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留在家乡 大干一场

发布时间:2025-02-11 22:38

在乡间农场观看动物,如牛羊鸡鸭,亲近大自然。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乡村休闲建议#

曾经,元宵节后,多少游子告别父母,背上行囊,踏上去异乡的奋斗路;如今,越来越多的荆楚儿女选择留在家乡,创业打拼。数据显示,近年来,湖北每年新增返乡创业6万多人。2025年,全省将着力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鼓励支持各类创业,面向全省一千多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规模推进以乡情为纽带的返乡创业的“两增计划”。本报推出《我兴楚乡 创在湖北》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怀揣梦想返乡小伙在县城开起首家西餐厅

姚伟(右)向客人介绍菜单。    (湖北日报通讯员 孟莹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应锋 通讯员 邹景根 孟莹

2月9日,夜幕刚临,位于十堰市郧西远洋时代广场的麦尼顿西餐厅内,灯火通明,客人满座。

这家餐厅是郧西县城首家西餐厅,老板姚伟是郧西县关防乡人,今年37岁,此前一直在外地创业。

“这是西冷牛排”“这是厚切牛排”“儿童套餐在这里”……当晚,由于客人较多,姚伟亲自当起服务员为客人点餐。

姚伟的餐厅有200平方米,精心布置了4个雅致的卡座以及18个舒适的沙发区,能容纳超过120位顾客同时用餐。

为把餐厅做好,姚伟亲力亲为,任何岗位都会干。每天上午9点,准时开启一天的工作,检查产品质量,亲自试餐,确保每一道菜品都能达到高标准。店里新招的员工需要培训,他就一起培训。

“只有亲自把关,才能放心。”姚伟说,作为老板,不仅管理餐厅,在就餐高峰期时还要亲自上阵,点餐、上餐、撤桌、结账随时顶上;后厨忙不过来时,化身“炙烤”大师,亲手烹制美味的牛排。

姚伟的餐厅主打牛排,一开业便赢得当地民众的广泛喜爱,成为当地居民与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我一直钟爱牛排,这次在家乡能品尝到如此地道的味道,很高兴!”今年大年初三,从杭州返乡过年的刘瑞,到姚伟餐厅品尝牛排后赞不绝口。

“目前餐厅日均营业额稳定在1万元左右,符合预期。”姚伟介绍,餐厅今年1月11日开业,至今总营业额已近50万元。

“我是厨师,作为郧西人,一直怀揣着在家乡开设一家西餐厅的梦想。”谈及为何选择回到家乡县城创业,姚伟说,一方面是西餐厅在郧西县城相对空白,更重要的是,家在郧西。回到郧西,能和家人团聚,陪伴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

在姚伟的餐厅,有10余名员工,大多是郧西本地人,餐厅服务员程霜就是其中一员。

程霜曾在广州务工,今年回家过年时,看到姚伟的餐厅招聘,毅然决定留在家乡。

“留在老家打工,不比去外地差。”程霜说,在外地打工不仅水土不服,还无法照顾年迈的父母。现在在家门口每月挣个三四千元,还能照顾家人。”

姚伟说,餐厅核心消费群体聚焦小家庭、朋友聚餐、情侣约会及商务会客等多元化场景。未来,计划在餐厅内增设露营风格的外摆用餐区,为顾客带来更丰富的用餐体验。还计划举办联谊会、相亲活动、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社交活动,进一步拓展餐厅的社交功能,让麦尼顿西餐厅成为郧西人休闲娱乐、社交互动的打卡地。

“创业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我有信心、决心在家乡把麦尼顿西餐厅做好、做大。”姚伟说,希望通过自身努力,为郧西餐饮市场带来更多活力,为家乡父老乡亲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村庄成景区农民工返乡开特色民宿

刘加安返乡创业办民宿。    (受访者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富春 彭磊 通讯员 李尚书

“现在回来创业正是时候。”2月9日,在大冶市保安镇沼山村刘通湾,43岁的刘加安站在自家正在改造中的“古桥人家”民宿前,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沼山村刘通湾距离武汉约80公里,被誉为湖北“小婺源”。这里群峰环绕,山上层峦叠翠,林木茂密,是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

