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食补”误区 辩证进补

发布时间:2025-02-10 16:05

误区:过度节食追求瘦,忽视了营养补充 #生活知识# #健康生活# #健身技巧# #健身误区#

医学指导: 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副研究员 吴一帆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补”之风逐渐流行。然而,一些错误的认识容易导致“食补”误区,不仅收不到预想的效果,还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常见的一些误区如下:

一、盲目进补

有些人三天一大补、五天一小补,错误地认为不进补就会营养不良,身体虚弱。事实上只有身体某方面确实存在不足时才需要进补,而营养充足、身体状况良好的人,就没有必要了。这好比是一件衣服,哪个地方不合身了,才需要修补,如果大小样式正合式,则无需缝缝补补了。中医讲究“和谐自然”,看看我们身边,那些粗茶淡饭、寡欲少求的人往往更能长寿,而天天盲目进补的人反倒容易得各种“富贵病”。

二、过分进补

“食补”并非越多越好,中医常说“中病即止”,通过“食补”之后,如果身体某方面的疼痛或不舒服已好转了,就应适可而止,否则过分的补充可能会引起另外的不适。也即是说,“食补”关键在于适度,在于有的放矢,而不是多多益善。

三、忽视副作用

“食补”虽好,但绝对不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食疗中药的“补”靠的是药物的“偏性”,顾名思义,“偏性”的食补就像一把双刃剑,合理的运用可能强健身体,延年益寿,而不恰当的使用则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因此,“食补”还是应该慎重选用。

怎样才能走出误区,合理“食补”呢?

一、需要辨证进补

合理的“食补”是需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的,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因此进补时也要“辨证施膳”,阳虚的人需要进食补阳的食物,阴虚的人需要滋阴的食物;而一些“血瘀”、“湿浊”体质的人更需要的则是“调补”,分别进食一些活血化瘀、化湿祛浊的食物。因此,要做到合理食补,最好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二、需要基础营养

“食补”只能是一种补充,但身体对营养的摄取,主要还是靠一日三餐,靠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饮食,保持一日三餐饮食均衡,才是打好了“食补”的基础。否则,再多、再贵的药材补充,也犹如一幢地基不稳的大楼,随时可能倒塌。当然,一日三餐的谷果肉菜本身就有各自不同的“偏性”,如果能很好地调配,便能起到“补”的效果,这是“食补”的更高境界了。

三、需要坚持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食补”是代替不了运动的。无论是正常营养的摄取,还是营养补品的吸收利用,都必须依赖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如果人体缺乏运动、体质虚弱、肠胃消化功能差、代谢利用率低,吃再多的“食补”也不能吸收,只是浪费。

“食补”对于调理身体、养生延年是有很好的作用的,但怎样合理的运用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用心学习,走出误区,合理进补。

(本文来源:广东省中医院微信订阅号,微信号gdhtcm)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网址:走出“食补”误区 辩证进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65517

相关内容

进补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不要盲目进补!
养生误区:养生=药补食补
冬季饮食养生 冬季进补当心五大误区
10大饮食误区 老母鸡补身纯属谣传
儿童补充营养勿进误区
孕期营养补充误区
气血不足怎么调养 千万别走进4个补血误区
走出夏季饮食误区
饮食补血有哪些误区?补血必吃10种食物
走出五大饮食误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