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年轻人重塑春节团圆方式
春节时,包饺子寓意团团圆圆,贴对联表达新年愿望 #生活技巧# #居家技巧# #家庭节日庆祝方式#
春节期间的“中国雪乡”。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除夕返乡,和爱人再一次选择住在家对面的酒店。夜幕降临,酒店大堂里仍旧熙熙攘攘,目之所及,都是一个个年轻的家庭拖着行李办理入住;而街对面张灯结彩的小区里,他们的父母家人可能正包着饺子备着年夜饭,等待这些返乡的亲人一起团圆。这样看似矛盾的场景,却真实地发生着,悄然重塑着中国传统节日的团聚图景。
酒店过年,正在成为春节团聚的新方式
春节回家过年的传统习俗,承载着中国人对团圆的深切期盼。表面看,回家过年却不住家里而选择住酒店,似乎背离了传统,然而实际上,这正是现代生活与传统年俗在屡次碰撞之后达到的新平衡。
在城市化的洪流之中,曾经热热闹闹的大家族聚居模式逐步解体,核心家庭成为社会主流。年轻一代在城市中建立了独立生活空间,逐渐形成了不同于祖辈的生活习惯,对个人隐私也有着更强烈的需求。与家中许久未睡过的卧室和“长满”亲戚的客厅相比,酒店安静的环境、舒适的床铺、独立的空间,显然更让年轻一代有放松、自在的感觉。当疲于应对家长里短的时候,当面对催婚、催生无所适从的时候,酒店那扇需要刷卡的门,就成了最好的社交边界:既不妨碍亲人团聚,又能保持必要的个人空间。
对于家乡的父母亲人,春节是团圆,是天伦之乐。然而对于返乡的年轻人来说,春节除了团圆,也是难得的假期,是可以尽情做自己的“过年八天乐”。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选择在酒店过年,成了年轻人兼顾维系亲情与愉悦自己两项需求的最优解,成了确保一家人其乐融融过大年的新选择。
酒店过年,折射县域发展与春节消费新活力
回顾近几年返乡所观察到的家乡街景,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极大改善与文旅产业的迅速发展,整个小城的酒店数量与服务质量都在节节攀升。几年前还是良莠不齐的小旅店与快捷酒店占据主流,现在则不乏品牌酒店、品质民宿、度假村等。
居住条件的改善,让返乡年轻人在“回家挤挤算了”之外,有了更多的、也更舒心的选择。而家中的父母,也更乐于接受“花钱享受”:一起去酒店吃年夜饭、一起住度假村、一起洗大澡泡温泉……把有限的团聚时刻都镌刻下美好的回忆,而不是消耗在繁忙琐碎的家务活里。
这一过年方式的转变,背后是年轻人对传统过年方式的创新与突破,更是县域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生动体现。随着口袋越来越鼓,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悄然发生改变。曾经被视为奢侈的享受,如今已成为大众的日常选择。而春节期间异常火爆的酒店,正是县域消费新活力的生动写照,彰显出中国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的无限潜力。
年轻人正在塑造新的春节仪式感
“年味不在老宅的房梁上,而在愿意为彼此改变的心意里。”春节习俗的演变,本质上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从走亲访友到微信拜年,从全家守岁到旅游过年,过年的形式不断创新,但其核心价值——团圆、祝福、迎新,始终未变。
当00后开始用VR技术带爷爷奶奶体验“云逛庙会”的新奇,当父母反向前往儿女所在的城市过大年,我们终将理解:传统并非一成不变的仪式,而是每个时代的人们,以他们最喜爱的方式传递着深厚的情感。展望未来,我们有望见证更多此类的创新实践,它们不仅承袭了春节的深层意义,还为其注入了新时代的元素。这些创新将共同描绘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崭新风貌,生动展现文化传承的强大生命力。(作者:杨柳)
【责任编辑:王会】
网址:新春走基层丨年轻人重塑春节团圆方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61258
相关内容
新春走基层④【新春走基层】公路人节日里的坚守
新春走基层
【新春走基层】美化生活环境让这个春节更舒心
新春走基层 | 春节不打烊,千余名环卫工人让春节更“洁”
新春走基层|列车长巡检车厢,一天行走两万多步
吉祥挂饰添年味,龙行龘龘迎新春丨爱申活暖心春
春节出游也团圆,错峰出行省钱不“添堵”
春节几月几号:中国传统团圆庆祝,习俗与现代庆祝方式一览
春节年货大盘点:你不容错过的春节购物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