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二手市场逐渐升温:资本进入垂直赛道,“破烂回收”到底有多赚钱?
利用二手市场出售不常用的物品,赚取额外收入。 #生活技巧# #省钱妙招#
在消费升级的浪潮袭来时,各种“更有趣、更有范、更新奇”的消费品牌不断涌现,市面上总有数不清的新品可供选购,不少年轻人也养成了逐新的消费习惯,比如iPhone出新必买、换季就换一批新衣……然而,还有这么一群年轻人,热衷于在二手市场里淘宝。
他们带着不同的目的走进二手市场,有人为了追求性价比,有人为了循环利用物品,还有人在二手店里窥探市井百态。
他们在二手市场淘来衣服、数码产品、游戏机,还有人将一些看似无用的物品卖出,比如坏掉的电动牙刷、版本过低的电脑等等,各式各样的二手物品,应有尽有。
而MobData研究院数据也显示,2020年国内二手闲置流转规模已达万亿,2021年二手市场的规模则有望再创新高——随着更多人的二手物品在这里交易,也有更多的生活故事在这里流转。
不过,东西是二手的,生活却是新鲜的。每一件二手商品里,或多或少都隐藏着年轻人的秘密,这也是生活留下的独特印迹。
成主流消费趋势,二手经济为何升温?
二手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与用户规模逐年攀升,传统电商的火热发展一定程度为二手交易市场开辟了一片发展蓝海,引来巨头和资本纷纷入局。2021年1月至6月,国内二手电商行业共发生了9起投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57.6亿元。由此来看,闲置物品通过二手电商平台循环流转,或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消费趋势之一,而引导这一趋势的因素则是多方面的。易观分析认为,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发布多项相关措施,推动了行业健康规范发展。另一方面,消费所形成的商品存量市场成为二手电商发展的基础。此外,互联网年轻用户占比逐年提升,当代年轻人对于商品消费与二手交易观念有所转变,为二手电商发展注入新的用户流量。
随着低碳环保、循环利用等观念深入人心,不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与二手交易平台倡导的‘再创造价值’理念不谋而合。
意外的惊喜
在淘来别人宝贝的同时,年轻人也会将自己闲置的商品出售。
闲鱼向「创业最前线」提供的数据显示,年轻人在闲鱼上的行为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即“二手”商品交易开始转向“闲置”商品交易,也就是他们把使用频率不高的物品放在平台交易,但并不代表商品的过时、陈旧。
张乔有“囤物癖”,不舍得扔东西,很多闲置的东西都被他挂到了闲鱼上。“拍照挂上去也不费劲,就是顺手的事。”
他从大学时就在闲鱼上卖东西了,那时候的闲鱼还叫“淘宝二手”。大学时,很多数码新媒体出了一项“试用智能商品”的业务,用户可以免费申请试用,然后写一篇试用测评,测评通过后这件商品就归试用人所有。
张乔陆续申请了很多东西,有些自己用不到的东西就会被他放到闲鱼出售。他卖过最贵的一件商品是投影仪,成交价2000多元,那时候大概相当于他两个月的生活费。
与思思较低的购物欲望相反,韩宁则是对买新衣服有着强烈的欲望。她的大部分衣服来自淘宝,价格不算贵,不过这也让她有了购买的理由。有段时间,她每个月都会买几件新衣服,衣服一度多到衣柜放不下。
后来,为避免浪费,她就将不再穿的衣服挂在闲鱼卖出去,价格在10多元到30多元之间。“除去运费,其实也没赚几块钱。赚不赚钱倒是其次,主要是不想浪费。”韩宁表示。
除了闲置商品的交易,二手市场还正在成为年轻人寻找调性、兴趣的平台。
闲鱼提供的资料显示,潮玩、汉服、cosplay等亚文化兴趣类商品也是闲鱼闲置交易的热门品类,比如,在vintage服装圈,许多资深闲鱼玩家都将自己收藏的顶级复古婚纱、中古奢侈品珠宝、甚至古董餐具放在页面上进行详尽的展示。
二手市场,正在成为年轻人的“淘宝圣地”。在交易过程中,他们还有可能遇到志趣相投,或者有意思的人,对他们来说,这可能是一份意外的惊喜。
张乔卖出最不可思议的一件商品是一把坏掉的电动牙刷,完全不能使用,连刷头都没了,没想到还真有人拍下。怕对方没看清产品介绍,张乔特意跟对方说牙刷是坏的。对方却不在意这一点,说买回去就是想拆开看看里面是什么样。
张乔觉得这人很有趣,还点进去他的闲鱼主页浏览。“上面挂着很多拆开的东西,像电视机主板之类的,可能他就是个喜欢拆东西的人。”
