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闽博寻春”实践队开展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暨思政课实践研学活动
参加职业发展研讨会,实践应用所学 #生活知识# #生活指南# #职场建议# #在线职业培训课程#
根据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开展“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优秀传统文化”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部署,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艺术设计系联合组织“致远”读书社骨干成员组成“闽博寻春”实践队前往我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福建博物院,开展“闽博寻春 探寻春节文化内涵”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暨思政课实践研学活动。
实践队师生与福建博物院领导合影留念
为更好发挥博物馆资源禀赋和独特魅力,提升实践队师生的教育获得感,在福建博物院,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福建博物院副书记、副院长龚张念为实践队师生精心组织设计参观路线,安排现场教学和讲解,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闽博寻春”文化研习之旅。
龚张念教授介绍“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寻足迹感悟思想伟力 守瑰宝传承优秀文化
福建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其中闽地春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有着独特魅力。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积淀着天人合一、和合团圆、除旧布新、家国情怀、仁义忠孝等文化精神。2025年1月18日正值蛇年春节的喜庆氛围愈发浓郁之际,实践队师生满怀热忱地踏入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展厅。
展厅里,丰富的藏品与详实的展览尽显深厚文化底蕴。为传承文化根基筑牢保障。展厅内,讲解员述说着渔猎故事,野生葛麻衣物展现先民智慧。据悉,春节最早源于石器时代原始祭祀,岁终时先民以猎获禽兽大祭,祈愿避灾迎祥。
实践队师生参观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展厅
在参观的过程中,艺术设计系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吴文佳老师围绕春节文化的深厚内涵提出原始先民的生活中既有“吃饱穿暖”的朴素追求,契合和合团圆;又蕴含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精神。鼓励同学们将艺术研究引向深入,不仅要学会欣赏美,更要领悟其内在精神,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吴文佳老师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
品福韵体悟闽人智慧 重传承赓续非遗文脉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实践队师生们踏入了宋词里的福建展厅。展厅以宋词为引,生动展现宋朝福建百姓衣食住行风貌。如宋代黄昇墓葬出土服饰,尽显彼时穿衣素雅格调。展区内,马克思主义学院林婷老师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剖析宋代老百姓平日与春节期间,在衣食住行上的差异细节。这其中,处处彰显和合团圆之意。从扫尘除旧、换新桃符的居住变化,到阖家欢聚共佳肴的地域饮食,皆蕴含着除旧布新的深厚春节文化内涵。她还强调,中国传统服装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引导同学们主动学习非遗技能、传承非遗文化,在生活中探寻“闽人记忆”,体悟“闽人智慧”。
林婷老师做思政课现场教学
忆先贤牢记初心使命 勇担当厚植家国情怀
在国家宝藏展厅,林觉民的《与妻书》作为重磅展品,吸引着众人驻足凝视。这份蘸满深情与大义的绝笔信,承载着厚重历史。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艺术设计系党总支副书记黄学南老师开展现场教学,他为同学们详细介绍林觉民为家国、为民族,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学习《与妻书》中“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精神品质,要求同学们将小我融入大我,树立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黄学南老师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
接着实践队师生根据参观路线来到先生回家展厅,这里也是严复与近代中国名人作品展。并写了序言,对严复的爱国情怀和启蒙思想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时至今日,严复的科学与爱国思想仍不过时”。
在严复的群星朋友圈展示台前,艺术设计系团总支宣传委员、辅导员张矣老师生动讲述康有为、梁启超等大师受严复家国情怀与科学思想“圈粉”,进而理智“追星”的过往。同学们沉浸其中,透过“严复的朋友圈”,深切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深沉的家国情怀与仁义忠孝,在历史回响中汲取奋进力量,明晰时代担当。
张矣老师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
涨知识守护春节文化 学创新促进实践发展
在参观过程中,龚张念教授为实践队师生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现场教学。结合实践队学生所学专业,龚张念副院长就展馆设计、灯光布置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洞悉其中精妙。教学结束后,龚张念副院长又与师生交流研讨。他强调,博物院文物丰富、资源优厚,期望师生借接触文物与文化遗产之机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龚张念教授开展现场授课并与师生交流研讨
为更加严谨科学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撰写,在福建博物院内外,同学们随机向路人与工作人员发放专题问卷,统计数据夯实基础。不仅如此,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同学们还凭借自身知识,巧用AI等前沿技术进行传统服饰创作,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力求学以致用,让春节文化在传承创新中熠熠生辉。
实践队师生开展专题调研及服饰创作
