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甲醇:打通能源流转的“中国方案”

发布时间:2025-02-07 03:12

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伏板是绿色的能源解决方案。 #生活常识# #生活建议# #节能技巧# #家庭能源审计#

12月5日,沈阳寒意初显,而金杯(沈阳)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却热闹非凡。

金杯远程合作首款吉运新能源产品下线仪式暨醇氢电动产业发展大会隆重举行。随着首批金杯吉运E6、E9两款新能源车型正式下线,金杯品牌踏上焕新征程。这标志着远程新能源技术正式落地金杯。根据规划,2025年中,金杯还将引入远程甲醇相关技术,适应东北寒区的甲醇汽车即将迈入量产阶段,为区域新能源转型注入全新动力。

大会上,沈阳市工信局同步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沈阳市甲醇汽车生产及推广应用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全面描绘甲醇汽车产业的未来图景:从制造补贴到基础设施建设,从路权优化到消费激励,勾勒出涵盖生产、应用与推广的全链条政策框架。这一措施不仅反映了沈阳市抢占甲醇经济风口的战略考量,更为“甲醇汽车第一城”的愿景注入实践力量。

活动现场,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在发言中指出:“常温常压下,液体是人类最理想的能源载体,而绿色甲醇则是将风能、光能转化为长期储存能源的最佳路径。”这种观点为甲醇作为“液体能源”的前景再添佐证。而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则在致辞中直言:甲醇汽车的新风口已经到来。经过20多年的技术攻坚和市场探索,甲醇汽车在环保性、经济性、安全性与可靠性方面的综合优势已得到充分验证,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新能源转型的必然选择。

从沈阳到黑龙江大庆,从内蒙古阿拉善到全国多个新能源推广区域,甲醇经济的脉络已然清晰:绿色甲醇以其清洁性、低成本和储运便捷性,正在推动能源从零散开发到协同整合的深刻变革。如今,甲醇经济早已不止于理论构想,而是在政策牵引和技术驱动下,步入规模化实践的快车道,成为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柱。

1

“液体阳光”点亮老工业基地振兴之路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的先锋,沈阳市正将甲醇经济列入重点发展战略,以绿色能源驱动城市振兴。

在醇氢电动产业发展大会上,沈阳市工信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沈阳市甲醇汽车生产及推广应用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从制造补贴到基础设施建设,从路权优化到消费激励,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政策框架。与此同时,沈阳工信局表示,沈阳首个甲醇加注站已投入使用,计划到2026年建成40座以上,这不仅标志着甲醇生态体系初具雏形,也彰显了沈阳打造“甲醇汽车第一城”的雄心。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严寒,电池性能因低温大幅衰减,新能源商用车的渗透率因此长期徘徊低位。据统计,2023年东北三省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仅为1.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甲醇以其液态存储的特性,被誉为“液体的电”、“液态的氢”,是风光发电储能的最佳载体。甲醇能源的低温适应性与储运便捷性,为北方新能源转型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醇氢电动技术更是有效破解了极寒条件下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衰减的难题,成为北方绿色交通发展的“最优解”。

在大会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特别指出:“辽宁正构建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高质量的新型工业化支撑全面振兴。金杯与远程的携手合作,将为辽宁新能源转型注入全新活力。”通过吉利远程技术导入,金杯产品与品牌焕发新生,双方合作不仅响应了国家“双碳”目标的时代呼唤,更为地方经济注入了强劲动能,助力辽宁在新能源领域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事实上,围绕独特的气候与场景需求,北方城市正在展开甲醇经济的全面探索。

在黑龙江大庆,醇氢电动城市客车的大规模推广为甲醇经济提供了鲜活样本。大庆构建起从甲醇车辆到加注站的完整生态闭环,既降低了城市交通运营成本,每台车生命周期内节省高达66万元,又显著减少碳排放,环保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作为“石油之城”,大庆的转型故事既是能源变革的缩影,也是资源型城市探索绿色未来的生动示范。

而在内蒙古阿拉善,甲醇经济的实践路径更加宏大。当地以风光电制甲醇为核心,年产5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已启动首期10万吨生产计划,通过捕集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实现碳中和能源闭环。每年减少15万吨碳排放,相当于植树造林15万亩,不仅将不稳定的风光电转化为便捷高效的液态能源储存,还为全国甲醇经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外,哈尔滨在即将到来的亚冬会上,350辆甲醇汽车已整装待发。这支服务车队的亮相,不仅代表了甲醇汽车在极寒气候下的技术突破,更彰显了甲醇经济服务国际赛事的实力。东北地区通过甲醇经济的多场景应用,正逐步形成覆盖广泛的绿色能源新生态。