去年底,沼山村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让这座千年古村焕发新生机。依山傍水的自然风光与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每年吸引了超过50万游客前来观光,火爆的乡村旅游催生出乡村草木染换装店、乡村文集、乡村奶咖等新业态。

刘加安做建筑装修,在外漂泊了近20年。

2024年,他看到家乡变化巨大,旅游业蓬勃兴起,决定拿出打工积蓄并找亲友筹资共40余万元,盘算着改造自家1000平方米的老宅,开办民宿。“可以看古村的日出日落,可以感受家乡独有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气息。”

老宅要怎么改?刘加安专程进城拜访美术设计团队,他提出:“我的房子要改出家乡味道。”“开民宿既要有情怀,也要有故事、有文化,要有年轻态。”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刘加安把民宿内外打造成为“外古内新”的特色空间。建筑保留着传统鄂南民居特色,屋前铺设青石板步道,门窗采用仿古木质结构,内部10间不同主题风格的客房均保留木梁结构的原始美感,又配备现代化卫浴设施。“每一间房间,都保留了沼山村人的乡愁记忆,也满足外地游客的舒适需求。”刘加安介绍。

家乡元素源源不断地给当地返乡创业者提供灵感。在沼山村,一条穿村而过的溪流上横卧着一座拥有500余年历史的白马桥,桥头伫立着一棵皂荚树,它们共同见证了沼山古村桃乡的沧桑变迁。刘加安将民宿取名为“古桥人家”,他说家乡的一屋一瓦、小桥流水都历经几百年风雨的洗礼,藏尽了人世烟火。

还没过完春节,刘加安便忙活起来。根据游客建议,他着手在民宿大厅里搭建吧台。刘加安说,现在客流量不是很大,打扫卫生、庭院维护、床单换洗这些都是自己家人在帮忙。今年,村里将举办桃花节等活动,自己考虑聘请村民来民宿工作。

沼山村党总支书记刘俊说,这两年,随着景区提质升级,像刘加安一样返乡创业的已有17人,带动全村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0万元。目前村里正规划建设民宿产业集群,通过统一培训、品牌包装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过去总想着去大城市闯荡,现在发现家乡遍地是机遇。”看着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刘加安盘算着下一步计划:把自家70亩狗血桃林改造成采摘体验区,再开发几道特色农家菜,办个农家乐。 

带着手艺残疾夫妻返乡建智能服装厂

董丽、郑勇夫妇在工厂忙碌。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璐 通讯员 刘琼艳 曹以成

安排员工、统计订单、联系客户……2月9日,董丽和郑勇已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为服装厂开工做准备。

董丽和郑勇是潜江市王场镇红桥村的一对残疾返乡创业夫妇,两人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腿部残疾。

从小裁缝铺做起,然后辗转广州、武汉打工创业,随着潜江服装产业的蓬勃发展,他们最终回到家乡,建立服装厂,还为困难家庭和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增收。

新的一年,站在3000平方米的新厂房里,“80”后董丽和郑勇非常振奋:投资300多万元技改后,鸿桥服饰产能快速提升,年产值1200万元。

走进鸿桥服饰生产车间内,自动流水线、模板缝制区、智能充绒区,仓储打包区等多个板块分工明确,各道工序条理清晰。

自动流水线上,从布料到成衣,被精准分配到不同工位,工人取下衣料完成自己的工序,再放到流水槽,衣料自动传递到下一个工序,127秒一件羽绒服就快速下线。每条生产线末端上方,有一块电子显示屏,显示着生产款号、工序进度、当前产量等信息。

“我们现在都是自动充绒、自动模板,有了新的智能设备的加持,公司生产效率提升20%。”董丽说,新工厂去年7月份开始运行,目前,1条生产线日均可生产283件羽绒服,4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生产产量将达20万件。

为何要智能化?郑勇坦言,如今,服装产业逐渐呈现出饱和态势,众多服装企业激烈竞争,为争夺有限的订单,纷纷压低价格。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面对严峻形势,传统服装企业须寻求提升产能、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智能化转型便是破局的关键。