参展结束后,实践队师生回到学校进行实践总结,黄学南老师建议同学们要以本次实践为契机,通过阅读、观影、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在将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主动投身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增强专业认同感,激发创作热情,用青春力量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吴文佳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所学作业,发挥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科优势,深入挖掘春节文化内涵,结合家乡春节民俗,开展文化宣传,在潜移默化中培育自身的文化传承使命感与民族自豪感,在动手、动眼、动脑、动身的同时探寻春节文化内涵。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后续要根据实践所学所得形成实践成果,坚定用艺术设计讲好中国故事的决心,为成长为新时代卓越艺术人才筑牢根基,过一个有意义且充满文化气息的春节寒假。
实践队师生进行实践总结
实践师生感言
在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暨思政课实践研学活动中,实践队师生在福建博物院讲解员的带领下,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艺术设计系教师们联合指导下,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教学、交流总结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索相融合,实现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交汇。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林婷:
守护文化遗产、传承春节习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使命,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以福建省博物院为实践阵地,将理论学习与实地探索紧密融合,让思政教育从书本走向鲜活的文化现场。作为思政课教师,今后我将更加注重发挥大思政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更多的把博物院资源作为思政课素材,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将思政课堂从校园延伸至社会大课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
艺术设计系团总支书记、辅导员 吴文佳:
春节文化内涵包罗万象,我们需要合理结合“大思政课”文化内容才能让文物“活”起来,让同学们读懂学透。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同学们在“游、学、研、悟”中了解春节文化内涵,体悟优秀传统文化,让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深化协同育人体系,收获满满。在今后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青年群体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艺术设计系学生委员会主席团成员 徐孝宇: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宋词里的福建,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对宋词有了更深地理解,也让我意识到福建在宋代文化版图中的重要地位。它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一段可以触摸、感受的历史。探索完整个展馆,我心中满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意,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探索历史的奥秘。
艺术设计系致远读书社骨干成员 林心妍:
严复先生的“朋友圈”群星闪耀,让我备受鼓舞与震撼。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我将以严复先生为榜样,汲取奋进力量,提高思想觉悟。同时,这次参观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历史文化遗产。
艺术设计系致远读书社骨干成员 马雨欣:
本次社会实践让我深刻领略到宋词不只是文学瑰宝,更是时代的记录。它记录着福建的服饰特色、茶香文化等,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变迁。我也真切感受到,文化传承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在与历史遗迹、古老文字的对话中延续。这次参观,是我与历史的握手,更是我在文化传承之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艺术设计系致远读书社骨干成员 俞雪蓉:
踏入福建博物院,仿佛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馆内丰富的文物诉说着福建的古老故事,从远古的陶器到精美的瓷器,每一件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本次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对福建春节文化内涵的深入体会,今后我将积极向上,为推进春节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图文: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网址: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闽博寻春”实践队开展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暨思政课实践研学活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64899
相关内容
全国批判性思维课程建设与教育实践活动掠影暑期心理课堂④|生活大课堂 实践乐成长—暑期社会实践篇
寒假大学生家教社会实践报告15篇
社会实践活动安全应急预案(通用15篇)
对城乡结合学校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思考——基于广东省广州增城市第二中学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现状调查分析
走进美好生活实践 创新大思政课学习
《管理案例研究实践课程》开课暨2021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案例大赛启动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打扫卫生社会实践总结实用13篇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计划(精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