗热量时需乘以0.9的修正系数。
3) 置换新风系统
新风经过除尘、回风预热、除湿等多级处理, 通过地面垫层从地面或窗下地面送出, 由于空气以小温差、低风速的状态, 送风会形成上升气流, 带动整户的空气能量交换。
参考某些项目对建筑物全年的动态能耗分析, 新风的处理能耗占建筑物总能耗的60%~70%, 因此, 降低新风能耗非常重要。本项目采用了室内排风热能回收装置 (即全热交换新风机组) , 能量回收率可达70%以上。同时, 由于全热交换时能够降低新风负荷, 室内机的制冷、制热负荷随之减少, 从而室外机的容量也相应减少, 因此减少了设备投资、运行费用。
4) 供暖系统室温控制
本项目商品房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室温调控方式是采用总体控制方式, 选用有线电动式恒温控制阀设置在集水器总管处, 温控器设置在各户客厅的里侧内墙处。卫生间散热器采暖采用在散热器进水支管处设置自力式恒温阀方式控制卫生间室温变化。上述供暖温控方式, 可节能15%~30%。
5 结语
本项目商品房的采暖空调方案的选择考虑了建筑外观、室内装饰、吊顶高度、建筑围护结构做法、采暖空调节能措施等诸多因素, 同时满足住户对室内的室温要求、空气卫生质量、舒适度及运行操作控制等方面提供了更全面的设计。
笔者认为更好的节能效果, 也在于住户的行为节能, 只有让节能行为的诸多益处 (即在满足居住舒适度前提下节省运行费用) , 住户可以直接 (最大限度的) 体会到, 才能让用户真正实现更积极的节能态度及行为。
摘要:介绍了该住宅项目的室内供暖、空调及新风系统的设计, 并简要叙述了暖通设计中几项节能设计措施。
关键词: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低温热水地板敷设供暖,多联机空调系统,置换通风,温控器,节能
参考文献
[1]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
[2]JGJ 26—2010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3]DB11T 891—201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4]JGJ142—2012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S].
[5]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第二版) [K].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6]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供暖系统的修理与维护 第9篇
1 供暖运行维护过程
在系统工作前, 先将整个管网充满水, 为了使充水工作顺利进行和便于系统的正常运行, 充水的同时, 应把各处的放气阀门打开, 使系统中的空气排入大气。系统被水充满的标志是各放气阀门见水。放气阀门风水后应立即关闭。全系统运行后, 对于自然循环系统, 混入系统中的空气可通过膨胀水箱排出, 对于机械循环系统, 可通过人工集中连续气装置或人工定期放气装置, 放出窝在系统中的空气, 系统正式运行时, 锅炉中的热水也按给水干管、立管、支管顺序进入散热器, 再通过回水支管、立管、干管流回锅炉。
在机械循环系统中, 除设有循环水泵外, 还设有除污器;在锅炉房设有分水器和集水器。分水器的作用类似汽暖系统中的分汽缸;集水器是汇集整个网路回水的装置。
供暖系统中的膨胀水箱和供暖系统中的安全阀, 都是保护装置。因为在系统初运行时, 系统内的水温逐渐升高, 水的体积也不断地膨胀, 如果系统没有膨胀水箱和安全阀, 系统管网便有可能由于内部压力增高而遭到破坏。当系统中装有膨胀水箱时, 从系统中膨胀出来的水, 只会增加膨胀水箱的水位高度, 或使一部分水经由溢流管跑掉, 而不致使系统的压力骤然增加, 供热系统中装的安全阀也一样, 当管网的压力超过所能承受的压力值时, 安全阀会自动开启, 排出系统中膨胀出来的水量。
为了便于系统排气和检修时放水, 所有水暖管道的铺设坡度一般保持在0.002-0.004的范围。
2 供暖漏水的修理
2.1 管道漏水的修理。
地面上管道渗漏现象易发现, 而暖器沟中的管道漏水现象不易发现, 对于热水采暖系统, 如补水量比日常有显著增加, 而地面上管道又无漏水现象时, 往往是暖器沟中的管道有漏水之处, 需检查暖器沟。检查的重点是应是比较陈旧的老管道;但对于各热户的入口处也要予以足够的注意;对于外线管道, 则可每隔2-3个沟口掀开一个检查。
当掀开沟口, 发现沟底有水或可听到漏水声时, 应沿管子上割开一个洞把焊枪伸洞中, 把要焊接的部位从内管壁焊好, 再把掀开的洞补焊好。
2.2 法兰盘漏水的修理。
法兰盘上的螺钉装得松, 过一段时间垫即被管道中的介质所腐蚀, 腐蚀到一定程度以及受到外力作用时, 就会产生漏水现象。修理时, 可用紧螺钉的方法进行, 不行时, 需在关闭阀门的情况下, 卸开螺钉进行换垫工作。
2.3 暖器热得慢或不热的检查和修理。
暖器热得慢或不热, 两者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完全一样, 区别只在于毛病的程度不同而已, 所以两着的检查和修理方法是一样的。
