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经济活力新图景——人民政协网
互联网推动了共享经济,如共享单车、民宿等新型业态崛起。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互联网改变生活#
编者按:
2025年春节,消费市场迎来强劲复苏。国人出游热情高涨,国内热门景点和新兴目的地人潮涌动;中国年味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入境;电影票房市场再创新高,多部大片引爆观影热潮;乡村春晚成为新亮点,各地特色表演展现文化自信。此外,国家补贴政策进一步刺激消费,为春节假日经济注入强劲动力。这个春节,消费市场不仅彰显了我国经济活力,更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节文旅热潮涌动 “非遗游”点亮新年味
吃非遗小吃、看非遗表演、亲手制作非遗工艺品……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年俗活动,成为2025年春节旅游当仁不让的“顶流”。近日,多家知名旅游平台发布的春节旅游报告数据显示,国内文旅消费火热,多地春节假期接待游客人次超去年同期,“非遗游”热度较去年增加30%-40%。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人数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彰显出国内文旅市场的蓬勃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戴斌:整体来看,旅游市场繁荣、创新、优质、有序,多项指标创下历史新高。一路生花的春节假日奠定了全年旅游经济高开高走的市场基础,有力提振了旅游强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从“过年旅游”到“旅游过年”,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春节期间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
春节期间,以非遗、民俗和民间艺术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继“破圈”,成为主客共享的盛世繁花。广州的花市自南方小年那天开始,就在各区的步行街次第开市。满城花香在夜市烟火中弥漫,为城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情。厦门于正月初一晚在黄厝沙滩举办“海峡两岸春节焰火晚会”,在中山路举办新春街头秀展演活动,为游客构建了多个融经典与时尚的文化空间。这些承载历史记忆且融入当下生活的文化,在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融入、认同和关注下得以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近年来,“南英歌、北腰鼓”之所以破局出圈,就是因为其跃动的舞蹈和音乐展示了一个元气满满、活力四射的中国,有效增强了文化自信心和国家向心力。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孙若风: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它不仅凝聚着浓厚的民族情感,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春节申遗成功,进一步扩大了春节的品牌影响力,让春节变成全球性的文化大联欢,也让春节这个文化IP,带动更多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国门。
非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通过旅游这一形式,大众得以近距离接触和体验非遗的魅力,从而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非遗游”的火热背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这一回归将是文旅产业发展的最大红利,文旅产业也将作为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方式,传承和反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今后,我们要顺应近年来文旅发展生活化、大众化的趋势,助推“家国同春”,为文旅产业创造新的商机:一是办“新年贺”,把文创融入传统年货,增加年贺的文化附加值;二是办“新春游”,通过丰富、优质的文旅产品和服务,把庙会、大集办得更有年味;三是办“同春游”,让在地居民与外来游客主客共享,把回家过年与返乡旅游融为一体,把夜经济、休闲经济、冰雪经济与人文经济融为一体。
“China Travel” 感受非遗中国年
春节期间,大批外国游客选择来中国过春节,沉浸式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深度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相关数据显示,节日期间,十大入境游客源国依次为韩国、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英国、泰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日韩、新马泰等短线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30%,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等长线入境游同比增长近120%。入境游热门目的地依次为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珠海、成都、中山、哈尔滨、佛山、重庆,非遗年味目的地如石家庄、福州、西安入境游订单同比分别增长50%、52%、97%。中国入境游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全国政协委员魏明德:春节期间,大批外国游客前来“China Travel”,这一趋势不仅体现了中国旅游业的强大吸引力,也反映出全球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和高度认可。春节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其独特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的庆祝方式和寓意深远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包饺子等,都深深吸引着外国游客。他们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能亲身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
