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骂声中卖爆的预制菜如何走得更远

发布时间:2025-02-10 11:15

懂得节俭,才能在理财路上走得更远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理财生活智慧# #理财心态#

尽管是“骂声一片”,但有意思的是,这并不妨碍预制菜悄悄占领许多人的春节餐桌,在一片骂声中卖爆。据报道,从消费者画像上来看,年轻人是预制菜的主力消费军。数据显示,预制菜消费者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占比高达80%,22~31岁人群为消费主力军,占比高达43%,其次,31~40岁人群占比为38%。尽管社交媒体反对的声音很大,但实际上预制菜早已进入了不少年轻人的厨房。

据第一财经发布的《年轻人如何看待预制菜洞察报告》显示,在任何场景下都不接受预制菜的受访者占比只有9.1%,不足一成。比自己做饭方便,比外卖更干净、好吃且便宜,预制菜已经成为年轻人在家吃饭场景下,做饭和点外卖之外的第三种解决方案。

对此,各位怎么看?小马飞刀以为,预制菜不是不能吃,关键看是怎么“吃”?比如,走进一家高档餐厅,花的是现做的钱,结果吃的是预制菜,这显然不合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但是,又有多少家餐馆明示自己的菜品是“预制菜”?

预制菜的兴起主打的是一个方便。不过,随着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预制菜提出品质要求,而不是仅满足于方便。对于预制菜来说,“营养”和“安全”是最引人关注的两个话题。前者可以通过技术来提高,后者需要通过监管来实现,由此需要建立明确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近年来我国预制菜发展迅速,产品分类多样、品种繁多,且产业发展涉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市场消费等多环节、多部门。但目前预制菜行业管理主要参照食品相关标准,存在着标准不统一、质量难保证等安全风险。

去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内容聚焦预制菜范围、标准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监管和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4个方面。此通知主要有三项重要内容:预制菜定义和范围;规定生产过程不允许添加防腐剂;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不过,这份通知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还有待检验。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把预制菜当成是“科技与狠活”的代名词,到了谈预制菜色变的地步。但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预制菜只要严格按照安全标准烹调,这种半成品或者成品的菜肴,其实不会存在安全或者添加剂的问题,当然在口感和营养方面,和现做现吃会存在区别。要解决这种认知差异,靠科普或者讲道理,显然远远不够。

想要预制菜“香”飘久远,就要提升预制菜口味复原程度,进行产品研发的不懈攻关,提升中央厨房安全生产能力、完备的冷链物流体系等保障机制,需要行业标准的不断落地,需要行政监管的有力倒逼,需要餐饮行业的自省自律,做到标准化、安全性、个性化相结合,充分满足消费者对口味、品质、健康、安全的要求,才能迎来更广阔的市场。有专家就指出:要让公众科学、理性地认知预制菜,预制菜行业才能发展。如果行业是一盘散沙,任何厂家的体量都不足以承担教育消费者的成本,所以,一个紧密的行业协会,积极地与消费者沟通,科普相关知识,对于预制菜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小马飞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在骂声中卖爆的预制菜如何走得更远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64975

相关内容

当预制菜走上年夜饭餐桌,你会如何选择?
最近很多人骂社区团购...
餐厅吃到“预制菜”,消费者咋看?
“整理收纳师”如何走得更远
卖爆后“二手贱卖没人要”,网红小家电的“精致税”割不动了
外卖,如何吃得更健康
预制菜万亿大生意逻辑:便捷、多样化、省钱
给餐饮厨房带来变革的预制菜,能否借势走上家庭餐桌?
【罗戈网】深度丨一文读懂『预制菜』
预制菜走上家里餐桌,还是那个“味儿”吗?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