“通过智能化转型,公司产品品质大幅提升,森马、以纯、三福等品牌订单纷至沓来。”郑勇说,去年,在服装产业低迷的情况下,公司实现了四季有订单,特别是春节前,工人们加班加点赶订单,平均每名员工工资提高20%。

在忙碌与拼搏中,郑勇笑言:“从早到晚,不是守在工厂,就是在接订单,老板不好当,除了春节,全年无休。”

然而,辛苦背后,他们有更大的目标——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服装全产业链。

去年,郑勇、董丽夫妻通过入股的形式,与其他两位股东一起,建立天舒服饰。

在武汉成立研发中心,负责服装设计;在潜江,除了新建现代化厂房,还将1000平方米的旧厂房改造成羽绒服工厂店;在襄阳宜城,建有4000平方米的服装厂,并新建一个500平方米的工厂店;在杭州,成立电商公司,负责线上直播销售。

刚刚起步,已初见成效:武汉研发中心,已设计出20多个款式在线上线下销售;宜城工厂店,仅4个月销售额200多万元,今年还将再开2家至3家;杭州电商公司,去年10月份开播当天就销售5000件,目前线上销售羽绒服7万件。

不仅如此,董丽还将红桥旧厂房改造成直播间,当上主播。1个多月,仅通过直播引流,就销售羽绒服2000件。

小工厂产生大价值,老厂房有了新本领。从事服装行业20多年,郑勇、董丽夫妻并未故步自封。相反,他们选择了一条更具前瞻性的发展道路——通过打破地理空间、完善产业链、推动智能化转型等一系列举措,为传统服装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努力让自己发光,做命运的逆行者。”董丽在自己的抖音号主页上这样写道。 

放弃高薪夫妻回老家种羊肚菌

杨凤(右)和妻子向虹锦正在分拣香菇。    (湖北日报通讯员 焦国斌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鹏 蔡俊 通讯员 刘波 黄森林

2月10日,恩施州巴东县绿葱坡镇知雄寨冰天雪地,风清杨种养殖农场大棚内的羊肚菌大棚却暖意融融。

大棚的主人是一对“90后”夫妻——一个是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杨凤,一个是武汉大学毕业生向虹锦。

他们放弃大都市的高薪工作,瞄准“菌中皇后”羊肚菌市场短缺的商机,回到平均海拔1700米的家乡绿葱坡创建农场。

杨凤32岁,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希望集团。他从基层做起,一直干到广西分公司总经理,管理的团队有600多人。

他的妻子向虹锦是恩施来凤人,两人同时进入公司。“一见钟情!”杨凤笑着说,当时他是技术员,向虹锦在上海负责食品销售。

杨凤内心一直有创业的愿望。

2021年回巴东老家过年,看到母亲满头的白发和佝偻的身躯,看到父老乡亲卖一背篓辣椒要走很远的路,杨凤的内心无法平静,毅然决定返乡创业。

让他感动的是,当时还是未婚妻的向虹锦,也决定放弃大都市生活,陪他一起回家。

夫妻俩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羊肚菌这种高端健康食材可以将大山与大市场连接起来。

“家乡刚好在北纬30度,气候和环境适合羊肚菌生长。”夫妻俩决定进军大健康产业。

2022年,夫妻二人投资60多万元,在家门口建了10个标准大棚。杨凤买来菌种,和工人一起下地,掏沟、播种、覆土、浇水……样样都亲自把关。

但养菌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到了羊肚菌破土季节,基地出菇率只有20%。杨凤满腔期待,被现实浇了一盆冷水。

复盘种植过程中,杨凤很快发现,是菌种出了问题,他决定自己培育菌种。

杨凤与母校的真菌研究所边银丙教授合作,采取低温养菌种植方法和联合选育出菇试验,培育出高山六妹和高山七妹两个品种,亩产达800斤,最高达到1000斤。

2023年春,杨凤收获了500多斤羊肚菌。去年,他将种植规模扩大到50亩,没想到年初雪灾袭来。当起床看到大棚被大雪压垮时,向虹锦急得大哭。

杨凤边安慰妻子,边叫来乡亲帮忙,刨雪除冰,重新搭棚,将损失降至最低。

去年4月,一株株破土而出的羊肚菌让他们走出阴霾。“去年基地的出菇率很高,亩产达到了700斤。”

