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与专注
"Sanctuary":专注与冥想,帮助身心放松 #生活技巧# #压力管理技巧# #压力管理APP#
“在梵文中,'健康'对应的词语是swasthya,它的原意是,自我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中。当头脑没有恐惧,没有负罪感,没有愤怒,没有仇恨时,身体的一切疾病皆可被治愈——人的意识中有巨大的能量”。
一:瑜伽是放松
因为无法放松,所以才练习瑜伽
总觉得外国人比我们更容易入乡随俗与放松,经常看到他们赤脚行走
如果你生病了,而且还是莫名其妙的病,你会担忧吗?我会担忧,非常担忧,每天被这件事困惑,扰乱,估计什么都做不了了。
艾扬格在书中讲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他从小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再加上童年少年时期的贫穷,吃饭都是问题,身体很不好,他说他上厕所会流血,后来去医院询问了很多医生,都得不出结论,医生们建议他做手术,艾扬格说,你们都不知道什么原因,却要切开我的身体。
他想,“既然检出不出什么问题,我就坦然带着这个问题生活下去,看一看到底要流血到什么时候。”十五年后的一天,突然间出血消失了。每次读到这个故事,都会感动,一个瑜伽大师会如此坦诚告诉人他的身体是不完美的,面对这种奇特的身体状况,他坦然面对并去接受它。这其实就是放松了自己的头脑。
当你感到肚子不舒服,你是无法从大脑里去指挥它的。因为是肚子不舒服,不是大脑不舒服。要大脑放松下来,当头脑里没有了紧张,肚子才会轻松起来。大脑接受了疼痛之后,疼痛不再忍无可忍,心理上让头脑放松,生理上去对肚子施加作用。被浪费在焦虑紧张上的能量就会被用于治愈身体。
我记得发烧去买药,药店老板反复强调的是,放松放松。
每次在课堂上说出自己身体的问题,几乎所有老师第一句话就是放松,不要用头脑为自己施压,现在我可以想见自己诉苦时脸上的焦虑。
可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太难了。
越在印度生活,越觉得放松是一门伟大的学问,我已经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了,因为我无法放松啊。我的身体还残存着百万年前老祖宗的基因,时刻警惕野兽的袭击,提防敌人对食物的觊觎,再加上今天快节奏的生活,连躺在床上都无法放松,吃饭的时候也不放松。
为什么我们无法放松
每次示范动作时,他经常会摆动头和肩,“你们看到了吗,这些部位,free!”
老师在课堂上做示范动作时常说,我脖子是free的,肩膀也是free的,他屈起他的腿,左右摆动,free!而我觉得使足了劲,也达不到free。
艾扬格在书中说,西方哲学从头脑开始,印度哲学从心开始。很有意思。
用一颗树来比喻,头脑是一棵树结出的果实,而心是根本,是种子。种子是开始,果实是结束,果实在外面,种子隐藏在树的最深处,人只看到果实,注意力也集中在果实上,很少想到种子。为一棵树根处浇水施肥,这些营养进而滋养树干,树叶,结出果实。这是由内而外的滋养,大家熟知的。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树叶接受阳光和氧气,光合作用后,营养再通过树枝树干,达到树的根部。这是从外而内,从果实到种子。
我们所有的练习就是为了再回到根本,找到隐藏的种子。
回到我们的身体上,我们现代人的一切意识都集中在头脑部位,无论做任何动作,都被大脑控制,无时无刻不在用大脑思考,以至于睡觉紧张,吃饭紧张,上个厕所都紧张,压力好像无处不在,我们居住在自己的大脑里,其他部位的感受被忽视了,而手指头,脚趾头都是有感知力的,但平时很少感受到,只有脚趾头被扎到时,才感到疼痛。
只有通过练习,身体成为主体,大脑成为客体,头脑的能量分散到身体各个部位,身体和大脑达到平衡。(这句话看似故弄玄虚,但是如果在练习中,认真实践,会有感触的。)
在练习中放松
身体是我的神殿,而我向他致敬的方式就是asana(瑜伽体式)——艾扬格
瑜伽中的体式不仅仅是体式
据说,帕坦伽利写了有关身体与语法的书之后,觉得不够完整,他还没有说到意识,他想,让我来谈谈意识吧,然后就有了《瑜伽经》,书中第一句话是,瑜伽是控制心念的活动。
