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塘夜话”:用“火”民族文化书写魅力景哈新篇章
体验民俗文化:云南的彝族火把节,苗族的鼓楼文化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旅行生活体验# #文化旅游推荐#
原标题:【“千里边疆 文明廊带”建设】“火塘夜话”——用“火”民族文化书写魅力景哈新篇章
夜幕降临,哈尼族的火塘被点燃,温暖的火光映照着每一个笑容洋溢的脸庞,显得尤为生动。“火塘夜话”是哈尼族群众独特的民事风俗活动之一,从简单的照明、取暖、煮饭功能,演变为家庭伦理教育、村规民约传承、知识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火塘夜话”已成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景哈乡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政策重要的宣讲平台,火塘背后也折射出景哈在参与基层治理方面的文化内涵。
“火塘夜话”当好党建引领“火炬手”
![图片](https://img.yuejiaxmz.com/upload/2025/0209/20250209073803_0_vkbddr4.jpg)
景哈乡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利用“火塘夜话”促进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党的先进政策理论“火炬手”作用,用“汉语+哈尼语”的宣讲方式,带领群众学习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通俗易懂地阐述会议实质和内涵,接地气、春风化雨式的宣讲引起群众的强烈共鸣,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跨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和针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稳定帮扶的实际效果,促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创新乡、村、组三级党群服务代办机制,将58名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村组干部配备为村级代办员,2名乡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乡级代办员,在办事大厅综合服务窗口收集代办事项,建立台账,形成上下联动的服务体系,提升为民服务质量。
“火塘夜话”化身群众矛盾“灭火器”
![图片](https://img.yuejiaxmz.com/upload/2025/0209/20250209073803_0_vp22p4f8.jpg)
作为多民族聚居的边境乡镇,民族语言多样化、民族风俗多元化,难免存在农村矛盾调处不充分,群众主动参与化解度不高的情况。景哈乡秉持着“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着力把矛盾纠纷隐患化解在基层”的理念,创新“一访二调三报告一包保”多元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巧借“平安版纳APP”“一码通”等小程序,通过“火塘夜话”收集村情民意,摸清群众纠纷,实时掌握群众矛盾点,用好村内德高望重的老党员、“新乡贤”,用民族语言“唠家常”,优先解决群众烦心事、闹心事、揪心事,推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纠纷靠法”的法治理念,促使各方互让互谅、平等协商、达成协议,确保矛盾纠纷不扩大、不升级、不恶化,及时有效“熄灭”各类基层矛盾“火苗”。截至2024年年底,全乡综治中心共受理并调解矛盾纠纷420件,调解成功415件,调解成功率98.8%,无群体性案件和重大案件发生。
“火塘夜话”筑牢边境安全“防火墙”
![图片](https://img.yuejiaxmz.com/upload/2025/0209/20250209073804_0_mighrf0.jpg)
“火塘夜话”汇聚乡辖各单位、景哈边境派出所、景哈司法所、村组干部、澜湄极边综治队等力量,依托抵边联防所与抵边村寨的“双向挂钩”“景哈乡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进入村寨针对性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重点普及边境管控相关法律政策。结合发生在身边具体的案例向在场群众作“以案释法”宣讲,让群众更直观地了解参与涉边违法犯罪的法律后果,深刻认识开展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的具体要求和意义,告知群众认真履行边民强边固防、社会基层治理及边境管控义务,引导村民认识到参与“引领带”的严重后果,达到以案释法、法治震慑的作用,群众在“手工搓绳”“棉花搓线”以及哈尼手工刺绣中凝聚护边思想,达成守边共识,构筑好“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边境“防火墙”。(李朋)
网址:“火塘夜话”:用“火”民族文化书写魅力景哈新篇章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62609
相关内容
【魅力非遗】哈萨克族手工艺文化(六)答谢中书书改写成一篇白话散文(精选5篇)
夜书所见改写作文(通用21篇)
《夜书所见》改写作文(精选41篇)
云南民族饮食习俗与文化积淀
【精品】古诗改写作文(通用62篇)
旧书话题作文(通用21篇)
【热门】《卖火柴的小女孩》改写作文2篇
民族民俗文化频道
【魅力非遗】哈萨克族木质手工艺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