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区域供生活热水热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地源热泵,作为热水系统的补充。 #生活常识# #日常生活小窍门# #节能建议# #节能热水系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节约能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再生能源区域供生活热水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生活热水基本都以家庭为单位采用燃气壁挂炉的形式,用天然气直接烧热水。少部分集中供应热水的系统,一般也是采用燃气锅炉或者少量空气能热泵加锅炉补热的方式生产生活热水。该种形式是石化能源直接转化为热能,能源利用率低,而部分空气能热泵到了冬天,由于室外气温太低,容易结霜结冰,导致产热效率低,可靠性不高。
3.采用燃气锅炉生产生活热水时,石化能源转化成热能,能源利用率低,不节能不环保。采用空气能热水器时,冬季极端天气情况下,容易出现结霜结冰等现象,系统效率低下,生产生活热水不稳定,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再生能源区域供生活热水热泵系统,以缓解现在的能源利用率低,不节能不环保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再生能源区域供生活热水热泵系统,包括第一环路,在所述第一环路上设置有用水管路,在所述用水管路上设置有用水龙头;
6.在所述第一环路上设置有水冷热泵热水器,在所述第一环路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切换阀,且所述水冷热泵热水器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切换阀之间的所述第一环路上;
7.在所述第一环路上还设置有第一循环泵,在所述第一环路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路,所述第一进水管路设置在所述第一循环泵的进水端;
8.在所述第一环路上还设置有第一出水管路,且所述第一出水管路设置在所述第一循环泵的出水端;
9.在所述第一进水管路和所述第一出水管路之间设置有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与所述水冷热泵热水器连接;
10.在所述第一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切换阀,所述第二切换阀用于使第一进水管路与所述第一环路通断,在所述第一出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切换阀,所述第三切换阀用于使第一出水管路与所述第一环路通断;
11.所述第一环路上还连接有补水管路,所述补水管路与供水系统连接。
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四切换阀,所述第四切换阀用于使所述换热管路与第一进水管路通断。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进水管路和第二出水管路,所述第二进水管路与所述换热管路连接,且所述第二进水管路位于所述水冷热泵热水器的进水端;所述第二出水管路与所述换热管路连接,且所述第二出水管路位于所述水冷热泵热水器的出水端。
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五切换阀,所述第二出水管
路上设置第六切换阀。
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泵。
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水管路和所述第二出水管路连接。
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水管路的进水端与江水或者冷凝热水连接。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再生能源区域供生活热水热泵系统的第一环路能够与第一进水管路连接,通过第一循环泵使第一进水管路连接的冷却热水或者江水能够从用水龙头流出,进而实现利用冷凝热制备生活热水或者直接使用江水;当环境温度降低以后,利用江水或冷却热水通过水冷热泵热水器对第一环路内的水进行加热,实现生活热水的制备,减少了石化能源的利用。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再生能源区域供生活热水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
21.图标:100-第一进水管路;200-第一出水管路;300-第一环路;400-用水管路;500-用水龙头;600-第一循环泵;700-补水管路;800-第二切换阀;900-第一切换阀;110-第二进水管路;120-第二出水管路;130-第六切换阀;140-第五切换阀;150-第二循环泵;160-水冷热泵热水器;170-换热管路;180-第三切换阀。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
24.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再生能源区域供生活热水热泵系统,包括第一环路300,在所述第一环路300上设置有用水管路400,在所述用水管路400上设置有用水龙头500;
25.在所述第一环路300上设置有水冷热泵热水器160,在所述第一环路300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切换阀900,且所述水冷热泵热水器160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切换阀900之间的所述第一环路300上;
26.在所述第一环路300上还设置有第一循环泵600,在所述第一环路300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路100,所述第一进水管路100设置在所述第一循环泵600的进水端;
27.在所述第一环路300上还设置有第一出水管路200,且所述第一出水管路200设置在所述第一循环泵600的出水端;
28.在所述第一进水管路100和所述第一出水管路200之间设置有换热管路170,所述换热管路170与所述水冷热泵热水器160连接;
29.在所述第一进水管路100上设置有第二切换阀800,所述第二切换阀800用于使第一进水管路100与所述第一环路300通断,在所述第一出水管路200上设置有第三切换阀180,所述第三切换阀180用于使第一出水管路200与所述第一环路300通断;
