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天津】 链上掌门人

发布时间:2025-02-10 10:41

链条脱链,找到脱落的链环,重新安装到链条上。 #生活常识# #日常生活小窍门# #修理技巧# #自行车修补#

  天津市空港经济区西十道106号,天津中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们,正在紧张工作着,刚刚过去的2024年,公司获得的多项成绩让大家充满干劲。

  这是一家年轻企业,2022年,依托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国家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中心、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平台,天津中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合基因”)正式成立。公司核心产品广泛应用于合成生物学、生物医药、基础科研、 DNA 存储等生命科技领域。

  生物医药是天津重点打造的12条产业链之一,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成立三年以来,中合基因成功研制DNA生物合成仪、Kb级基因拼接仪,拥有十项以上的核心知识产权;现已建成上千平方米的研发平台……

  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孙隽表示:“我们想要通过设备和仪器改变当下基因合成的生产模式,打造一个在所有生命科学实验室都可以使用的合成仪,把基因合成能力普及到整个生命科学领域中去。”

  一份几十页的病例……她用基因测序为患者找到“病根”

  从高校科研人员到企业研发负责人,再到另起炉灶成为一名创业者,在科研圈近20年的沉浮中,孙隽始终在迎接不同的挑战。

  2008年,刚刚在中科院完成五年硕博连读的孙隽并未急于结束她的研究生涯,而是选择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继续深造。五年之后,从康奈尔大学回国时,她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进科研院所,在科研的路上越走越远;二是进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具体的产品,服务市场。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孙隽想起了十多年科研经历中萦绕心头的一份“疑惑”——科研工作者应该如何利用手中的技术给大家提供“有用的东西”?

  于是,带着这样的问题,孙隽选择进入华大基因,在技术转化的过程中寻找答案。

中合基因创始人 孙隽

  “公司本身做的就是基因测序,在这个基础上我选择了做遗传病的检测。”孙隽认为,这个领域在原理上站得住脚,又具备市场需求,符合她判断一个产品是否有益的标准。于是,这一深耕,又是近十年的时间。

  孙隽给津云记者讲述了一个令她印象深刻的案例。2013年,孙隽拿到一份来自国外一名儿童患者多达几十页的病例。该名患者自出生以来就患有癫痫,但经过长期的临床检测始终无法找到具体的病因。

  孙隽利用基因检测的手段,最终为孩子找到了来自基因遗传的“病根”。遗憾的是,因病情拖得太久,孩子最终还是离世了。但根据基因测序的结果,孙隽为孩子父母提供了一份生育指导,从而帮助这个家庭后续能够避免悲剧,迎来新生。

  这件事也深深地鼓舞了孙隽,让她坚定了在基因科技这条路上持续深耕下去的信念。“它符合我的从业‘初心’,就是想做‘有用的东西’。”孙隽说道。

  从使用工具到研发工具,在天津“寻根”生物产业底层逻辑

  将近20年的科研经历让孙隽在基因科技的研究领域驾轻就熟,但伴随着在产品应用层面的不断深耕,孙隽又发现了一份新的“课题”——工具“卡脖子”问题。

  孙隽介绍,在此之前国内的基因检测应用虽然已经成熟,但基础工具,也就是检测设备还是被进口厂商卡了脖子。“这种情况下,你的应用层开发得越深远,那工具层被人控制得就越死。”

  于是,华大决定研发自己的基因测序仪。这件事给孙隽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其实当时公司不自主开发测序仪,也可以经营得挺好,一样可以盈利,也一样可以做市场服务。但解决工具层‘卡脖子’问题,是能够服务于整个产业方向的,意义完全不同。”

  受此鼓舞,2022年孙隽开启了“中合基因”项目,走出研究室,成了一名创业者,将公司设立在天津保税区这一生物产业的聚集区。在这里,她想用自己的力量“寻根”生物工程产业链的解决方案。

  天津,本就是生物产业的发展高地,选择在此开启项目转化,算得上明智之举。

  从科研基础实力上,天津的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在整个中国生物产业的科技研发上牢牢占据着第一梯队的位置。而孙隽公司不远处,就是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该所专利申请总量已达1885件,大批成果在天津、上海、深圳、合肥等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项目。孙隽的基因创业项目,正是其中之一。