甲醇经济的兴起离不开技术与市场的双轮驱动。吉利近20年的技术积淀,从解决甲醇发动机的核心难题到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完成了从0到1的跨越。而地方政策的支持和实践验证,则让市场接受度迅速提升。从沈阳到大庆,再到阿拉善,甲醇经济的地方实践涵盖公共交通、物流运输与工业减排等多个领域,清洁能源技术的适应性和协同效应正逐步显现。

从东北到西北,甲醇经济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实践,从地方试点迈向全国推广。政策的引导、技术的突破与市场的响应,让这条“液体阳光”驱动的绿色道路愈加清晰。甲醇经济不仅为中国“双碳”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全球新能源转型贡献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方案”,描绘出能源革命的新未来。

2

用甲醇,再造一个“新金杯”

2024年5月,沈阳市与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迈入崭新阶段。

此前吉利方面表示,双方的携手,尤其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目标远不止技术导入,而是通过全产业链协同支持,为金杯品牌注入全新生命力,以期再造一个属于新时代的“新金杯”。过去7个月中,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持续向金杯导入新能源技术,首批两款新车型的亮相,正是这一合作成果落地的缩影。

作为沈阳市新能源产业布局的重要支柱,金杯与远程的合作不仅推动了甲醇经济在区域内的生根发芽,更体现出绿色能源在东北严寒气候下的技术突破。这次推出的甲醇车型,特别针对寒区用户需求进行了深度优化,以破解传统纯电动技术在极寒条件下续航里程大幅衰减的瓶颈。这一技术革新不仅填补了市场空白,还为金杯品牌带来了技术与市场的双重跃升。与此同时,沈阳市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从制造补贴到路权优化,从消费激励到基础设施建设,为甲醇汽车本地化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土壤。

金杯与远程的合作意义深远。它不仅赋予金杯品牌焕新的技术实力,也为沈阳市新能源产业的整体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大背景下,金杯的转型与崛起折射出能源变革带来的全新机遇和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

然而,这场合作的价值远不止于沈阳或东北。吉利旗下的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凭借其独创的“醇、车、站”三位一体模式,已构建起从绿色甲醇制备到加注站网络,再到车辆应用的完整生态体系。远程正以这一模式推动甲醇经济的全国布局,甚至迈向全球化推广。在杭州亚运会上,远程醇氢电动车以高效性和稳定性为赛事提供了可靠保障,而即将亮相哈尔滨亚冬会的醇氢电动车队,则进一步验证了该技术在极寒条件下的卓越表现。这些国际性赛事的应用案例,不仅是技术成熟度的佐证,更显著提升了甲醇经济的全球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

值得注意的是,醇氢汽车展现出了较强的经济性。去年12月,共计300台远程醇氢电动城市客车交付大庆、天津,每公里较燃油车成本节省1.39元,按公交车8年生命周期计算,一台车可节省66.6万元。

远程的视野早已超越国内市场,其布局正在塑造一个跨区域、跨行业的绿色经济新生态。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远程推动甲醇经济从理论构想迈向规模化实践,再从地方试验走向国际推广。全球甲醇行业协会中国区首席代表赵凯指出,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甲醇产能中有一半将来自中国,而其中80%的项目将在东北地区落地。作为东北甲醇经济的核心枢纽,辽宁通过产业辐射,不仅连接东北亚市场,更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

金杯与远程的合作,是甲醇经济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一次范例。它不仅展现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深度融合,也勾勒出甲醇经济在多维度协同下的无限可能。

随着醇氢电动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广泛应用,甲醇经济正以沈阳为起点,向全国乃至全球辐射,构建一个以绿色能源为驱动的新世界。这不仅是一次区域产业升级,更是全球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实践,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具有普适性的现实解法。

3

解锁绿色能源流通新时代

车用甲醇的崛起,正在为全球能源转型描绘一幅光明的未来图景。作为一种常温常压下的液体能源,甲醇以其储运便捷、经济性强的独特优势脱颖而出,被广泛认为是新能源发展中的关键路径。

