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让孩子实现电子产品自由,现在覆水难收?这里有份指南
《财富自由之路》:实现财务自由的指南 #生活技巧# #理财投资建议# #理财书籍#
虽然距离开学还有一个多星期
不少父母以昨天开工为分界线
开始电子产品“收紧工程”
但他们发现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过年让孩子实现电子产品自由
现在覆水难收
一些家长懊悔,过年期间,无意中放松了对电子产品使用的管控,不少孩子失控了。
何女士说,原本自己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管控很严格,过年回老家,兄弟姐妹的孩子聚在一起,人手一个平板电脑或是手机,拗不过儿子,也给了iPad。
何女士说,当时自己也想:过年了,辛苦了一个学期了,让孩子放松放松。
原本计划孩子实现iPad自由的时间是除夕到大年初二,可初三要收回时,却遭遇了巨大障碍。何女士说,孩子的爷爷奶奶也出面求情,“春节几天,让孩子玩一玩,开学再认真读书。”有了长辈“加持”,儿子更是玩疯了,一天到晚在刷短视频。
AI生成图片
就这样到了初四,iPad虽然收回来了,但是,大家庭里不受管控的手机、iPad多,加上爷爷奶奶为了“讨好”孙子,还会偷偷提供“炮弹”,因此稍不留神,儿子又沉迷其中。
何女士形容,春节几天,自己如坐针毡,丈夫还怪她小题大做,两人吵了一架。正月初五,她果断带着孩子提前回厦门。她困惑的是,之前由于管控得好,读小六的儿子对电子产品似乎也没有很沉迷,没想到一旦放开,覆水难收。
父亲和儿子互摔手机昨天各行各业开工,不少父母以此为分界线,开始对孩子的电子产品管控。
Z女士说:“春节时,没怎么管孩子,手机交给他,任他玩,玩到他跟同学说‘有点晕’。”眼看要开学了,她决定要有步骤地收回“主权”。
她采取渐进式,从昨天开始,儿子做完作业后,她才把手机交给他,让他打会儿游戏,还有,睡觉前,必须交回手机。
不过,有的父母发现,噩梦开始了。
一位妈妈说:“前天晚上睡觉前,开始没收孩子手机,没有没收成功,儿子和丈夫大吵一架,互摔手机。”
昨天上班,她在单位里说起这件事,同事说,“你们摔手机,我前几天把iPad摔了,让孩子彻底死心。”
一位要求匿名的妈妈表示很后悔,她吸取的教训是,以后即使是春节,手机也必须严格管控,就不能有心软时候。
还有妈妈告诉招考君,自己同事昨天上班,不仅带来家里的iPad,还把路由器也带来了。
备用机给女儿做攻略
没想到却因此沉迷手机
同一个世界,遇到电子产品,同一款孩子。
杭州的《钱江晚报》报道,春节假期前几天,李女士一家来厦门旅游。为了方便女儿做攻略,她特别把备用手机给了女儿。但让她没想到的是,本来以为会是放松快乐的旅行,却给了女儿沉迷手机的机会,也带给了自己烦恼。
不管是在高铁上还是在目的地吃饭,旅途中,女儿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用手机。
“女儿号称要在高铁上写作业、看书,书包里学习材料塞了不少。结果呢,上高铁了说要搜美食攻略,要找游玩线路,眼睛就没离开过手机。”
出发第一天,李女士就有点后悔给了女儿手机。到了目的地后吃饭,女儿压根对美食没啥兴趣,心思全在手机上。
“以前没给手机的时候,我们出来玩,一家人都有说有笑的,看看当地的建筑,聊聊美食的味道。现在她有了手机,风景也不看了,话也不说了,就对着个手机傻笑。娃爹说,女儿好不容易拿到了手机,那还不争分夺秒用个痛快!”
