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唐英自制瓷的文人趣味探究
‘唐三彩’是唐朝瓷器的代表,以黄、绿、白为主色。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智慧小知识# #历史文化小常识#
代督陶官唐英是一个“全才”型传统文人,在陶瓷、戏曲、诗词、训诂、书画等领域均有建树。他设计制作的瓷器更是把书法、绘画、诗词、印章艺术与陶瓷器物巧妙地融合,赋予了陶瓷独特的文人趣味。唐英陶瓷上的书法、绘画等内容不仅风格清隽雅逸,洋溢着文人气息,在形式上也富有装饰性,并将他的审美观、理想抱负和文人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工匠之瓷提升为文人之瓷。在中国陶瓷史中,文人收藏陶瓷并参与制瓷体现出独特的文人群体性特征。文人对造物的审美标准、审美趣味、风格样式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瓷器风格。
作为横跨雍、乾两朝的督陶官,唐英是中国陶瓷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值得注意的是,唐英将陶瓷与书画艺术融为一体,使之相衍相生而臻于至美之境,不仅将书画作为一种“纹样”去装饰陶瓷,更将其作为一个典型封建文人的“崇文”行为方式,表现出了他的文人趣味。“文人”概念的起源是“士”,“士”的内涵一方面与做事有关,另一方面与“文德”有关。西周到春秋之际,“文士”阶层崛起,成为人文知识阶层的统称。汉代“文人”等同“文士”。
至此,“文人”的概念基本成熟。不同时期的文人由于所处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地位不一样,其精神风貌、处世方式及文化心态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从春秋战国时期‘无恒产而有恒心’的士阶层的崛起,到唐宋时期出身于世俗地主阶级的文人与儒者的大量涌现,中国士人的历史经历了千余年的演变与发展。”“文人”的内涵泛指一些具备较高文化素养,诗书画印俱佳,并代表社会道义的知识阶层的人员。陶瓷在历代文人的闲致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魏晋时期温润如玉的青瓷,深得这一时期追求自我觉醒与生命超脱的文人雅士们的喜爱。
现存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的青瓷酒具、茶具、香具和文房用具,可见当时青瓷已在文人的生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中国真正的文人阶层形成于隋唐时期,以诗、书、画为标志的文人文化对人们的造物审美价值取向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审美文化以“雅”为特征,与大众审美的“俗”相对应,产生了所谓的“文人雅趣”,体现在陶瓷造物上也就自然有了文人瓷的说法。唐代诗人陆龟蒙的千古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让越窑秘色瓷更显神秘之美,唐代瓷器上大量的诗文装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诗歌繁荣的盛景,也丰富了瓷器的装饰艺术形式。
宋代尚文,文人群体的生活风尚与审美意趣也深刻地影响着宋瓷的创作,宋代文人推崇清雅恬淡、质朴含蓄之美,使得宋瓷一改唐代的雍容华贵的面貌。除了众所周知的质朴简洁的造型、莹润如玉的釉色等特色外,崇文之风对于宋代制瓷业的影响还有很多体现。如书法诗文的兴盛也为宋瓷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字装饰大量出现在宋瓷中。装饰内容有诗词曲赋、吉祥用语、谚语警句等,装饰字体以行草为主,书写形式除毛笔书写和刻划外,还以淡雅的花边和弦纹为边饰作为装饰成分。
而且,由于宋代斗茶风尚盛行,建窑烧造的黑釉茶盏因适宜斗茶而深得文人们的喜爱。在宋代文人意趣的影响之下的宋代陶瓷艺术,呈现出鲜明的审美风尚。明代中晚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人雅士追崇文房书斋雅设的风气逐步盛行,笔筒作为在文人案头的必备用具,成为展示文人个人风貌、审美品格甚至是人生态度的重要载体。文人参与制作或完全自制的笔筒等文房用具,融功能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现存的瓷制笔筒大都出自明嘉靖、万历时期,其品种主要以青花瓷为主,常在口部釉下刻有卷枝暗纹,设色素雅、绘工精细、装饰丰富。
尤其是明代末期,社会动荡腐败,文人厌恶政治,转而哿隋于山水,许多文人亲自自制笔筒成癖,工匠穷极工巧,许多精美绝伦的笔筒令人叹为观止。清代的制瓷业在明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其制瓷技术在康雍乾等三朝达到了高峰,珐琅彩瓷等烧制工艺更是在一些文人的参与下,将诗书画印等与瓷器艺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制瓷高峰。清代的瓷制笔筒品种多样,装饰内容也更加广泛,在笔筒上装饰长篇的诗文辞赋是这一时期特有的现象,常以此一时期盛行的馆阁体书写,展现出浓厚的文人风味。
以上梳理了中国历史上文人参与制瓷、各类陶瓷作品中充满着文人气的诸多例子,但在封建社会,陶瓷一般为匠人之作,其所谓的72道工序的分工协作更是说明制瓷需要经过多名工匠之手,方能成器。虽然自秦代开始,陶瓷作品就有落陶人款的先例,但这些只是零星的个案,在清中期之前的陶瓷史上,很难见到有一人完成署名款和纪念款的文人瓷。可以说只有自督陶官唐英开始,才真正开启了文人自制瓷的先河。唐英在自制的陶瓷作品上题诗绘画、用印钤章,将陶瓷、书法、绘画、诗文、篆刻等传统中国艺术融为一体,最终成就了文人陶瓷独特的审美情趣。文人雅趣在唐英的自制瓷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融合与体现。
文人书法是指由文人群体创作的书法,作品中蕴含文人气质及文人的审美趣味。在古代,文人即是读书人,所以“书卷之气”乃文人书法的内在气质。李瑞清云:“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故自古来学问家虽不善书而其书有书卷气。故书以气味为第一,不然但成乎技,不足贵矣。”唐英即是一位典型的文人,从幼年开始便养成了“观书作字之癖”,“年十六,人直内廷服事”,成年后虽“于劳攘困顿中”,但仍然“朝昕夕灯,未尝不把卷吟哦,濡毫挥洒,盖癖在是也”。他回顾自己一生时,曾经写道:“顾检点向时所观之书,经籍庄雅居其半,而稗野僻诞居其半”。从唐英自述可以看出,他一生酷爱读书习字,以致成癖,且所读之书题材广博。
网址:清代唐英自制瓷的文人趣味探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68377
相关内容
长沙瓷器上绽放“诗的唐朝” “我有方寸心——唐长沙窑瓷器诗文特展”免费开放国际视野里的唐代丝路文物
文人书房的生活雅趣
装饰艺术论文范文 磁州窑经济价值其陶瓷绘画装饰艺术分析探究有关论文写作资料
探索英伦校园生活趣闻习俗与日常乐趣
中国人饮茶的生活美学:探索茶之妙道
现代住宅厨房人性化的设计探究.doc
绘唐卡、制藏香……年轻人精神世界新追求
唐朝人的日常生活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及实施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