产量猛增,家里的烤房和简易包装生产线产能有限。杨凤说,绿葱坡镇农业服务中心帮助协调解决了这个难题。

杨凤介绍,自己主攻技术,妻子向虹锦则负责销售。新鲜的羊肚菌采取顺丰冷链的方式,头天上午采摘寄出,次日中午便到了北上广深等地客户的餐桌上。

冬季种羊肚菌,夏季大棚闲置。杨凤探索出了“冬季羊肚菌+夏季特色蔬菜”的轮作模式,特色果蔬远销武汉、北京、山东等地。

在杨凤带动下,巴东县绿葱坡镇、茶店子镇、建始县龙坪乡等地发展了100多亩羊肚菌,常年带动30多名村民务工,带动种植户亩产增收1.5万余元,通过冬夏轮作方式对冬闲田利用促进土地亩产增收1万多元。

去年11月,杨凤入选湖北省“楚天英才计划”乡村振兴人才项目(农村实用人才)。

冰雪消融,溪水潺潺,新的羊肚菌即将破土。杨凤计划,结合高山生态康养旅游,孵化一家以高品质特色农产品为供应链的生产企业,带动特色种植产业升级,解决高山农产品出山难题。 

把桑梓情转化为生产力

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在外打拼多年,还是想回家乡做点贡献。”这是很多从湖北外出打拼后返乡创业者的朴素心声。

乡情是一份牵挂,也是一种责任。近年来,不少在外务工、创业的湖北人满腔热情投入家乡建设,带来先进的经验、技术与管理理念,为家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当前,经济发展外部条件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人口流动就近就地转移趋势明显,以乡情为纽带助推楚商回乡和返乡创业,有利于盘活存量资源、增强微观活力、重构经济发展动力。我们看到,返乡创业人员中,既有普通在外打拼者,也有楚商大佬。无论是农民工回乡开民宿、白领扎根老家种羊肚菌、回家乡开连锁西餐厅,还是楚商投资智能家电工厂、布局大健康产业、建设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都给家乡带来了朝气,给当地带来了新的就业岗位。尤其在乡村振兴上,返乡创业让乡村产业发展更多元,促进了城乡要素的优化配置。

让返乡创业者真正扎下来、安下心来,需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双向奔赴。今年1月,我省发布了关于大规模推进楚商回乡和返乡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精准引导楚商返乡投资兴业;多措并举促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出台更多精准化、个性化的支持政策措施,增强协同性,全方位多层次构建鼓励支持投资创业的政策矩阵。只有进一步把准返乡创业、投资过程中的难点,帮他们解决问题、减轻负担,当好助攻手、勤务员,才能更好地以回乡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

从“走遍四方”到“回归家乡”,这是发展的魅力、故土的魅力。以好服务体现真诚,以好机遇共享发展,把浓浓的桑梓情转化为生产力,就能让更多创新创造创业的力量汇入支点建设的滚滚洪流。 

网址:[荆楚网]留在家乡 大干一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68506

相关内容

荆州十大家居建材市场 荆州比较大点的建材市场有哪些 荆州装饰材料市场在哪
创建绿色家庭,节俭从我做起——记2020年度“荆楚最美家庭”刘颖家庭
“荆楚银龄行动”来了!湖北大力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中国教育在线】职教出海技能远航 武职太平洋分校、荆楚工坊为中国驻斐济使馆开展外事宴请礼仪专场线上培训
房车游荆楚,陆地瞰三峡,房车生活家携手投资人共话房车旅行未来
2022在荆州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有什么区别?
萍乡十大家居建材市场 萍乡家居建材市场在哪 萍乡较大的装饰建材市场地址
公正+辛劳=满意度提升——记荆门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驾管科
为美丽乡村作“绿色贡献”!探访荆州市农业农村生态节能新路径
智能家居普及 披荆斩棘还需脚踏实地

随便看看