除了这把坏掉的电动牙刷,张乔还卖过一台很有年代感的电脑,配有主机、音响。但是版本过低,还是Windows XP系统,只能上上网,或者看场电影,连游戏都打不了。这台电脑在闲鱼挂了将近一年才被人拍下,成交价120元。
买家是一个与这台电脑的年龄看起来不太匹配的年轻人。“20来岁,像是一位蓝领,穿着一身工作服,骑着很贵的山地车来提货。他用绳子把电脑绑在车上,动作很专业,一看就是会干活的人。”张乔表示。
普通工装、高级山地车、旧电脑,当这几个元素结合在同一个人身上,不免让人感到好奇。这个人也同样引起了张乔的兴趣,他问对方买来干什么用。这位小伙告诉他,值班的时候没事干,只是用来消磨下时间。
张乔还通过交易,认识了一些有共同兴趣的人,“加了微信,有时候还在朋友圈点点赞。”
在张乔的社交圈中,这些类型的人都是他很少遇见过的,当他们以二手商品交易的形式闯入张乔的生活,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小石子,也给他的生活带来一些小小的浮动和新鲜感,让他意识到,原来人们还有这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
二手商品里的秘密
一件二手商品可能看似普通,但里头往往藏着年轻人的某些故事、秘密。
当商品流动起来,这些故事、秘密也得以被有缘人窥探到,甚至让他们无意中闯入一个陌生人的世界。
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名为“二手书上遇到的有趣文字”,在这里,很多用户分享了自己在淘来的二手书里发现的纸条,或者前主人留下的文字。这也成为很多人逛二手书店的乐趣。
思思喜欢逛二手商店的一个原因是,可以看到当地人的市井百态。“比如在跳蚤市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小隔间来出售东西,有人卖儿童相关的物品,有人卖收藏的瓷器、书籍,还有人卖婚纱、军装。”
从这样的小小隔间和商品里,可以看出这些家庭成员的结构、喜好,它们仿佛代表了每个家庭的缩影。
思思甚至感觉到,很多二手商品都带着上一任主人的气息和影子,这些痕迹可能是洗衣液的香气,可能是在衣柜里长久放置留下的尘螨味道,也可能是衣服上的褶皱和划痕。
思思坚信,当她买下这件商品的时候,也会和它发生很多故事。
芬兰人是出了名的“社恐”,但是思思看到,在二手市场里,这种状态似乎不再存在。“无论男女老少,都是疯魔一样地挑选商品,模特身上的衣服都会被扒下来,试衣间永远排着长队,很多人直接就在外边把衣服试了。”
有一次,思思遇到一位说阿拉伯语的男性,在商店里,他一边给妻子打视频电话一边翻连衣裙,还时不时地拿出裙子向屏幕里的人比划。思思猜测,他们谈话的大概内容是,“今天全场1欧元,好便宜啊,我给你看一些衣服,如果有喜欢的我就给你买回家。”至今回忆起来,那个场景还是让她非常感动。
豆瓣有一个二手好物的相关小组,小组简介是“东西是二手的,但生活却是新鲜的”,这句话代表了一部分年轻人的生活状态。
目前为止,思思大大小小买过百十来件二手物品。从淘来的这些物品中,思思感受到的是幸福。对她来说,有些小家电并不是必须,比如她可以用平底锅代替吐司机,用煮锅煮咖啡。“但是,有了它们,我偶尔可以做一顿丰盛的早饭,繁忙的早晨也会因此变得更简单和幸福。”
一些买来的二手商品,到了新主人手里,还可能产生奇妙的变化。
今年夏天,思思需要一个笔记本做读书摘抄用。如果在国内,她可能毫不犹豫就在网上下单了。但是在她芬兰住处附近的超市,连最普通的小作业本也要2欧元。“可以,但没必要。”
“我灵机一动,想跳骚市场什么最多?当然是书。然后我花0.4欧元在家门口的跳蚤市场挑到了一本字大行疏的小说。”这本书是一本日记题材的小说,内页是厚实的铜版纸,适合用来记录、摘抄或者粘贴一些东西。
“以纸张为载体,交错的时间,不同的语言,这本二手书在我手里又有了新的生命。”思思说道。
有时,二手商品的交易还给年轻人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改变。
跟高中、大学时期相比,思思的穿衣风格变了很多。“以前,我们更愿意追赶潮流,满身堆砌的都是土酷的LOGO。而现在,设计和品牌已经不是我考虑的第一位,填满我衣柜的都是不俗的经典基础款服装。”
在购买新衣服和出售二手服装的过程中,韩宁也改变了消费观念。“我现在会有意识地学习服装搭配,会买耐看的衣服,也更注重品质,大大提高了它们的利用率。”今年以来,韩宁基本没怎么扔衣服了。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 二手商品市场前景巨大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国家发改委7月7日印发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鼓励“互联网+二手”模式发展,强化互联网交易平台管理责任,加强交易行为监管,为二手商品交易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服务,鼓励平台企业引入第三方二手商品专业经营商户,提高二手商品交易效率,推动线下实体二手市场规范建设和运营。