有一次,李女士发现女儿走路也在看手机,吓得火速把手机收回。
“但旅游的时候,手机真的不好控。”在等车、坐车的时间,女儿又以种种理由把手机要过去了。
在海边散步时,女儿借口要用手机拍照,但没拍几张就玩起了手机。
“旅游本来是一周,才过了三天我就觉得度日如年。我真是后悔啊,亲手给了她潘多拉魔盒!”李女士说,整个旅程都笼罩在阴霾之中,“每次看到拿着手机的女儿,我就心想完了,电子产品失控了。”
这次旅行让李女士充满了挫败感,她没想到,一旦放松后,电子产品对女儿的吸引力竟如此之大。
“后面的这几天,我和娃爹软硬兼施,想方设法让女儿少用手机,又不至于让她很反感。”李女士表示,旅游回来后,一家人打算要好好聊聊旅游时的电子产品使用规则,“真的不敢想,如果手机不加以管控和引导,后果会怎么样。”
有份科学的行动指南,供参考
寒假是孩子对电子产品依赖的高发期。
有人认为,不能怪孩子,父母自己都在拼命刷手机,连吃个年夜饭,也要手机先吃,发个朋友圈再开吃。
还有人认为,这是父母没有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活动——要把他的时间安排满,这样孩子就不会想玩电子产品;还有人认为,父母没有足够陪伴,才导致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
但是,大多数父母并不认同,他们认为,春节假期,父母是最有时间陪伴孩子的,但是,感觉孩子根本不需要,只要拿到手机,就玩游戏、刷短视频,如痴如醉,眼里全然没有爹妈。
假期如何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有没有什么妙招?
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吧!
下面这份科学行动指南
供各位参考
当然,或许你认为它在现实中“不堪一击”
但是,一些方法还是可以借鉴的
↓↓↓
寒假,手机是导致孩子与家长产生矛盾的重要因素,甚至会成为亲子关系紧张的重要“燃”点。如何避免孩子沉迷手机,引导他们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
01
数智时代,手机不是“洪水猛兽”
AI生成图片
数智时代,完全禁止孩子不去接触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并不实际。即使家里禁止,孩子还有可能从朋友、同学那里接触。不仅如此,世界正在发生的巨大的变化,科技进步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今天严防死守住了手机,下一个智能产品家长能防住吗?孩子对手机的好奇,不是简单地禁止就能浇灭。如果所有的禁止都有用,教育就不会如此艰难。不应该把手机视为“洪水猛兽”,一味地采取“围追堵截”的办法,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往往还会适得其反。其一,一味禁止孩子玩手机会变成一场权力的争夺。不论什么时候,当父母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做事情,就会导致权力之争。这样的对抗通常发生在一些个性比较强的孩子身上。当过度禁止孩子玩手机时,孩子往往偏偏要玩,其本质不是因为手机诱惑力太大,而是孩子不想屈服于你。要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和包容度,讲究批评教育艺术,不能简单粗暴地制定和选择惩罚措施,比如砸、摔手机,没收手机等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很可能引起对立情绪。其二,一味禁止孩子玩手机反而成了一种诱惑。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禁果效应”,意思是: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是好奇;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当孩子因为外力被迫禁止接触一些事物,他反而会对这些事物产生更多的好奇心。越是禁止,手机越是会引发孩子更大的兴趣和关注,他们会千方百计地把手机搞到手,争分夺秒地玩,对手机的渴望也更深。这就是所谓的“不禁不为”“越禁越为”。所以,对孩子来说,手机的使用需要切一刀,但不能一刀切。02
无意义的沉迷和上瘾
才是最大的痛点
03
化危为机的五个行动建议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防止孩子沉迷手机,关键不是决定几岁给青少年手机,而是教会孩子,如何防止无意义的沉迷。我们能做的是预防沉迷,让孩子合理分配玩手机与学习的时间,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才是关键。只有让孩子下水才能学会游泳,手机的使用管理也是一样。学会正确使用手机是一门必修课,也是当下教育的一部分。要把手机使用管理当成对学生开展教育的契机,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1. 厘清价值观,和孩子沟通取得共识让孩子使用手机前这么问自己:◎我需要使用手机做什么?(解决目标问题)◎我会受到什么影响,给我带来什么结果?(坚持结果导向)◎我可以用什么方法控制自己,而不是让自己被手机控制?(明确自控策略)通过这三个直击本质的问题,引导孩子澄清手机使用的价值。使用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是放松,那多长时间够?如果是查资料,需要什么步骤?手机使用与“我”寒假的目标有怎样的关系,会起到什么影响?把目标问题解决了,就不会无限延长使用时间,因为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自控的策略因人而异。有的孩子提出“不将手机带入卧室”,解决了睡前狂刷手机影响睡眠的问题;有的孩子提出在台灯下贴上“提醒便利贴”,这样在写作业时就能有效控制手机的使用;有的孩子提出使用“番茄计时法”,将手机管理纳入时间管理中,解决了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所以,方法还得自己定。2.跟孩子一起制定公约和规则,建立信任关系
