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繪就低碳生活圖景
关注绿色环保科技,实践低碳生活 #生活乐趣# #创新乐趣# #新潮生活方式#
低碳小麥走上餐桌、節能建筑拔地而起、自行車高速公路串起風景……近年來,在創新技術的助力下,我國多地持續探索綠色發展新方式,人們的生活變得更時尚、環保。
【今日關注】
◎本報記者 馬愛平
“近年來,我國綠色建筑材料發展持續取得突破,綠色建筑業態不斷更新。目前,新建綠色建筑面積佔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已經超過90%。”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壽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不僅是建筑領域,如今低碳技術已與農業、交通業等多個行業深度融合,為其賦能。
低碳技術發展不僅關系國家建設與發展大局,也同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綠色“黑科技”產品來到你我身邊,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生動的低碳生活圖景。
實現增產與環保雙贏
作為浙江省低碳鄉鎮試點,杭州市臨安區潛川鎮沙門塢低碳生態農庄通過循環利用廢棄物,每年節約化肥30噸、飼料2萬余公斤。
潛川鎮黨委書記王靜告訴記者,沙門塢低碳生態農庄被評為浙江省美麗生態牧場,其養殖的沙門塢蚯蚓蛋入選杭州市“十大金蛋”,通過有機食品認証。
低碳農業之花也在山東綻放。
在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桓台縣的先正達集團中國MAP農場內,有一片低碳小麥田。
“這200畝低碳小麥,採用免耕播種、精准施肥等方式種植,較傳統方式畝產提升約7.5%,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約3成,實現了增收、環保兩不誤。”先正達集團中國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姜業奎告訴記者。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從播種開始,我們就採取了免耕播種方法。與傳統方式相比,這種方法可減少2至3次農機作業次數,讓土壤更好固碳。”姜業奎進一步說,“更精准的水肥管理也是減碳的關鍵措施。我們利用測土配肥、水肥一體化管理技術,實現了節水50%、節肥30%至50%。”
創新種植方式不僅提高了小麥的產量和品質,還顯著減少了農業生產的碳排放量,為低碳農業發展積累了實踐經驗。
從事小麥科研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學院教授茹振鋼,常年奔波在田間地頭,先后培育並推廣了多個小麥新品種。他說,生態碳匯可促進溫室氣體減排和自然環境改善,緩解氣候變化對人類和地球的影響。研究表明,農作物的固碳能力和淨化空氣能力,遠比單位面積的森林要強。
“西方國家主要是把森林納入碳匯經濟,並未把農作物納入碳匯經濟。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部分地區農作物群體構建速度快,固碳能力強。我們期待更多像低碳小麥這樣的創新成果。”茹振鋼說。
給高樓穿上“節能外衣”
城市建筑作為現代都市的核心標識,在我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中佔據重要地位。中國建筑節能協會會長武涌介紹,據統計,建筑全過程能耗佔到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45%,碳排放量佔全國排放總量的50.6%。在此背景下,城市建筑的節能降碳成為當務之急。
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光熙門北裡29號樓,被稱為公共建筑改造領域的綠色典范。這棟樓建於1987年,經改造后成為北京市首個零碳建筑。
北京建筑節能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龔海光向記者介紹,在改造過程中,項目團隊運用了七大類、二十項節能技術,為高樓穿上“節能外衣”。這些技術使建筑物本體能耗降至改造前的66%。同時,光熙門北裡29號樓安裝的多種光伏設施如同“能量收集器”,遍布樓房表面,可以為建筑提供充足電能。
前不久,貴州省首座零碳辦公樓建成投用。它配置了2台風力發電機,預計年發電量3299千瓦時﹔採用淺層地溫能,保証冬季供熱、夏季制冷。
“綠色建筑是重塑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之一。”彭壽說,隨著相關政策落地,我國綠色建筑在規模化發展上具有明顯優勢。
鋪就綠色出行路
朱婷婷在陝西省西安市某企業工作,每天早上她從地鐵站轉乘“捷巴士”上班。她告訴記者,自“捷巴士”運營以來,上下班出行方便很多。
“捷巴士”是一種網約公交,採取實時拼單網約模式,市民隻需通過手機預約出行即可享受“隨需而至、經濟快捷、預約出行、一站直達”的公交出行體驗。如今在西安市,“打”公交上班已經成為不少人的首選。
近年來,西安市大力建設公交多元化服務體系,打造15分鐘綠色交通便民服務圈,讓西安的城市綠色出行駛上快車道。
在位於浙江省安吉縣的竹子博覽園,一款移動充電機器人每天都在辛勤地工作著。
“以前是車找樁,現在是樁找車。”能鏈智電副總裁於翔告訴記者,以往,有充電需求的車主要在充電樁附近等待或自行尋找充電樁,而移動充電機器人突破了固定充電樁存在的場地、電容量等限制。
“捷巴士”、移動充電機器人都是組成智慧交通網絡的一份子。
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先進說:“智慧交通極大地優化了出行路線,促進交通安全,並且節能降耗。”
王先進認為,智慧交通至少在三個層面可以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一是智慧交通能夠整合交通系統資源,提供一體化運輸服務,優化出行結構。二是智慧交通技術的創新與進步,能夠給整個行業帶來重大變革,提升出行效率。三是智慧交通技術能夠用較低的社會成本,對整個交通行業的碳排放量進行精准監測和核算,為相關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网址:“黑科技”繪就低碳生活圖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58251
相关内容
“黑科技”绘就低碳生活图景电脑科技与现代生活
江蘇統籌安排項目經費5000萬元,共繪長三角科技創新一體化藍圖
曼陀罗绘画与自我照顾.ppt 全文免费
老屋綠改造
玻璃工艺品玻璃工藝品的成形法之冷工制作法
華潤燃氣舉辦“‘綠動’未來 ‘智’繪新篇”媒體開放日活動
电脑科技与现代生活.ppt
“LED和低碳生活”科技活动方案.doc
創制纖維新材料 織就美好新生活(科技名家筆談·75年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