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悄然走进我们生活的新消费
减少电脑的后台进程,它们可能在后台悄悄消耗电力 #生活技巧# #居家生活技巧# #节省能源技巧# #电子设备待机省电#
那些悄然走进我们生活的新消费
2017年12月30日 08:5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清晨去上班,在小区门口,用手机刷开一辆共享单车,骑到地铁站的时间比走着缩短了许多;
坐上地铁,在手机上刷刷朋友圈,逛逛淘宝、京东,无论是大件家电,还是小件袜子,购物随时随地;
走进办公室,每周一送来的大捧鲜花仍然开着,互联网让鲜花成为日常美好;
中午休息出去买点东西,无论是水果摊、面包坊、便利店、超市甚至路边的菜店,微信或支付宝付款码无处不在,一部手机全搞定,无现金社会实在是太方便了;
晚上回到家,不想做饭,用坐地铁的时间点好外卖,快递小哥跟自己差不多同时到家。如果不想挤公交地铁,干脆用滴滴约个车;
休息日窝在床上,打开爱奇艺或腾讯追追电视剧,看看电影或纪录片,为娱乐付费已经成为新习惯,因为能提前看到更多好片,也不会为各种广告闹心,更不必被电视台牵着鼻子走……
这些新的消费场景,或多或少,现在的人们都有所体验。对很多人来说,这些已经悄然成为2017年的生活方式。站在岁末年终,回首望去,才恍然发现这些新的消费模式、渠道、业态,为百姓生活增添了太多的便利。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人们在新消费时代的普遍追求。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消费在不断升级,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第三方数据服务提供商Talking Data《2017新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品质生活、互动体验、个性定制、便捷高效、绿色健康是新消费的五大消费理念,既影响着消费者的决策,也影响着供给侧的发展。
新的消费需求催生了新的消费业态,外卖的火爆就是最好的佐证。原来订外卖只是为了方便,点的都是聊以果腹的简易快餐,时常暴出的食品安全还让不少人对外卖品质心存疑虑。随着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不断加强,一些高品质放心餐馆进入外卖平台,外卖的品质得到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点点手指,轻松地解决吃饭问题,外卖也渐渐成为人们就餐的第三种方式。如今,去餐馆吃饭,经常能看到琳琅满目的外卖餐盒,百度、美团、饿了么的快递小哥川流不息,甚至堂食的上菜速度都因为厨房忙着外卖订单而变慢了。外卖已经不再是堂食的补充,而成为餐饮业新的增长极。业内预计,2018年,在线外卖市场将达到4000亿元,约占整个餐饮市场10%的份额。
今天的消费者,除了看重品质、便捷、健康,也更加追求个性化,更需要良好的消费体验。这,推动了私人定制产品的繁荣以及各种体验式消费场景的发展。新的消费业态反过来也进一步激发了新的消费需求。横空出世的盒马鲜生,颠覆了人们买海鲜、吃海鲜的老观念,既是超市、菜市场,又是餐馆的新业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去体验,也让更多人充满期待。2018年1月盒马在北京的第4家小营店、第5家亦庄店即将开业,60万居民将纳入30分钟送货上门的“盒区房”范围。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更加理性,不再盲目追求大品牌而是更看重品质,这也推动了二手产品交易的火热。除了3C数码、手机等闲置的“小物件”,“大块头”的二手车成为交易的新亮点。优信平台数据显示,年轻人对二手车的接受度更高,新旧不重要,经济实用才是关键。
新消费之所以发展得如火如荼,归根结底是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量的满足迈向质的飞跃。同时,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让被时间和空间压抑的消费需求得到充分释放。
仔细审视当前的新消费格局,亮点不少,隐忧仍在。例如,新消费领域主要集中在衣、食、住、行等基础层次,而在文化、教育等更深层次并未充分展开;新消费群体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年轻一代,不会玩移动支付的老年人则无从体验网络购物的便捷高效……如果这些问题能得到破解,那么消费这驾马车的潜力还会更加强劲。(经济日报 来 洁)
(责任编辑:张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网址:那些悄然走进我们生活的新消费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66083
相关内容
无人驾驶汽车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一切都将改变可穿戴智能产品悄然走进人们生活
数字化改革进行时:无人超市购物流畅便利 新消费模式悄然融入岛城生活
以旧换新,家电革命如何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
社区团购悄然走进生活 “团长”多为宝妈、主妇
疫情改变家电“消费观” 新生活方式悄然到来
中国消费者报:移动支付悄然改变消费习惯
真“香”!旧羽绒服翻新服务在贵阳悄然走红
重塑未来:科技如何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
家电以换代修服务悄悄扩张,蚕食维修业还催生更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