  “怎么形容天津工业生物所在我国生物制造领域的地位呢?有点像武侠世界里的少林寺,颇有点‘天下武功出少林’的意思。”孙隽表示。

  孙隽介绍,当今人类生命科学产业链已经从“认知读取”走向“编辑改造”的时代。科学家可以完成对基因功能进行各种各样的设计,从而满足社会和人类的不同需求。

  生物制造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具有原料可再生,过程清洁高效的特征,可以为解决全球性危机提供全新的生命科学解决方案。

  比如酵母酿酒是一种典型的生物过程,过去人们只能依赖千百年劳动人民的智慧积累复制经验来进行生产。而如今人们可以通过基因设计、基因合成等相关技术,将酵母和其他生物变成不同的生产工具,满足各式各样的生产需求。这就是生物制造的概念,利用菌种、细胞、酶等生命体生理代谢机能或催化功能,通过工业发酵工艺规模化生产目标产物的制造过程。

  DNA和基因合成装备是生物制造的底层工具,但传统的化学合成路线存在成本高、周期长、污染严重等弊端,需要特殊场地进行特殊的毒污排放处理。于是中合基因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酶促法”DNA合成。“相比传统的化学合成法,更准确更便宜,同时更环保。可以为行业提供一个更快、更高效,普及性也更高的‘工具’,来解决当下产业最重要的底层问题。”

  截至目前,中合基因生产的第一代基因合成仪已经投入内部使用,预计2025年下半年正式推向市场。未来,中合基因希望通过设备和仪器改变当下基因合成的生产模式,为行业提供在所有生命科学实验室都可以使用的合成仪,把基因合成能力普及到终端,打造基因合成新范式。

  走出实验室、深入产业链,接受新身份、挑战新副本

  2024年初,中合基因完成了最后一笔pre-A轮融资的交割。资金到账,意味着暂时解决了研发的“后顾之忧”,身为团队负责人的孙隽也终于能够长舒一口气。

  这也是她成为一名创业者之后,经历的最大的挑战之一。

  孙隽坦言,过去在上市公司的研发部门担任总监,从来不需要担心“钱”的问题,“你只要把公司给的预算花好就可以了。”但独立创业之后,她才深刻地意识到“找钱”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pre-A的交割过程里我们谈了有数百家的投资机构,那段时间真的非常煎熬。”孙隽坦言,“我作为一个‘当家的’,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个月经费消耗有多少。所以能够清晰地看到账上的钱每天往下跑,心里默默计算着剩下的钱能够支撑到什么时候。”

  “我们的赛道不像其他行业,可以通过现金流维持经营。科技创新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要守得住这个‘冷板凳’,做好消耗大量资源的准备,迎接挑战。”目前,中合基因又开启了新一轮的融资进程。

  好在,成长于天津这片生物制造热土之上,努力终究能够得到回报。2024年9月,第十六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天津中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酶促DNA生物合成技术及装备”项目获生物制造创新创业总决赛季军;2025年1月,在科创·柳叶湖合成生物制造创新创业大赛中,中合基因凭借创新项目“绿色DNA合成装备及平台”荣获最受投资人瞩目奖。

  孙隽坦言,2024年几乎是她成年以来压力最大的一年,她坦言,身为妻子、母亲和女儿,又是初创公司的负责人,肩上扛着不同的重担。但对她来说,这些都是“黎明前的黑暗”“这是我最斗志昂扬的时刻。生活给到我不同的考验,我只要‘拿下’即可。2025一定会有不一样的面貌。”

  孙隽信奉一句话:“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无论放在工作、还是生活上,都恰如其分。

  “我今年44岁,三年前如果我不转换赛道,过去十几年的积淀也完全可以让我生活得很好。”孙隽直言,“但我坚信的是,你可以选择在这个年纪收获,更可以选择在这个年纪开启一段新的旅程。所以我想试一试,是否还会有不一样的天地。”

  而天地,也正在为创业者打开。预计2025年,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规上工业企业产值总规模将超千亿元。

  在天津生物产业链条上,还有更多的孙隽们在努力着。2025,会有更好的机遇,也是产业链上所有人的共同期待。

  (津云新闻记者 韩煦)

网址:【“链”上天津】 链上掌门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64902

相关内容

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价值链
供应链如何低碳发展?首届链博会上行业共话绿色供应链建设
东野圭吾张信哲纷纷“上车”!区块链+生活=?
区块链小课堂 | “空投”=天上掉钱?该怎么领?
【旧t恤改造项链】
链家的门店革命
使用web3j进行区块链上链操作
【非洲孔雀石项链】
绿色供应链:链上企业绿色化 助力“绿色”新发展
天津河西疏通厕所快速上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