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林随笔|真正伟大的不是某个模型,而是千万人用它创造的善意涟漪
情绪的波澜,是生活的涟漪 #生活乐趣# #生活情感# #日常生活哲理#
近来,中国本土科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在全球刮起了一股“中国科技旋风”。在海内外社交平台上,人们争相发布自己与DeepSeek这款人工智能(AI)应用的测评内容,感叹其极佳的交互体验;国际资本市场更是反应直接,数家高新技术公司的股价因它的“问世”而剧烈波动。
DeepSeek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与影响力,主要在于它实现了一种“降本而非增效”的技术优化,用较低的硬件成本,开发出媲美国际顶尖水平的通用型人工智能技术。我们要为中国本土科创企业“从1到100”的技术改良与转化应用的创造力点赞。
从“1到100”的迭代升级,在对人类福祉的增益上有时并不亚于“从无到有”的发明。在人类科技史上,瓦特通过使用独立凝结器和封闭式气缸等创新设计,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和稳定性,从而摆脱了对水力等自然条件的依赖,促进了工厂的普遍建立和工业城市的兴起。正是这样的技术改良与迭代创新,使得某种原先成本高昂的技术愿景得以落地,形成规模生产效益,进而逐步改变人类的生产形态乃至生活面貌。
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视角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根本上不是源于纯粹的个人兴趣,抑或技术内在的演进逻辑,而植根于更深层次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正是经历了从军用到民用的技术改良,才走完从实验室到流水线,直至惠及千家万户的落地过程。
DeepSeek的“深度求索”之路,也印证了这一发展规律。某种程度上,正是由于过去数年所面临的出口限制,中国团队在算法优化等领域具备了更强的研发动力。中国数十年来对科教的高度重视与巨大投入,以及在工业现代化、信息化上的持续进展,确保本土科创企业拥有人才储备、资金积累以及上下游产业生态。这些现实的需求与条件,是DeepSeek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度求索”的前提、保障与方向,也是“中国式逆袭”的动力源泉。
从历史发展规律看,通用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需要回到增益人类福祉的路线上。随着资本的注入,Open-AI一度选择将开源算法“闭源”。谷歌、Meta等大型科技公司的跟进,进一步加速了AI领域的研发竞争,使之逐步演变为一场以资本市场为风向、以技术评测为内容的“头名”争夺战,通用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转化则显得格外迟缓。
在这一趋势下,AI技术或将加剧“技术封建主义”。但“横空出世”的DeepSeek模型采用的是MIT开源协议,意味着任何人都无须经过授权,即可以使用甚至改写公开的算法代码。大家可以通过自有数据、知识和经验对DeepSeek进行专业训练和微调,为个体开拓更大的创造性空间,进而真正引领通用型人工智能迈向增益人类福祉的实用阶段。
传统的通用型人工智能的“数据驱动”研发思路,可简单概括为“大力出奇迹”。在工程设计上,通过叠加GPU芯片的方法,使超级计算机具有处理海量语料数据的机器学习能力。DeepSeek则为通用型人工智能进入日常应用领域提供了一个低成本、可变现、多元化的技术渠道,有望产生一大批基于各自国家语言、符合各地市场需求的大语言模型以及架构其上的智能应用,促进全球范围的技术民主化。
从文化上讲,DeepSeek所秉持的开源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亦有相同之处。中国道家秉持“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思想,主张效法天地自然的规律,在社会生活中扶助禀赋不足的弱势者,共享发展的资源与成果。儒家“天下为公”的主张,更让中国人总愿意将科学与技术视作“天下公器”,少有西方一些人那种技术霸权思维,在技术乃至制度经验分享上有“成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宽广胸怀,在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主题上也愿意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由衷希望,DeepSeek引领人工智能进入“天下公器”的叙事,牵引通用型人工智能技术生态生成与壮大。正如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所言:“真正伟大的从不是某个模型,而是千万普通人用它创造的善意涟漪。”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陆凯华)
栏目主编:王珍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陆凯华
网址:学林随笔|真正伟大的不是某个模型,而是千万人用它创造的善意涟漪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62607
相关内容
生活的涟漪涟漪效应:素食主义如何为整个系统带来积极变化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喧嚣和纷扰,而是创造静心养性的空间和氛围
林语堂谈工作:只有人类为着生活而工作,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中考祝贺随笔200字作文
生活之美随笔.docx
一条玩创意的万能公式:创造力=复制+转化+结合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iColor资深设计师刘伟:哲学空间里的上善之道
为什么千万不要长期待在家里?这3个原因是关键,不是玄学
赵汀阳: 要命的不是人工智能统治世界, 而是人可能先亡于它创造的一切好事 | 文化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