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入境游市场的升温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国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外国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同时,我国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入境旅游的政策,比如不断优化免签政策、提升入境效率、完善移动支付等,都将进一步提升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的便利度。
此外,社交媒体的普及推广也为春节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外国游客通过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在中国的春节体验,不仅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春节文化的魅力,也激发更多外国人来中国旅游的热情。
上海市杨浦区政协委员丁纯:春节期间,大批外国游客涌入中国体验非遗中国年,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并优化了入境政策,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旅行环境,既包括良好的社会治安和公共服务,还包括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体验等。比如,上海作为世界知名都市融合了古今中外各种元素,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既有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浦江沿岸的地标性建筑,又有城隍庙、龙华寺等历史文化遗迹;既有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又有古老的传统文化底蕴。这种现代化与古老传统相结合的城市特色,使得上海成为入境游客前来打卡的首站目的地。
如今春节成功申遗,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对中国春节期间的饮食文化、民俗活动、年俗传统等产生浓厚兴趣。他们选择在春节期间来到中国,希望通过亲眼见证并亲身体验最典型、最传统的中国文化,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和人民生活方式,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史上最强”春节档 彰显中国电影市场强劲活力
无论在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还是县域的下沉市场,各地电影院都是节日期间最火爆的场所之一。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截至2月5日9:00,2025年春节档票房为95.10亿元,大幅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最高票房纪录,且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累计票房超过北美,位列全球第一。同时,春节档观影人次达1.87亿,同样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最高人次纪录……“史上最强”春节档的背后,彰显出中国电影市场的强劲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傅若清:今年春节档电影题材丰富、类型多元,武侠、喜剧、动画等多部影片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观影需求。此外,今年春节档影片特效、动画占比显著增加,“大片质感”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凸显了大银幕的独特视听体验。如春节档6部影片均供应了CINITY高格式版本,场均人次是普通厅的2-3倍,体现观众对高格式影厅的青睐。
近几年,国产电影的制作质量、艺术水平都有较大幅度提升,无论是电影技术、电影语言、美学风格,国产电影都有了较为丰厚的实践与积淀。尤其是在本土文化挖掘上,如今年春节档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哪吒之魔童闹海》,可以看到中华文化激发的创作热情与观影热情,彰显出国产电影在电影创作上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积极姿态。同时,国产电影不断深化题材突破与类型融合,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实现与社会话题、公众情绪的共情共鸣,展现了中国电影的创造性和多样性。
全国政协委员皇甫宜川:今年春节档接连创下多项纪录,与影片整体质量高、类型多样密切相关。它表明,有好电影才会有观众,拍好电影才是硬道理。
整体来看,春节档上映的多部影片IP效应显著,引来超强关注度。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熊出没·重启未来》均依托强大IP,这些IP本身就拥有良好口碑和大量粉丝,为影片的预售带来较好的票房数据,激活了春节档市场,引发广泛关注。
近年来,中国电影关注现实,回望历史,精耕细作,锐意进取,国产片的整体质量得到很大提升,在近几年的电影市场上一直保持主导地位,这是今年春节档电影表现亮眼的根源。在创作上,部分影片对传统故事进行了创新表达,在保留原故事核心元素基础上,赋予了人物与故事新的内涵,形成良好口碑,带动更多观众走进影院;在供给上,多元的题材类型满足了不同观众的观影需要,扩大了受众面,激活了市场,带动了中低频观众走进电影院;在产业上,由IP主导的春节档显示出中国电影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对IP的运用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增加了中国电影产业链的长度和强度,激发资本对产业的投入;在文化上,春节档影片大都表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及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契合当代观众的情感,激发观众与银幕故事的共情。
“村晚”持续圈粉 促旺春节消费
春节期间,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村晚”在我国多地热闹开场。在某社交平台上,“村晚”相关话题播放量高达数十亿。1月22日,2025年全国春节“村晚”主场活动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英村上演。张谷英村将演出与美食结合,让游客从“看过来”到“留下来”。此外,多地“村晚”还与非遗、电商直播相结合,催生出一派促旺消费的繁荣景象。在岁末年初,各地借“村晚”热潮探索消费新路径,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舒勇:今年各地“村晚”亮点显著,不仅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还对促进春节消费起到积极作用。
