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
《失眠诊断与治疗》- 提供专业失眠诊断和治疗方法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健康睡眠知识#
参考来源: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4, 57(6): 560-584.
近年来,随着失眠相应新型治疗药物的上市、新型诊疗方法的出现和临床研究证据的不断积累,国内针对失眠的临床诊疗经验也在不断丰富。在这一背景下,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牵头,并组织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失眠诊疗实践的现状,经广泛讨论后形成《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以下简称“2023版指南”),6月8日正式发表于《中华神经科杂志》。
图片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官方网站
相比于2017版指南,2023版指南的主要变化包括:(1)更新了失眠的临床评估内容;(2)更新了失眠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相关推荐意见;(3)新增了失眠的中国民族医药治疗推荐意见;(4)新增了青少年及儿童等特殊人群以及伴有或共病其他疾病人群失眠的治疗推荐意见。新版指南在内容上更丰富,且科学性和实用性更强,更具临床指导价值。以下简要介绍部分章节的核心内容。
失眠的临床评估
1、失眠定义:
指南中指出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感到不满意,并且影响日间功能或引起躯体不适的一种主观体验。
2、失眠临床评估内容:
指南中指出临床评估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等手段。对于每一例患者都应仔细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估可以纳入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方法。
病史采集包括:失眠表现形式、失眠程度、病程、失眠诱发和加重-缓解因素、睡眠觉醒节律、治疗情况、其他;
体格检查:了解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包括常规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精神心理状态的晤谈;
主观评估包括:睡眠日记、量表测评;
客观评估包括:多导睡眠监测(PSG)、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体动记录仪(actigraph)、可穿戴设备(含远程监测设备)、神经影像、实验室检查。
失眠的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推荐意见
1、失眠治疗的总体目标:
(1)改善睡眠质量和(或)增加有效睡眠时间;
(2)防止短期失眠转化成慢性失眠;
(3)减少与失眠相关的躯体症状或与精神疾病共病的风险;
(4)恢复日间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5)尽可能避免包括药物在内的各种干预方式带来的负面效应;
2、失眠的药物治疗:
指南中指出失眠的药物治疗包括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BZRAs)、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ORA)、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抗组胺H1受体药物、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抗抑郁药物与BZRAs联合应用、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及麻醉类药物。同时针对给药方式、疗程、变更药物指征、终止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时的处理方案、序贯方案提供了推荐意见。
值得关注的是麻醉类药物(右美托咪定、异丙酚)为2023版指南新增内容,褪黑素在2023版指南中仍不作为失眠的常规治疗药物,并指出长期使用褪黑素可影响内源性褪黑素的分泌,大剂量褪黑素(10mg/d以上)可抑制性激素分泌。
3、失眠的心理治疗:
失眠的心理治疗,广义上是指心理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其本质是改变患者的信念系统,发挥其自我效能,进而改善失眠症状。
指南中着重介绍近年国内失眠相关指南推荐一线治疗的重要方法CBT-I治疗法。美国及欧洲推荐所有成年患者接受CBT-I作 为 慢 性 失 眠 的 初 始 治 疗 和 一 线 治疗 。CBTI 可减轻失眠严重程度,缩短睡眠潜伏时间,减少入睡后清醒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和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研究发现,CBTI对慢性失眠的短期疗效与药物相当,而长期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CBT-I能够缓解入睡困难(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总睡眠时间,提升睡眠效率,改善睡眠质量,对老年失眠亦有治疗效果,并可以长期维持疗效。
青少年等特殊人群治疗推荐意见
1、儿童及青少年失眠治疗:
CBT-I 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失眠有效且能被接受。儿童和青少年使用BZDs发生过量的风险高于成人,应限制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应用。少数研究结果显示 BZRAs对儿童和青少年失眠缺乏疗效,且增加睡眠相关行为异常。褪黑素有助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孤独症患者入睡困难型失眠。
推荐意见:
(1)对儿童及青少年失眠,首先尝试 CBTI(A级证据,Ⅰ级推荐);
(2)CBT-I 效果不佳时,考虑药物治疗作为整体治疗方案的一部分,须注意药物说明书的年龄限制,权衡风险/获益(B 级证据,Ⅱ级推荐)。
2、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失眠治疗:
CBT-I 能显著改善孕妇的睡眠质量、失眠严重程度。妊娠期妇女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的安全性缺乏资料。所有nonBZDs均为美国FDA妊娠期用药分级中的C级,只有在明确其获益可能胜于潜在危害的情况下才能谨慎使用;大多数BZDs 为 D~X级,妊娠期禁用。苯海拉明为B级,可用于妊娠期呕吐,同时具有催眠作用,但是治疗妊娠期失眠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哺乳期慎用镇静催眠药物,避免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目前尚缺乏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失眠的物理治疗研究证据,因此暂不推荐。
推荐意见:
(1)妊娠期和哺乳期失眠患者首选睡眠卫生教育,推荐CBT‑I(A级证据,Ⅰ级推荐);(2)CBT‑I不满意或者难以依从时可以选择non‑BZDs(D级证据,Ⅱ级推荐)。
END
转自:心康医学
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
网址:权威发布!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59525
相关内容
中国成人失眠共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治指南(2024版)《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发布
世界睡眠日:“好梦中国2023”全面开启,《睡眠指南》权威发布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
《中国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治指南》(2020)在京发布
【权威发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生活方式干预八部曲
202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7 大要点更新,诊断界值仍为 140/90mmHg
国家卫健委发布《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全新升级!2024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发布
CDS重磅发布最新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