练习中,每做一个体式,动作会传达到大脑,大脑进行反馈,比如,在做这个动作时,我是否做到位了,老师说脖子放松,我的脖子却很僵硬,脊柱延伸,而我只是简单的躬下身体低下头,反思要再传回身体,身体进行调整。如此反复,处于休眠状态的肌肉一点点在激活,会感到轻微的疼痛,不是受伤,是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感受力在渐渐恢复。
只是有时疼痛会来得晚一点,因为起初练习的时候,动作做不到位,一部分身体只是根据肌肉的惯性走势活动,没有被锻炼到,不断矫正之后,那些部位才会逐步刺激到。
很多人做练习时特别用力,尤其高难度的动作,龇牙咧嘴,而过度拉伸用力,会导致皮肤或者身体的敏感度降低,无法对动作进行反馈,就无法给身体传达反思的信息。
所以要适可而止,老师上课常强调,即使是难的动作也不要坐在那里说做不了,要去做,minimum就可以,尝试就是去感受这个动作会带动哪个部位的拉伸,收紧,更要在体式中找到一个舒适度,让自己在其中感受到放松。
也就是在这个不断的感受反思调整过程中,会慢慢让意识均匀扩散到全身各个部位,就像湖水均匀地轻轻拍打湖岸,大脑的压力会逐步减少。
二:专注于当下
摆脱对过往的束缚
最近老师夸奖我很多,他说我特别专注,沉浸在其中,如果坚持下去,不久的将来可以成为master。只是现在很害怕听到赞扬,我明白自己配不上。
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不是特别聪明的人,而且很迟钝,但开始做一件事时无比专注,有时候,你推我一下打我一拳,我可能都感觉不到,这个专注会让人很快脱颖而出,然后无论怎样努力还是令人失望。不短不长的一生中,很多事情最后被抛弃,源自这种心性。
读初一时,我是少数一些小学没接触过英语的学生,但是三个月的时间内成为班里最优秀的,半年时间全校第一名,然后这个神奇的女生,就在别人的赞叹中沉没了。我后来更努力,但是也只是比较优秀而已,我的英语老师有多么失望啊,现在想来特别愧疚。 也是过了好久经历很多类似的事情之后,才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
瑜伽第五支是Pratyahara,withdraws of senses ,中文经常翻译为,感官收制。艾扬格在《瑜伽之树》中把第五支比喻成树皮,对树木起到防护作用。他说感官得不到收制,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受到记忆的摆布。我们的味觉,声觉,触觉,视觉,嗅觉等感官的经历储存在记忆蓄水池中,经年不断,每当发生一件事,记忆总是很快跳出,指导行动器官。我们的思维定势,偏见的形成,大多来源于此。
不同背景中的人很难沟通,不同的背景带给我们不同的记忆,而记忆经常会主导我们的思想。
第一天练习,没有过往的记忆,可以专注于体式。第二天,第三天,或许还可以,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每次练习的时候,期待会越来越多,失望的情绪来了,用在练习上的精力减少。当受到老师赞扬,我会期待这种赞扬,会过多的去想我今天做得老师会不会表扬我,我有没有达到他的要求,我被记忆束缚,被经验捆绑,接受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
这也是为什么最初学习时,我可以进步很快,因为知道自己很差,没有什么期许的眼光在身边,我可以非常自在的投入所有精力在其中。
当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心中的ego升起,过往的记忆太甜美,我总想要更多的成绩。越急于求成越得不偿失。在记忆的重担之下,想要前进是如此之难。
瑜伽中说身体有五个层面,其中有两层是,心理层面和智能层面,前者只是收集储存各种信息,后者有了分辨,思考和对记忆的筛选。
艾扬格说他练习了半个多世纪的瑜伽,每一天仍是初学者,具有了分辨的能力,记忆的干扰不再存在,在这个时候,头脑永远是警醒的,鲜活的。做每一件事可以being there.(其实这一部分有个bug,从前者到达后者如何做到。但是当你明白这两个身体层面时,会有意识的去控制。
成年人的心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游荡,唯独不在当下
你吃饭时会边吃边看手机吗?
