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独居图鉴:生活在孤独与自由之间

发布时间:2024-11-14 21:26

“一人独居,两眼惺忪,三餐外卖,四季淘宝,五谷不分……”互联网平台流传着对独居青年的调侃,“独居青年”、“单身经济”成为网络热词。如今,独居青年有多少?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这些问题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关注。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独居人口已达到9200万,“一人户”家庭超过1.25亿,一人户的比例从1999年的6%上升到了25%。数量日渐庞大的独居群体也在短视频等社交平台上渐趋活跃。2021年,抖音话题#独居日记#获得52亿次的播放量,#一人食记#获得42亿次的播放量。我们正在快速步入独居时代。

在传统观念中,早日成家立业是理所应当,“大龄单身”也难免面临亲朋好友的催促;媒体报道或影视剧中“空巢青年”、“空巢又空心”成为独居者的代名词,隐含着消极的意味。如今,随着电子传播时代的到来,年轻人已在不经意间步入数字化的生存方式之中,短视频平台上,一部手机、一个房间、做饭健身日常、一个人娓娓道来,数以万计的独居青年拿起相机,用短视频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与生活理念。独居,意味着自由还是孤独,在他们自我讲述的视频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独居生活类短视频呈现了自由而温馨的家庭场景。所谓生活,在中国人眼中离不开“家”的感觉,独居青年们发布的短视频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时空再现呈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厨房、卧室、鲜花、暖色灯光,这些具有鲜明生活意义的符号被频繁运用在视频之中。下班回家、处理食材、做一顿精致的晚餐、看一部流行的电视剧,这个经典的流程展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些最为普通也最为温馨的画面,勾起了人们对家庭温馨场景的回忆和共鸣。将卧室这样具有私人属性的空间展现在公众面前,拉近了作为观众的我们与视频中博主的距离,构建了独特的生活感。

独居生活类短视频还以其精致的画面营造了生活的美感。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谈美》中写道:“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任何生物都天生喜欢美的事物。而独居类生活短视频大受欢迎,在其内容之外,恰恰因为其呈现了生活的精致和美感。可爱的餐具、精致的摆盘、充满浪漫气息的飘窗,这些场景源于生活而又美于生活。如抖音平台的独居生活类博主@晚安阿紫在制作“西瓜桶”视频中,用了透明的精致刀具、在带有满满可爱装饰的桌子上切西瓜,在景色优美的阳台摆放餐桌拍摄吃饭场景等,构图精美,有粉丝评论“好像在看《梦华录》”。在美颜、滤镜等技术的加持下,独居青年的短视频呈现往往引起人们的羡慕与憧憬,但视频与现实并不完全耦合,反而更像是幻想中的美好生活场景,从美学的视角治愈着生活中的琐事,难免有用户感慨“你的生活我的梦”。

正如克里南伯格教授在《单身社会》中所言:单身社会正成为一场强大的社会变革。短视频平台上的独居青年群体成为了独居时代个人生活的记录者、价值理念的输出者和独居理想生活的营造者,然而在这场社会变革之中,独居青年也面临着其孤独的烦恼,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身份认同的困境。

事实上,作为短视频背后的真实生活者,独居青年博主存在“现实”与“虚拟”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存在于短视频所建构出来的网络空间中,满足了人们对于新时代独居群体的生活想象。他们在短视频平台通过表演式的自我呈现获得了较多的粉丝量积累,处于类似“意见领袖”的地位,获得广大用户的欣赏与点赞,在表演和被认可之中形成了虚拟空间的高度身份认同。另一方面,他们存在于现实空间中,具有基于个人的生活经验、职业身份、社会地位等社会因素所形成的现实身份。短视频平台中确立的虚拟认同和虚拟的人际关系并不能完全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短视频平台所构建的虚拟生活并不能完全呈现独居青年的真实生活状态,即虚拟空间的身份认同并不能完全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这就造成了两个空间中身份认同的分化。

从短视频产业角度看,独居青年博主的视频与平台的商业逻辑相吻合。短视频平台为人们提供记录与分享的渠道而大受欢迎,喊出诸如“记录美好生活”的口号,但却实际操纵着发布与观看视频的规则、分发与审核机制,将拍摄、美化、分享视频的行为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推出,淡化了其商业本质,实际上,用户分享的短视频成为平台吸引更多用户和广告商的商业资源。粉丝较多的独居青年博主有着明确的获取流量与变现的目的,因此在创作内容时要迎合平台的规则与价值观,契合用户的喜好。现实中,粉丝较多的独居青年博主已经成为商业化中的重要一环,积极参与进短视频的消费文化之中,他们通过签约MCN机构,达成更多的商业变现。独居青年博主在获取一定的粉丝量之后,都会开通橱窗,将视频中所使用的产品在橱窗中推荐售卖以获取分红。在这个意义上,平台以其潜在的商业逻辑高效地组织起数量庞大的内容博主,实现了对他们的隐性管理,博主因其自身商业变现需求服从于平台的规训。

在独居青年群体的短视频呈现中,我们看到了消解现实焦虑、构建理想精致的都市生活的可能性,这种让下班生活慢下来、精致起来成为独居青年群体的生活追求。同时,这种视频化生存是数字技术加持下,虚拟的符号化生活,是一种景观化的生存,无法复原独居群体的真实生活,视频博主也服从于视频平台的商业化规训。

阎云翔在《中国社会的个体化》一书中写道,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在见证并孕育着一种新的个体主义,这种新的个体主义取向和自我塑造的潮流带来了自我中心的实用主义。独居群体的增加是社会变革的必然,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真正的独居生活,或许并不是独居短视频中所呈现的乌托邦式的理想世界,但也并非传统刻板印象中的“空巢又空心”,独居青年博主在短视频中不断丰富并重塑着“独居群体”的内涵。

独居时代,每个个体的内心、外在都潜移默化地发生着转变,个体之间、亲友关系、社区的意义、人与社会的关联都在变化发展,产生新的社交状态。独居是青年人所自主选择的生活状态,无须刻意强调无拘束的自由,也不必贴上孤独标签,生活在自由与孤独之间,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有理想生活的追求,并在顺应社会潮流中朝向生活目标稳步前进着。(作者:韩甜)

网址:青年独居图鉴:生活在孤独与自由之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5373

相关内容

【心理学与个人成长】之十:孤独和独处
【心理健康】《孤独自救指南》
宠物消费激增 年轻人如何排解孤独
【时代青音】社交媒体时代,我们如何走出“数字化孤独”
图解孤独症儿童游戏、(生活技能卷 社交卷)
“搭子社交”流行背后:群体性孤独与社交恐惧
独居的年轻人 这份生活须知请查收
一种生活方式 独立自由的旅行
孤独症家长培训之生活技能的培养
长时间独处是否会影响社交技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