当孩子意识到手机的管理很重要以后,家长就要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手机管理公约》。其实,这对家长是个更大的挑战——共同约定、共同遵守。家长需要提高自己的掌控力。规则的关键点包括:● 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限制。和孩子商量一个合理的时间,比如每天玩手机不超过1小时。● 规定“无手机时间”。比如吃饭、睡觉前1小时、周末的家庭活动时间,都是“无手机时间”。● 规定“无手机区域”。比如书桌、餐桌、卧室,不允许带手机进入。● 使用手机的前提条件。孩子必须先完成作业、帮忙做家务,才可以玩手机。● 避免碎片化使用。规定孩子不能随时随地拿起手机,而是必须规划好使用时间,比如晚饭后可以玩30分钟。● 违反公约的惩罚性措施(以家庭亲子互动的方式进行惩罚更有效果)。无手机时间
无手机区域
使用手机的前提条件
使用手机的时间限制
奖励或惩罚
公约制定后,就要信任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也要严格按照公约执行。父母与子女互相监督,相互评价,这样的亲子关系会更和谐,将手机的管理融入家庭的建设中来。在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中,“信任”是产生神奇效果的催化剂。3.和孩子一起用手机拍摄作品与其单方面地限制孩子使用手机,不如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方式利用这一工具,从而促进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创造力发展。可以选择多个有趣且富有意义的主题,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兴趣——自然风光:记录寒假期间自然界的变化,如雪景、冬日的阳光、冬季植物等,培养孩子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家庭活动:记录家庭聚会、节庆活动的欢乐时刻,捕捉亲友欢笑的瞬间,增进家庭的凝聚力。拍摄和家人一起做饭、游戏、阅读等日常活动,记录温馨的家庭时光。社区生活:参与社区的志愿活动或庆祝活动,记录下这些有意义的瞬间,了解社区文化。拍摄社区的建筑、街道、市场等,增强孩子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认识和归属感。故事叙述:与孩子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拍摄不同的场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 找有意义的事情,关注手机以外的生活
扩大孩子的接触面,培养一些健康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发现比手机更有趣的东西。比如,让孩子去寻找身边的年味儿,看看城市里有哪些与“年”有关的布置。许多城市有充满烟火气的地方,去那里往往能感受到最平凡热辣的市井人生。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和实践才是孩子获得经验、提升成就感的真实来源。让孩子在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温度和力量,这正是手机所不具备的。5. 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要时刻做低头族让孩子远离手机游戏的最好办法之一,是大人做好榜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网络游戏认知与态度研究”的报告,报告显示:孩子沉迷游戏行为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亲子关系越差,越易导致孩子形成沉迷网络游戏的行为。反之,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度越高,越关爱孩子,孩子越不会沉迷于网络游戏。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佘峥 综合:钱江晚报、潮新闻、沈磊的班主任手记、钱志亮工作室、中国德育、光明社教育家、网友评论
编辑:蒋含 值班主任:蔡萍萍
网址:过年让孩子实现电子产品自由,现在覆水难收?这里有份指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64524
相关内容
今年寒假怎么过?这份学习生活指南家长和孩子请查收~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指南
伴读 | 这是一份电子产品“使用指南”,家长请查收!
孩子如何吃出健康?这份饮食指南请收藏
如何让孩子的寒假充实不荒废?这份假期生活指南请收好
孩子过早使用电子产品,原来危害这么多!
985毕业男子捡垃圾8年实现财务自由 现经营旧货店
“孩子写作业,你不能在旁边玩手机!”这份电子产品使用协议,你愿意签吗?
孩子生长迟缓?请看这份指南
收好这份暑期网络安全指南!守护孩子的数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