你冲进厕所前是不是一定要先拿上把手机?
睡觉时与手机难舍难分?
为什么练习瑜伽?是为了向别人展示?还只为了自己的内在成长?前一种是感官的愉悦,后一种是精神愉悦。
品尝一口食物,一瞬间感受到了童年的味道,然后你说,太美味了。前一刻你和食物在一起,后一刻和食物分离。
看到壮美的日出,情不自禁被震撼到,那一瞬间是精神性的,当你回过神来说,好美啊,马上从精神愉悦转变为感官愉悦。(此处并不批判感官愉悦,毕竟这也是人生乐趣之一)
学习时当你沉入其中,我们和自己读的书在一起,而当自己想到,我好努力啊,发个朋友圈吧,其实“我”马上和书本分离了。初学时,因为沉浸,感受不到努力,后来急于求成,表面上看更加用力了,其实只是觉得自己在努力,浮在表面。
瑜伽八支最后三支分别是,集中,冥想和三摩地。做到这三点首要的就是being there.
集中是专注于身体的某个部位,冥想是集中于身体的所有部位,更深一层是意识在身体内缓慢而稳定的移动,不受干扰。
三摩地就像湖水均匀的拍打水面,意识均匀流向身体的每个部位。无论哪一种状态都不是清空大脑,不是恍惚的状态,不是无所为,是一种自在,有意识的自在,用书中的话说是,positively,thoughtfully thoughtless。(你能想到这是一个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人写的东西吗?这是在实践中得来的智慧)
处于冥想中的人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只有moment,而普通人处于movement of moment.因为我们的心念不停变来变去。
普通人如我们,或许练习半个世纪都无法达到其中一个,甚至难以理解。唯一可做就是去努力捕捉每一个升起的念头,发现一个念头,念头消失,而下一个念头马上升起,在念头与念头之间那个极其短暂的停顿就是冥想,可是真的有那么一个微小的空隙吗?我甚至想不来,我会有那么一刹那的“空”,但是肯定有,只不过无法用秒来计算,或许是一刹那…还没有意识到感受到,就不见了消失了,
一刹那,两刹那,每日练习的进步或许就在刹那之间,那个无杂念的瞬间渐渐延长至须臾...
如果这个还难以理解,那么先做到,读书的时候忽略页码,吃饭的时候专心吃饭,上厕所不拿手机?
但我知道,看似简单的事情往往最难以做到。
因为最近在印度学习瑜伽,所以读了一些有关瑜伽的书,艾扬格的《瑜伽之树》翻来覆去读了几遍,感触很多,结合自己的练习,写下一些感想,因为读的是原版,不知道跟中文版的理解有没有出入,希望读过的朋友多多交流。
书很好,常常感动到哭,只是演讲集合,有重复内容,我读了三遍,才写下自己的一些感受。理解力不够,写作水平也不够,常为此感到羞愧,分享总是件难为情的事情,心里无数顾虑,尤其当自己觉得自己很差的时候。结合自己的练习写的读书感想,有些杂乱,逻辑性会差一些,改来改去,编辑了好久,还是不满意,反正也只是自己心路历程,就这样吧。但如果你能在我的感受中,有那么一点点的小小感触,我也会很开心的。
网址:放松与专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53526
相关内容
冥想与放松专用课件.ppt推荐3款帮助睡眠、冥想、放松与专注的app!
专注于放松、忘记完美 12种减压护心法
放松与冥想
冥想与放松
放松开启与薰衣草精油冥想 | 新专辑
放松指导语(想象放松与冥想放松)
Mindtopia: 放松与冥想
《冥想与放松》(课件)
压力与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