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三天了还是失眠、疲劳、不想上班?专家:一周内通常可以自我缓解
下班后散步30分钟,缓解一天疲劳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习惯养成# #运动锻炼频率#
极目新闻记者 丁汀
通讯员 邓盛强 陈识
2月7日是春节长假结束后的第三天,许多人经历了前天、昨天的腰酸背痛、浑身不适后,今天依旧“身体已回归工作,但心情还在过节”。如果你仍然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焦虑、神经衰弱等问题,那么你很可能还被“节后综合征”困扰着。
“节后综合征”究竟会持续多久?又该如何科学地进行调节呢?记者采访了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康复三病区的副主任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包玲,为大家答疑解惑。
节后身体和心理的这些不适,可能是“综合征”信号
“‘节后综合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疾病,而是一种常见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包玲介绍,在经历一个较长的假期后,原本规律的生活节奏被假期打乱,有些人在返回正常工作或学习的两三天甚至一周内,身体和心理可能出现各种不适反应,具体的表现可分为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身体上,常见的有头昏头痛、无精打采、疲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或学习效率低下,还可能出现消化道反应,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睡眠方面可能也会出现问题,如入睡困难、失眠多梦、早醒或嗜睡等。心理上,主要表现为焦虑、烦躁易怒、情绪低落、不想做事,甚至对工作或学习产生恐惧、逃避的心理。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节后综合征”的出现呢?对此,包玲指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首先是生物钟紊乱,在长假期间,人们往往会打破平日里规律的生活节奏,熬夜追剧打游戏、睡懒觉成了常态,致使生物钟失调;其次是饮食习惯的改变,假期里,暴饮暴食、毫无节制地胡吃海喝使得消化系统负担骤增,难以适应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再者是休息不足,假日期间,走亲访友、参加各类聚会等活动排得满满当当,身心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疲惫感不断累积;另外,过度放松也是一大原因,在节假日,人们常常不再像平常那样自律,运动量大幅减少甚至完全不运动,身体机能也随之下降;最后,心理落差大也是诱发“节后综合征”的重要因素,假期中,人们处于完全放松、舒适的状态,远离工作和学习的压力。然而假期结束后,需要立刻面对新的工作任务和生活责任,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很容易引发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而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反应。
节后状态差别慌!专家教你这样“自救”
“节后综合征”具体应该如何应对?包玲建议,第一个就是要规律作息,晚上尽量不超过11时上床睡觉,睡前放下手机等电子产品,营造安静、黑暗、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睡眠环境的安静,调暗灯光,选择舒适的枕头、床垫和被子。如果睡不着,可以尝试做一些放松训练,如冥想、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也可以听一些轻松的音乐助眠;第二点,在饮食上选择清淡、有营养的食物,避免高油、高热量、辛辣刺激的食物,减少咖啡、浓茶的摄入,以减轻肠道负担,帮助肠胃功能恢复;第三点,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慢跑、快走、瑜伽、普拉提等,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释放压力,还能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让人保持心情愉悦,每天运动半小时左右,让身体微微出汗即可。上班时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肩颈部放松操,缓解身体的疲劳。另外包玲补充,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也非常重要。“我们不妨这样告诉自己,假期已经结束,我该收收心了。身体‘充电’完成,我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对于上班族来说,前几日不要给自己安排过于繁重、难度大的任务,先从简单、容易上手的工作任务做起。如果任务较多,可以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解,为每个小任务设定合理的时间期限,避免拖延,每完成一个小任务都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增强做事的动力。包玲强调,加强与同事、家人的沟通交流非常有效,交流不仅能释放压力,还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通过交流假期的愉快经历以及上班后的身心不适,发现大家都有类似的情况,从而减轻自身的心理负担。
无论是成人、儿童还是青少年,都可能受到“节后综合征”的影响。如何帮孩子“收心”?包玲介绍,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家长的引导至关重要。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可能出现的“节后综合征”,提前预判并做好规划。在假期中,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学习、运动和生活计划,避免生活节奏过于混乱。计划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且要和孩子一起讨论、商量,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能一味地命令或说教。在执行过程中,家长更要以身作则,与孩子一起完成计划的同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临近开学时,和孩子一起对假期进行复盘总结,展望新学期的目标和计划,引导孩子收心,积极面对学习生活。若开学后孩子出现抵触情绪,家长要理解孩子,通过及时的沟通帮助孩子缓解焦虑。
超过一周需警惕,这些人群要格外注意
那么,“节后综合征”人人都会经历吗?包玲指出,其实并非每个人都会受到影响。从生理角度来看,身体素质好、免疫力强的人,身体状态调整快,不易出现如疲劳、失眠、肠胃不适等症状,另外心理调适能力强的人也能快速调整心态,顺利应对生活节奏的转变。另外,包玲告诉记者,假期的长短对“节后综合征”是有影响的。一般来说,3天以内的短假期,人们的状态切换相对较快,“节后综合征”的表现可能较轻,恢复也相对容易,而3天以上的长假期,人们放松的时间更长,从放松状态回归到紧张的工作或学习状态时,调节难度更大,适应时间也会更长,“节后综合征”的症状可能更明显。
一般情况下,“节后综合征”持续时间在3天到1周左右。包玲提醒,如果超过1周,症状仍未缓解,甚至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去医院与医生或者心理治疗师进行面诊。尤其是本身就有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史的人群,“节后综合征”可能会加重他们的症状,这类人群更要密切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及时就医复查。
【责任编辑:贾方】
网址:节后三天了还是失眠、疲劳、不想上班?专家:一周内通常可以自我缓解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62949
相关内容
太累不想上班?4种缓解疲劳的食疗方法3种可以缓解工作疲劳的运动(优质9篇)
通过这些运动 可以有效缓解疲劳
掌握睡眠艺术:有效缓解失眠的自我调节策略
9种可以缓解疲劳的精油以及使用方法
如何通过艺术缓解疲劳?
心理【压力】疲劳的自我调节技巧
老人、学生、失眠族白天可以补觉吗?专家支招破解“睡眠障碍”
失眠怎么自我调节 失眠的自我疗法有哪些
大脑过劳自我检测5招击退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