30.所述第一环路300上还连接有补水管路700,所述补水管路700与供水系统连接。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夏天使用的时候,第一切换阀900关闭,第一循环泵600开启,使第一进水管路100连接的江水或者冷凝热水能够进入到第一环路300内,并沿着第一环路300进入到第一出水管路200内;进而使第一环路300内始终有热水,这样当用户在打开用水龙头的时候,第一环路300内的水能够进入到用水管路400内,进而从用水龙头流出,满足用户生活热水的使用。
32.当环境温度较低的时候,打开第一切换阀900,关闭第二切换阀800和第三切换阀180,使第一进水管路100的水无法进入到第一环路300内,第二环路内的水无法进入到第一出水管路200内;第一进水管路100内的水进入到水冷热泵热水器160,在水冷热泵热水器160内第一环路300内的水进行热交换,进而提高第一环路300内的水的温度,当用户打开用水龙头的时候,第一环路300内的热水能够经过用水龙头流出,为了使第一环路300内始终有足够的水,第一环路300与补水管路700连接,补水管路700与供水系统连接,一般补水管路700与自来水管路连接,通过补水管路700向第一环路300内补给自来水。
33.在第一环路300上可以设置多个用水管路400,每一个用水管路400一般均设置用水龙头500。
3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管路170上设置有第四切换阀,所述第四切换阀用于使所述换热管路170与第一进水管路100通断。
3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进水管路110和第二出水管路120,所述第二进水管路110与所述换热管路170连接,且所述第二进水管路110位于所述水冷热泵热水器160的进水端;所述第二出水管路120与所述换热管路170连接,且所述第二出水管路120位于所述水冷热泵热水器160的出水端。
3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进水管路110上设置有第五切换阀140,所述第二出水管路120上设置第六切换阀130。
3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进水管路110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泵150。
3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水管路110和所述第二出水管路120连接。
3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水管路100的进水端与江水或者冷凝热水连接。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环境温度持续降低的时候,比如第一进水管路100连接的江水不适宜利用水冷热泵热水器160对第一环路300的水进行加热,或者有温度更好的水进行利用的时候,关闭换热管路170上的第四阀门,使第一进水管路100的水无法进入到换热管路170内,第二进水管路110和第二出水管路120与换热管路170连接,第二进水管路110可以连接供暖系统的回水管,供暖系统的回水管内的水温度较高,经过第二进水管路110进入到水冷热泵热水器160内,对第一环路300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使第一环路300的水温度升高,第二进水管路110内的水经过水冷热泵热水器160后进入到第二出水管路120内,从而回到供
暖系统内。
41.为了使第二进水管路110内的水具有足够的压力,在第二进水管路110上设置第二循环泵150,第二循环泵150能够使第二进水管路110内的水具有足够的水压;为了避免第二进水管路110和第二出水管路120在非使用状态进入到江水或者冷凝水;在第二进水管路110设置第五切换阀140,在第二出水管路120上设置第六切换阀130;在非冬季的时候,第五切换阀140和第六切换阀130一般处于关闭状态。
42.可再生能源区域供生活热水热泵系统与热水热泵系统耦合起来,利用可再生能源区域供能系统的特点,夏季采用冷水机组的冷凝热或者江水供热,冬季采用供暖水的回水作为热源。
43.一般夏季利用第一进水管路100与冷凝热水或者江水连接,春秋季利用第一进水管路100内的水在水冷热泵热水器160内对第一环路300内的水进行加热,实现生活热水的提供;在冬季的时候,利用供暖系统的回水在水冷热泵热水器160内将第一环路300内的水进行加热。
44.传统形式是将石化能源转化为热能,能源利用效率最高85%,且有温室气体排放污染环境,既不节能又不环保。可再生能源区域供生活热水热泵系统通过与可再生区域供能系统结合,取代了传统天然气燃烧制备生活热水的技术形式,将江水中储藏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每输入1kwh电可提取3~4kwh的热,能源效率大幅度提升,且无任何排放与污染。
4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再生能源区域供生活热水热泵系统的第一环路300能够与第一进水管路100连接,通过第一循环泵600使第一进水管路100连接的冷却热水或者江水能够从用水龙头流出,进而实现利用冷凝热制备生活热水或者直接使用江水;当环境温度降低以后,利用江水或冷却热水通过水冷热泵热水器160对第一环路300内的水进行加热,实现生活热水的制备,减少了石化能源的利用。
4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网址:可再生能源区域供生活热水热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65020
相关内容
一种供冷/热和生活热水一体的新型空气源热泵系统及运行控制方法太阳能地源热泵供暖制冷供应生活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生活热水加热控制方法及三联供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生活热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生活热水动态智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快速出热水的热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污水源热泵系统特点简单介绍
一种节能恒温型空气源热泵生活热水系统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地源热泵系统的生活热水节能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修订,不仅太阳能热水系统也将空气源热泵纳入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