正如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所言,“液体能源是人类最理想的能源载体,甲醇既可以通过管路实现陆路输送,也可以以极低成本实现跨海运输,一升甲醇的运输费用不到七分钱。”他表示,甲醇就是氢能,未来当氢能利用的成本降低,甲醇也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能源,储运甲醇再利用甲醇制氢远比直接储运氢的效率高,因此甲醇可以看作是未来氢能的液体形式的最佳载体。

这种属性让甲醇成为连接绿色能源生产与全球化能源流通的完美媒介,为能源供给网络的优化提供了全新解法。

甲醇不仅在储运上具有优势,更在能源路径优化中展现出广阔前景。在新能源技术发展初期,纯电动汽车作为零排放车型成为市场焦点,但其核心问题——依赖煤电驱动的现实——使其在真正实现“碳中和”上面临挑战。而氢能,尽管被誉为“终极能源”,却因储运困难和基础设施高投入始终无法实现规模化推广。相比之下,甲醇通过风光发电制备,将不稳定的风光电转化为液态能源存储,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以甲醇燃料驱动车辆,实际上就是在用“太阳能开车”。这种创新路径不仅突破了电和氢的瓶颈,还为新能源市场注入了一种经济、可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车用甲醇的优势在其应用场景中得到充分体现。作为商用车减排的有效路径之一,吉利的醇氢电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城市公交、物流运输和工程用车等多个领域。这些车型不仅解决了北方严寒地区纯电动车续航里程衰减的问题,还在运营成本和环保效益上展现出明显优势。数据显示,醇氢电动商用车每公里成本较燃油车降低30%-40%,在尾气排放上实现了一氧化碳减少88%、氮氧化物减少82%的环保突破。无论是城市公交的日常运营,还是矿山工程的高负荷作业,甲醇能源都以其高适应性和高可靠性成为不二之选。

不仅如此,甲醇在非道路和船舶领域的潜力同样不可忽视。甲醇燃料的高能效和低排放使其成为绿色航运的重要选项,中国船级社已为甲醇燃料发动机颁发型式认可证书,标志着这一能源在船舶动力领域的正式启航。而在工业生产中,通过捕集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气合成甲醇,不仅实现了碳资源化利用,更构建出可持续的循环经济模式。这种多场景、多领域的广泛适用性,让甲醇能源在全球“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大有可为。

随着政策支持的加速落地和技术突破的持续深化,车用甲醇正在从理论设想走向全面实践。

作为一种战略性能源路径,甲醇能够突破当前新能源技术在储运、适配性上的瓶颈,通过液态形式实现了便捷储存与全球化流通,同时将风光电的不稳定性转化为稳定的能源供给载体,为区域性能源供需的不平衡提供了解决方案。相比传统的煤电驱动或氢能储运,甲醇为能源产业链优化提供了一种更务实、经济和灵活的选择。这种多功能性使得甲醇不仅可以支撑区域低碳转型,还为全球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变量。

从绿醇制备到车辆应用的全链条协同,甲醇经济已经在城市交通、工业减排和非道路领域展现了可行性。在全球加速“双碳”目标实现的背景下,甲醇的广泛应用为能源转型增添了新的选择。它与纯电动等其他技术形成了多元化并存的局面,为不同行业、不同场景提供了灵活的解决方案。这种基于实际需求的合理定位,既展现了甲醇能源的潜力,也为全球绿色能源转型提供了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发展思路。

从商用车到航运、从工业减排到全球能源流通,甲醇已经证明自己不仅是绿色能源的有效补充,更是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力量。

正如李书福所言:“甲醇经济将是未来新能源转型的核心路径。”在内外部优势的共同加持下,车用甲醇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它不仅是能源行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更是为全球绿色未来书写的“中国答案”。

网址:绿色甲醇:打通能源流转的“中国方案”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58716

相关内容

远程甲醇重卡绿色运输优选方案 燃料成本节省18%
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
唐山甲醇批发: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链
国家能源局公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名单
中国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1)我们用甲烷、乙醇等清洁能源逐步替代生活中的石油等燃料.甲烷和乙醇都属于
煤制甲醇生产工艺优化与节能减排措施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名单的通知
中国家电的绿色转型
碳中和周报(第170期)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年绿色低碳转型加快;CCER新方法学推进煤炭甲烷减排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