散热器的上面, 一般均装有跑风。通过跑风门可以放出窝在散热器中的冷空气, 能使散热器热得快些;跑风门的另一个作用是修理人员把它打开后, 可以检查和分析散热器的工作状况和毛病的性质。
2.4 系统有较多的散热器不正常散热的原因分析和检修
2.4.1 锅炉出力有问题。
锅炉出力有问题, 多半发生在有增建和扩建的单位。这是由于取暖面积增加以后, 原有的锅炉设备没有相应地进行调整或改装的缘故。
锅炉出力不够首先表现在系统水温上升困难。比如, 温水上升20℃-85℃一般需要2小时左右的时间, 如果超过这个时间, 水温仍上不去, 就是锅炉的出力有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时, 应核算锅炉的发热量如属锅炉的发热量不够, 应对锅炉调整或改装。
2.4.2 循环泵容量不足。
循环泵容量不足的情况, 多半也是发生在有增建和扩建的单位。这是因为取暖面积增加了, 原循环泵的潜力不大, 循环泵的容量满足不了系统进行正常循环时所需要的循环流量和作用压头。
循环泵容量有问题的表现是;系统给水管升温较快, 而回水管升温困难, 使给、水管道的温差范围超过正常温差范围较大。如属这种情况, 应根据系统作用半径和管道的管径, 以及系统的水容量调换循环泵。如果是系统的末端有较大面积的散热器不热, 将末端的管道适当加粗, 减少管道的压力损失, 往往也能取得一定效果。
3 停运后的维护与修理
3.1 系统停运后, 应对所有的管线进行细致的
检查, 对于腐蚀严重的管子应进行更换, 以免来年供暖时发生泄漏。
3.2 系统停运后, 应对系统中所有控制件进行维护和检修。
对于能够整个卸下来的, 最好整个卸下来再拆开清洗;对于卸下来有困难的, 如果能在原地拆开一部分零件, 也可在原地清洗。对于有不严、失灵等缺陷和控制件, 在检修中应用研磨、更换等措施予以修复, 以保证该控制件于来年供暖时灵活有效。
3.3 系统停运后, 锅炉应进行清灰, 对锅炉附件及其附属的机电设备, 也应进行检修和封油。
3.4 供暖停运后, 应将系统中的水全部放掉,
在用净水冲洗系统和清洗除污器, 最后用经处理合格的水充满系统, 其满水状况要保持到来年系统再次运行, 以免系统受腐蚀和系统连接部位的填料或垫料因干躁而在来年供暖时漏水。如充水不是用处理过的水, 而是用自来水时, 应将水加热到80-90℃, 以排除水中空气, 不然系统仍然会遭受腐蚀。
4 锅炉的维护与检查
定期检查锅炉, 是一项预防锅炉发生事故的重要措施。锅炉在运行过程中, 由于经常受到烟、煤、汽、水的侵蚀, 以及温度变化的影响, 可能会产生这样和那样的缺馅。这些缺馅, 有的可以在运行中随时出现, 有的产生锅炉内部, 难以观查出来。为了摸清设备内外部的状况, 及时清除隐患, 保证锅炉安全运行, 对于使用的锅炉定期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终年运行的锅炉, 每三个月要进行一次检查, 每年要进行一次炉内外和附件的彻底检查。对于仅供取暖用的锅炉, 习惯上在停火后进行清洗检查, 每年升火前再做一次认真的检查。
5 供暖系统热力失调、水力失调
5.1 热力失调。
供暖系统热用户的耗热量, 是随着室外温度的变而按比例变花的, 所以各用户里的散热器的散热量也按同一比例变化, 才能使两者平衡。如果两者之间发生矛盾, 一般叫热力失调。不同层散热器之间产生不按比例散热的现象叫水平热力失调。水平热力失调的主要原因是各热用户系统或各立管环管之间水力失调引起的;竖向热力失调除受水失调的影想外, 更主要的是由于用户系统本身的放热性决定的。
5.2 水力失调。
水力失调主要是由于网路的作用压头与网路耗损压力两者不平衡引起的。如近环路的压头总要高一些, 但是由于受到管径规格和水流速度的限制, 在设计时所选定的管径, 不一定能使管道的作用压头有剩余的现象。当剩余压头较大时, 近环路的水量就容易过大, 以致超过规定的的流量。与此相反, 远环路管道会因近环路超过流量而感到流量不足, 达不到规定的流量, 以致产生近环路散热器有过热现象, 而远环路散热器有不热或热得慢的现象。在异程式双管系统中, 在串连式双管系统中, 都容易出现这类毛病。
检修上述毛病时, 可用调小近环路的阀门的开启度和调大远环路阀门的开启度来解决。当用调整阀门的方法效果不大时, 说明近环路管道中的调压板压力损耗偏小, 或者是在原设计安装中就没有调压板, 应根具体情况调换或加装调压板, 以尽量耗尽近环路的剩余压头。而对远环路则常采用适当加粗管径的方法, 以减少末端管道的压力损失。
注:本站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网址:小区供暖系统范文9篇(全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50483
相关内容
社区活动方案精选最新范文3篇社区活动新闻稿范文(共64篇)
出差行程计划范文(汇总9篇)
生活的建议书范文9篇
中秋活动邀请函范文(精选9篇)
爱心捐赠活动策划书范文(精选9篇)
如何确保小区供暖系统的效率?这种供暖策略有哪些关键考量?
热水供暖系统(关于热水供暖系统简述)
个人生活计划书范文大全(范文格式18篇)
关于生活中的哲学作文范文优秀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