多彩非遗共贺新春,今年的“村晚”文化味更浓。2025年是首个非遗春节,非遗成为“村晚”的重头戏。春节前后,多地“村晚”现场设置了非遗产品展示区和体验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制作和文化表演,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这种体验式消费有效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也扩大了非遗的影响力。
中外互动焕新民俗,今年的“村晚”“国际范”更足。上海、浙江多地“村晚”现场,外国友人与村民同台共舞、齐贺新春,沉浸式体验当地乡村文化。“老外”参与“村晚”不仅带动当地消费和经济发展,同时“村晚”作为传统文化展示窗口,其国际化还有助于推广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融合,为消费市场带来多元活力。
“村晚”热潮的兴起,既是地域文化自觉的体现,也是乡村文化自信的表达。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对优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他们渴望通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展示自我、寻找归属感。“村晚”模式的演变顺应了这一需求,新元素的融入催生了新产品与业态,推动了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乡村发展带来经济效益。
全国政协委员郭媛媛:科技赋能传统文化也是今年“村晚”的一大亮点,“村晚”的传播方式更加多元。春节前后,浙江“村晚”利用AI技术制作宣传片,推出首个数字形象代言人“村村”,并实现全省联动,令人耳目一新。借助5G网络,多地打造“云上村晚”,通过高清直播让观众实时互动,打破地域限制。山东寿光更是融合“村晚+电商直播”模式,借助“村晚”人气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
“村晚”搭上时代发展的快车,现代化传播手段将其热闹氛围加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有力推动乡村消费市场走向繁荣。如今,“村晚”已不再只是农民群众自娱自乐的活动,更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一股推动乡村振兴的力量,在文化传承与消费升级上“双向赋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强,“村晚”顺势蓬勃兴起。今后,各地办“村晚”不能止于表面的热闹和已取得的经济成效,应继续深挖其潜在价值,将流量不断转化为经济增量,让“村晚”成为带动乡村消费、传承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平台,成为乡村振兴最好的“年货”。
国补点燃春节“换新潮” 数码年货成新宠
1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的通知。财政部显示,已预下达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810亿元。春节前夕,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在全国实施,自1月20日至2月1日,已有1470.4万名消费者申请了1886.7万件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国补点燃春节“换新潮”,激发消费新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赵晓光:春节期间由国补点燃的“换新潮”,将春节传统的“吃穿”消费市场,扩展到电子产品、智慧服务消费市场。多方优惠政策的叠加,为广大百姓带来了更多福祉,尤其是补贴政策的落地逐步完善,让消费者、商家、厂家各方都受益,极大激发了百姓的消费热情。
当下消费市场增加了更多“智能家电”衍生出的服务消费,例如影视会员服务、远程健康管理服务、远程教育服务等,将推动消费市场需求从“物质消费为主”转向“物质和精神结合”。此外,国补首次将3C产品纳入补贴范围。真金白银的补贴,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大众的消费热情,也带动了生产供应端的发展,特别是将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大模型技术与3C(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产品结合,提升电子产品的智能化、网络化,都将为我国消费电子行业加快科技创新和走向世界前沿注入强大动力。
通过国补,社会大众在消费中能更直接了解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感受科技进步对民生改善的助推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梁留科:春节期间,通过以旧换新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淘汰老旧产品,推动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低碳、绿色的产品,促进了高品质、智能化产品普及,使消费结构走向绿色化、智能化。
在数智化时代发展背景下,数码产品纳入国补激发了消费电子行业市场的快速增长,国家政策的补贴降低了消费者购买成本,促进了产业链的完整复苏与增长,为整个数字化的上下游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为提振经济,促进消费,2025年“两新”政策加力扩围,主要受需求和产业两方面因素影响:需求方面,面临着内需的压力加大,外需的阻力增强;产业方面,主要是产业升级的需求和低碳转型的要求,可通过扩围来推动设备更新和产业升级,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春节期间,“两新”政策解锁了新的消费热潮,展示出中国市场经济蕴藏的潜能与后劲,释放出春节经济的新动力。
网址:共绘经济活力新图景——人民政协网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60239
相关内容
“共享经济”的经济学分析——人民政协网旧货“变废为宝” 循环经济“绿意”满满——人民政协网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生活——人民政协网
政策协同力促经济回升向好
助力老年人乐享数字生活——人民政协网
202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马丘比丘宣言(摘要)——人民政协网
绘就“兴岛富民”好图景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 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生活创新场景应用
数字人民币为经济添活力
高品质的生活从哪里来?——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