此外,规划还提到,要完善二手商品流通法规,建立完善车辆、家电、手机等二手商品鉴定、评估、分级等标准,规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为。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居民在消费领域的碳排放占比上升,促进绿色消费变得愈发重要,而其中,发展二手商品市场是一个重要措施,市场发展前景巨大。在二手商品中,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是一个重要品类。灼识咨询(CIC)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二手消费电子交易量达1.886亿台次,未来五年将保持23.7%的年复合增长率,至2025年有望达到5.458亿台次。
为了响应规划,致力于“互联网+环保”类型循环经济的万物新生集团积极打造ESG(即“环境、社会和治理”),包括通过研发隐私清除技术保障用户信息安全,通过延长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减少电子消费领域的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等,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同济大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主任郑惠强认为,此举将可持续商业实践融入日常运营当中,不仅提升了行业的规范化和规模化水平,还通过技术手段和供应链能力,促进了二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万物新生集团创始人兼CEO陈雪峰表示,从消费规模和结构看,中国开始进入消费全面升级转型阶段,这也是绿色消费与生活方式的窗口机遇期。坚持发展绿色经济,正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此次《“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发布,对于循环经济行业带来了长期利好,也给予行业发展的充分动力与信心,未来将秉承“让二手商品流通全球”愿景,持续助力循环经济发展。
闲置物品循环利用是好事 如何解决交易痛点是关键
通过二手交易平台,使“无用”的物品重获生命,重新焕发市场价值变为“有用”,将浪费变为消费、将库存变为供给,毫无疑问是响应“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好事儿。但在实际购买过程中,二手平台“水太深”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不止一位消费者提出,买卖二手闲置需要一定知识门槛,不然一不小心就踩了坑。真假难辨且不说,一旦涉及到退换货,买卖双方的权益都难以保证。
如何加强交易行为监管,为二手商品交易披上标准化、规范化的外衣,建好集中规范的“跳蚤市场”,整个二手消费市场的成熟尚需多方努力。
本文来源:创业最前线,中国新闻网,扬子晚报
网址:万亿二手市场逐渐升温:资本进入垂直赛道,“破烂回收”到底有多赚钱?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54329
相关内容
二手消费万亿市场:资本重注二手3C、二手奢侈品等垂直赛道,供应链把控成竞争关键“互联网+二手”下的万亿市场:资本重注垂直赛道 供应链把控成竞争关键
消费电子回收有多赚钱?你二十块卖掉的“垃圾”,有人年入143亿
资本加注二手电商,万亿闲置市场如何“转”起来?
二手市场的品牌商业价值到底有多大?
回收旧衣服的背后,竟有千亿级市场,有人已年入几十万!
“互联网+二手”下的万亿市场:供应链把控成竞争关键
旧家电回收价格表,旧家电回收行业到底是如何赚钱?
靠二手书的循环生意,卖掉100万本二手书,年入破亿的多抓鱼,是如何做到的?
回收旧衣有多“暴利”?90后小夫妻辞职“收破烂”,如今日赚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